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梦大全查询孕妇:苏东坡市长怎样为民众办实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13:06:46

 

 

苏东坡市长怎样为民众办实事

 

——林语堂著《苏东坡传》阅读札记

 

 

杜克强

 

苏东坡,我知道他是一位文学家兼画家、书法家,曾读过他一些脍炙人口的诗篇。而读了《苏东坡传》之后,才知道苏东坡不仅如此,他还是一位杰出的公务员。他出任杭州市长期间为民众办了不少实事,体现了他不凡的政绩观,足可供今天的市长们借鉴。

苏东坡在元佑四年(一○八九)七月到达杭州,任浙西军区钤辖兼杭州太守,大约相当于现代的军分区司令员兼市长,时年五十二岁。他在杭州为民解忧的许多佳话一直流传至今。

一是严控CPI,千方百计平抑粮价。

苏东坡市长一上任就为一项迫切的民生问题忙得要命。他到任那一年粮食收成不佳,米价大涨。七月间60文一斗,到九月间涨到95文一斗。季度CPI为58.3%。苏市长立即筹划到20万担官粮,平价卖出18万担,使每斗米价从95文跌到75文,降幅21%。

苏东坡根据天气情况预测来年将有大灾,及早动手不断购粮丰盈仓储,以应对即将到来的灾荒。而购粮所需巨款却不是市财政能解决的。苏东坡在半年之内给摄政的皇太后和朝廷上表七次,陈述实情,吁请急速设法。他呼救不停,使朝廷大员厌烦。而若干朝廷的特使正在当地,知道苏东坡所言属实,却一言不发。总之,除去苏东坡,别人都无动于衷。苏东坡看了朝廷公报,不觉大怒:好多邻近地方的官员都奏报丰收有望,无人陈明新近的暴雨和发生水灾的可能性。朝廷大员喜听“形势一派大好”,一些不负责任的地方官员则乐得投其所好。

皇太后对苏东坡比较信任,后来给杭州拨了100万贯款项。显然不够,苏东坡奏准将修缮官衙的基建款项挪作购买粮食,他将积谷防饥当作第一要务。这时商人囤积居奇,苏东坡只得按商人开出的高价收购。果不出他所料,米价一路飞涨。冬季一到,苏东坡开始以平价出卖官仓存米,官府赔钱在所不惜。

   苏市长不惜动用财政经费并争取中央拨款,高价购储官粮而以平价售出,民众得了实惠。而财政却没有余钱搞什么面子工程。在苏市长看来,市长的“面子”远不及民众的肚子重要。

二是疏浚西湖,保障民众饮用洁净水。

杭州很多民众饮用盐分较多的运河水,要不然就花钱买山泉汇聚的西湖淡水,可要1文钱一桶,贫民吃不起。这让苏市长很揪心。18年前,苏东坡做杭州通判时,曾帮助修理毛竹做的输水管,到此时输水管已然破坏。而苏东坡此时可用市长的权柄将事情做得更好:用坚固的胶泥烧成陶瓦管代替毛竹管,上下用石板保护。这个计划需款甚多而市财政缺钱,他以军分区司令员身份调派1000官兵参加此项工程。结果工程质量好,时间也快。杭州城中家家都有西湖的淡水喝,也让郊外的两个军营有了淡水供应。

    输水管道解决了,新的问题又接踵而来。由于淤泥壅塞、湖草蔓生而使西湖容量日小,淡水不敷全市人口饮用。苏东坡市长决心清理淤泥蔓草。此项工作需要20万人工∕日,预算达34000贯,他设法筹得一半,报请中央立项支持,获皇太后恩准拨款17000贯。苏东坡市长开始同数千工人、船夫一起忙活,费时四个月得以竣工。

工程完毕后,堆积如山的水草和淤泥如何处理又成了令人困扰的难题。苏东坡实地考察后发现,西湖南、北两岸居民顺着婉蜒的湖边步行到对岸必须绕道数里之遥。于是决定用挖出的淤泥修一条直贯南北两岸的路堤,将湖面分隔为里湖、外湖,大大缩短往返路程。除供人们步行之利,沿堤垂柳和6座拱桥及9个亭子更增加了西湖的美景。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湖中的恶草不再滋生。苏东坡想到一个办法,就是把沿岸部分湖面开垦出来让农民种菱角增收,条件是必须承诺在自己承包的湖面按期除草。还向中书省上书,请求确保向菱角种植户收的税,必须作为保养湖堤、湖体的专项资金。

