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头一般推荐几个人:[学术资讯]萧氏《说文解字》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0:49:59
钤与钦
  ①“钤(qian)”,(金+今),首先应该是用金刻印叫“钤”,而后是(盖印),之所以弄成(金+今),就是在说(那那印盖上的那一刻,将成为永远的今天,)是为“钤印”。“钤印弥封”,“钤别”,“钤识”,“钤章”,“钤干”,“纷纷钤用”。
  至于那“钤谋”,应该就是能盖章生效的大谋略。“以有常术,而无钤谋。”“钤决”,“韬钤”。
  至于那“钤键”,应该是落锁贴盖有章的封条的意思,“钤”不是什么“锁”也;“键”才是也。“九流之津涉,六艺之钤键。”
  ②“钦(qin )”,我直怀疑这“钦”与“钤”是弄混了,这“钦”字、它应该是“钤(qian)”才对,那印、它才是有空缺部分的东西也;而“钤”、才该用着“钦(qin )”才对,那金器每天都带在身上也,是为“钤佩”也。为啥弄成这样的局面,我不得而知也。
  “无不钦敬”,“钦若昊天”,“久钦**文才妙”,“钦念以忱”,“钦奉”,“钦若”,“钦和”,“钦承”,“钦崇”,“钦赞”,“钦慕”,“钦仰”,“钦率”,“钦隆”,“钦伏”,“钦信”,“钦挹”。
  尤其那皇上所为都加“钦”字,那更是与“印”有关也,那“钦此”二字、说的正是(大印在这儿)的意思也;那“钦犯”,不就是皇上点了名的吗;那“钦差”是那着皇上的批条的……那“钦有帅”,应该说的也是(大印)吧,所谓(帅印)是也。我晕,这汉字到底是怎么了!
  “钦命”,“钦定”,“钦赐”,“钦此钦遵”,“钦限”,“钦案”。
  补充说明:“钦”,《说文》为欠貌,《尔雅》为敬也。乱!
  跟这儿说说“欠”与“佩”——
  ③“欠”,乃人坐或卧时、身体抬起暂离悬空坐卧之具的状态,所谓“欠欠身子”、“欠欠屁股”。“忙又将身子欠起来”,“欠身致敬”。所谓“欠伸”,说的就是(身体暂离坐卧之具)与(站起伸直身子)两种状态也。“君子欠伸”,“惊觉欠伸”。
  至于“呵欠”么,乃魂魄暂离悬空之状态也。
  由“悬空”而“空缺”也。“亏欠”,“亏折”,“拖欠”,“欠债”,“欠款”,“欠帐”,“欠条”,“身体欠佳(安)”,“欠妥”,“欠为人师”,“甚妙,但似欠四字耳。”“所怀无一欠”,“欠人情”,“只欠东风”,“须欠**典身钱”,“欠缺”,“缺欠”,“欠挨”,“欠揍”,“欠打”,“嘴欠”,“手欠”,“**全欠旧时来”。
  ④“佩”,首先应该是把装有币的袋系于人身上也,而后是系于人身上的一切的饰物也,“佩带”,就是(把带系于人身上也),“佩”不是(带)也。
  “青青子佩”,“佩刀”,“佩剑”,“遗余佩兮**”“共王之服玉佩玉”,“古代君子必佩玉”,“佩其象揥”,“佩之金玦”,“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佩章”,“佩巾”,“佩戴”,“佩之宜子孙”,“如鸣佩环”,“农夫佩其耒耜,工匠佩其斧斤。”
   至于那“佩服”,它就是(穿带)也;至于那“钦佩”它就是(带印)也,因其不离身,是以有敬重之意也。“佩仰”,“佩德勿谖”,“圣人行之,愚者佩之。”
  补充说明:“佩”,《说文》为大带佩也,非也。
 
  • 鑫万福珠宝香港品牌 国际品质 珠宝定制专家
  • 深圳建国医院深圳最好的男科医院
更多企业空间>>302#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12-17 19:09:00  如何如为何
   “如”,女人的口,干啥,(应从)也,它只有应从的份,而没有发言的份的,是以“如命”乃其正宗也。
  而后是由(应从)而(依照)而(像……一样)。“王如其言”,“如约”,“如数家珍”,“如今”,“如愿”,“如常”,“如有隐忧”,“恰如其分”,“一如既往”,“如出一辙”,“如此这般”,“如获至宝”,“如火如荼”,“如饥似渴”,“有律以如己也”,“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犬皆如人意”,“日初出大如车盖”,“状貌如妇人女子”,“两狼之并驱如故”,“和好如初”,“**清(美)如许”,“如许资财”“如潮涌至”,“星陨如雨”,“如堕五里雾中”,“如法炮制”,“如雷贯耳”,“如虎添翼”,“如花似锦”,“江山如画”,“如箭在弦”,“如漆似胶”,“如狼似虎”,“如今人方为刀俎”,“一切如旧”,“如临大敌”,“如芒在背”,“如梦初醒”,“如鸟兽散”,“如期召开”,“如期前往”,“如约而来”,“如其克谐”,“如泣如诉”,“如日方升”,“如日中天”,“如入无人之境”,“如丧考妣”,“如上所述”,“如实交代”,“果如是,是羿亦有罪焉。”“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如释重负”,“如数家珍”,“如数奉还”,“如汤沃雪”,“如同……一样”,“见字如晤”,“举例如下”,“例如……”,“始终(表里)如一”,“行礼如仪”,“……岂得如心!”“称心如意”,“如意算盘”,“如影随形”,“如鱼得水”,“如愿以偿”,“如痴如醉”,“若坐针毡”,“游人如织”,“百闻不如一见”,“其如示诸斯乎!”“吾不与祭,如不祭。”“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学如不及(赶上),犹(还)恐失之。”