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鼻子痣相图解-痣相:历史上的盗墓狂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9:55:14

         
        伍子胥:最毒的盗墓者

        伍子胥成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盗掘者,源于其出走吴国之前与楚平王结下的仇恨。《左传》记载,公元前522年(周景王二十三年),因遭楚太子少傅费无忌陷害,父、兄均被楚平王所杀,伍子胥被迫出逃吴国,发誓要搞垮楚国,报仇雪恨。公元前506年,在孙武攻破楚国城池,成全了吴王的霸主地位后,伍子胥也寻得了报杀父兄之仇的机会。据说入楚后的伍子胥最想干的一件事,就是找到死去不久的楚平王的陵墓。刚开始找了一天也未找到,原因是当年楚平王为防止陵址被人知晓,下令把参与修陵的工匠全杀掉了。经一个侥幸逃脱的老工匠指点,伍子胥顺利掘得楚平王陵,把他的尸体挖了出来,用鞭子抽打解恨,一直抽了300下才止住。此即典故“鞭尸三百”。另有一说,伍子胥抓到了楚平王的儿子楚昭王,对其进行严刑拷打,逼他说出了父陵的位置,伍子胥方得手。

        此事《史记》上亦有记载,但司马迁觉得伍子胥的行为过分了,称“怨毒之于人甚哉”。现代学术界还引发了“鞭尸”、“鞭坟”之争,认为伍子胥当年根本没有鞭尸,仅是鞭了楚平王的陵墓。楚平王墓现已不存,史书上对此事记载又不周全,事情的真相成为一道永远无法解开的历史之谜。

        项羽:最牛的盗墓者

        与伍子胥相比,项羽的盗墓理由显得更充分更正义一些。伍子胥是为了报“家仇”而盗掘陵墓,是私心;300年后,项羽为了“国恨”,掘开秦始皇陵,乃天下所愿。秦始皇是什么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陵是什么陵?中国帝王陵寝中的“第一陵”。敢对这样的帝王陵下手,项羽真是牛!

        对于项羽掘秦陵,班固的《汉书》如此记载:“骊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万之师至其下矣。项籍燔其宫室营宇,往者咸见发掘。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烧其藏椁。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也。数年之间,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岂不哀哉!”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渭水》记载得更具体:“项羽入关发之,以三十万人,三十日运物不能穷,关东盗贼销椁取铜,牧羊人寻羊烧之,火延九十日不灭。”

       《史记》中记载,刘邦把“掘始皇帝冢”作为项羽的一大罪过,昭示天下。但有学者认为,项羽掘秦陵的记载未必准确,郦道元在400年后的记载不可信,因为早年更为权威的《史记》并无准确记录。现代考古探测则发现,秦陵“完好无损”。项羽当年到底是否掘开了秦陵,在秦陵被充分考古发掘之前,也是个历史之谜。

         刘去:最变态的盗墓者

         盗墓有的是为泄愤,有的则是贪财,但中国历史上有一盗墓者却很变态—是为了好玩,他就是西汉时期广川王刘去。

        据晋人葛洪编著的《西京杂记》记载,在其封国,“国内冢藏,一皆发掘”,有点名气的古墓几乎没有一座能逃过刘去的铁锹。刘去盗掘的对象主要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王族墓,魏襄王、晋灵公的陵墓都让他掘开了。《太平广记》里对刘去盗墓有较详细的记录。魏襄王墓是石料做成的外椁,中间置放石床、石屏风。为防盗掘,入口用铁水灌注,刘去派人凿了3天才掘开。棺材是用生漆杂以犀牛皮做成的,有好几寸厚,刀根本砍不动,刘去则让人用锯子锯开。石床上放有一个玉痰盂、两把铜剑、几件金器。刘去看上其中一把铜剑,当场就拿起来带在身上。

