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汉创作国歌的故事:【曝光】多重曝光- 00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2:27:02
多重曝光,很容易理解,就是在一张照片上释放两次或两次以上的快门,从而完成曝光工作。先回到久远过去,那时连电脑都还没有。这在从前的相机,尤其在早期的全机械的相机中是一个很容易实现的操作,而且可能是早期摄影师要极力避免的一个问题。大家知道,最早相机是插片的,一张底片拍一次,走片完全靠人工搬运。有时候摄影师会犯晕,忘了把前一次用过底片换掉,这在无意中就可能完成一次多重曝光。当然了,当时的技术条件使得底片感光并不想现在这么灵敏,要说补救办法也不是没有,不过这就需要有画师功力了。
胶片的批量化生产使得摄影不像过去那么困难了。不过这带来了走片的问题,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无论是人工走片还是加上走片马达都有可能出现快门释放了但胶片不往前走的问题。也就是说无意中摄影师又在一张底片上释放两次以上的快门。这回错不在摄影师,而在机械构造。
在两个时代里,摄影师们从失败中汲取经验,发现被多次曝光底片反而呈现出平时无法观察到景象。比如实现多个场景的重叠、物体的运动轨迹、甚至拍点灵异照片吓唬人……于是在技术上实现了走片与上快门的统一以后,又开始分离走片和上快门这两项操作。前者是为了防止底片被多次曝光,后者则是为了让摄影师自由控制曝光过程。我曾见过全机械胶片单反上有一个钮,可以控制是否在上快门的同时走片。在后期出现的胶片单反上也有用菜单控制的,部分傻瓜机上也有类似的功能,这里就不赘述了。总之在胶片相机上实现多重曝光是个相对容易的过程,而且就感光原理来说胶片比数码也是有优势的。
从感光原理上讲,底片在感光的时候,由于受光量的差异感光层上的反应并不是均匀的,这才有了图像,当然也就为多重曝光造了条件。理论上,只要底片上还有没有完全反应的感光层,就可以继续曝光。那么再次曝光时,新的光线作用在感光层上,未完全反应的感光层在先前感光的基础上继续反应。在几个曝光过程完成之后底片记录了全部过程中的累积进光量,于是一张或成功或失败的多重曝光作品就完成了曝光过程。
多重曝光是很难掌握的,摄影师必须了解胶片的曝光极限,不然把底片全曝光了还不知道就傻眼了。而且多重曝光中各次曝光的进光量也需要摄影师对环境有所把握,同时要考虑到最终成像的曝光量是否得当。
这一切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出现之后发生了改变。在新的技术中,图层的概念被强化了。我们可以把多张照片叠加在一起,留下需要的,去掉多余的,还有透明度……一个新时代到来了。
数码影像的诞生带来了一场革命。
多重曝光在PS大行其道的今天已经渐渐被遗忘。一来,有后期技术可以代替;二来,现在主流的数码相机大多不具备这个功能。有些数码相机虽然拥有这项功能,但是功能的实现却和胶片完全是两码事了。就我所了解的,现在拥有多重曝光的数码相机都对多重曝光的次数做了限制。这是什么原因呢?根据我的判断,数码相机上实现多重曝光,其核心不是在感光元件上,而是在内存和算法上。