“既(已经)竭(用尽)吾才,如有所立卓(高超)尔。”“逝(离去)者如斯夫!不舍(停宿、止息)昼夜。”“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宗庙之事,如会同,……”“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信(诚然)如君不君,臣不臣,……。”“……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那像这样,……)“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如其仁!”“夫如是,奚(为何)而不丧?”“夫如是,奚(如何)其丧?”“如斯而已(完了)乎?”“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夫如是,故远人不服,……“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伸手摸)汤。”“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筹,公不如义。”(那穿上坚甲、手持锐器的,我不能像你那样;坐而运筹于帷幄之中的,你不能像我这那样的。)不用什么“及,比得上”的。“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自叹弗如”,“百闻不如一见”,“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无友不如己者”,“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无)也。”“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弗如也,吾与(赞同)女弗如也。”“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后生可畏,焉(哪里)知来者不如今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吾不如老农。”“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收益、进步),不如学也。”“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虽有周亲,不如仁人。”
  “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劝我者也,何故止我?”(现在天下没有做义事的,那么您像是该劝我的人的,为什么制止我?)不用什么“宜,应当”。
  “若爱(喜欢)重伤,则如无伤。”“若知不能,则如无出。”“君若爱司马,则如亡。”它们是用为“不如”
   “假如”(假设像……)、“如果”(果真像……)。“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可惜呀,您的生不逢时!假如让您赶上高帝时代,万户侯哪儿值得一提呀!)“如有不妥”,“如若不然”,“如若不改”,“洛阳亲友如相问”,“如有复(再)我者”(如果有再找我的),“……如不可求,从(随)吾所好。”(……如果不可求,……)“如有周公之才之美”,“如用之,则吾从(依从)先进。”“如或(有人)知尔,则何以(拿)哉?”(如果有人知道你,那么拿什么出来呢?)“如有博(广)施于民而能济(接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如有王者,必世(三十年)而后仁。”“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参与)闻之。”“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可以兴邦乎?”“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可以丧邦乎?”“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303#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12-18 19:27:00  “民之政计,皆就安利如辟危穷。”“见利如前,乘便而起。”它们是由(应从)而来的(而)。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仿佛六七十,好像五六十。)不是什么“或”。“安(哪里)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善如尔之问也”(像你所提的问题的,很好的。)不是什么用做“乎”。
  “夫宋之不足如梁也,寡人知之矣。”(那宋国的不足以像梁国那样的,我的知道的了。)不是什么“相敌,抵挡”。
   “请尽臣之言,君如财(裁)之。”(请听完我的话,您那去裁决的。)不是什么“乃”。
  “人之困穷,甚如饥寒。”(人的困苦于不得志,像是比饥寒还严重。)“至如黯见,上不冠,不见也。”(至于像汲黯的觐见的,皇上不戴皇冠的,不见的。)这里不是什么“于”。