       被刘去盗掘的有名古墓还有魏王之子且渠墓、晋幽王墓、栾书墓等一大批古墓。但盗墓多了,刘去也害怕。《太平广记》记载,在掘开且渠墓时,刘去被吓得半死,因为里面的人竟然栩栩如生。刘去赶忙让手下的人住手,退出,重新封好。史称,刘去盗掘古墓的数量“不可胜数”,但具体有多少,又获得多少宝物,现在已无从考证。

        曹操:最专业的盗墓者

        曹操堪称中国历史上最专业的盗墓者。据说,在他打天下之初,为了筹集军饷,想到陪葬甚丰的王陵,遂打起了盗墓的主意。为保证盗墓的成功和收成,曹操别出心裁,在军中设“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职,有几十个人专门负责,打到哪盗到哪,哪座陵墓陪葬多盗哪座。

        曹操盗得的最著名的陵墓是芒砀山王墓,这是汉梁孝王刘武和李王后的陵墓。此陵构建规模宏大,有北京“十三陵”的4倍大,时人称“天下王室第一陵”。史料记载了曹操的盗墓行为。《水经注疏》记载:“操发兵入砀,发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室数万斤。”据说,曹操仅凭这一次盗掘所得的财宝,就养活了手下将士3年,可见盗得财宝之巨。而让考古专家不解的是,梁孝王墓的墓道都用上千公斤的巨石封死,那时没有大型的起重设备,曹操手下是靠什么打开陵墓,盗得这些财宝的?

        不论是出于何种目的掘墓,盗墓都是一种罪过。项羽盗掘让刘邦找到了攻击的理由,曹操则让袁绍抓着了小辫子,成为挨伐的一大罪状。袁绍在攻伐曹操前,让陈琳起草了一份讨曹“檄文”:“梁孝王,先帝母弟,坟陵尊显,松柏桑梓,犹宜恭肃。操率将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至今圣朝流涕,士民伤怀。又署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就是这份檄文,让后世了解到了曹操盗墓的真相。

         黄巢:最蠢的盗墓者

         黄巢虽粗通笔墨,但和曹操相比,由于没有盗墓常识,加上他左右多为没有多少文化的平民,他对盗墓不是太在行,不少墓掘而未开,故称其为最蠢的盗墓者并不为过。

        黄巢成为中国盗墓史上的狂人,是因为其盗掘的对象都是重量级的。一是效法项羽,掘秦始皇陵;二是掘汉武帝刘彻的茂陵;三是掘武则天与李治的合葬墓乾陵。对于黄巢盗墓的文字记载散见于诸陵的盗掘记载中。在关于乾陵的记载中,黄巢掘陵时动用40万起义军在梁山西侧挖山不止,据说差不多挖了半座梁山,但最后仅挖出了一条深40米的“黄巢沟”,此沟至今仍有迹可寻。由于起义军中文化人少,加上乾陵的结构实在太坚固,兵士弄不清乾陵的内部结构,结果挖错了方向,因此乾陵躲过了劫难,否则保存不到今天。

        手下有那么多人,随便挖挖也能弄出不少宝物啊,真是蠢死了。从当年的实际情况分析,在三座帝王陵寝中,黄巢不会一个都未得手,最有可能掘开的是茂陵。茂陵之前已多次遭盗,地宫入口容易发现。现在分析,黄巢带领起义军盗掘帝王陵,乱挖一通,并不仅仅是盗宝,也有泄恨的意思。

        温韬:危害最大的盗墓者

        唐末五代时期的节度使温韬算是历史上盗掘帝王陵最多的一个人,许多珍贵的文物都让他给毁了,实乃危害最大的盗墓者。

        温韬盗掘唐皇陵是有案可查的,不论正史还是野史,都有明确记载。《新五代史·温韬传》载:“韬在镇七年,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取其所藏金宝。而昭陵最固,韬从埏道下,见宫室制度闳丽,不异人间。中为正寝,东西厢列石床,床上石函中为铁匣,悉藏前世图书。钟、王纸墨,笔迹如新。韬悉取之,遂传民间。唯乾陵,风雨不可发。”看来乾陵能保住金身,要感谢奇异的天象。宋人程大昌《考古编》中称:“史载温韬概发唐陵,独乾陵不可近,近之辄有风雨。”

