长沙直飞新加坡航班:毕淑敏:当下中国是全世界最需要心理关怀的国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1:52:54
中新网北京六月十二日电题:“当下中国是全世界最需要心理关怀的国度”——毕淑敏谈新作《女心理师》
                                 中新社记者曾利明

  因为来的病人太多,毕淑敏关了她的心理诊所。三年之后,她创作的新长篇《女心理师》出版。这部四十万字的小说,从当代人心理健康问题切入,通过一位女心理师的成长,描绘了当下中国人的烦恼和困惑。书一问世,便受到各界读者的关注。毕淑敏对此的回答是:大家可能喜欢这个主题。

  的确,中国经过了近三十年的发展和建设,物质快速丰富,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令人不解的是人们的“幸福指数”却没有大幅攀升。

  毕淑敏说,其实当下中国是全世界最需要心理关怀的国度。因为我们的变化太快了,就像从冷地方猛然进入一个热环境,人容易感冒,精神也一样。金钱和物质的满足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在心理方面尤其是这样。关怀心灵,寻找真正的幸福,不仅是战胜浮躁和拜金主义的好方法,也是作家的责任。

  中国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心理健康,作为医生和作家的毕淑敏认为: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一个人,如果连温饱都没有解决,恐怕是顾不上其它的。而当整个社会的大部分人都跨越了丰衣足食,人们就会很自然地开始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因为人是追求目标的动物,必须要有精神的指引,毕竟人们更注重自己存在的价值。人的最终目标就是追求幸福,而幸福是灵魂的成就”。

  “好的作家应该是和时代紧密相连,记录这个时代的百态,表达作者的思考,是文学的责任之一。作家不能“管状视野”——只看到自己身旁的方寸之地,那对创作无益“。

  有人认为,比起《红处方》《血玲珑》《拯救乳房》等以前的作品,《女心理师》看待社会问题的视角更为广阔,是作者有意尝试着扩大文学的社会效益。

  毕淑敏坦承:始终坚信并敬畏文学应该有社会效益,“文学是开放和宽容的,但因此认为从事文学的人可以脱离社会节奏的脉动,那肯定将使文学丧失活力;而非要表现人性恶、破败和贫弱,否则就不“文学”的观念,我以为那是文学对生活的一种更深的谄媚”。“人的心理是很复杂的事情,需要各种因素的合力才能说清问题,小说不过是一家之言”。

  为了达到目的,她的创作确实与以往有所不同:“我从女心理师贺顿一天的工作落笔,切入点很小。当心理师工作间的门被来访者一推开,便是一个故事款款走了进来”。

  “讲故事人说起的开头,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开端,故事在展开的过程中枝蔓旁生,真相隐藏在无数假象之后,当心理师以为真相大白时,其实才刚刚接触到内核的边缘。这一切都需要精神的高度集中和清明,而偏偏主人公贺顿本人已陷入纷乱的情感纠葛之中,事情搅成一团”。

  因此,毕淑敏采用了这样的结构:同时将七八个故事一起展开,齐头并进。这“并非蓄意在结构上哗众取宠,而是来自生活的真实,是心理师现实工作状态的扫描”。为让读者能够切分出不同人物的语态语境和逻辑规律,不会有阅读障碍,既看得懂,又充满悬念,并能追索真相,做出自己的判断。毕淑敏在写法风格上有了较大的改变。而目的“都不过是想让读者在关心他人的时候想到关怀自己,同时思索幸福的要义”。

  毕淑敏说,采用这种写法是尊重人物作出的调整,“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处在一种危机状态,她没法再中规中矩了,必须用常规以外的方式来表达她。就像老艺人尊重一块玉石一具根雕,它适宜怎样表现就调动怎样的手段去表达它内在的韵律,而不是简单地炫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