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的夜曲有哪些:石井兵工厂近代广东一间不寻常的工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4:41:55

即将开赴抗日前线的广东部队士兵身上所携带的枪弹,都是石井兵工厂的产品

石井兵工厂生产的清朝军队一线武器抬枪

1921年石井兵工厂大门(也曾称广东兵工厂等)

技师在试验工厂所制造的丹麦麦特森轻机枪,小图为石井兵工厂车间

清朝官佐配枪“猪仔脚”
□朱江
广东的近代史上,没有哪一个工厂像石井兵工厂那样,曾有如此多名人涉足,看看名单就知道:张之洞、孙中山、宋庆龄、毛泽东、周恩来、叶剑英、蒋介石、廖仲恺、何香凝、陈炯明、李济深、陈济棠、白崇禧、黄绍纮、张发奎、陈延年、李福林……石井兵工厂在那个时代的地位,不言而喻
1885年,清朝两广总督张之洞在原广州机器局基础上创办了石井兵工厂。
作为岭南最早的近代官办兵工厂,因不断添置外国设备,引进留洋技工,到1911年清王朝灭亡时,成为仅次于江南机器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制造局、福建马尾船政局等国内著名兵工厂,华南地区最大的军火工厂。它曾率先在全国仿制德国步枪,鼎盛时,可制造机关枪和大炮。1936年,职工达2300多人。
1  制造水雷的广州机器局
至19世纪中叶,清朝军队的装备仍以刀矛箭戟等“冷兵器”为主。两次鸦片战争失败,外侮日迫,清政府在痛定思痛之余,掀起了一场以“师夷之长以制夷”的洋务运动。
清政府主持洋务的首脑人物议政王奕在奏折中说,治国要做到自强,自强以练兵为先,练兵又以制器为先。购买外国船炮、引进先进的兵工生产技术生产枪炮,成为洋务运动的核心。
1861年,曾国藩创办了安庆军械所,任用中国工匠,仿制西式枪炮,成为中国最早的近代军事工业。
在此前后,购买、仿制西式船炮活动也在广州开展起来。两广总督瑞麟和广东巡抚张兆栋在旧城文明门外聚贤坊附近(今文明路和德政路交界以南),购买了濒临珠江边的10余间店铺民居,联合十三行华商,筹办起广州机器局。
在籍候选员外郎顺德人温子绍被委派为总办,招募工匠,仿西法制造枪炮火药。当时,这间机器局藏身于横街窄巷中,毫不起眼。
最初,广州机器局主要制造水雷、子弹、抬枪以及专为官佐配用的仿洋“猪仔脚”短枪。
之所以主要研制水雷,缘于外国列强入侵,常以巨舰巨炮为前锋跨海作战。在海战武器不对称中,水雷成为封锁航道、制约洋舰的首选利器。
当时的水雷有两个品种,浮在水面的漂雷和沉于水下一两尺的锚雷,每只水雷内装25至50公斤的炸药,敌舰一旦触雷爆炸,多被重创。
此外,广州机器局所生产的抬枪,是清朝所独创的武器。它实际上是一种大尺码的单发步枪,在清军中使用广泛,曾充当部队的制式武器。
当时许多兵器制造局都有生产这种武器,全年产量从数十到一两百杆不等,这种武器一直没有统一标准,长1.8米至5米都有,能发射1公斤弹头或铁砂,操作则由2人到5人不等。
这种世界军队都没有的怪武器近距离杀伤力极大。英法联军侵占广州时,广州街上一队14人的英国巡逻兵,被清兵抬枪发射的霰弹击中,当场死1个,伤8个,其中2人还须接受截肢手术。
两广总督刘坤一主政期间,于1872年在增埗创建火药制造厂,生产火药。1875年秋,他又主持收购香港黄埔船坞公司在黄埔的船坞及附属的工厂设备,改称黄埔机器局,制造军舰。
2  率先在全国仿制德国步枪
1884年,张之洞调任两广总督,主持粤境防务。张之洞是洋务派代表性人物、曾直接参与指挥对法作战,对于改良军备的急迫性有切身的体会。