这得从数码相机的成像原理上来说了。光线在被转换成电信号后,由影像处理器处理成为图像文件,这这个文件最终被保存在记录卡上。不过在这之前,影像处理器不可能一下子处理完所有的信号,所以就要有一个内存在暂时存放处理完或等等待处理的信息。由此,数码相机中的,多重曝光就要完全依靠这个内存来过渡了。从前面的讲述可以看出,胶片上的多重曝光,底片既是感光元件又是图像暂存处。而数码相机的CCD或CMOS只有感光功能,没有暂存信息的能力。当一次曝光完成后,信号传输到处理器处理成临时的影像数据,并暂存在内存上,等待与下一次曝光的信号合成。而当下一次曝光后,新的信号经过处理器形成新的影像数据存入内存,直到最后一次曝光结束,所有的影像数据再经过处理器利用预设的算法进行合成,并最终成为影像文件存入记录卡。这也难怪,我使用多重曝光时,最后一次曝光后的记录时间会比平时要长一点。
这样的话,数码相机的多重曝光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多重曝光了,而是把计算机上功能移植到了相机上来。有人说,有了PS,多重曝光已经失去意义了。我认为这句话不全对。PS在一定程度上的确能模仿传统的多重曝光的效果,并且能做得更好更自由。但是传统多重曝光技术所呈现出的自然过渡是现阶段的数码技术无论如何也达不到的。
现在,我们不一定要放这先进技术不用,回过头去重拾。但是我想我们不应该忘掉曾经那些技术给我们带来喜悦,也不应该忽略那些技术巨大的作用。就像即使有了打火机,也不要忘记钻木取火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写到最后,突然有个想法,如果自己有这个能力的话,兴许还会写一点过去风光一时,而现在被数码技术所取代的摄影技巧。回顾一下历史会有帮助的。
多重曝光功能的应用范围
事实上,对于数码相机来说,多重曝光无论从艺术角度还是从实用角度来看,都非常有用。
1.弥补相机功能不全时候的缺陷
许多数码相机,特别是非专业DC,都会在其曝光时间上有一定的限制。例如,富士的S602最长的曝光时间为15s,且不带B门,而某些DSLR相机,虽然带有B门,最长却只能曝光8分钟。这样的曝光时间,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够用了的,但如果遇到拍摄光线相当暗的室内建筑、或希望长时间拍摄某些灯光、星星运动轨迹,这样的曝光时间就显得有些短了。例如,在图1中,由于是拍摄建筑物内部,拍摄者如果希望获得图像从最远点到最近点都很清晰的大景深图片,就必须使用很小的光圈以增大景深,而使用小光圈又要获得正确的曝光效果,在当时暗淡的光线下就势必延长相机的曝光时间,但拍摄者所使用的S602相机最长也只有15s的曝光时间。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拍摄者就使用三脚架将S602相机固定,然后利用相机的多重曝光功能,分三次在不变换焦距、取景位置的情况下,以光圈F11、快门速度15s和ISO160(S602最小感光度)进行拍摄,最终获得了像图1这样大景深而曝光正确的暗光线环境图片。当然,除了弥补相机曝光时间不足的缺陷以外,多次曝光还能在实际使用中减少数码相机图像噪音的出现。我们知道,对于数码相机来说,如果单次曝光时间过长,即使感光度很低,其图像上也很容易出现明显的颗粒状噪点。但假如计算好曝光量,将本来需要一次曝光5分钟的曝光时间,分成1O次、每次曝光半分钟来进行多重曝光,实际使用中,你会发现,由于CCD或CMOS没有长期感光工作而过热产生杂讯,因此,其最终叠加出来的图像,要比单次长时间曝光获得的图像噪音低出很多,这一技巧,对于那些经常在暗光线下拍摄,又很看重图像质量的摄影师来说,其实也很有用。当然,这样拍摄的前提是你必须有一个足够稳当的三脚架、你的相机如果是DSL日的话应该具有反光板预升功能,而你在控制相机时最好使用遥控器或快门线而不要碰它,以防止任何可能出现的震动,而使你每次重叠的图像不能精确重合。