   “子之燕(安)居,申申(伸)如也,夭夭(跃)如也。”(夫子平日在家安居时,像很伸展的样子,像很活跃的样子。)“荣如辱如,有机有杼(织布机的梭子,持纬线来回穿的)。”(像那荣、像那辱,都有那来去的。)不用什么“然”的。“突如其来”,“乘马班如”,“乐其可知也;始作(起),翕(合)如也;从(跟随)之,纯(单一)如也,皦(明亮清晰)如也,绎(连续不断)如也,以成。”“有鄙夫(乡下人)问于我,空空如也。”“与下大夫言,侃侃(气壮直言)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yin和悦尽言)如也。君在,踧踖(cuji恭敬小心、惊惧不安)如也,与与(赞同)如也。”“君召使摈(傧),色勃(血气充胀,有精神)如也,足躩(跳)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襜(围裙)如也。趋(小步快行)进,翼(翅膀)如也。”“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怡怡(心情好)如也。”“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蹜蹜(su脚步迈不开),如有循(沿着)。”“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君子于其所(地方)不知,盖(大概)阙(空缺)如(样子、态度)也。”
  至于那“如”用为“到”(不是“往、去”),我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把它归到“像……一样”的麾下了,我曾经想取缔它,可当我一次次在《左传》中看到它时,我茫然了;当我在《左传》中对它进行了普查后,我倒吸了一口凉气——天哪,我差点犯下一个天大的笑话,我差点要贻笑于大方之家!那左公几乎把所有的“到”都用作了“如”,岂止一个“公将如棠观鱼者。”“蔡昭侯将如吴”,“陈五父如郑莅孟”,“公与夫人姜氏遂如齐”,“夫人姜氏如齐师”,“公如齐纳币”,“同复于父,敬如君所。”“秦伯使公子挚如晋师”,“及如河上,秦伯诱而杀之。”“公子遂如楚乞师”,“宋公孙固如晋告急”,“郑伯如楚致其师”,“公子遂如京师”,“如华泉取饮”,“晋荀息如齐逆女”,“季孙行父如宋致女”,“季文子如晋报聘”,“遂如卢师,杀庆克。”“公如晋听政”,“奉公以如固宫”,“季武子如晋拜师”,“郑公夏孙如晋奔丧”……等等等等,各式各样,不一而足,还有那“坐须臾,沛公起如厕。”“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而所如不偶”。
   我觉得“如”之所以会用为“到”,它应该用的是“入”的意思。聊备一说。
  至于那“公如大夫入”么,它应该也是“到”的意思 ,而不是什么“与,和”也,它应该是(公到位、而后大夫入)的意思,公与大夫一起进入,符合礼仪吗?
   “莫如……”(没有像……那样好的)、“不如……”(不像……那样好的)、“……自如”(……像自己的一样)、“一如……”(直像……)、“至如……”(至于像……)、“譬如……”(比喻像……),“犹如……”(还像……)。
  “……如何……?”“……如何?”“如何……?”“如何?”“如……何?”“……如……何?”“何如……”“……何如?”(……像……怎么办、怎么样)。
   “……如之何……?”“如之何……”、“……如之何?”(……像……怎么办的、怎么样的)。
  “将如君何?”(将拿像你这样的人怎么办?)不用什么“奈”。
   “不知如何是好”,“无论如何”,“富而不骄,何如?”“使民敬、忠(尽心竭力)以劝,如之何?”“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人而不仁,如礼何?”“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两手合抱,环绕)之。”“譬如为山,……譬如平地……”,“赐也如何?”“何如其知(智慧,聪明)也?”(何人像他那样聪明的?)“天之未(没有)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吾未如之何也已(已经)矣。”“仍(依)旧贯(惯,常),如之何?”“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有父兄在,怎么能那听到这就去做的!)“年饥,用不足,如之何?”“二,吾犹(还)不足,如之何其彻乎?”“天生德于予,桓魋(tui)其如予何!”“求,尔何如?”“如(至如)其礼乐,以俟(等待)君子。”(至于像那礼乐,用来等待君子去做。)“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何如斯可谓之士矣?”“今之从政者何如?”“乡人皆好之,何如?”“以德报怨,何如?”“公伯寮其如命何!”“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知如之何也已(已经)矣。”“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君臣的大义,怎么的那废弃的?)“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如之何其可及也?”“何如斯可以从政矣?”
