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雅加达工业展:东北战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1:28:29
中共中央东北局和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以下简称“东总”)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拟定“东北大会战部署”方案。整个战斗部署为:集结于四平街以南地区的民主联军主力部队,乘北进的国民党军兵力分散之际,抓住战机,迅速集中12个团的兵力,于4月8日围歼在昌图以北兴隆泉一带的国民党新一军、新三十八师4个连。同时民主联军还在泉头、双庙子等地,同国民党新一军激战7昼夜,迟滞了新一军的推进速度。4月15日,民主联军又迅速集中主力集结于四平街以南、铁岭以北的中长路两侧地区,在运动防御中打击国民党军。整个战场由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林彪指挥。1946年3月27日,已进占开原的国民党新一军,继续沿中长铁路向北推进;第七十一军的两个师沿法库、康平向八面城推进。东北民主联军集中14个团的兵力,在四平街西南大洼地区,分割包围了国民党七十一军八十七师,激战一昼夜,歼灭1个团,击溃两个团。1946年4月17日,国民党新一军、七十一军逼近四平街,形成对四平街的弧形包围。4月18日,国民党军队在飞机、大炮掩护下,连续攻击9天,先后发动数十次冲击,均被民主联军击退。民主联军守城部队凭借临时构筑的土木工事,使用搜缴来的日式三八大盖等轻武器,同全副美械装备的国民党新一军搏斗,打得十分英勇顽强。4月27日,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特电林彪,称赞“四平守军甚为英勇”,另提出“请考虑增加一部分守军(例如一至二个团),化四平街为马德里。”东总立即增调第七纵队十九旅、北满七师二十旅及二十一旅防守四平街东南面,以第一、第二师防守四平街以北,三五九旅位于公主岭担任预备队。国民党军5月9日攻占本溪后,又于5月14日集中10个师的兵力,分左中右3路以包围态势再次向四平街发动全面进攻,企图将民主联军主力“压迫于辽河(河)套内而消灭之。”5月15日拂晓,国民党军用10个整师的兵力,在飞机的掩护下,以猛烈炮火向四平街西北、西南及东南阵地狂轰滥炸,并采用波浪式集团冲锋,连续不断攻击;民主联军凭借土木工事、落后的武器和高昂的战斗意志,誓死保卫四平街,浴血奋战31天,歼灭国民党军1万余人。民主联军伤亡8000多人。
    5月18日午夜,民主联军作战略转移。中共中央5月19日发电赞扬四平街参战的全体指战员,“表现了人民军队高度顽强英勇精神”,同时强调指出“这一斗争是有历史意义的”。使国民党军4月2日占领四平街的原计划被推迟47天。国民党军进占四平街后,即沿中长路两侧北进,相继占领长春、吉林。同年6月5日国民党先头部队第七十一军八十八师二六三团和二六四团的1个营占领吉林以东的拉法、新站。6月7日,民主联军第一师、第二师乘敌人孤军深入之机反击,将敌人的先头部队1团及1个营全歼,迫使国民党军缩回老爷岭据守。
    (二)解放军的战略反攻和国民党军队的溃败
