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产品米卡成长天地:包拯进谏为何把唾沫喷到皇帝脸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7:09:03

包拯进谏为何把唾沫喷到皇帝脸上?

  

  千百年来,人们都称包拯为“包公”、“包青天”,对他不畏权贵,执法严明赞颂不已。而其中尤其为人称道的就是包拯为了进谏,不畏权贵,不怕牵累,为了扳倒张贵妃的伯父,竟然拉住宋仁宗不让走,甚至把唾沫喷到皇帝脸上。包拯行为,堪称千古人臣之最,让后世敬仰。

  

  包拯进谏如此激动,关键是因为宋仁宗提议,让张贵妃伯父张尧佐担任三司使一职。 

   

  三司使是北宋初期国家最高财政长官,人称“计相”,是仅次于参知政事(副宰相)的重要官职。设立之初是为了分宰相之权,而之后却可以干涉各部事务、地方事务,连监察部门也受其审查,几乎垄断了宋朝的经济命脉。当然,权力如此庞大的一个职务,必定会有很多人争抢,自然也很容易遭人非议。

  

  而张尧佐是仁宗朝张贵妃的伯父,仁宗皇帝禁不住张贵妃的枕头风,任命张尧佐为三司使。包拯在朝中力谏,认为张尧佐这样的人,连州县一级的官职都不配做,更何况是三司使这样重要的官职。包拯说话的时候越走越前,唾沫星子都喷到皇帝脸上了,搞的皇帝很不高兴。

  

  不过皇帝不高兴之余,并没有责怪包拯。而是气冲冲的回到宫廷,痛斥多番要求他给张尧佐加官进爵的张贵妃:“汝只知道问朕三司使,不知道朝廷有包拯。”从此可见,宋仁宗对 包拯如何敬畏!

  

  不过,我们也要换个角度看看,张尧佐是不是就真的那么不堪,包拯是不是就永远那么正确呢?

  

  历史上的张尧佐,一方面是张贵妃的亲戚,另一方面也是朝廷的一位少见的能臣。在张尧佐担任推官的时候,县里有一位道士和商人饮酒,结果商人暴毙,道士逃走却中途被巡逻官兵擒拿,当地官员草草审案,牵连入狱的一共有上百人,成为轰动一时的巨案。上级让张尧佐重审案件,他很快发现疑点,查明冤情,让很多人得到解救。在之后担任犀浦县令的时候,当地地少人多,很多乡民因为田地疆界纠纷吵闹不息,甚至发生大规模的械斗,张尧佐在进行详细调查后,重新界定全县田亩的疆界,设立乡规,教化百姓,从此诉讼大为减少。

  

  相比古代大多数空有德行,却没有治民之才的官员,张尧佐关心民生,体察民情,非常难得。

  

  那为什么还会被参?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他是张贵妃的伯父。身为外戚,一方面让人艳羡,另一方面却会遭到所谓清流的抨击。一些官员历来厌恶外戚,深恐导致外戚乱政。即便张尧佐确实有些才华,也绝不能担任左右朝廷的重要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