304#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12-19 19:50:00  《常棣》“凡今之人,莫如兄弟。”(但凡如今世上人,情意没有像兄弟那样的。)“虽有兄弟,不如友生。”(这时虽有亲兄弟,却显得不像朋友那样亲密。)“妻子好合,如鼓琴瑟。”(妻子好合,如同弹琴瑟。)《庭燎》“夜如何其?”(像那夜色的怎么样了?)《苕之华》“知我如此,不如无生。”(早知我会像现在这样的,不像没生我那样好的。)《唐风*杕杜》“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难道没有其他人,不像我同父亲兄弟那么好。)《頍弁》“如彼雨雪,先集(栖止,落下)维霰。”(就像那下雪,先落下的只那雪珠。)《角弓》“如食宜饇(yu饱),如酌孔斟。”(如若让吃饭就该让吃饱,如若让饮酒就很劲给斟下。)“如塗塗附”(就像用泥泥墙容易附着。)《黄鸟》“如可赎也,人百其身。”(如若可赎替的,百人都愿拿出那身子。)《白驹》“生刍一束,其人如玉。”(青草一把,那人像玉。)《伐柯》“伐柯(斧柄)如何?”(像那砍斧柄的怎么办?)“取(娶)妻如何?”(像那娶妻的怎么办?)《小宛》“温温恭人,如集(栖止)于木。惴惴(恐惧)小心,如临深谷。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温温和和的恭敬人,就像栖止在树上。小心恐惧,就像前临深谷。战战兢兢,就像踩在薄冰上。)《蓼莪》“鲜(寡,少,孤)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孤儿的活着,不像死去的那样好的久了。)《匏有苦叶》“士如归(出嫁)妻,迨(趁)冰未泮(融化)。”(男人如若想女子嫁过去,趁着冰冻未融化。)《小弁》“心之忧矣,云如之何!”(心里忧愁啊,像这样怎么说的!)“君子信谗,如或酬之。”(君子听信谗言,就像有人在劝酒。)《载驰》“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你们所想百条计,不像我所走一趟的好!)《君子偕老》“展(确实)如之人也,邦之媛也?”(像这样的人的,确实是邦国的美媛吗?)《绸缪》“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你呀你呀,像这么好的人儿、叫我拿你怎么办?)《野有蔓草》“有美一人,婉如清扬。”(有位美女,眉清目秀如此美好。)《风雨》“风雨如晦”(风雨交加如此晦暗。)《泽陂》“有美一人,伤如之何!”(有一美貌男子,伤我像这样的怎么办的!)《君子于役》“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您的在服役,像这样的叫我怎么不思念!)《晨风》“如何如何,忘我实多。”(像这样的怎么办、像这样的怎么办,忘记我的实在太多。)《简兮》“赫(红)如渥(涂抹)赭(红土)”(脸红像把红土抹。)《叔于田》“不如叔也,洵(实在)美且武。”(不像三哥那样的,实在好看又英武。)《隰桑》“既见君子,其乐如何!”(已经见到了您,那快乐如此怎么样!)《日月》“乃如之人兮”(则有如此的人啊)。《东山》“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那新人的很美的,像那旧人的怎么样的?)《正月》“天之扤(wu摇)我,如不能克(胜)。彼求我则,如不我得。”(老天动摇我,就像不能胜过我似的。那时求我的那么,就像得不到我似的。)“心之忧矣,如或结之。”(心里忧愁啊,像是有结的。)