     国民党军队经过一年的进攻,向北占领了松花江以南地区,向西占领了郑家屯、长岭,向东占领了吉林以东老爷蛉,向南占领梅河口、通化、辑安(集安)。由于分兵驻守,后续兵力不足,遂改为“先南后北,南攻北守”战略,调集其能够集结的兵力,先向安东(丹东)、临江地区进攻,企图消灭民主联军的南满主力后,再集中兵力进攻北满。1946年12月至1947年4月,民主联军针对国民党军“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意图,制定“坚持南满,巩固北满”,“南打北拉,北打南拉”的战略方针。在南满,民主联军部队依托临江、长白、抚松和靖宇4县的狭小根据地,先后打退国民党军4次进攻。在北满,民主联军主力部队利用松花江封冻期先后3次渡江南下,歼灭国民党军有生力量。与此同时,东满、西满的民主联军部队也积极配合,主动打击国民党军。当时,民主联军南满地区斗争形势严峻:根据地狭小,群众尚未充分发动起来,补给困难,兵员不足;主力部队连续作战未及休整;国民党军重兵压境。为了扭转东北战场的形势,中共中央东北局特派东北局副书记兼民主联军副政委陈云和民主联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肖劲光赶到临江,肖、陈分别兼任辽东军区司令员和政治委员,直接领导南满的军事斗争。
    一保临江 1946年12月17日,国民党军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调集6个师的兵力,沿辉南、柳河、通化、桓仁、宽甸一线向临江地区发动进攻。民主联军辽东军区实施内外线结合作战,以第四纵队插向国民党军占领区,对国民党后方本溪、抚顺之间和宽甸以北地区实施袭扰,箝制国民党军;以第三纵队担任正面阻击,实施运动防御。自1946年12月17日至1947年1月20日,进行大小战斗43次,歼国民党军1700余人,四纵进行大小战斗50余次,拔掉国民党军据点40多处。
    一下江南 北满的民主联军主力为策应南满部队作战,乘北满国民党军分散守备之机,挥师南渡松花江,与驻守吉林、长春以北地区的国民党新编第一军展开攻势作战。1947年1月5日,民主联军第一纵队从榆树以南秀水甸子一带越过松花江,以第三师围攻其塔木,第一师进至其塔木西南张麻子沟、卡路一带,阻击九台方向增援的国民党军。第二师进至其塔木以南张家屯一带,阻击永吉、乌拉街来援的国民党军。其塔木国民党守军为新一军新编第三十八师第一一三团第一营。民主联军一纵三师于6日12时完成对其塔木的包围。经两夜激战,至8日15时,守军抛弃重武器,突围逃回吉林。其塔木围攻战打响后,民主联军一纵担任打援的一师,在九台张麻子沟一带布置袋形伏击圈。1月7日12时,国民党援军完全进入伏击圈,伏击部队趁势发起攻击,国民党军官兵有的还未下车,即当了俘虏。民主联军迅速截断公路,接连击毁装甲车5辆。整个战斗仅两个半小时即结束。民主联军渡江南下的第六纵队进至德惠以东长亭河一线,准备打击由德惠出援的国民党军。1月7日13时,国民党新一军第五十师一五○团(缺1个营)及两个保安中队进至其塔木以北焦家岭。六纵十六师乘机将援军包围,一五○团大部被歼灭,其残部突围后被六纵十七师堵截全歼。一下江南作战,歼国民党新一军两个主力团大部和两个保安团,迫使国民党军从南满、西满抽调3个师增援北满。1月19日,民主联军北满部队撤回江北休整。
    二保临江 1947年1月30日,国民党军以通化为基地,分3路再次向临江地区发动进攻。2月5日,当中路一九五师进至通化以北高丽城子地区处于孤立态势时,民主联军三纵迅速出击,从三面包围高丽城子。国民党军一九五师向通化方向突围。6日3时,三纵七师、八师跟踪追击,将撤逃的一九五师分别追歼一部,计毙、伤、俘2300余人。2日6日黄昏,国民党军左路二○七师三团进至三源浦。7日18时,民主联军三纵对敌实行穿插包围,激战至8月8时许,将二○七师三团(缺1个营)全歼。为配合三纵作战,四纵十师向通化警戒,阻止国民党军出援。第二次临江保卫战,自1947年1月30日至2月8日,经民主联军8昼夜连续战斗,打破了国民党第二次进攻临江的计划。
