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不了软件怎么办:肩负国家使命 再攀科技高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1 01:52:03

肩负国家使命 再攀科技高峰
——2011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侧记
发布时间: 2012-02-15  |   作者:陈瑜 陈磊 高博
http://www.stdaily.com 2012年02月15日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陈瑜 陈磊 高博
    中国科技网北京2月14日电 当年届九旬的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谢家麟院士、吴良镛院士在旁人搀扶下拄着拐杖走向领奖台,从国家主席胡锦涛手中接过获奖证书时,镁光闪烁,掌声雷动。

    两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一位加速了我国的粒子研究,另一位改造了城市的衰落面貌。已入耄耋之年的学术巨匠历经半个多世纪不懈追求,扭转了我国在相关研究领域的落后局面,令晚辈后生受益无穷。

    心系国家前途,埋头钻研创新,一代代科研人以服务国家为己任,为国家建设贡献才智,在白纸上描绘出最美的画卷。

    “每次开会前我们都会唱《勘探队员之歌》:‘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青藏高原的地质科技工作者,国土资源部原总工程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获奖代表张洪涛的讲述感动了不少人。

    他和数以万计的地质工作者突破生命禁区,冒着高寒缺氧、高山反应等风险,每天徒步数十公里野外路线,风餐露宿,当中还遇到过野兽。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历时10年,终于完成了“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项目。他们用创新性理论成果改变了“西方模式” 主导青藏高原研究话语权的局面,首次填补了青藏高原中比例尺地质调查空白区,这是全球除南、北极之外唯一的空白地区,创造了地学史上的奇迹。

    这次国家科学技术奖的项目,涉及农业、工业、资源环境、国防建设等国计民生重要领域。一份份珍贵的获奖证书,无不是来自多年艰苦钻研的积淀,无不是以国家需求为导向,填补了国内相应的空白。

    “团队和十年磨一剑的精神是成就项目的保证。”说这话的是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获得者、清华大学副校长邱勇教授。他的团队攻关十五年,解决了电子注入材料、电子传输材料、器件可靠性和大生产工艺技术等关键难题,通过产学研合作和省校合作,实现了我国OLED产业的从无到有,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我们的成果可以解决宽带容量有限的问题。”从事宽带移动通信研究的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获得者尤肖虎教授说,“我们是幸运的,选择了一个非常好的领域,用时15年,从一片空白发展到有国际竞争力。现在国际相关标准中,有20%的内容是我们制定的。”

    76岁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李生秀,四十多年前开始在黄土高原上研究土壤营养学。今天他们摘得了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以前有机肥和氮肥、磷肥配比不清楚,而我们研发的新的高效混合肥料已在黄土高原推广,起到节水增效的作用。”

    来自西藏大学的欧珠教授一袭民族服饰引人注目,他和同事研发的藏文软件填补了历史空白,也赢得了科技进步奖的二等奖。“我们的项目成果已经产业化,应用到西藏74个县市。下一步我们还要继续藏文信息化的工作。”

    “我们从1980年代开始研发用稠油生产各种高端油。成功以后,国家就不需要引进外国产品了。”中石油克拉玛依石化分公司获得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来参加领奖会的张洪女士道出“秘笈”:“我们的成功,在于一开始就面向国家需求做科研。”

    以国家需求为导向,科技人员锐意进取,改变了中国的面貌。站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如温家宝总理在大会讲话中提到的,“更好地实现产学研有机结合,使更多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成为时代要求。

    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得者、重庆大学潘复生此行领奖队伍配备可谓齐全。不仅有大学教师,也有镁合金生产单位,汽车和摩托车使用单位,还有设计单位。“一整个链条上的单位都来了,从实验室到工厂,产、学、研、用紧密结合。”潘复生预计,未来五年行业还会有大发展。

    “温家宝总理在讲话中强调要积极探索新的科技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要从制度上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和空间,这是一个深刻的命题。” 来自科研院所的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张宏福研究员有感而发,“随着国家科技投入增大,科研单位机构要避免本位主义,加强人才的流动开放,让科技工作者回归国家使命和目标,加强责任感。”

    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得者陈林森感同身受:“当务之急是做好研发机构和市场、企业对接,打破机制的障碍。”

    “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以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积极开发应用高新技术,努力形成中国经济的新优势。”在今天的大会上,温家宝总理向科技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目标。