笔者曾到过几次杭州,每当走在风光旖旎的苏堤上,都没有想到这是当年苏东坡市长缘起于解决民众饮水难而别具匠心的一项系统工程。

三是改造河道,解决交通瓶颈问题。

杭州有两条运河以南北方向穿过城区,成为该地运输主动脉。那两条运河需要注入海水才能保持一定水位以利行船。钱塘湾的海水夹带淤泥从闸口进入河道,使河床增高,客货船舶难以通行。一只船靠人、畜拉纤也要好几天才能出城。而定期疏浚河床费用很大,难以筹措,且挖出的淤泥堆积住户门前,居民不堪其苦。

苏东坡向专家请教后,启动了一项交通基础工程。即在离市区较远且人口稀少的地方新建一座水闸,海潮高时关闸,潮低时再放水,这样引进的海水淤泥量较少,从那里流进市区河段之前,已在远郊沿途沉淀,变得更为干净。为保持城内运河的水位,苏东坡又在城北余杭门外开了一条新运河,与西湖相通。这样,运河水源丰沛,水深达到前所未有的8尺,不但船运畅通,而且避免了疏浚城内河段的花费与麻烦。这是他在杭州第一项工程,始于他到任后三个月后的10月,次年4月竣工。

四是发展公共卫生事业,纾解民众看病难。

杭州城有五十万人,且海陆行商云集,往往有病疫流行,却没有一家公立医院。

苏东坡将其在其他地方为官时的做法移植到杭州任上,将一些历经证明确实有效的药方,用大字抄贴在市镇广场,向一般百姓推介。但是,苏东坡对这些零星无组织的帮助病人的办法,颇不满意。

苏东坡决心建一座公立医院。他从市财政里拨出两千缗,自己又捐出五十两黄金,在杭州城中心众安桥,建立了一家官办医院“安乐坊”。据《苏东坡传》作者说,这个“安乐坊”是中国最早的公立医院。三年之内治疗了一千个病人。苏东坡选拔一位懂医的道士主办此医院,报请朝廷酬以紫袍和金钱。后来,此医院迁到西湖边,改名为安济坊,苏东坡离开杭州后,还照常为人治病。

五是体恤民忧,视平民如手足。

当时杭州还没有信访办之类机构,苏东坡市长了解民众疾苦的办法之一就是在亲自审案中倾听涉案人的申述。

有一个年轻人因欠债受审。审问中,苏东坡得知:他家开了一家扇子店。去年其父去世,留下了一些债务。而今年春夏多阴雨,扇子卖不出去,故而无力还债。苏东坡深表同情,便叫那年轻人回家拿来20把素绢团扇。苏东坡当即提笔在扇子上写字作画,然后叫年轻人拿出去卖。年轻人抱着团扇走出衙门,立即有好多人将他围住,争着拿1000个钱买一把有苏东坡书画的扇子,不几分钟,扇子被抢购一空。年轻人终于还清了欠债。

   一个由乡间赴京赶考的老书生,因涉嫌欺诈而被捕。原来那个书生带着的大件行李上面写着“交京都竹竿巷苏子由侍郎(苏东坡的弟弟)”,下面署名“苏东坡”。遂被以欺诈问罪。苏东坡问明原委:书生家贫,乡人合伙送两匹绸子给他做盘费赶考。他担心沿途税吏抽税,等到京都恐怕剩不到一半。就斗胆将苏东坡兄弟的名字写在行李上。苏东坡听罢顿生怜悯,吩咐手下把行李上的旧纸条撕去,亲自写上收件人苏子由、寄信人苏东坡。并且给弟弟苏子由写了一封短信,交给那个双手颤抖的书生带去。终使老书生平安到京,并顺利考中。 

这位嗜书如命的苏东坡,在一年半市长任内竟没时间翻过书,竭尽心力为民众办实事,经常工作在第一线。大热的夏天,中午也不回衙,总是躲在庙里睡个午觉。他抛下官帽,脱下官袍,在躺椅上伸展四肢以解疲乏,最大的奢侈是让仆人按摩一下两条腿。这时仆人看见他已经用最贱的头绳把头发系在头顶上了。在短短的一年半之间,苏东坡实现了公共卫生方案,包括一个清洁供水系统和一座医院,他又疏浚了运河,修建西湖,稳定粮价,单打独斗地展开救济饥谨的工作。这是何等襟怀,何等气魄,何等效率!

有云: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这就是苏东坡市长的政绩观。他在杭州一年半的辛劳付出,终赢得“千古高风说道今”。

                                  (2012年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