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asa安卓去自由城:黄河刀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8:21:35

黄河刀鱼 - 生活环境

黄 河 刀 鱼

 

   

   在黄河边长大的人,都知道黄河刀鱼。这些年因为黄河来水少和过分捕捞,已经很少能见到了。偶尔在市面上能见到,据说很少有真货,价格还高的吓人。

    我小时候,夏天可不缺刀鱼。麦收前后,正好是捕捞刀鱼的上好季节。这时的刀鱼又大又肥,挂到网上刚拖出水面时,就像是捞上了白花花的银子,在太阳底下泛着耀眼的光,明晃晃的。

    听老人讲,黄河刀鱼是在淡水里产卵,在海水里成长。每到夏季,雨水充沛,黄河水带下大量“营养品”,黄河刀鱼逆流而上,边游边吃,长的特别快。听老渔民讲,黄河刀鱼从河门往上游一百多里,到达宁海至利津城之间长得最肥,当然味道也最美。等游过了利津城,产完卵的鱼儿逐渐就消瘦了。所幸我的家就住在利津城与宁海之间的黄河岸边,自然也是捕刀鱼的黄金地段。

    我有记忆时,早已成立了农业合作社,当时大队里有两条较大的木帆船,主要是到海上捕鱼,我们小队有一条小木船,专门捕刀鱼,因此大伙也叫它刀鱼船。捕刀鱼的网线很细,孔很大,放在小船尾部。撒网时,在水边扦上杆子,把网的一头固定,然后一人划着小船,一人撒网,隔不远就扦一根竿子,一直把网撒到河心。过两袋烟的工夫,就要收网了。划着船,从岸边开始,边往船上收网,边捡鱼。一般一网要挂二三十斤。刀鱼很娇气,上岸不久就死,所以要抓紧卖。我们小队的船把式有经验,捕的鱼特别多,还与河对岸的王庄公社饭店挂上钩,上午捕的鱼马上送到饭店里,下午捕的鱼就直接到村里卖。那时鱼很便宜,一两毛钱一斤,即便这样也很少有买的。到傍晚,卖不完的就按人口分,多的时候一人能分两三条,少的时候一家四五口人也就分三两条。

   做黄河刀鱼很简单,吃起来就麻烦多了。刀鱼的内脏很少,并且可以吃,因此只要洗净泥土后切成段就可以上锅。刀鱼本身含油很多,放到热锅里自己就出油。鱼多的时候,还能炼出不少刀鱼油。刀鱼油可以拌凉菜,风味独特,据说放到冬天,还能治冻疮。刀鱼的乱刺特别细、特别多,没有经验的人吃起来会很麻烦,特别是给小孩子吃刀鱼一定要细心,不要怕麻烦,把刺挑干净。那时候吃鱼,一般是把鱼身子留给小孩吃,头尾则剁成鱼酱,和上面粉摊成薄饼大人们吃。煎好的鱼和鱼饼放到锅里,添上水,洒上韭菜,熬成刀鱼汤,也别具风味。我见过船老大吃刀鱼,不像我们那么怕刺,只见一手拎着鱼头,一手捏着鱼尾,嘴巴在鱼头处含着,然后往鱼头方向一拉,大块的鱼肉就到了嘴里,根本就不把小鱼刺放在眼里。

    但毕竟队里并不是天天有分鱼的好事。每到这个时节我也最盼父亲回家,或有什么亲戚来访,因为这时母亲总会打发姐姐去卖鱼的,而且每次都是我吃得最多!

 

黄河刀鱼肉质细


  黄河刀鱼的故乡在黄河口一带,因其形似利刀而得名。其实,刀鱼的学名叫刀鲚鱼。在黄河口,当地人称其为“倒鱼”,这大概是因其沿黄河逆流洄游的缘故。历史上,黄河几经改道,但黄河刀鱼总是顺河而去又沿河而来。长江口和海河口虽然也有刀鱼,但总不及黄河刀鱼量多,味美。
  山东的东平湖是黄河刀鱼的主要产卵地。这里,鱼虾众多,浮游生物丰富,自然成了黄河刀鱼的天然繁育基地。黄河刀鱼每年都在东平湖产卵、孵化,顺黄河入海,在黄河口附近水域生活。黄河水中的麦穗鱼及浮游生物汇集在入海口处,为黄河刀鱼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饵料。每年3月底,长大育肥的成鱼便由其生长地———黄河口,又进入黄河,逆流而上,向东平湖洄游。
  黄河刀鱼在洄游途中,消耗大而摄食少,因此,越往上游越瘦,刺也越硬。大多数刀鱼游至东平湖就停止洄游,也有少数能穿越东平湖洄游到河南境内。但这时鱼已瘦成皮包骨头,难以食用了。因此,食用黄河刀鱼的最佳地点当属黄河口。
  黄河刀鱼肉质细嫩,鲜味奇特,浓香异常,既有海产品那样的鲜味,又有黄河鱼类特有的香味,无论是烹炸煎炒都可以做成美味佳肴,当地传统的用小葱鲜韭炒的黄河刀鱼,更是浓香可口,醋烹刀鱼色味俱佳,既可冷吃,也可热食,是当地人招待客人的拿手菜黄河刀鱼既有海水鲜味,又有黄河水的香味,又名刀蛴或毛刀鱼,因它总是逆流而上,故而又称倒鱼。黄河刀鱼属鱼是科,为名贵经济鱼类。它体侧扁,尾延长,吻短而圆突,细鳞小肚,全身呈银白色,系回游性鱼种,体长为20厘米~40厘米,肚脊宽约6厘米,厚约2厘米,体长为体宽的5倍~7倍,为头长的5.8倍~6.5倍。最大的重约250克。此鱼生活于河海交汇处,怀卵量2万~10万,每年春季产浮性卵,当年孵化后的幼鱼3年成熟。 刀鱼在中国黄海、渤海、东海也时常可见,但黄河支流繁多,沿途汇集了大量的浮游生物,尤其是山东境内东平湖中的麦穗鱼、渤海中的枝角类、轮虫、糠虾及幼鱼等齐集黄河入海口处,成为黄河刀鱼的主要饵料,使它与其他地区的刀鱼比起来,大而肥,鲜而纯。黄河刀鱼

