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到海口: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原因探析及对策(原创) - 继绝学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21:53:36

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原因探析及对策(原创)

教育研究 2007-09-08 09:27:56 阅读231 评论74   字号: 订阅

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原因探析及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86年《义务教育法》实施以来,我国乡村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一方面,表现为儿童入学率大幅上升,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另一方面学校硬件、软件建设都有不同程度的改进和提高。在认识到取得这些来之不易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些年来,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贫富的急剧分化和城乡之间差异的不断扩大,我国的乡村教育还存在不少问题。譬如近年来,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率大幅上升,就是其中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2004年,中共中央党校组成“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中国农村九年义务教育调查课题组”(课题组负责人潘云良教授),先后到黑龙江、辽宁、内蒙、宁夏、新疆、西藏、陕西、山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山东、广东、广西、海南等16省市进行实地调查。经过数月的调查,结果令人震惊:2000年,就庄严向全世界宣布如期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任务的我国,农村初中实际辍学率居然高达40%!与国家要求的3%居然相差13倍还多!

同样,2004年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对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山东、湖北6省14县的17所农村初级中学进行的一份调查显示,学生平均辍学率超过40%!

这一触目惊心的数字,足以说明我国当前的乡村教育存在严重的辍学问题。能否找出这一问题的“结症”以及解决办法,关系科教兴国战略的落实,关系到我国广大乡村和谐社会的构建和人口素质,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因此,在这里,有必要对这一问题作深入分析。

一,教育体制、尤其是乡村教育体制僵化,教学内容单一,学生所学知识与乡村社会生产实践、生活实践和当地经济建设、农民奔小康严重脱节,“学而无用”,是造成当前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

当前,我国的教育模式,从根本上讲,还是应试教育体制下的模式。社会、学校、家长、学生本人,都把升学(考大学)当成学习的唯一目标和动力。反映在教育上,就是过于重视学生文化知识的传授,而轻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轻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条块分割严重,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各成一家,致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得不到有效的综合利用,优势得不到互补。

尤其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国高等院校扩招以来,大批毕业生不能就业,由于缺乏技艺,体力劳动又干不了,长期处于失业或亚失业状态,这对于出生在农村、家庭没钱又没有什么背景的农村大学生来说,尤为明显。

譬如在南方一些经济发达地区,一些学生“十年寒窗”下来,家庭花了很多费用,自己也花了很大力气,终于大学毕业了,结果呢?就业不了,只能失业在家;而早期就放弃读书在家或外出创业的同龄人,有的当上了老板,有的虽未当上老板,但收入也相当可观,生活过得有滋有味。相比之下,拥有科学文化知识的大学生,则寒碜得多,凄惨得多。结果在这些经济发达地区(譬如浙江温州等地)就出现了很奇怪的一幕:小学生、初中生是老板,大学生、研究生反而是雇员。因此,就出现了“学与不学一样,学多学少一样,学好学坏一样”的“怪”现象。所以,近几年,“学习无用论”在一些农村地区,甚至是一些经济比较发达、发达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抬头。

正是受此影响,乡村地区大批学生辍学,已经成为司空见惯之事。在厦门、广州出差期间,笔者亲眼看到:有许多从乡村过来的打工少年,穿着脱鞋和短裤,光着膀子,在人群中大声叫卖,学做生意。问其父母,他们回答说:“我这是为他好,读书是害了他!”“读书是害了孩子”,这居然是出自“望子成龙、成凤”的父母之口,若非亲眼看见,亲耳听见,又岂能相信?!

的确,每年春节期间,笔者回到江南乡村,也经常听见许多农村父母抱怨从城里回来、劝其把孩子读书的亲友:“要是读书有用,我就是砸锅卖铁也给他(她)读!可是读书非但花钱,到头来还是没有用、还是害了孩子啊!”乡村学校孩子辍学原因可见一斑!