《瞻卯》“如贾三倍,君子是识。”(像那商人的三倍利,君子这知道的。)《雨无正》“如何旻天!”(像这样的怎么办呀老天!)“如彼行迈,则靡所臻(至)。”(像那远行,则无所至。)《小旻》“如匪行迈谋,是用不得于道。”(就像不知如何远行的谋划,用这种方式不能得到正道。)“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丕,大)溃于成。”(就像那在路旁建房子的谋划,用这种方式大溃于将成。)《召旻》“维昔之富不如时,维今之疚(病)不如兹。”(只从前的富有不像今时这样,只今时的病害不像此地这样。)《桑柔》“为民不利,如云不克(够)。”(做不利于民人的事,就像说着还不够。)《云汉》“瞻卯昊天,云如何里(悝,忧愁)!”(仰望老天,说着如此怎样地忧愁!)《何人斯》“始者不如今,云我不可。”(开始的不像现在,说我不可以的。)《楚茨》“如几(差不多)如式”(差不多如此的格式)。《崧高》“我图(考虑)尔居,莫如南土。”(我考虑你的住处,没有像南土那样好的。)《韩奕》“莫如韩乐”(没有像韩国那样快乐的)。《车攻》“舍(放)矢如破”(放箭像穿破)。《臣工》“如何新畬(yu)”(如此怎样种二年新田、三年畬田。)
  补充说明:《说文》为从随也,《尔雅》为往也,《广雅》为若也。
305#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12-20 19:57:00  何为翱翔
  先说说“皋”——
  ①“皋(臯)”,看它那繁体字了吧(泉+十),它就是(槔)的本字,架在泉水边往上提水的架子,再形象不过,而后就成了(水边高地)的代名词;而后是由(水边)而(圈)。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步余马于兰皋兮”,“耕东皋之沃壤兮”,“登东皋以舒啸”,“望其圹,皋如也。”“牧隰皋”,“亭皋千里”,“河溢皋陆”,“江皋河濒”,“皋渚”“皋浒”“皋壤”“廼立皋门(郭门,拱圈形),皋门有伉(高大)。”
  至于那“皋鼓”(鼓架)、“皋陶”(鼓架与鼓锤)、“皋檠”(灯架),它们都是在说着(架)。
  ②“翱”乃(皋+羽),(皋)取(高)与(圈)之意,在高处转圈——回旋而飞之状也,再形象不过。“思从祥风翱”,“逸翮后尘,翱翥先路。”
  ③“翔”乃(羊+羽),先用(螺旋状的羊角)来形容那种拔地而起的(旋风),再用 (旋风)来形容鸟(盘旋飞升),是为(翔)。所谓“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其实那(羊角)乃释(扶摇)之词也,(扶摇)说的就是那种(拔地而起的旋风);所谓“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抟)乃(把东西团到一起的过程);(抟扶摇),就是在说那(打着转拔地而起的旋风)。
  “飞翔”,“翔回”,“翔起”,“鸡鹜翔舞”,“沙鸥翔集”,“飞不妄集,翔必择林。”“凤以之翔”,“色(彩色)斯举(高飞)矣,翔(盘旋)而后集(栖止)。”(彩色的山鸡这高飞了,盘旋而后栖止。)“将翔将翔,弋(射)凫(fu野鸭)与雁。”(将出去转转、将出去转转,射些野鸭与大雁。)“有女同行,颜如舜英(花)。将翔将翔,佩玉将将(锵)。”(有女同路行,颜面如同木槿花。将一起转转、将一起转转,佩玉锵锵。)“羔裘翱翔,狐裘在堂。”(闲转你穿羊皮袄,在公堂你穿狐皮袍。)“柴门何萧条,狐兔翔(闲转)我宇。”
  至于那“翱翔”么,都是在说(鸟盘旋飞升之状也)。什么“鸟之高飞,翼上下曰翱、直刺不动曰翔。”NO!