    “我坚信,我们这个时代一定能够成为造就人才、激励创新、不断攀登科技高峰的时代!”温总理的发言掷地有声,春天的号角已然吹响。(记者 陈瑜 陈磊 高博)

(中国科技网)
责编:王飞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相关阅读:

    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5大亮点解读

    亮点一 能源资源领域成果获大奖

    “2011年度国家科技奖获奖项目一大特点就是,涌现出一批能源资源领域成果,有力支撑了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陈志敏表示。

    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项目“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系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集数千地质工作者10多年奋战雪域高原得来的成果,通过大规模细致的地质调查,创新性地建立了两大地质理论,并在自主创新理论指导下,实现了青藏高原找矿的重大突破,发现了3条巨型成矿带、 7个超大型矿床和 25 个大型矿床,大幅增加了我国大宗矿产的储量,改变了我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格局,为中央在西藏地区建设五大资源基地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

    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项目“难冶钨资源深度开发应用关键技术”,确保了我国钨资源使用年限由原来的不足 5 年延长到 25 年以上,解决了我国航空航天等重大工程的亟须。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项目“环烷基稠油生产高端产品技术研究开发与工业化应用”,攻克了稠油深加工这一国际性难题,创制出系列高等级沥青替代进口,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技术,实现了我国稠油深加工技术从空白到国际先进的历史性跨越。

    亮点二 国家科技合作奖获奖人数创历年之最

    在2011年度国家科技奖中,8位外籍知名科学家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技合作奖,获奖者遍及6个国家、7个学科领域,获奖人数创历年之最。

    8位获奖者分别是德国籍国际知名数学家德乐思、法国籍知名医学家戴宇阁、日本籍国际冶金知名专家江见俊彦、英国籍食用菌生理和活性物质研究专家约翰·巴士威、日本籍中药及保健品功能研发专家栗原博、美国籍国际著名地质学家斯蒂芬·波特、日本籍传染性疾病与病毒学专家岩本爱吉、澳大利亚籍纳米材料专家逯高清。

    亮点三 科技进步奖通用项目企业占七成

    在科技进步奖获奖名单中,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海尔集团公司等企业的创新成果榜上有名。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主任邹大挺介绍,2011年度科技进步奖通用项目中,企业参与完成的项目占71.56%,(2009年占66.67%,2010年占68.22%),中小型科技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参与完成项目的比例从过去的不到30%提高到44.04%。

    2011年度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奖项目“光通信核心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技术创新工程”,是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以转制为契机,推动我国光通信行业快速发展的成果。通过创新工程,武汉邮科院掌握了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技术、嵌入式系统和应用软件设计技术、光电子设计与制造工艺技术、光纤工艺设计与制造技术等光通信核心技术,突破了超高速超大容量等光通信前沿技术,创造了光通信领域一系列中国第一和世界第一。创新工程形成的核心技术、专利和标准,先进的系统设备、光纤光缆及器件有力支撑了基础通信网重大工程建设,保障了国家通信安全,推动光通信网90%以上采用国内品牌产品;使中国11亿电话和4 亿互联网用户在使用其承建的网络或技术中充分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福音。该单位还是中国光通信标准主要制定者,在国际标准组织中担任多个重要职务,为我国赢得光通信国际标准话语权。

    亮点四 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收获多个奖项

    在获奖项目中,一批涉及移动通信技术、特高压输电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核心技术收获多个奖项。技术发明奖一等奖项目“宽带移动通信容量逼近传输技术及产业化应用”提出了广义多载波技术、普适 MIMO 传输技术、双涡轮接收技术等,获39项发明专利,理论成果获通信国际学术界最有影响的IEEE RICE(美国电器电子工程师学会赖斯奖)最佳论文奖,18项提案被 3GPP 主流国际标准化组织采纳。

    技术发明奖一等奖项目“有机发光显示材料、器件与工艺集成技术和应用”突破了OLED(有机发光显示器)高效率、长寿命、高精密制造的技术难题,自主设计、建成了国内首条 OLED 大规模生产线,产品广泛应用于国防和航天领域。