黄河刀鱼,形似单面尖刀,背厚腹薄,每年农历三月中旬,成群结队的刀鱼,陆续由黄河入海口处游进黄河,逆流而上,经东营市境内游到东平湖去产卵、孵化。等卵孵化为幼鱼后,又顺着黄河来到入海口,在渤海生长和越冬。刀鱼经过这种回游往返,两三年才能长成成鱼。

由于刀鱼在回游途中摄食较少,体力消耗却很大,所以只有在黄河下游补充食物后才最肥。刀鱼越往上游,不但逐渐消瘦,而且鱼刺也越变越硬,直至又回到东平湖,便产卵繁殖,如此循环。

黄河刀鱼性甘平,有健脾、益胃、益气养血之功效,是幼儿、老年人和肾病患者的有益补品。常见的吃法是将整鱼洗净,除去内脏,粘一些鸡蛋糊或面糊,放在油锅里炸成金黄色,做成“干炸刀鱼”。

黄河刀鱼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资源较多,河口地区年产量在百万斤以上。70年代以后,特别是进入90年代,由于干旱和上中游用水失控,黄河尾闾经常断流,产量逐年锐减。

 

黄河刀鱼 - 生活环境

黄河刀鱼生活地域

位于山东省垦利县东端的黄河入海口,由于受渤海和黄河的双重关照,水产资源极为丰富。这里常年流入大量的黄河淡水,海水含氮量高,有机质多,饵料充足,加上盐度季节性变化大,浮游生物异常繁盛,从而成为鱼类繁殖、觅饵、生息的良好场所,有“百鱼之乡”的美称。这里主要出产梭鱼、鲅鱼、海马等,而列百鱼之首的则是黄河刀鱼。

黄河刀鱼的故乡在黄河口一带,在黄河口,当地人称其为“倒鱼”,这是因其沿黄河逆流洄游的缘故。历史上,黄河几经改道,但黄河刀鱼总是顺河而去又沿河而来。长江口和海河口虽然也有刀鱼,但总不及黄河刀鱼量多,味美。 

山东的东平湖是黄河刀鱼的主要产卵地。这里鱼虾众多,浮游生物丰富,自然成为黄河刀鱼的天然繁育基地。黄河刀鱼每年都在东平湖产卵、孵化,顺黄河入海,在黄河口附近水域生活。黄河水中的麦穗鱼及浮游生物汇集在入海口处,为黄河刀鱼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饵料。每年3月底,长大育肥的成鱼便由其生长地———黄河口,又进入黄河,逆流而上,向东平湖洄游。

黄河刀鱼在洄游途中,消耗大而摄食少,因此,越往上游越瘦,刺也越硬。大多数刀鱼游至东平湖就停止洄游,也有少数能穿越东平湖洄游到河南境内。但这时鱼已瘦成皮包骨头,难以食用了。因此,食用黄河刀鱼的最佳地点当属黄河口。

黄河刀鱼 - 营养价值

刀鱼在中国黄海、渤海、东海也时常可见,但黄河支流繁多,沿途汇集了大量的浮游生物,尤其是山东境内东平湖中的麦穗鱼、渤海中的枝角类、轮虫、糠虾及幼鱼等齐集黄河入海口处,成为黄河刀鱼的主要饵料,使它与其他地区的刀鱼比起来,大而肥,鲜而纯。

黄河刀鱼多油,脂肪丰富,肉质细嫩、多刺,熟后鲜味奇佳,浓香异常,是上等的名菜佳肴。并且具有强心补肾,舒筋活血、消炎化痰、清脑止泻、消除疲劳、提精养神之功能,可治疗和防止多种疾病。

在每年4月初到麦熟前,黄河刀鱼会从黄河口逆流而上,此时正是捕捞的最佳季节。

黄河刀鱼 - 相关诗歌

山东美食百绝二七:黄河刀鱼

黄河入海口的刀鱼,因其回游人称倒鱼,由于长得形似利刀,所以通常又称刀鱼。
它在东平湖里孵化,再顺黄河游到海里,每年三月逆流而上,再从大海往回游去。
黄河刀鱼回游途中,摄食很少消耗体力,越往上游它也越瘦,最后只剩骨头包皮。
因此只有在黄河口,才能吃到黄河刀鱼,黄河前些年常断流,黄河刀鱼销声匿迹。

黄河刀鱼属于鳀科,长短只有一尺之余,身薄色亮细鳞小肚,吻短圆突如刀锋利。
其脂肪厚肉质细嫩,浓香异常鲜味特奇,有海鲜味与河鱼香,烹炸煎炒炖都可以。
若用小葱鲜韭菜炒,吃后浓香留在嘴里,醋烹刀鱼色味俱佳,无需佐料可口无比。
你若吃过黄河刀鱼,人间美味再不稀奇,如今黄河不再断流,黄河刀鱼又有生机。

《山东美食百绝二七:黄河刀鱼》2006.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