2.让不可能同时出现的景物同时出现在一张图片上
电影《无极》中有一个镜头,是日与月同时出现在天空之中,并且两个的距离还很近。而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现象是不可能出现的,但多重曝光功能则可以让它们浑然天成的出现在一起。以题图为例,作者在拍摄民航机务人员维护飞机的时候,发现当天正好是一个满月的日子,但飞机停靠的位置则在正北,如果单纯拍摄飞机是无法让月亮进入镜头的,于是,作者使用相机,首先拍摄了月亮,将其构图于图像的右上方,然后使用多重曝光功能,再拍摄飞机,使飞机处于月亮的左下方,最后,将机坪上繁忙的勤务车辆所拉出的光影放置在飞机的正下方,最终获得了题图这张其实在当时是不可能同时出现飞机、月亮与车影三者的照片。同样,题图下半部的两张照片也使用了类似的方法,当时作者是想拍摄身处于异地的飞机工程师维护飞机的照片,但如何表现工程师所处的地理位置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你总不能直接在图片上写上,照片拍摄于何处吧,但作者看到了远处上海虹桥机场上的霓虹灯“上海”两个字,于是,就使用多次曝光功能,先拍摄“上海”,在近距离拍摄维护飞机的镜头,最后再拍摄飞机,将三者融为一体,最终以表达自己的摄影想法。
3.获得特殊的视觉效果
除了用多重曝光这一技巧来组合不大可能同时出现的景物来表达作者的摄影构思以外,多重曝光还可以获得一般单次曝光所不能获得的特殊视觉效果。例如,在图2,作者想获得如同中国水墨画一样的飘渺淡雅的竹子效果,就首先将相机固定在三脚架上,先拍摄一次竹子后,再适当变焦,将镜头拉远,然后再次曝光,最终叠加出与众不同的竹影效果来。而在图3中,作者也同样使用了类似的方法,首先拍摄水盆中原有的图片,再变换角度和焦距再拍摄一次,最终获得了与原图不同的另一种效果。
多重曝光功能的曝光量计算
使用多重曝光功能,固然可以获得很多的特殊效果,但如果使用不当,你却很难获得正确曝光的图片。一般来说,在进行多重曝光时,所有多次曝光的总量之和,应该等于一次正常曝光的所需量,否则你最终所获得的图片将会严重曝光过度。比如说,在我们拍摄某夜景时,如果一次正常曝光的所需量应使用光圈F11、3s的话,假如要进行3次曝光,那么每次的曝光量就应是F1 7、3s的1/3,即F11 、1s或F22、3s。
但是,使用是拍摄夜景,且所拍摄的几个主题中都需要特别明亮,又有暗处,则可以不遵循上面的曝光原则。但你必须相当的细心,并设计好构图,不要让各影像的主要明亮部分相互重叠。而应让后一张图片的明亮部分出现在前一张图片的黑暗部分,而其黑暗部分则应出现在明亮部分。当然,为了避免某个影像的某一明亮部分出现,我们也可以使用硬卡纸来故意进行一定的遮挡,以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特殊效果。
事实上,多重曝光摄影不但具有上面所谈到的一些技巧与功能,它还在实际上超越了单一曝光的局限性,从而为摄影者增添不少上帝之手或神来之笔的图像构思与乐趣。除了按理性构思拍摄以外,你也可以通过实践,利用相机的多重曝光功能不经思想控制,全凭直觉,随机、偶然天成的进行创作。
对于没有多重曝光功能的单反相机,需手动与镜头盖配合默契解决。
拍摄要点:善于切换不同聚焦方式,掌握好多次曝光的虚实元素。
多重曝光一般出现在中高端的数码单反上,而松下 LX3作为高端DC含有多重曝光功能也并不意外。下面,我们一起看看怎样拍摄出如上图般梦幻的多重曝光效果的照片。