        温韬给中国帝王陵墓带来的破坏是灾难性的,许多珍贵的文物让其给毁了,所以史学界、考古界都认定温韬是中国历史上危害最大的一个盗墓者。唐太宗死后,《兰亭序》等众多珍贵的名家书画真迹作为陪葬品,被带进了昭陵。搞笑的是,不通文墨的温韬在把一批书画作品盗出陵后,看上的不是价值连城的书画作品,而是装裱在外的华美绸缎。他让手下将上面的绸缎全部撕下来,而把作品扔了。史学界推测,王羲之的《兰亭序》从此不再出现,可能是让温韬给撕毁了。但在温韬逐一登记的盗得宝物中,却无此帖。后世学者抱着一份美好的心愿,希望《兰亭序》在武则天的乾陵内。若真如此,真乃中华文化之大幸。

         刘豫:最不义的盗墓者

         目前考古界推断,中国现存的所有帝王陵都已被盗墓者光顾过。唐“十八陵”让温韬盗掘了,北宋“巩义八陵”则叫刘豫盗掘干净。

         刘豫本为北宋臣子,后降于金政权。降顺变节,本已不义,合伙盗掘陵墓,则更加不义。1130年,降金的刘豫被金国立为“大齐皇帝”,建立傀儡政权大齐,1132年迁都开封。当了傀儡皇帝的刘豫学起了曹操,设了专门的盗墓机构,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有记载的官盗机构,分汴京、洛阳等几路人马,疯狂盗坟掘陵。

        与汉、唐皇陵相比,北宋的皇陵比较简单,掘起来并不费多大劲。刘豫与官兵先后盗掘,把赵匡胤生前认定的风水宝地毁得不成样子。除了皇陵,后陵、妃墓、周围的臣子墓都未能幸免。据记载,刘豫盗墓很有一套,小墓采用直接揭顶的方法,大墓则从陵台一侧挖洞,撬开墓顶券石,缒绳而下。其间,陵区内到处都是盗墓的士兵,宋哲宗的尸骨被挖出后,乱抛在地,暴晒于日下。当时被弃尸骨漫山遍野,风水宝地成了乱坟荒冢。

        偏居杭州的宋高宗赵构闻讯后大惊,急命河南镇抚使翟兴和民族英雄岳飞北上,赶走金兵,修复了皇陵。但不久,此地又让金政权控制了,此后,北宋皇陵再被毁坏,本来就被刘豫“淘”得一干二净的北宋皇陵彻底完了。

         杨辇真珈:最没道行的盗墓者

        北宋皇陵被盗掘,南宋皇陵也未能幸免。盗掘南宋皇陵的是叫杨辇真珈的西域和尚。作为一个出家僧人,本该好好修行,但他不事佛法,毫无道行,坏事做尽,是出家人和盗墓者里的双重败类。

        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深受忽必烈青睐的杨辇真珈被任命为江南释教总摄(总管江南地区佛教事务的官员)。宋末元初人周密所著《癸辛杂识》、元末明初黄岩人陶宗仪所著《辍耕录》,均记载有杨辇真珈盗墓一事。

        南宋先后有9位皇帝,6位葬于浙江绍兴宝山。由于南宋朝廷希望有朝一日打回北方,相比于北宋皇陵,南宋帝王陵更为简单了。杨辇真珈没有放过任何一座帝王陵,连后妃、大臣墓都未能幸免,全部掘开,不仅盗掠了无数财宝,还将骨骸全部掘出,弃之荒野。更可恶的是,杨辇真珈将理宗赵昀的头颅从尸身上取下来带回北方,镶银涂漆,制成盛酒的器具使用。又将帝后的尸骨收集于临安皇宫中,上筑高13丈的白塔压之,名曰“镇本”。