    三保临江 1947年2月13日,国民党军分3路向临江地区发动第三次进攻。民主联军三纵七、九两师迅速进入柳河以东的大通沟、鹿尾林一带预定战区,将国民党军暂编二十一师二团及山炮营全部包围。2月18日3时发起总攻击,9时战斗结束。生俘国民党军二团团长王子宏以下1300余人;柳河出援的国民党军暂二十一师三团两个营,被民主联军三纵七师阻援部队击退;三纵第七、九两师迅速转兵南下,会同八师聚歼进占三源浦以东大北岔、德胜屯之国民党军第九十一师二七二团及师直工兵营,击毙团长余子培。22日晚,民主联军三纵各师乘胜向通化以北高丽城子附近之国民党军第九十一师主力展开进攻,迫使其逃回吉林。担任阻击和打援的四纵十师,在通化东北阻击了高丽城子一带向南突围和由通化向北增援的国民党军。插入国民党占领区内的四纵十一师歼国民党第二○七师1个加强营及保安团1部。四纵十二师将国民党军新二十二师六十五团的5个连歼灭。第三次临江保卫战,从2月13日开始至23日结束,又一次粉碎了国民党军的进攻二下江南 1947年1月,民主联军北满部队为配合南满部队作战,首先围歼城子街的国民党军,尔后在运动中歼灭由九台、德惠方向出援的国民党军。六纵从1月22日21时半发起攻击,战至23日19时,第十七、十八师的突击部队在城子街镇内会师,将国民党守军八十九团2800余人全歼。迫使九台的国民党守军弃城逃走,民主联军三师进占九台。二纵第五、第六师于2月21日渡江后,分别进至德惠东南,准备阻击出援的国民党军,保障六纵围攻城子街。第四师向农安、华家挺进,威胁农安、长春的国民党军,策应城子街作战。2月26日,民主联军六纵与独立二师围攻德惠,激战数日,攻城未克,遂主动撤出德惠战斗,回师江北。
    三下江南 1947年3月初,国民党新一军和七十一军分东、西两路向松花江以北推进。民主联军北满部队乘国民党军分散之际,第三次渡江南下进行反击,全歼国民党军二六四团二营及加强分队共7个连,计1300余人。将国民党援军八十七师二六○团击溃。将国民党军八十八师全部、八十七师一部和七十一军特务团、工兵营、运输大队等分别在郭家屯及姜家屯内歼灭,计毙、伤、俘国民党军1.2万余人。
    四保临江 1947年3月27日,国民党军调集20个团的兵力,分3路向临江地区发动第四次进攻。民主联军集中兵力于运动中歼灭从中路进攻的敌军,同时将南北两路国民党军阻住。于4月3日6时,发起总攻,将国民党军八十九师和一六二团全部歼灭。生俘国民党军少将副师长张孝堂以下7800余人,毙、伤660余人。国民党第四次进攻临江被彻底粉碎。
    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4.3万余人,约5个师的兵力,迫使其在东北战场由攻势转为守势。“四保临江”、“三下江南”作战胜利后,从1947年5月到1948年3月,东北民主联军又接连发动夏、秋、冬季三次强大攻势。
    夏季攻势 1947年5月13日,民主联军发动的夏季攻势在吉林省境内全面展开:北路战斗从怀德打响,经过公(主岭)怀(德)路围歼战,全歼国民党军1个师和两个团;南路沈(阳)吉(林)线中段和四(平)梅(河口)线攻歼战,歼灭国民党军两个师、两个团及两个营;东路经拉(法)吉(林)线攻歼战和烟筒山西南吉昌镇附近山区追歼战,消灭国民党军1个师和两个团;西路在四(平)洮(安)线歼灭国民党军1个团。相继攻占长春、吉林、四平街周围的数十座中小城镇,将中长路和吉长路切断,使长春、吉林和四平街守敌陷于孤立。为进一步扩大战果,占领东北交通枢纽和战略要地,东总决定攻打四平街。四平街攻坚战,历时18昼夜,民主联军攻坚部队打得十分英勇顽强。中共中央东北局在致各纵队将士书中指示:“经过十余昼夜的浴血激战,我军摧毁了四平绝大部分防御体系,歼灭蒋军一万六千余人”,“我军既然有逐一摧毁四平近代化堡垒群的能力,也就有把握攻克蒋军在东北的任何防御工事。”东北民主联军的夏季攻势,从5月13日至7月1日,历时50天,歼灭敌军8万余人,收复城镇42座,使东北解放区连成一片。
    秋季攻势 为了配合全国各战场人民解放军转入全面进攻,东北民主联军于1947年9月14日发动秋季攻势。先在辽西地区作战,继在长春至铁岭路段出击,以后又奔袭长春、吉林外围。秋季攻势历时50天,至11月5日结束,歼灭大量敌军,攻克长春外围的伊通、农安、德惠等地。