选择手动对焦模式
指示菜单
第一步,手动对焦模式下刻意使对焦距离偏离被拍物,利于拍摄失焦的照片,即虚化的照片。


进入多重曝光菜单并选择开始
指示菜单
第二步,点击进入多重曝光菜单,拍摄第一张失焦的照片。在菜单里面的多重曝光选项里,按下“开始”菜单即可进入拍摄模式,当拍摄完第一张照片后,画面会显示如右上图所示,询问是否需要继续或者重摄。


切换到自动对焦
自动增益功能
第三步,切换对焦模式到微距自动对焦模式,利用第一次拍摄的照片辅助构图,拍摄另一张构图一致并且清晰的照片。拍摄完第二张照片之后,相机同样会询问是否需要继续或者重摄,倘若只想拍摄两张照片作为合成用途,按下DISP键即可退出多重曝光模式。当然,也可以最多拍摄三张照片来合成。另外,在多重曝光中还有自动增益功能的帮助,合成后照片的曝光量会表现得比较正常。多重曝光的创作方式十分广泛,如下面的一种也是较为常见的。

两次对焦均准确的多重曝光效果
————————————
我们去深山老林,发现了个未开发的优美的溶洞,想将它拍摄下来,却发现光线太暗,一个闪灯不行,很多人要不就拍出很暗的片子,要么就放弃,扫兴而归。怎么办呢?有位网友说:“有经验的老鸟就会架好相机,利用多重曝光,拿一个灯多次闪,而拍出一个细节很好的溶洞片片,成为一幅佳作。”
他这里实际上说了两种不同的摄影技巧——多重曝光和多次闪光。本帖就来介绍一下这两种常用的摄影技巧,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早期的相机上快门和胶片走片是分开的,并不象现在大多数相机在走片的同时也完成了上快门的动作。以前曾经遇到过这样的烦恼:准备拍摄了,却忘记了是不是已经走过片了。拍出的照片有时会两张迭在一起成了废片。但是艺术上的事有时是很难有定论的,也许这样的废片在另一种场合下又成的多重曝光的佳作。下面的这张照片就是作为佳作来介绍的,虽然我也没看出来到底好在哪里。呵呵!

以前的多重曝光技术多数用来拍摄“双胞胎”照片和夜景照片。下面这张就是典型的双胞胎照片。在胶片相机时代,有些相机是有多重曝光功能的。先挡住镜头的一半拍一张,再挡住另一半拍一张。冲洗出来就可以得到一个人在照片上出现两次的双胞胎照片。有专门的翻板架装在镜头前面来遮挡,只要两次拍摄时相机用三脚架固定不动,光线条件不变就行。

EXIF版本:0221 相机品牌:KONICA MINOLTA
相机型号:ALPHA-7 DIGITAL 光圈:F3.5 快门:1/30 感光度ISO:400
注:我拍的这张照片并不是用FC的,也不是两次曝光,而是拍两张后PS的。由于是单灯侧光照明的,就要注意两次拍摄时的光影,一不小心就会发生光影重叠之类的破绽。如果能让MT在两次拍摄时做到两个人像之间的表情交流,那就更好了。
多重曝光用得较多的另一种场合的拍摄夜景。华灯初上,拍摄夜景是很漂亮的。但是一般情况下,当灯光打开时天色已晚,除了灯光之处,建筑物和其他一些景物就显得比较暗。拍摄时,如果让灯光曝光正确的话,周边景物往往会曝光不足,造成照片上除了灯光其他一片黑的效果。

EXIF版本:0221 相机品牌:KONICA MINOLTA
相机型号:ALPHA-7 DIGITAL 光圈:F8 快门:1/10 感光度ISO:1600
采用多重曝光就可以大大地改善照片的效果。拍摄者可以在天将黑未黑之时,先拍摄一张周边景物的照片,然后用稳定的三脚架保持相机的拍摄位置不变。等1-2小时后,灯火通明时再曝光一次,就可以得到两次曝光后的照片。在这张照片上,不但拍出了灯光,还拍出了周边的景物。比上面那张照片的效果好多了。

EXIF版本:0221 相机品牌:KONICA MINOLTA
相机型号:ALPHA-7 DIGITAL 光圈:F8 快门:1/300 感光度ISO:1600
多次闪光是另外一种常用的摄影手法。如上面所说,如果在光线较暗的溶洞里拍照片,经常会出现下图的效果。近处的岩石被闪灯照片过亮,而远处的景物仍在一片黑暗之中。

EXIF版本:0210 相机品牌:Minolta Co., Ltd.
相机型号:DiMAGE 7 光圈:F 快门:感光度ISO:200
而多次闪光就可以比较满意地解决这样的问题。下面这张照片是我在小区里拍摄的。当时小区里光线非常暗,用闪灯拍摄后只能看到停在那里的汽车车牌的反光(车牌上是涂有定向反射专用漆的)。