二,农村家庭的极端贫困,也是造成当前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农村经济的落后。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农村经济有所发展,但是,从总体上看,农村经济还是很落后的,与城市经济和一些发达的地区,差距很大。而且这种差距随着生产力的加速发展,有越来越大的趋势,这在一些贫困边远山区表现得尤为突出。

学费高。近年来,学费尤其是高中学费、大学学费飞速猛涨,许多乡村家庭不堪重负!据广东省价格监测中心在全省范围内组织的一场“广东教育收费情况民意调查”表明,教育收费偏高是大多数、特别是年家庭收入低于1.5万元的低收入家庭受访者的心头之痛。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对于农村教育收费,广大农民均表示“吃力”或“非常吃力”。

义务教育实际上并不是“义务”。近两年来,虽然政府决定对农村地区实施免费“义务教育”,但实际情况是:在政府规定免除学费的同时,却允许学校增收杂费,这一规定在实质上取消了“义务”的无条件性。学校因为资金短缺,便找种种借口,把负担最终部分或全部转嫁到学生和学生家长身上。从某种意义上讲,反而加重了农民的负担。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县乡财政与农民负担》课题组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在全部投入中,乡镇一级的负担竟高达78%左右,县财政负担约9%,省地负担约11%,中央财政只负担了2%。也就是说,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实际上主要还是由农民们自己负担!

农民实际收入低,无力供孩子上学。农民实际收入,其实远没有象现在一些媒体宣传那样高。据潘云良教授调查的湖南省安乡县资料显示:该县农民的家庭年收入是1200元(其中四成是实物折抵的收入,两成还要用于购买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而供一个孩子读书(上初中)年花费需要800元,当地有两个孩子的家庭占大多数。也就是说,供两个孩子都上学,对一个农村家庭来说,几乎不可能!此外,还有一些父母离异、父母病重、父母早故家庭的孩子,在当今学费高居不下的情况下,其上学所遭遇的困难可想而知!

三,资金短缺,学校硬软件建设严重滞后,农村学校教育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是造成当前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我国,教育投入少,这已经是老生常谈的事情了。但在农村,这种投入又是少之又少。尤其是税费改革以后,这种困难表现得更加突出。税费改革以前,乡村学校经济主要来源有三:乡财政拨款,教育附加,教育集资。税费改革以后,随着教育附加、教育集资停止征收,乡财政收入大幅减少。也就是说,税费改革以后,乡村学校旧的收入渠道被堵塞,新的渠道又未建立,乡村学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经济困难。

一方面,学校硬件建设上不去。在许多乡村学校,还存在不少的危房。据统计,20世纪末全国中小学有危房约1300万平方米,这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农村。其中宁夏中学危房面积达5.32%,小学达4.6%;新疆中学危房达4.05%,小学占3%;青海中学占3.16%,小学占4.33%。 学校没有钱,危房改造不了,学校存在很大隐患。有的学校校舍不足而且简陋。据潘云良教授调查的广西蒙山县:相当一部分学校无校门、无围墙,校园环境差;教师的办公桌椅大部分是上世纪60、70年代的产物,长短不齐,陈旧破烂;初中学生宿舍条件极差,房间四处漏风,食堂也异常简陋;教学仪器、图书及电教设备严重不足。有的学校墙体已经开裂,有的地基严重下陷。

另一方面,由于没有必要的资金,学校软件建设也上不去。首先是缺乏合格的教师。一些乡村,为了节省经费,即使就是有编制,也不进教师,宁愿请一些临时代课的教师,原因就是一个公办教师一年的费用,相当于几个代课教师。即使就是原来有几个好的教师,但由于待遇低、生活得不到保障等原因,也是千方百计往县城里学校或完全中学调动,走之夭夭。

其次,教师的素质不能得到提高。有些教师,从学校出来,分配到乡村学校。从此再也走不出大山,再也不参加学习,再也不参加培训,再也不参加研讨,对外面世界的飞速发展,竟一无所知。所以,表现在教学上,就是教学方法落后,知识老化,教学理念脱离实际,远远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