    冬季攻势 为了不给国民党军队以喘息的机会,1947年12月,民主联军(1948年1月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发动冬季攻势,重点指向沈阳以南辽阳、鞍山一带国民党军队占领区。1948年2月27日,解放军总部调集第一纵队、第三纵队、第七纵队的主力和独立二师、总部直属炮兵团,从沈阳西部及辽(阳)鞍(山)一带北上,包围四平街,由一纵司令员李天佑和政委万毅统一指挥。另以第二、第六、第八、第十纵队及独立第四、第五师进至昌图、威远堡、通江口一带,阻击沈阳北援之国民党军。3月12日8时总攻开始,解放军势如破竹,穿插分割,13日7时,战斗全部结束,俘虏国民党军15600余人,毙伤3780人,缴获各种炮216门,轻重机枪461挺,长短枪9688支,汽车85辆,骡马1651匹,电台23部及其它大量军用物资。1948年3月9日,解放吉林。至此,东北国民党军队被全部分割包围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互不联系的孤立城市之中。
    (三)吉林省全境解放
     1948年3月13日,东北人民解放军攻克四平街后,吉林省境内的国民党军蜷缩在长春城内,企图固守待援,相机出击,并吸引解放军一部分主力,减轻沈阳与锦州方面国民党军的压力。守备长春的国民党军为第一兵团所属的新编第七军(辖3个师)和六十军(辖3个师),以及吉林省保安司令部所辖的保安旅(辖3个团)、骑兵第一、第二旅(各辖两个团),还有兵团部直属部队与吉林师管区、联勤兵站支部等,总兵力达12万人。由“东北剿匪总司令部”中将副总司令兼第一兵团司令官及吉林省主席郑洞国统一指挥。其防御部署为:沿市区中心纵贯南北的中正大街(今斯大林大街)以东相邻的街道为界,新七军防守市区西半部,六十军防守市区东半部。自1947年5月国民党军遭受民主联军夏季的严重打击后,即开始加紧在长春构筑防御工事。到1948年4月初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来长春视察时,基本上形成完整的防御体系。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吹嘘:长春城防“坚冠全国”,“固若金汤”。1948年3月18日,东北人民解放军以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等5个独立师进驻长春外围,初步形成包围。同日,东总上报攻打长春的作战计划,预定从5月开始,集中9个纵队攻城和打援。22日,中央军委复电同意。5月中旬,组成第一前线围城指挥所,肖劲光任司令员,肖华任政治委员,统一指挥攻城战役。6月25日,解放军围城部队分头进入指定位置,兵临长春城下,展开长春围困战。8月16日,解放军第一兵团进一步收缩包围圈,双方火线距离,近处仅百米,远处不过千米。为防止长春守军突围,还调集3个独立师和12个独立团为二线兵团,配置在双阳、伊通、公主岭一线以及梅河口至开原一线,把长春重重围住。9月12日,东北人民解放军发动辽沈战役。围困长春部队主力六纵和十二纵南调通江口、开原一线。长春守军乘机抽调新七军新三十八师和六十军一八二师,于10月3日拂晓,向长春西北方向作试探性突围。突围数日,毫无进展,不得不于7日下午又缩回城内。10月16日,蒋介石派飞机到长春上空将其手令空投给郑洞国,要郑立即突围。郑洞国准备当晚“就开始行动,明天四面出击,后天(18日)就突围。”与此同时,国民党六十军已酝酿起义。10月14日,张秉昌、李峥先(1947年5月梅河口战斗中被俘并经教育改造较好的原一八四师团长)二人携带六十军军长曾泽生、一八二师师长白肇学及二十一师师长陇耀的联名信,向解放军表示决心反蒋起义。