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补眉后还会结痂吗:浅析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4:41:32
浅析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10-06-30 15:22:00 ]    作者:吴云助    编辑:studa090420      
  论文摘要:高校传统的课堂教学质蚤评价模式存在的并端表现在缺乏导向性、必须从评价理念、评价技术手段、评价标准和评价主体等方面进行改革。
  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科学规范、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高校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是稳步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础,课堂教学质童是学校教学质量的集中体现,科学有效地对教师授课质量进行评价,对于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众多高校都开展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并且在规范课堂教学行为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随着高校在校学生数的扩大以及教学设备的改善,传统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模式与当前实际教学质量监控的不匹配性和滞后性日益突出,诸多弊端逐渐显据。
  一、教学质且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1.评价功能的价值取向上,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遴选”功能,忽视评价的“诊断、矫正”功能,评价缺乏导向性。在传统课堂教学评价模式中,评价结果成为“鉴定”教师的主要依据,有的学校甚至利用一个学期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给教师排队。这种“贴标签“的做法所造成的后果是,教学管理者和教师都不顾教学的过程,而仅着眼于评价的结果,甚至发生极少数人利用一些场合向学生暗示提高自己评价得分的事,在评价过程中也有些教师为顾及学生对自己的评价,放松了对学生的基本要求,甚至过于迁就学生,造成广大教师对目前课堂教学质量持不欢迎态度的重要原因。
    2,评价指标单一,内容陈旧,缺乏公正性。由于传统评价模式借助的是纸笔、运用的是手工操作.考虑到管理成本和实施的可行性.在一所学校里,不管是什么专业,不管是理论课程还是实验课程,都使用同一个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而且在制定评价表时,又不能全面考虑各种类型课程的特殊性,导致评价指标体系对某一类课程来说是合理的,而对其它类型课程来说却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但评价表一旦确定,往往是长时间不修订,完全不顾及课程的发展和高低年级学生之间的差异,缺乏公正性的评价,其结果不具有可比性。
  3.评价主体单一,缺乏民主性。传统评价模式只有学生评价,缺少教师同行、领导、教师本人的评价,而作为评价主体的学生是不可能参与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与修订的,只是评价指标体系的执行者。换言之,评价主体单一的评价,只不过是评价指标体系设计者(或者是群体)的思想通过学生的嘴说出来而己,这种评价无论对于评价主体还是评价对象都是盲目而不是自觉的。所以,仅仅凭借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结果来判断师资队伍和教学质童状况,无论对于教师队伍建设,还是学科本身的发展,都是无益的。
    4.评价过程完全凭简单原始的手工操作,使评价结果缺乏客观性。由于采用手工操作、人工统计处理,往往在评价结果的统计处理过程中,对于一些统计处理如不合理分数的剔除、评价总分的累加、求均值、计算标准差等,都有可能存在较大的人为因素,统计误差大,有时甚至发生随意改动评价结果的现象发生.使评价结果缺乏客观性。
    5.评价结果反馈不及时,缺乏时效性。由于评价数据处理采用手工填写、人工统计,费时费工效率低,教师在课程结束后很长一段时间,甚至是新学期教学开始后才得知评价结果,教师本人不能及时将评价结果在新学期教学过程中完善补充。反馈不及时,再加上人工统计条件限制,所得的评价结果只有一个学生总体评分,教师仍无法知道自己在哪些具体方面存在薄弱环节,无法做到有针对性整改。  -    6.评价结果的处理上存在唯数量化倾向,缺乏科学性。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们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在于找出这些影响因素,从而进行有针对性地控制,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传统评价模式由于过分强调“鉴定”教师的作用,过于看重数据,有些学校甚至用数字“算出”优秀教师、“算出”优质课程。殊不知,影响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紊中,有许多因素诸如教师的品格,教师的情感的投人等是无法用准确的数字加以衡量的。

  二、不断完善课堂教学评价系统
    1.在评价功能的价值抉择上,在兼顾教师考核的同时,更应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功能。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明确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提高质量目的,不能为评价而评价,评价的真正价值在于评价之前的提醒替示和评价之后的改进。其次,学校管理部门不要迷信评价得来的数字,要针对具体的教师,结合评价结果,加强指导,分析原因。另外,评价结果反馈要及时,反馈的信息要尽可能详细,如包括学生对教师的总体评价和具体要求、教师在哪些方面(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存在不足。不同类别教师之间的比较情况等,使教师能及时明确自己在教学中存在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使整改有针对性。
    2.采用计算机管理、统计分析。现在可以充分利用光电阅凑机和局域网络,对整个管理及统计过程,包括数据录人、统计、处理、公布、反馈等实行计算机管理,增强反馈的时效性,减少统计中的误差.如全校不同职称、不同课程类别、不同年龄阶段教师的比较,利用计算机可以统计同分值教师各个评价项目的得分,然后进行进一步比较和分析。
    3.数学质量观要与时俱进,保持评价指标的动态变化。要高度重视对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工作,可以在学生课堂评价表中加上学生对该课程满意情况内容,如果发现评价结果与学生满意程度有较大出人,则要考虑评价指标体系的修改。同时要建立不同类型、不同年级课程的多种评价表,实现不同学生、不同教师、不同类型课程使用不同评价指标体系的多元评价模式。
    4 建立由领导、同行、教师、学生共同评价模式.尤其要重视教师本人的自我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自我提高功能,要把领导、同行、教师的定性与定量评价与学生的定量评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只有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评价结论,才是科学的结论,才能作为教师教学考核、职称晋升、优秀教师评价的客观依据。
    高等学校在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时,要转变观念,不断完餐操作方式,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提高教学质量。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stud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