  至于那“后弱则翔”,说的还是(头打转)。
  至于那“室中不翔”,(穿着那大摆袖,扎着胳膊),似欲飞之状也。“翔趋”,“凝听翔立,若有所伺。”(凝神听着,扎着架势,像有所瞅着似的。)
  至于那“丰其屋,天际翔也。”“翔风(凭风好借力)起,甘露降。”不是通什么“祥”,它依然是(飞翔)之意。
  至于那“翔实”,它也不是简单地通什么“详”,而依然有(回环周密)之意在里面。“其土地山川、王侯户数、道里远近翔实矣。”“博洽翔实”。
  补充说明:“翔”,《说文》为回飞也。
306#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12-21 20:19:00  乖戾一词究作何解
  ①“乖”背也,“乖背”是也。“乖违”,“乖逆”,“乖错”,“乖谬”,“乖讹”,“乖越”,“乖绝”,“乖顾”,“乖遇”,“乖劣”,“乖诡”,“乖贰”,“乖礼”,“乖析”,“乖隔”,“乖诞”,“乖僻”,“乖和”,“反和为乖”,“乖离”,“乖梗”,“乖异”,“吾独乖刺而无当兮”,“楚执政众而乖”,“上下相反,好恶乖迕。”“致负诚托,又乖恳愿。”“各有所持,故乖不合。”“行为乖角”,“昔我同袍,今永乖别。”“人度量之乖舛,何相越之辽迥。”“朕醉中处事有乖”,“楼成君已去,人事固多乖。”
  至于用为“这孩子真乖”,“乖宝宝”,“学乖了”,“乖滑”,“乖觉”,这里的由“背”而“顺”是如何转过来的,我不得而知。
  补充说明:“乖”,《说文》为戾也,《广雅》为背也。
  ②“戾li”应该是(门轴的转动),这是后来才意思到的。我对它的突破是在那个“戾”通“捩lie”(扭转)上。藩岳《射雉赋》“戾翳(华盖)旋把,萦随所历。”(扭转华盖的旋把,萦绕着随所经历。)其实它是由“戾”(门轴的转动)加(提手)而“捩”(扭转)的,这样才合乎逻辑。不管怎么说,找准了它“转”的意思,就叫对头了。
  《桑柔》“民之未戾,职(主使)盗为寇。”(民人的未扭转,主使盗贼变为寇掠。)这里不是什么“善”。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广雅*释诂》:‘戾,善也。’”“罪”与“善”,又是一对截然相反的概念,“矜”有之、“虞”有之……我无论如何都无法想通的。
  《采菽》“优哉游哉,亦是戾矣。”(悠闲自得啊,这也转转啊。)《雨无正》“周宗既灭,靡所止戾。”(周朝宗业已经灭绝,没有办法扭转制止。)《云汉》“何求为我,以戾庶正。”(哪里敢求为我个人作想,用来扭转众多政事。)这几处不能训为“安定”。
  藩岳《秋兴赋》“劲风戾而吹帷。”(强劲的风扭着劲、打着转而吹动帷幕。)这里不应训为“劲疾、猛烈”前面已经标明是劲风了。
  至于——
  《采芑》“鴥(yu鸟疾飞)彼飞隼(鹞鹰),其飞戾天,亦集爰止。”(疾飞的鹞鹰,它飞旋到天上,也在栖止的。)《旱麓》“鸢(老鹰)飞戾天,鱼躍于渊。”(老鹰飞旋到天上,鱼儿跳跃在深渊。)《四月》“匪鷒(乌鸦)匪鸢(老鹰),翰(翅)飞戾天。”(不是乌鸦不是老鹰,能够展翅飞旋到天上。)《小宛》“宛(圆)彼鸣鸠,翰飞戾天。”(圆圆的那鸣叫的小斑鸠,展翅飞旋到天上。)它们用的依然是“旋转”的意思,所谓“翱翔”说的就是(回旋)。飞机启示于鸟,用的不止是它的翅膀,而更重要的是它的旋转功能;没有螺旋桨,飞机是上不了天的。所以,这里不能直接训为“到达”,而是(飞旋到)。同例:《振鹭》“振鹭于飞,于彼西雝(壅塞,沼泽)。我客戾(转)止,亦有斯容。”(白鹭振翅在飞,在那西边沼泽上,我的客人转到这,也有这般装容。)《有瞽》“我客戾止,永(长久)观厥成(一曲奏毕)。”(我的客人转到这,长久观看那到曲终。)《泮水》“鲁侯戾止,言观其旂。”(鲁侯转到这儿,说着去看他那旗子)“鲁侯戾止,其马蹻蹻。”(鲁侯转到这儿,他那马儿好矫健。)这里的“戾”与上面《采菽》的戾是一样的,它说的是有客人“转到”了这儿,而不能直接训为“至、到”。