16日夜,六十军派一八二师副师长任孝中和暂二十一师副师长李佐二人,作为六十军军长曾泽生的正式代表,与解放军第一兵团司令部、政治部商定起义具体事宜。17日,曾泽生同解放军围城部队最后商定防务交接计划。当日24时,解放军与起义的六十军顺利完成防务交接。六十军开赴九台整训。六十军的起义,打乱了郑洞国的突围部署,被迫放弃突围。蒋介石虽再次严令突围,并派飞机前来轰炸掩护,但大势已去,纵然郑洞国一再下令突围,已无人听命。10月18日,新七军派代表向人民解放军洽降,达成协议。19日上午10时,人民解放军接收长春市西半部。至此,长春市内只有郑洞国的卫队还占据着中央银行大楼。21日晨4时,郑洞国放下武器。长春解放后,万众欢腾,各区群众先后举行祝捷大会,欢庆长春和吉林省全境解放。

经济
   抗日战争胜利后,由于殖民地经济体系的互解,以及日本侵略者的破坏,吉林省的经济衰败不堪。在解放区,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府,积极发劝群众,恢复生产,支援解放战争,稳定和改善人民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产阶级,在“接收”中将大部分敌伪财产占为己有,官僚资本更加膨胀,经济凋敝,民不聊生,每况愈下,一片凄凉。
    一、解放区的经济
    (一)工业
     1946年初,吉林省各级党委和政府在解放区的城镇开展了反奸清算和没收敌伪财产的斗争。延边专署成立后,根据吉林省政府颁布的《吉林省敌逆产处理暂行办法》,将原日伪经营的企业、煤矿、铜矿、金矿全部没收。1947年2月,中共吉林省委在《关于财经工作的决定》中指出,对工业“已经复工的应充分利用与发挥”,“在短期内能恢复的工厂则努力使其复工生产”,对于“规模大的工厂,如亚麻、巴尔布(即纸浆)、洋灰(即水泥)、机器、延吉大豆油坊、龙井面粉工厂等,由省政府直接经营”,“其余工厂由各机关、部队、学校经营之,或租给私人,或招收私人股金公私合营”,“对民营工业予以扶助,可由银行发放低利贷款,按工业种类采取有利于他们发展的税收政策”。这一系列措施,有效地促进了解放区工业企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到1948年,全省的工业、矿山、采金等重要企业,都已渐次恢复生产。夹皮沟、八道沟、珲春及和龙等地的金矿恢复生产后,每月都可以上缴一定的利润。和龙、老头沟、蛟河等煤矿和桦甸油母页岩矿相继恢复生产。除营城、敦化两纸厂因破坏严重无法恢复生产外,其余各纸厂都恢复了生产。吉林造纸厂、石岘造纸厂生产的新闻纸,已供应解放区印刷报刊。从敌伪手中接收的吉林江北机械厂、丰满机械厂、民生铁工厂等企业,相继恢复生产。丰满发电厂回到人民手中后,中共中央东北局和吉林省委及时派出干部,与全厂职工一道连续奋战7昼夜,清除了厂房里的积水,烤干了设备,恢复了发电。1948和1949年两年内共恢复、扩建工业企业291个。
     1949年末,全省共有工业企业2561个,职工23.2万人,工业总产值3.1亿元。年产布870万米、卷烟1.54万箱、机制纸0.8万吨、原煤250.8万吨、烧碱196吨、电石531吨、木材136.5万立米。
    (二)农业
     解放区的农村土地改革和基层人民政权的建立,为发展农业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共吉林省委把发展农业生产作为土地改革初步完成后的中心任务。1948年3月,中共吉林省委发出《关于全力组织领导一九四八年生产运动的指示》,广大农民积极响应,开始建立各种类型的农业生产互助组。1949年,全省共组织28万多个小型互助组。全省有400多万人参加以增产粮食15万吨为目标的大生产运动。1949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恢复到6294.0万亩,粮豆总产量达到458.95万吨,大牲畜年末存栏达到164.77万头。