    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项目“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成套设计自主化技术开发与工程实践”,首次建立了高压直流输电集成技术体系,实现了直流输电技术的集成创新。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项目“深海高稳性圆筒型钻探储油平台的关键设计与制造技术”,突破传统,首次采用圆筒形整体结构设计技术,成功建造成世界首座抗巨大风浪能力的圆筒型超深海钻探储油平台,其作业水深、钻井深度和平台甲板可变载荷均为世界第一。

    亮点五 大批民生项目获奖

    在获奖项目中,一大批涉及农业科技、重大疾病防治、食品安全等惠及民生的科技成果摘取多个奖项。

    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项目“玉米单交种浚单20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在种质创新和品种选育有重大突破,使我国玉米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项目“新发传染病综合防控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应用”,在抗击SARS、阻击禽流感、应对甲型 HINI 流感等新发传染病防控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还有科技进步奖的项目,如“工业产品中危害因子高通量表征与特征识别关键技术与应用”,为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性评价技术与方法提供了有效途径;“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新技术研究与应用”,促进了我国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器材国产化及介入技术的发展与提高,其产品价格仅为进口器材的1/3,一般患者家庭均可承受。(记者 陈磊)

(中国科技网)

本篇文章来源于 科技网|www.stdaily.com
原文链接:http://www.stdaily.com/stdaily/content/2012-02/15/content_426837_2.htm  延伸阅读:

    2011年国家科技奖评审更严格更规范

    中国科技网北京2月14日电 今天,2011年度国家科技奖揭晓,374个项目和10位科技专家荣获殊荣。“2011年度国家科技奖评奖不仅严格控制数量,还对项目的评审更加严格、更加规范,采取了强化推荐单位责任、增加公示内容和拓宽公示渠道、加强评审过程管理等新举措。”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主任邹大挺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透露。

    据悉,2011年度国家科技奖励所有推荐项目和人选,经过形式审查、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网络评审和评审组会议初评、评审委员会评审、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定等严格程序和层层筛选,由科技部核准后,报经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选报国家主席签署,从25位推荐人选和1125项推荐项目中评选出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最终结果。

    “国家科技奖励坚持少而精、高标准的原则,评审标准非常严格,并对获奖项目数量适当控制。”据邹大挺介绍,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规定,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每年奖励项目总数不超过400项,近几年获奖项目都是300多项。2007年至2009年,每年获奖项目数量与当年的科技成果的比例达到1%以下,2010年比例为0.9%,至2011年则下降到0.88%。“获奖项目数量占比减少的趋势今后将更加明显。”

    邹大挺说,除了数量严格控制,2011年度国家科技奖励评选更加严格,如进一步强化推荐单位责任,要求各地方人民政府、国务院相关部门对本地区、本部门推荐的项目及材料进行严格的审查把关,对推荐材料的真实性负责。2011年,全国118个推荐单位都按要求首次增设了正式推荐前的公示环节。

    此外,2011年度国家科技奖励评审进一步规范评审管理,如项目答辩顺序首次采用随机抽取的做法,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项目评审中试行了视频答辩新模式等。

    “2011年度我们加大了国家科技奖评审过程中的公开透明度,以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邹大挺说,去年对受理和评审结果实行三次公示,并延长了公示时间,扩大公示渠道。去年首次尝试评审现场向媒体开放。项目公示内容在原来公布项目名称、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单位和推荐单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公示信息。自然科学奖增加公示主要完成人的贡献和代表性学术论文、论著;技术发明奖增加公示拥有授权的发明专利情况;科技进步奖增加公示项目推广应用情况。

    邹大挺还介绍,2011年度国家科技奖励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了异议处理程序,加强异议项目审查力度。2011年共进行了为期80天的受理公示和初评结果公示,其间共收到异议50件。按规定,对实名、匿名、冒名等不同类型异议进行处理,共处理异议32件,涉及30个项目,经过调查核实,其中14个项目通过了评审,对有问题的项目终止评审。(记者 陈磊)

(中国科技网)

本篇文章来源于 科技网|www.stdaily.com
原文链接:http://www.stdaily.com/stdaily/content/2012-02/15/content_426837_3.htm

上一篇 : 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空缺 专家呼吁多些耐心和宽容
下一篇 : [评论]为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提供强大科技动力


本篇文章来源于 科技网|www.stdaily.com
原文链接:http://www.stdaily.com/stdaily/content/2012-02/15/content_4268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