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情侣去哪儿旅游:黄益平:开放资本项目时不我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17:47:07

黄益平:开放资本项目时不我待

本文来源于财新《新世纪》 2011年第17期 出版日期2011年05月02日 财新传媒杂志订阅 中国应该用大约三年的时间,实现资本项目的基本自由化,否则以后的改革会更难黄益平

  1996年12月,中国承诺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下可兑换。原本的设想是再经过五年到十年的时间,逐步完成资本项目下可兑换的改革。不过因为紧接着发生了东亚金融危机,这一计划被无限期地推延了。

  当然,资本项目逐步开放的步伐并没有停顿,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的评估,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考察的资本项目管制的7大类40项中,中国已经有75%的项目起码实现了部分开放。今年3月初全国人大批准的“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实现利率市场化和增加汇率灵活性的政策目标,资本项目下可兑换便被再次提上了议事日程。

  今后三年,可能是中国资本项目管制改革的黄金窗口期。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开放,现存管制措施不仅已经严重制约一些重要领域的改革,比如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实现人民币国际化;而且维持这些管制的难度越来越大、成本越来越高。

  同时,中国经济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已经为资本项目开放创造了一些有利的基本条件,包括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健康的财政与国际收支状况,以及良好的金融资产质量和金融监管能力。但是,其中一些条件可能会逐步发生变化,如果现在不抓紧改革,以后难度会更大。

不开放的成本日益增大

  为什么要开放资本项目?这个问题在理论上比较容易回答,就是为借贷双方增加回报、降低风险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开放的资本市场,也有助于平稳由于国内因素导致的经济波动,比如倘若发生地震或其他灾害,政府或其他经济主体可以从国际市场融资支持国内建设。

  另外,在一个开放的资本市场中,国际投资者的行为也可以形成一个重要的市场纪律机制,约束政府无节制的财政赤字或者央行宽松无度的货币政策。如果我们比较过去30年10个增长最快和10个增长最慢的新兴市场经济,就会发现前面一组都在不断地开放,后面一组却缺乏改革动向。

  当然,资本项目开放也有成本,金融风险可能上升,甚至酿成金融危机。经济学界曾经有很多文献,分析资本项目开放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终却没有得出清晰一致的结论。

  理由很简单,有些国家开放后效率提高,增长加速,有些国家却发生了金融危机。把这些国家的样本放在一起,结论便不太清楚。这恰恰说明稳妥地实施资本项目的开放十分关键,其中起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改革需要一些基本的前提条件;二是不同领域的开放要有一个适当的次序;三是开放以后还可以保留一些谨慎监管的手段。

  在中国,资本项目管制已经严重限制资金配置的最优化,比如居民不能投资海外证券市场,对外直接投资依然要经过繁杂的审批程序,等等。但是,随着经济开放度的增加,短期跨境资本流动日益活跃。根据国际经济政策的三元悖论,即在自由的资本流动、稳定的货币汇率和独立的货币政策之间,决策者只能选择两个。在汇率相对不灵活的前提下,一旦资本流动管不住,就只好牺牲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这就是央行管理流动性的难度日益增大的原因。

  更重要的是,如果资本项目不放开,其他一些改革就无法推进,包括中国政府已经确立的在2020年将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

本文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