EXIF版本:0221 相机品牌:KONICA MINOLTA
相机型号:ALPHA-7 DIGITAL 光圈:F16 快门:1/60 感光度ISO:1600
下面这张照片就是用多次闪光的方法拍摄的。用三脚架固定相机的位置,采用B门,开始曝光后我手持一个简单的闪光灯到各外进行了四次闪光。由于现场光线很暗,在不闪光的时候我从相机前走过也不会留下人影。最后得到的照片还是可以满意的。

EXIF版本:0221 相机品牌:KONICA MINOLTA
相机型号:ALPHA-7 DIGITAL 光圈:F16 快门:300/10 感光度ISO:1600
这就是我用于上面照片拍摄的简单闪光灯。

EXIF版本:0220 相机品牌:Canon 相机型号:Canon PowerShot S230 光圈:F10 快门:1/60
多次闪光手法有时还可以用来营造一些特殊的照片效果。如拍摄下面这个钟的照片。由于钟是静止的,而钟摆是一直在动的。这是一种动和静的结合。我在以前的帖子里也曾贴过一张动静结合的钟的照片。下面这张照片也是类似的,只是曝光时短一些,为1/4秒,因此钟摆看上去的偏在一边的。

EXIF版本:0221 相机品牌:KONICA MINOLTA
相机型号:ALPHA-7 DIGITAL 光圈:F8 快门:1/4 感光度ISO:1600
这张照片的曝光时间为一秒。由于钟摆的周期是一秒的,造成了钟摆的模糊。

EXIF版本:0221 相机品牌:KONICA MINOLTA
相机型号:ALPHA-7 DIGITAL 光圈:F8 快门:10/10 感光度ISO:1600
下面这张照片是用闪光灯拍摄的。因为闪光灯的闪光时间非常短,钟摆就好象摆到一半停住了。

EXIF版本:0221 相机品牌:KONICA MINOLTA
相机型号:ALPHA-7 DIGITAL 光圈:F8 快门:1/125 感光度ISO:1600
现在我们来试一试多次闪光。美能达的5600HS(D)闪光灯是有频闪功能的。把频闪调整到每秒五次,再拍一张,就得到了这样的效果。一个钟摆变成了五个!

EXIF版本:0221 相机品牌:KONICA MINOLTA
相机型号:ALPHA-7 DIGITAL 光圈:F32 快门:10/10 感光度ISO:1600
以前我也曾在爱普生印象馆拍过多次闪光的照片。你看:MM成了多手观音了。

EXIF版本:0221 相机品牌:KONICA MINOLTA
相机型号:ALPHA-7 DIGITAL 光圈:F7.1 快门:1/10 感光度ISO:100
下面这张有名的长城照片也是用多次闪光的手法拍摄的。作者动用了150个人在长城上,手持手提灯。在高处架好相机,用B门,一声令下,大家开灯照射,就得到了这样一张精采的照片。长城拍得象一条巨龙,非常有创意。

下面这张照片是双喜DX用多重曝光手法拍的。用特殊手法拍摄舞台表现有时会得到出乎想象的好效果。同样,舞台照明有时也会采用频闪灯,如果利用频闪照明进行多次闪光,也可能会得到别具一格的照片。

摄影的手法是多种多样的。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大家开动脑筋,不断尝试,一定会拍出更好,更漂亮的照片来。Over!

EXIF版本:0221 相机品牌:KONICA MINOLTA
相机型号:ALPHA-7 DIGITAL 光圈:F5.6 快门:1/20 感光度ISO:400
多重曝光描绘舞蹈梦幻
舞台摄影在技术上并不止于对器材的正确襙控,更关键的是根据对舞蹈内容的理解和领悟,选择适当的表现手法和技巧并熟练地加以运用。在拍摄芭蕾舞题材中我就有意尝试采用了多次曝光方式,以充分表现芭蕾舞的动感和韵律。