到粤后,他购置了不少外国船舰大炮以加强海防。在广州东郊,就设立了乌涌、鱼珠、蟹山等5座炮台以拱卫省城,号称“五虎擒羊(洋)”。
然而,购买洋军械不久,张即发现这些军械设备的后续耗材———弹药以及设备的维护要投入更多银子!进口15发子弹包括运费即耗银一两,巨大的耗资难以承受。而且,一旦与列强交恶而开战,武器弹药的进口便会受制于人。而当时的广州机器局和增埗火药制造厂所生产的武器弹药数量不多,只是“小打小闹”而已。以实用主义著称的张之洞遂上奏办厂。
1885年,张之洞将广州机器局并入增埗火药制造厂,改称制造东局。1886年,张之洞在石井购地31亩,支银1.73万余两,筹建枪弹制造厂。1887年建成投产,称制造西局,主要制造毛瑟、马梯呢、士乃得和云者士4种枪械和子弹,日产子弹8000颗,为解决清军弹药供应受制作出了大贡献。
岑春煊任两广总督后,认为枪弹厂机器陈旧、产品质量差、产量低(每日仅制造五六支枪),于是扩充了工厂。1905年,在枪弹厂旁购地,增建一家专事兵器修理的机器厂,同时扩建枪弹厂和火药厂,并于1907年建成投产。当时,工厂率先在全国仿制德国武器。
它们首先成功仿造了德国1903年式七九毛瑟枪(世界第一款枪机拉动式步枪,德国毛瑟兄弟发明)。之后,又对德国1907年式六八步枪作了改进,制成自己的“光绪三十三年六八式五响无烟快枪”。这种枪迅速武装了清朝新军,为清政府节省出大笔白银。
继而,为了仿制德国更为新式的五响跳壳步枪及枪弹,工厂选派了有文化的技工6人,随中国驻德公使赴德见习制造工艺3个月(这3个月的见习是以购买德国机器为条件的)。返国后,6位留洋技工立即大展拳脚,利用购进的德国军工车床10部,开始更进一步的仿制工作。这6位留洋技工,以后都成为石井兵工厂的“匠目”。
但是,由于当时中国根本没有工业基础,不仅设备购自德国,生产流程也全由德国工程师监管。初时,甚至连弹头、弹壳铜坯均需进口;步枪的枪管,也是从外国买回毛坯,再行钻孔加工膛线。
到了后期,虽然停止进口枪管毛坯,但仍需进口制枪钢材,因为石井兵工厂存在的整个时期,广东省内一直没有钢铁工业,如果买不到外国原料,就只能停产。
虽然如此,石井兵工厂仍很快成为华南设备最齐全的知名军工厂,连北方的省份也来订购军火。
1909年,该厂曾制造过三信式六五“旱机关枪”,后又制造奥式六八“水机关枪”。
3  换了40多任厂长
1911年11月,清朝两广总督逃往沙面。广东军政府成立。
之后,桂、滇、粤系等各路军阀轮番在粤登台,掌控广东政权。孙中山也在广州建立起中华民国政府。
那时,“有枪便是草头王”,各路政治派别和军阀都视枪杆子为命根。
当时,石井厂一直保持着多年未变的产量,日出步枪20支,月出机关枪20挺,日产子弹3.5万发,一个月即可武装一个营。
这样一个“香饽饽”,各方势力都垂涎三尺,谁都想控制它。桂、滇、粤系等各派政治势力均先后染指,大家明争暗夺,刀枪相见,甚至将其破坏。
1920年,石井兵工厂被桂系军阀陆荣延、莫荣新的心腹马济把持,当陆荣廷被孙中山驱逐出粤时,马济竟准备了大地雷三个,以召集全厂总管、匠目、领首听训为名,企图将工厂主要生产技术骨干及重要机器设备“一锅熟”炸光。但因消息泄密,只炸毁机床10余部,厂房幸未受重创。
1922年,陈炯明在广州叛乱,叛军首先占领石井兵工厂,随后才包围总统府。
1925年,国民革命军东征时,滇系杨希闵与桂系刘震寰在广州发动叛乱,也是首先占领石井兵工厂。失败时,他们竟把石井兵工厂焚毁。国民革命军平定叛乱后,才重建兵工厂。
有道是:“城头变幻大王旗”,谁掌控了当时的广东政权,谁就派自己最信任的人当石井兵工厂厂长。
广东警察厅厅长魏邦平得势,就排挤粤系李福林的势力,换掉厂长张禄,派自己人马朱卓文任厂长。