更为严重的是,在一些乡村学校,教师工资都得不到保证。由于“普九”时期欠下来的巨额债务,其负面影响,近几年,在许多地区特别是落后地区已经突显出来。据2003年度国家审计署审计调查的50个县,2001年底的基础教育负债为23.84亿元,2002年底上升为31亿元,增长30%;到2003年6月底,仅半年时间又增长了25.7%,达38.98亿元。负债总额相当于这些地方一年财政收入的80%。正是因为此,一些地区甚至是发达地区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很突出。据中国教育工会1999年上半年调查,中国有2/3省、自治区、直辖市拖欠教师工资,目前累计已拖欠100多亿元。即便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广东省,从1996年至1999年也拖欠教师工资6.4亿。所以,许多乡村教师,至今不得不过着“亦教亦农”的生活。连教师的基本生活都得不搞保障,学校其他的软件建设,也就可想而知了!

四,由于教育、教学内容老化、枯燥、无味,远离现实,对学生没有吸引力,学生厌学的情绪十分严重。也是造成当前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当前农村学校学生厌学十分严重,这是农村学校的学生公认的一个事实。据东北师大农村教育研究所的统计表明,辍学学生中,53%都有厌学情绪。原因如下:许多乡村学校,图书室没有,实验室没有,微机室没有,语音室没有……学生只能天天啃课本。即使学校安排了体育、音乐、科学、信息技术等课程,由于缺乏专业教师,缺乏设备,在实际上课中,几乎全部都变成了语文、数学、英语等所谓的主课。本来应该是充满了天真想象的学生生活,整天都变得沉闷起来。此是其一。

教师由于缺乏“充电”,知识老化,教学方法落后、陈旧,学生不愿学;加上受应试教育和现有教育评估机制影响,教师对那些成绩不好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偏见,导致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厌学情绪十分严重。此是其二。

当前农村高中还没有普及,远不能适应学生需求,有大量学生还不能按期升学,导致差生升学无望;即使就是那些考取高中、乃至大学的学生,由于高中、大学费用花销很大,毕业后又很难就业,更加增加了乡村学校的学生厌学情绪。此是其三。

改革开放以后,为了生计,农村地区年轻父母绝大部分都外出打工。家中留守学生缺乏有效管理。还有一些父母离异、父母早亡、父母病重、父母极端贫困、父母素质低下等家庭的学生,要么无人管理,要么拿不起学费,长此以往,从而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此是其四。

当然,造成当前农村初中学生辍学,除上述几个主要原因外,还有其它因素。这里就不一一再述。如何解决日益严重的乡村教育辍学问题,已成为当今乡村教育的当务之急。

第一,在广大乡村,必须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村社会“幼有所养,中有所用,老有所终”。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管仲说过:“仓廪实而知礼节”,在这里,我要说:“仓廪实而知读书”。如果农民连最起码生活保障也没有,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也没有,他们哪里还有心事、哪里还有能力让自己孩子去读书?!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该在农村社会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制度,彻底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其次,要建立、健全农村医疗保险制度,使农民生大病、生重病时也能得到及时救助和医治,并不至于影响生计;再次,真正把《义务教育法》落到实处,严禁农村学校乱收费。

第二,改革教育体制,必须把学校教育同当地经济建设、农民奔小康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技工教育,把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融为一体,把有限的农村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用起来。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使广大学生“成才有路,致富有门”。

第三,中央人民政府和省级人民政府必须承担农村社会义务教育阶段更多的义务和职责。关键是改革目前实行的“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办学模式。要充分考虑到税费改革以后县乡两级财政大幅减少的事实,中央人民政府和省级人民政府应大幅增加对义务教育(尤其是落后的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的投入,广大教师工资应列为国家财政支出,学校的基础设施、基础建设应列为省级财政支出。保证拨付给学校的资金和教师的工资能按期、足额到位。

第四,改革教学内容,增加一些有益于农村经济建设,有益于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题材和内容,增加一些生动活泼、符合和有益于孩子身心健康和身心发展的题材和内容,增加一些实用知识,把学习与生产劳动、生活实践有机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