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c大调奏鸣曲279:李斌权其人及音乐书法的意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15:57:40
傅德锋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2年02月16日   第 08 版)

2011年5月李斌权在维也纳霍夫堡皇宫“中国书法音乐会”上

李斌权,1965年生,籍贯山西。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艺术发展中心副主任。
题记:
书法具有“凝固的音乐”和“无声的音乐”之美称。
李斌权的“音乐书法”,是其在深厚的草书书写功力基础上,创造性地把自己的乐感天赋与书法书写结合了起来,是把有声的音乐韵律之美与无声的书法艺术韵律之美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呈现给观者的不只是“凝固的音乐”,又增添了在凝固的过程中对书法的乐律之美的切身感受,让人回味无穷、记忆深刻。这对人们感受、理解、弘扬、推广书法艺术是很有意义的探索。
在网络只要百度一下“李斌权”三个字,各种关于音乐书法的条目就会琳琅满目地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打开相关网页,一位气度轩昂、表情严峻的书法家赫然在目,令人顿生敬慕之情。进一步打开他的音乐书法视频,场面壮观,气势恢弘的音乐书法表演,就使人一下子进入到了情绪高昂,笔墨飞扬的艺术情境之中,浸染其中,欲罢不能。李斌权也恰恰是因为倡导“音乐书法”而为人们所关注。
李斌权先生提出“音乐书法”的理念,自有他的初衷:一是他本人对中国书法的节奏感和音乐性的强调和推崇;二是对时下那些所谓书法表演的反正;三是为中国书法的进一步宣传普及寻求新的方式;四是对书法表演规格格调的全面提升和对书法生存空间的不断拓展。
中国书法特别是草书,是音乐性和节奏感十分强烈的艺术,而在高雅的主题音乐伴奏下的激情挥写,不仅会使其笔下的作品时时产生一些神来之笔,而且对所演奏的音乐曲目和所书写的文字内容本身所具有的意境有一种妙相契合的诠释功能。从李斌权先生的现场表演来看,当他写至酣畅之时,人和笔同时舞动起来,真个是“笔下只看疾电流,时时只畏龙蛇走”,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他这种建立在比较深厚的传统书法基础之上的在主题音乐伴奏下的现场表演,恰恰给人以美的欣赏。李斌权先生这种把书法和音乐不仅从内在情感上结合起来,而且从表达形式上也充分融合的创作尝试,的确是一个全新而有益的探索行为。
李斌权先生音乐书法现场表演的另一个值得肯定的方面是,首先,他本人在书法上具有精深的艺术造诣,特别在草书研究方面,他所下的功夫是令人惊叹的!用“池水尽墨”和“退笔成冢”以及“被为之穿”来形容是毫不为过的。他的草书渊源有自,完全建立在传统经典草书作品的基础之上,而又有自己的很多特色,已经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尤其是他的现场发挥和应变能力之强是一般人所很难达到的,他的这种专门性的特殊训练是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磨练的。他对音乐的敏感和与各种器乐与声乐以及演唱的恰似自然天成的融合,既有先天的禀赋和气质在起作用,也与有针对性的训练息息相关。
从传统的角度而言,中国书法属于精英文化。但自从科举制度废除,全民性教育逐渐普及以来,书法开始走下神坛,向民间广泛传播。展览文化的推波助澜,更是让书法成为一种全民运动。然而,这种说法也只能是相对而言。比之于以前,现在从事书法的人数要远远多于历史上任何时期,但与目前社会的人口总量来比,书法人所占的比例还是相当悬殊的。加上硬笔、电脑这些新的书写和记录工具的介入,对书法的群众基础的巩固还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不仅对书法愈来愈陌生,甚至连日常用硬笔书写的机会都越来越少了。长此以往,必然会对中国书法未来的发展形成不利影响。
而当代的广大青少年包括成年人对娱乐快餐文化的热衷与迷恋则说明,教育体制和知识结构的变化,使得新一代对中国书法的了解和认识有了很大的隔膜。甚至有一些人认为学习书法是一件十分枯燥的事情。而李斌权先生把书法和娱乐结合起来,就一下子拉近了大众与书法的距离,使他们能够和书法亲密接触,在轻松愉快的艺术氛围中感受中国书法的无穷魅力,进而产生爱好书法和学习书法的浓厚兴趣。网络上很多网友对李斌权音乐书法的热议和对李斌权先生的由衷叹服,则充分说明这种艺术表达方式很适合当代人的审美心理。他们看了音乐书法现场表演之后很多人都产生学习书法的热情和冲动,不正说明音乐书法对中国书法的宣传普及发挥着积极而有效的微妙作用吗?!