桂系龙济光盘踞广州时,换掉朱卓文,派自己人苏伦瑜为厂长。
孙中山率粤闽联军击溃龙济光,派钮永建任厂长。
桂系陆荣廷、莫荣新占领广东,换掉钮永建,派自己人马济任厂长。
因此,厂长长则三四年,短则四五个月就要被替换,犹如走马灯。石井兵工厂任职最久的厂长,是陈济棠治粤时期的广州公安局长何荦,他兼任石井兵工厂厂长4年。
有一个在工厂开办时就进厂的老工人,对厂长像走马灯般的更迭感到有趣,便在工厂的墙壁的一角,将替换的厂长的名字一个个记下来,到1925年,已记有近30个名字。以后继续记下去,到1937年搬厂时,就已有40多个名字了。
由于石井兵工厂特殊的地位,派驻石井兵工厂的厂长级别都极高,至少扛少将军衔,直接下属均是上校军衔。龙济光时期的厂长督办刘承恩是中将。
虽然厂长换来换去,但厂内有一个特殊阶层是雷打不动的,这就是匠目。匠目就是出过洋,掌握了核心技术的技术骨干。任何一个厂长都得依靠他们。匠目每月的最高工资可达三四百元,相当于
当时将军或一级教授的薪金。
除了匠目收入不菲外,当时石井兵工厂里的工人,收入也相当不错。技工月入七八十元,学徒每日开工12小时,加上奖金每月也可得30多元,而当时广州小学教师月薪不过三四十元。工厂工人大多来自附近的农村,是名副其实的广州第一代现代产业工人。
4  报上刊登出售枪弹广告
在民国时期的前期,石井兵工厂虽长期被桂、滇、粤系把持,但国民政府也努力对其施以控制,让它为革命提供帮助。
1922年6月,孙中山在韶关前线听闻陈炯明准备叛变,即亲率警卫团回穗。该团兵力单薄,孙将其扩编。但到陈炯明叛变前夕,警卫团的枪械尚未领足,于是,警卫团团长陈可钰手持孙中山手谕,前往石井兵工厂领到粤造水机关枪4挺,旱机关枪2挺,步枪500支。
当叛军进攻总统府时,警卫团这批新领武器发挥了威力,有力地压制了叛军的连番冲锋。
1924年4月中,孙中山偕夫人宋庆龄到石井兵工厂视察。法国技师亲自操炮击发演示,连放3炮,弹片横飞掠伤孙中山的卫士张国元的肩部,但孙中山不避危险,随后又进厂参观各车间。
由于兵工厂为军阀控制,所生产的枪械弹药往往成为军阀们赚钱的商品,任何有能力付款的武装甚至土匪,都可以从兵工厂购买枪弹。
1924年5月间,广州《民国日报》曾刊出石井兵工厂售枪弹广告,称七九步枪每支售价124元;子弹100发售20元,限买200发。
孙中山下了一道命令,不准兵工厂向地方武装销售枪支弹药。被断了财源的滇、桂军阀心有不甘,一直存心报复。
1924年,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前,批给军校300支粤造七九毛瑟枪。但6月份开学那天,工厂只象征性地拨来30支,只能勉强给卫兵使用。
后来,孙中山通过他派往石井兵工厂任厂长的马超俊,以护厂队配备名义偷运出500支步枪、4挺机关枪,才解了燃眉之急。但却因此触怒了同期购械未得的滇军军长范石生,他即擅自将马超俊扣押,后经孙中山紧急派员持亲笔函营救方能脱身。
事后范石生傲气十足对校长蒋介石说:“我只需派出一个排武装,就可以解决你们了。”
到年底,苏联支援中国的第一批武器运到黄埔军校,这批武器共有8000支带刺刀的俄国式步枪和10支手枪,每枪还配有500发子弹,终于解决了军校学生上课以木棍代替长枪训练的困扰。
1926年,在美国留学的曾养甫回国参加国民革命,被任命为石井兵工厂厂长,他和技师一起试制成功了迫击炮,工厂赶制出来的迫击炮被源源不断地运往北伐前线。
5  为广州起义秘制1000支梭镖
中共党组织也高度重视石井兵工厂,1923年,中共广东区委派党员罗绮园、彭粤生等到石井兵工厂开展工作。1924年,成立了兵工厂党支部,负责人罗绮园。1926年2月谭天度任书记,同年9月周文雍接任书记。