  “戾于敝邑”,“戾止”,“鸢飞戾天者”同例。
  至于“风戾以食之。”(风吹转动而风干而食用。)依然可用作转动,不能直接训为“吹干”。
  至于“乖戾”,它就是(反转,别扭,不合常理)就完了。“暴戾”就是(暴虐乖戾)。“罪戾”就是(乖戾而罪过),不能直接训为“罪”,“以速戾于厥躬”(用来招致罪戾于那自身),“其敢干大礼以自取戾”(那是敢干犯大礼而自取罪戾),“猛贪而戾”(凶猛贪婪而乖戾),“举事戾苍天”(起事违反天意)。
307#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12-22 19:40:00  “戾悖”,“戾谬”,“戾气”,“戾行”,“悍戾贪肆”,“诛严不为戾(暴戾)”,“如子之说,文虽相反,义不相戾。”“曲得其宜,无所击戾。”“余,暴戾之人也。”“古者天灾降戾”,“疾菑戾疫”,“何为使至此极戾也!”“曲得其宜,无所击戾。”同例。
  《抑》“庶人之愚,亦职(主使)维疾(缺点)。哲人之愚,亦维欺戾(乖戾)。”(庶人百姓的愚蠢,也只那天生不足所主使,而哲人的愚蠢,也只为欺骗乖戾之人。)《节南山》“昊天不惠(仁慈),降此大戾!”(老天不仁慈,降下这样一个大暴戾。)
  至于那“饮必小咽,端直无戾。”用的正是本意(扭动)。
  最后补充:“戾”,《说文》为曲,犬曲身出入户下。
  一部《说文解字》,对汉字进行分而解之的时候原本就不多,这难得的一分解又……
  状(曲)之字已不缺,有必要再弄出个这么牵强的(戾)字么;且(曲)与(戾)之意有何关联;且要钻门缝、也是把身子尽量伸长变细了吧,越曲越粗的,是吧。我不敢也不能妄议字圣的,可……
  最后补充:知道那(戾)字、它为啥是(户与犬)么,它比那(偃)字更让人难以言说了,见过交配时的犬么,它们的那种来回扭转而不脱臼的情形与那(户轴与窠臼)的情形——
  天下可能没有第二种情形比它更贴切、更形象了吧,我的天,那造字的先人,你们能有多少这样的(独一无二、非它莫属)!可你们的那些个后人,他们到底是变聪明了、还是变糊涂了呀,你们(殚精竭虑)弄出的那些个(瑰宝)们,让他们都给扭曲成啥了呀。
  此刻的我都不知如何是好了,如此重大的发现,我连惊呼都不能的,别说跟人分享了。
  跟那(犹用为还)、(殆用为恐惧)一样,那(戾用为转)……它们都是我早些时候弄过的,从大量的实例中,我已认定了它们的意思,可就是不知如何说圆它。重审这(戾)字时又注意到了那个(犬)字,开始想到的是(狗有咬尾巴转圈玩的习性,可猫也有的)。而后又想到不知避人的狗……才有了那一番的不堪,可那真的就是(戾)的出处。祖先造字,原本就是为了身边的一事一物,那些个(犬、羊、豕)们,应该是人类最早的朋友的,它们的一些特性也就成了创造汉字的模板的,不用大惊小怪的,也用不着矫情避讳的。
  还有呢:那(乖)字的出处应该也就是那不堪的一幕,那样的话,它就不是背对的事了,而是臀部相对才对;那(背对着的乖)也就这样(顺)过来了。这时候的它们都很温顺的,真乖,是吧。
  还有呢:那(戾)的(背)之意也在这里通过了。
  还有呢:那“乘”的本意,应该指的也就是牡登到牝身上的那个动作,只不过它适用于各种动物;而那(乖)字,可能只有(犬)才会有,它登上以后就不再用那两条腿了,是以(乘)就变成了(乖)。
  还有呢:那乘法的积真的不是简单的叠加的,而是出来就一窝的,那就是牡牝相乘而后的结果;还有那史书用为乘——传下去也,依然没离(乘而后的传宗接代)之意也,对吧,看客。至此,不管你们的反应是什么,我是都要跳起来了呀。