可以说,一场形象生动的音乐书法现场表演所产生的艺术感召力要远远胜过许多次机械呆板的照本宣科式的书法演讲。不懂书法的人可以据此对书法充满各种憧憬和向往,而懂书法的人则会据此对中国书法的未来生存和发展形势产生很多新的思考。
通俗音乐、流行音乐在一度风靡中华大地,一次音乐会的举办就可以使一名歌手闻名全国。而一个书法家要扬名四海,则十分不易。原因就是娱乐圈是一个社会的大圈,他的范围可以延伸到任何一个具有正常视听功能的普通群众身上。但书法圈相对于娱乐圈就要小得多。在这样的现实之下,我们看到,很多优秀的传统艺术门类越来越失去了对当代人群的吸引,逐渐走向衰落,最后不得不以申遗的方式来获取最后的保护。中国书法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同样会面临这个问题。而中国书法作为精英文化与通俗文化的组合,就完全有可能打破现有的生存状态而向纵身发展,其生存空间也将越来越广阔。
书法人往往认为,书法是高雅的,不应当拿到舞台上去表演。甚至认为凡是用来表演的都与俗气有关。对此,我有不同的看法。我倒是觉得,中国书法应该是和《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这些经典文学名著是一样的。它既适合精英文化研究者欣赏,更适合普通人群欣赏,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雅俗共赏。四大名著并没有因为适合普通大众的欣赏口味而降低它的经典特性,它反而在这种老少咸宜、妇孺皆知、家喻户晓的情况下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传播与弘扬,把它本身的审美欣赏功能和社会教化功能伸向了社会的各个角落。
持有一定保守观念的人,一方面把书法定位在了高雅艺术的范畴,而一方面又要坚持让书法在一个极其有限的社会空间里生存。这其实就是一对矛盾。高雅的艺术就更应当通过某种有效地传播途径让它最大限度地走向更为广阔的社会空间,让它在市场经济社会背景下的中国社会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君不见,很多从事通俗文化研究的人经济收入都很可观,而且生活品质非常理想。通俗文化反而能够在很多高层次的场所和艺术殿堂频频登台亮相,而书法却要书斋静守,偏居一隅,书法家们却要过着清贫的生活。这其实也是一种守旧的艺术思想和社会观念所导致的结果。
而李斌权先生通过音乐书法这种特殊的表达方式,成功地把书法搬上了很多原来鲜能进入的领地,比如进入像维也纳皇宫这样的殿堂,不正是一件很有说服意义的事情吗。
音乐书法使得通俗文化当中融入了占据相当比例的书法因素,一方面加大了中国书法的传播力度,另一方面有效提升了通俗文化的民族气质,让书法可以据此进入任何人们认为高雅尊贵的社会场所,这不正是中国书法所应该拥有的生存发展空间吗?!生存空间的微妙变化,对书法现场表演的品位与格调的提升也将具有一种助推作用,同时也将对人们改变对书法表演的看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看看历史上那些成功的艺术家,不难发现,一个优秀的艺术家和一个能够开一代风气之先,进而起到时代引领精神作用的拓荒者,他会在一些不可避免的误解甚至嘲弄声中走出一条康庄之道来。而他所发出的振聋发聩的呐喊,也必将使那些尚在沉睡中的保守者慢慢苏醒过来。因此,我完全有理由相信,李斌权先生的选择是智慧而正确的,是既有传统文化传承又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的,他的身后也必将有大批的欣赏者和支持者,和他一道把中国书法推向一个全新的领域!
故我要在这里由衷祝福李斌权先生和他的音乐书法!
(作者为书法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