由背景引发的灵感
《天问》是《平克·弗洛伊德摇滚芭蕾》演出中的一段动作瞬间。“摇滚芭蕾”的舞台和舞美设计十分简单: 黑色的背景,雪白的服装以及非叙事性的光影和造型动作,与变化的音乐表达出一种抽象和直接的东西。全黑的背景给了我一种瞬间的灵感,为了能够在平面的影像中充分表现出舞蹈的立体感,传达出芭蕾的动感和音乐的韵律,我选择了多重曝光的拍摄方法。
线条影调构成韵律
拍摄芭蕾舞就是要着力表现出富于动感动作和具有最大表现力的瞬间。在整个演出的十八段舞蹈中,我选择的这段动作瞬间在线条和影调上更强化了多次曝光所要达到的视觉效果。
线条和影调密不可分,是构成艺术形象的重要的造型因素。线条的重复排列形成视觉上的节奏,相似线条的变化和差异产生韵律。当然,线条的提炼一定要有利于主题的表达,要与内容紧密关联,不能脱离内容单纯追求线条效果。
在黑白摄影中,影调是造型的最基本的因素。当你准备结构画面时,脑子里一定要有影调的概念。要仔细选择景物色彩及受光的情况,迅速判断出它们将在画面上形成的影调配置,以及将会最终呈现怎样的画面。
在进行影调配置的时候,要根据被摄对象的特征来确定画面的基调,影调配置要完美地突出主体,防止黑、白、灰影调的等量分布,防止色块的过分对称和过分零乱。画面中一定要有最黑和最白的两极调子,只有把两极的调子在画面上处理好,各层色调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地位和作用,获得完美的视觉效果。
成功源于积累经验
这次决定采用多次曝光的方法,虽然是在舞蹈进行的瞬间决定的,其实灵感的获得全靠长期的经验积累,同时,既然要拍好舞蹈,就要对不同舞蹈节目的特点、表演动作的最佳瞬间和舞台的灯光效果等提前熟悉了解,做到心中有数。至于拍摄技术和画面构思方面的问题,在走进剧场之前就应该充分做好功课,否则大幕拉开一切就都来不及了。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拍摄的内容是否真正地打动了你,就像写文章要有感而发,一切安排都应该是意在笔先。
采用多重曝光法应注意的几点:
1、在多重曝光操作中,曝光补偿依主体亮度、背景亮度和曝光次数决定,并根据试拍随时做调整。
2、画面多重曝光次数的多少,取决于舞蹈动作的编排和画面所要达到的视觉效果 。
3、尽管因场地限制,当时我采用的是手持拍摄,但还是建议使用一只稳固的三脚架更有把握。
4、拍摄时所选取的位置和角度,将直接影响最终画面创意的表达效果。
注:2008年《中国摄影报》发表
第一次拍摄是荷花,曝光可难掌握,不是全黑洞洞的就是白蒙蒙的,在初学摄影者还没完全掌握曝光量与实拍环境的曝光时间计算时,是个高难度问题,有种未学好走路就跑的感觉;因此我又拜了我的第二个小师傅(他比我小我尊称他),他的数学与对相机镜头原理很内行,我就请他给我画了张曝光时间每级加一秒数变化表格给我(表格几年前丢了),看不明白再三请教,就这样,第二次拍摄家养国兰花时,用反转片在家按曝光表,拍摄了好几个不同数据多重曝光拍摄并做笔记,基本全片都有图影,其中三张曝光很正确,选送一张参省季赛得奖。


总结起来:多重曝光拍摄首要条件~是对任何天气光线的曝光准确性,其次是构思、想象、构图,如拍摄花,尽量找深色背景的主体,这样就算计算曝光量失误也不会过曝,在拍摄夜景时使用最多,为了将其夜色景物感光性强,或营造公路往来车辆灯光气氛,就需要二次、三次以及更长、多的曝光,拍摄星空星际也是用得最多的手法,灵活多样,可依据个人所好拍摄。
这张广州市环市路(二山之间),拍摄当天是台风前夕,下午5点多到拍摄地点,因楼台高风大先用铁线把脚架固定,把相机调好曝光次数、光圈,在拍摄了第一次最佳火烧云后,等待入夜灯亮再拍摄第二、三次曝光,这样城市楼房细节都能出来,所以一晚只能拍摄到一张好的夜景,如若拍多点只能带二台相机,另一台手持灵活拍摄。黑沉沉的是山脉。

多重曝光拍摄“南京。1937”舞台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