    (三)商业
    1946年5月,为适应支援解放战争,恢复经济,发展生产,安排人民生活,吉林省建立了贸易管理局。解放区各县也相应成立了贸易管理机构。当时的主要任务是:负责接收敌伪财产,从农民手中收购粮食、皮张、山货等农副产品。对苏联、朝鲜开展贸易活动。同时,还利用私营商业,从国民党统治区采购贩运一些日用工业品,用以支援前线、安排解放区市场。1948年10月,吉林省贸易局改建为吉林省商业厅。各县也相继设立商业科或工商科。主要任务是:统管全省内外贸易;组织城乡物资交流,安排市场,做好城乡人民日用工业品、粮油、副食品、部分生产资料的供应和对外贸易;管理城乡市场和私营商业,平抑市场物价,打击投机商人的非法活动。1949年5月,为加强农村商业的领导,管理农村商业的任务从商业厅划出,成立吉林省供销合作社,为以后农村的商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国民党统治区的经济
     吉林省的国民党统治区,多是一些城市及郊区,还有一部分县和一些县的乡镇。随着战争形势的变化,一直处于“进占和溃退”之中,不仅无力顾及经济发展,反而大肆掠夺,经济危机,已到了崩溃的程度。
     工业方面,国民党政府实行“共接收资产,不接收负债”的政策,国民党军队所到之处,接收和控制了原日本和伪满的全部金融、矿山、工商企业。1946年5月,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东北电力管理局接管了电力机构。当时的丰满发电厂,大坝仅完工87%,质量很差,有的坝段渗水、漏水,已出现严重险情。国民党政府接收后,不仅未做任何处理,撤退时还下令炸毁(未果)。日伪时期建立的二道江特殊钢试验所和通化县炼铁厂,因国民党发动内战,设备遭到严重破坏,厂房变成一片废墟。西安(辽源)、营城、蛟河及通化煤矿设备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据1948年《东北国营煤矿年鉴》记载,有913台设备被破坏,生产陷于困境。大批工厂倒闭,众多工人失业。呈现出一派凄凉景象。国民党军队占领长春的两年时间,生产停滞。商店关门,物资严重匮乏,民不聊生。房屋建筑破坏达6.6万余座,占全市建筑物的56%以上。农业方面,由于大量青壮年农民被抓兵抓夫,劳动力缺乏,土地荒芜,产量极低,人缺口粮,马无饲草,农民度日极为艰难。1947年,国民党政府为供应军需,使农民每人要负担4斗粮以上的重赋,约占农民一年收获量的60~70%。国民党的军队还经常窜到农村抢夺农民的口粮和财物。
      商业方面,国民党政府曾制定《战时田赋征收实物暂行通知》和《政府公教人员配发粮食办法》等一系列规章。但由于物资奇缺,无法保证配售品种和数量。1948年初,国民党军政机关联合在长春成立“战时粮食管制委员会”,对粮食的征购、运销、社会储存采取严厉的管制政策。提出对违反粮食管制办法私藏粮者,一经查获即予严惩。1948年6月以后,国民党统治区的长春市存粮日益减少。粮价暴涨,起初高粱米为12元1公斤,最后涨至6亿元1公斤。临到快要解放时,一两黄金也换不来一二公斤高粱米。8月以后,长春守军供给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国民党在“杀民养军”的政策指导下,将大批市民驱赶到真空地带,被解放军收容的难民已近15万。同时,城内的燃料也将用尽。开始,国民党守军折毁无人居住的空房取其木料当柴烧,后来连市内树木、马路沥青也被砍伐、挖掘,充当燃料。城内的正常商业几乎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