为了抗议工厂克扣工人工资,1924年和1925年,兵工厂党支部领导了工人进行罢工,取得了胜利。
农民运动讲习所开办后,石井兵工厂一度成为讲习所学员军事训练的基地。毛泽东、周恩来亲自率学员到石井兵工厂进行实弹射击和军事演习。当年周恩来还亲手在厂内栽下了一棵榕,现在仍枝繁叶茂。
北伐后期,张发奎和黄琪翔率粤军第四军回师广州,当时部队严重缺乏武器,而石井兵工厂由桂系控制,不愿提供武器。于是,张发奎便派叶剑英教导团的一个营夜袭兵工厂,在工厂中共党支部的配合下,以极少伤亡就消灭桂军两个连的守卫,夺取了步枪,轻、重机枪和迫击炮一批。在上交缴获的武器时,叶剑英命秘密截留一部分,这批武器成为1927年12月打响的“广州起义”的主力武器。
广州起义前夕,兵工厂的工人秘密制造了1000多支梭镖,提供给起义军。
广州起义失败后,中共中央总结失败经验,其中一条是,没有攻占石井兵工厂和敌人的军械弹药库,使敌人有充足的弹药供应。
6  鼎盛时可制机关枪和大炮
1930年4月开始,陈济棠主粤,号称“南天王”,为了与蒋介石的南京政权分庭抗礼,进而问鼎全国,陈济棠锐意重振军备。先后派出亲信何荦和黄涛出任石井兵工厂厂长,石井兵工厂进入了它的鼎盛时期。
滇、桂军阀把持兵工厂期间,唯利是图,偷工减料,进口先进设备也闲置仓库蒙尘锈蚀,致使产品质量严重下降。
当时,工厂所生产的子弹合格率低,新枪炸膛事件屡屡发生。黄涛到任时,各项标准均达标的子弹仅为总数的十分之一。
黄涛从严查产品质量入手,经过一年多的锐意改进,出厂枪械质量大为改观,枪械的弹着点由原来一个水缸大的范围,缩小至一个茶壶底大小。
后来,石井兵工厂曾把所制步枪和子弹多批送南京兵工署检验,质量超过被视为中国军工翘楚的汉阳造。
当年,捷克式轻机枪已成为中国军队的制式武器,陈济棠曾向捷克购入5000挺,之后准备仿造,但原厂不肯提供图纸。
陈济棠密令派往捷克原厂监造订货的技师进行“偷师”,偷偷记下制作工艺和流程。
回国后,技师自行拆解枪支,重新绘制零件图和装配图。一年后,石井兵工厂仿造捷克式轻机枪成功,以后多年,一直成为其主打产品。
雄心勃勃的陈济棠,为使其号称5个军、20万人的粤军,在装备上超越德国军事顾问团为南京政权打造的那支新式陆军,不仅新建一个潖江的制炮厂(全套德国设备),还于1933年至1935年间增建了手榴弹厂和迫击炮厂等石井兵工厂分厂。这样,石井兵工厂便拥有了7间分厂。
当时的石井兵工厂,每日开工10至12小时,月产量最高为:子弹210万发,步枪1000余支,轻机关枪二三十挺,手榴弹2万颗,火药厂还大量生产子弹和手榴弹配料。
到1936年,陈济棠的兵工厂已羽毛渐丰,拥有制造马克辛重机枪、迫击炮、山炮和野战炮的技术和能力。
陈氏麾下的余汉谋第一集团军各师、团的机关枪和火炮等重武器装备,已超越蒋介石中央军德式师。这也是陈济棠敢于联合桂系李宗仁,发起“两广事变”联合反蒋的一个重要筹码。
1936年7月,陈济棠反蒋失败,石井兵工厂被收归,直辖中央,称为广东第一兵工厂。
7  抗战时工厂搬到广西
抗日战争前夕的1937年,石井兵工厂奉令拆卸,迁至广西容县。继而,石井兵工厂与广西兵工厂合并,于1940年改名为40厂和41厂。
后因日军进逼,再辗转迁至贵州桐梓崇山峻岭山洞内继续办厂,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日夜生产子弹、手榴弹、步枪和轻机枪,为武装中国抗日军队作出贡献。
抗战胜利后,石井兵工厂随即宣布撤销,机器拆卸,人员遣散。
朱江
(授权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