        南宋皇帝至死也无一人能回到祖陵处,反而遭毁陵抛尸。时人唐珏看不下去,召集乡人用兽骨置换收藏了帝后的尸骨。最后还是明太祖朱元璋做了一回善事,将南宋帝王的尸骨重新归葬原处,重修了皇陵。

         乾隆:权力最大的盗墓者          在古今盗墓者中,乾隆该算是权力最大的一个盗墓者。乾隆盗墓对象是明“十三陵”,其公开理由却不是盗,而是颇讨汉人喜欢的说法:修葺明皇陵。与他人的野蛮盗掘相比,乾隆的行为显得很文明。乾隆盗墓堪称一奇,据说仅是为了盗取陵中楠木大柱。史载,乾隆五十年,开始对明陵进行一次较大规模的修葺。这次修葺,项目不全,且未遵原制,有的建筑还被拆除或缩建,“拆大改小十三陵”。民间广为流传的“乾隆盗木”的故事,就是这次修陵过程中发生的。说是乾隆因为看上了朱棣长陵祾恩殿的金丝楠木大柱,这才降旨修明陵的,企图将长陵大殿拆毁。经刘墉、纪晓岚等人劝阻,乾隆皇帝才放弃了拆长陵的念头。但他不死心,仍令人拆毁了永陵的大殿,换下该殿的楠木,用于建设自己的裕陵。         清朝皇帝自顺治始,多有“盗木”的习惯,用于修筑宫殿、陵寑,康熙、雍正都干过拆毁明代建筑建陵的事情。但打起前朝皇陵主意的,则只有乾隆。遗憾的是,乾隆的裕陵后来遭到孙殿英的盗掘,不知是不是一种报应。          孙殿英:最现代的盗墓者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盗墓之事也是层出不穷,特别是在民国初年出现的军阀盗墓,加重了这股盗墓之风,形成新一轮盗墓高潮。其中,以孙连仲盗掘茂陵、孙殿英盗掘清东陵为代表。“二孙”之中,则以孙殿英为甚。孙殿英,土匪出身,大字不识几个,战功也无,但赌技超群,盗墓时的身份是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团第十二军军长,后被讥为“盗墓将军”。当时,孙殿英以剿匪换防为名,进入清东陵搞“军事演习”,暗中连夜行动,盗掘清东陵。据已公开的史料,孙盗清东陵分工严明,准备充分。其部将潭温江师一部负责盗掘慈禧陵、柴云升师一部盗掘乾隆陵、丁綍庭师一部负责盗掘康熙陵(关于康熙陵的盗掘情况,一说孙部因地下积水作罢,免遭掘难;另一说实际上已被掘开,民国政府为减轻孙的罪过,调查时有意隐瞒)。负责盗掘慈禧陵的官兵最为顺利,现场负责的是潭温江师工兵营营长颛孙子瑜,他很快便找到慈禧陵的地宫入口。炸开通往地宫的金刚墙后,陪葬品被士兵搬取一空。连慈禧的金丝楠木棺椁也未放过,被劈开,棺内珠宝被一扫而空。尚未腐烂的尸体被拖出棺外后士兵又把棺椁移开,盗取“风水穴”中的宝物。乾隆陵寝更惨,后来重新收殓时发现,帝、后、妃共6具尸体仅一具完整,残骨混乱一处,无法辨认。孙殿英的劣行传出后,举国震惊。为逃脱罪行,孙殿英用盗得的珠宝上下打点。从乾隆墓中盗得的九龙宝剑、慈禧口中的夜明珠,一批名贵的古玩、字画等,分别送给了蒋介石、宋美龄;慈禧的枕头“金玉西瓜”送给了宋子文;另一把宝剑送给了何应钦;阎锡山则得到了50万两黄金;孔祥熙、戴笠等关键人物也都分别得了孙殿英行贿的宝物,从而使他得以逍遥法外。不过作恶多端的孙殿英未得好死。1947年解放战争中,孙在河南汤阴战场上被解放军俘虏,一年后病死于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