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贵钢琴:历史上的酷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0:18:55

中国古代酷吏的起伏人生酷吏有哪些特点

   酷吏一般都比较廉洁。《史记》中酷吏第一人郅都为人“公廉”,熟人馈赠不受,亲戚请托拒绝,在任不拆私信。张汤死后遗产不到五百金,王温舒连五十金都没有。《后汉书》记载酷吏董宣死后,只有匹布覆尸,大麦数斛、敝车一乘,妻子相对痛哭。

   其二,酷吏作为皇帝爪牙,受到皇帝重用喜爱。汉武帝多次称赞酷吏张汤为“能”,连续提拔他,升为御史大夫,位居三公,仅次于丞相。他们办事能力往往不负所托。郅都上任一年多,济南“郡中不拾遗”。他守边时,匈奴害怕,不敢进犯,被称为“战克之将,国之爪牙”。

   三是不畏豪强,执法严酷。郅都敢在朝堂上训斥大臣,不避亲贵。他在济南做太守时,捕杀当地豪强,豪强对他又恨又怕,称之为“苍鹰”。张汤专治诸侯王,诛戮富商大姓。王温舒治广平时也大肆“打黑”,捕杀“郡中豪猾”,“相连坐千余家”,“至流血十余里”。东汉董宣更厉害,皇帝妹妹的家奴杀人受其庇护,董宣硬是在路上拦住了公主的车将凶手当场格杀。公主投诉,皇帝要董宣道个歉算了,董宣宁死不从。【详细】

酷吏分好几种类型

   司马迁所列两汉“酷吏”是有特定含义。旧史记载,所谓酷吏乃是制约宗室,压制功臣,取缔贵戚,诛杀豪强大姓,为皇帝办事的。这些人干的活都不是普通官员能做。两汉酷吏一般有理想主义的人生抱负,很多具有敬天保民思想,他们整肃地方往往受到群众的欢迎。这些酷吏往往因为杀人太多太滥让人无法原谅和同情,但其操守廉洁和不畏权势的精神还是得到了赞赏。司马迁、班固就在他们的传记中表达了这种肯定。

   上有所好,下必盛焉。地方上的一些酷吏对普通百姓构成直接威胁。他们的苛酷无情只施之于平民百姓和弱势群体,至于对上,且不说笑傲王侯搏击豪强,就是对他的同僚,只要在一个利益集团内,他办起事来也会方方面面都妥为照顾,乃至徇私枉法也在所不惜。鲁迅所说的“对强者是羊对弱者是狼”正好是其活画像。在这种新型“酷吏”治下的司法,必然是势利至极的司法,他们用最冷酷最不讲人情的苛刻条款压得老百姓没法说理,还美其名曰“秉公办事”,而对上面的“场面上的人”,他们就会无限宽纵,法律的底线被一次次突破,而最终成为一纸空文。【详细】

汉唐酷吏略有区别

   汉唐两朝是中国历史上酷吏兴盛并见著于史的朝代。汉朝时期的酷吏大多廉洁奉公,贪赃枉法的远少于唐代。唐代的酷吏几乎是无一不贪。贪污受贿的手法往往是赤裸裸的,收了被告的,再收原告的。凡被卷进案子中的人,最后几乎无一不是倾家荡产,性命还是不保。而这些酷吏一个案件办下来,就可以一夜暴富。事后还有皇帝的赏赐。

   从酷吏身上我们不难得出一个这样的认识:低薪不一定贪,高薪不一定不贪。清代搞养廉银,但有清一代贪官污吏遍地不绝。明代是低薪制,有明一代贪官污吏远较有清一代为少。特别是在明代前期100年左右,吏治远好于清朝前期。高薪养廉只是当局一厢情愿。没有一个好的制度,再好的政策、再完善的法律也难落实。 【详细】

酷吏的下场一般都很惨

   酷吏们“好杀行威”,使得官员人人自危,搞得地方鸡犬不宁,这些皇帝都是知道的。只要还没威胁到皇权统治,皇帝就会放任其行事。如果酷吏的作为搞得民怨沸腾,人人自危,皇帝只有将酷吏斩杀,用来安慰众心。汉景帝庶长子刘荣因侵占宗庙地修建宫室犯罪,汉景帝召刘荣觐见。刘荣被传到中尉府受审,酷吏郅都对待皇帝的儿子也是毫不留情,刘荣面对刑讯惊恐不已,便在中尉府自杀身亡。窦太后得知长孙死讯后大怒,在她的干涉下,郅都被杀。

   作为酷吏,得罪的人太多,稍不留意就会被统治者抛弃,被同僚构陷出卖。著名的“请君入瓮”讲的就是这样的故事。武则天时期的酷吏周兴,他当到司刑少卿这个高位的时候被告谋反。他的老部下来俊臣请他喝酒,向他讨教如何收集“谋反”证据。周兴滔滔不绝,说置火烧瓮,将犯人置入瓮中即可。来俊者把两手一摊说:请君入瓮吧。周兴吓得立刻屈服。周兴虽然没有被处死,但是他得罪的人太多,还都是血海深仇,在流放的路上,很快就被仇家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