  我突然想到了那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那个扭曲了我半生的上天,你又让我再度清醒过来,就是要让我来潜心于这破译汉字之谜的千古鸿猷上吧。现在的我似乎拥有了那刺穿汉字灵魂的利剑似的——
  迎刃而解、势如破竹、游刃有余、出神入化,得心应手之感油然而生……
  打住,事还多着呢,顺道跟我看看“乘”去吧——
308#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12-23 19:40:00  “乘”就是一个“登”字。“乘车”、“ 乘船”、“乘马”,它都是在说着(登上)。“却叔虎将乘城”,“***复乘之”,“俱乘高台”,“乘槎”,“乘桴”,“乘轩”,“服牛乘马”,“乘肥马,衣轻裘。”“乘坚策肥”,“昔人已乘……”,“公与之乘,战于长勺。”“乘驭”,“乘舆”,“乘传(驿车)”,“而卒乘辑睦”,“乘龙快婿”,“乘云驾雾”,“乘风破浪”,“自京师乘风雪……”。
  至于那“兵旱相乘”、“变乱纷乘”,那就是轮番登场了。
  “万事乘除总在天”,“另有乘除”;“史乘”,“野乘”,“乘籍”,“晋之《乘》”。
  《氓》“乘彼垝(gui倒塌)垣,以望复关。”(登上那倒塌的土墙,用来眺望那重楼关口。)《七月》“亟其乘屋”(急忙登上那屋顶),《大叔于田》“叔于田,乘乘马。”(三哥在打猎,乘坐四马大车。)
  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sheng)。《閟宫》“公车千乘,”(公车千辆,)《渭阳》“何以赠之?路(辂)车乘黄。”(拿什么送给他?四匹黄马驾大车。)《株林》“驾我乘马,说(税,停息)于株野。乘我乘驹,朝食于株。”(驾着我的驷马大车,停息在株林野外。乘坐我的四匹马驹,在株林吃早饭。)《有駜》“駜(肥壮)彼乘黄。”(肥壮的那四匹黄马。)《崧高》“路车乘马,”(四马大车,)《韩奕》“其赠维何?乘马路车。”(那赠送的只什么?四马大车。)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孟尝君予车五十乘”,“乘马在厩”,“陈文子有马十乘”,“千乘之国”,“以乘(四)韦(熟牛皮)先,牛皮十二,犒师。”“乘矢”,“乘黄”。
  至于“乘机”、“乘势”、“因利乘便”,它还是说的登上这些(机会、形势、便利)一起走,弄成“趁”,又拐回来到“乘”上了。“宜速乘之”(应当赶紧趁这机会的)。“乘今之时”,“而其未可乘”,“于是乘其厉声以呵”,“乘衅”,“乘闲”,“乘空”,“乘凉”,“俱乘高台”,“乘胜追击”,“乘利席胜”,“乘火打劫”,“乘机告讦”,“乘人之危”,“乘虚而入”,“乘虚直抵其城”,“乘虚偷袭”,“乘隙猛攻”,“乘兴而来”,“晋师乘和,师必有大功。”
  至于“乘人,不义。”就算是说欺凌人,也是登在人头上的意思,所谓“仗势凌人”;说成是(乘人之危,不义气。)也未必不可。“三国必起而乘我”,至于“大呼乘之。”也是说(大叫着赶紧登马追逐他)的意思,也不能就把“乘”直接就用为(追逐)。至于“天下兵乘之”,应该是(天下兵乘胜追击他),不能就把“乘”直接就用为(战胜)。至于“兴关内卒乘塞。”它是在说(发动关内兵卒登塞防守),也不能就把“乘”直接就用为(防守)啊,这种(见啥人说啥话)的训诂方法会给人好多错觉,也不容易记忆的啊,我要修改《字典》!
  补充说明:“乘”,《玉篇》为升也。
  至于《字典》中把(乘)归入(禾)字部,应属不妥,至于后面括号中的(乗、椉)、应该是同一概念的不同表示方式:人站在树上或放在木柴堆的上面。
  请注意:知道十二地支中的(戌)字吧,知道十二生肖中的(戌狗)吧,知道为啥会用(戌)来诠释(戌时:19点—21点,门上闩、狗上岗)么。看出这十二地支中的(戌)字与十天干中的(戊)字是如何地相似了吧,(戌狗)与那不堪的一幕依然相关联着的,那你知道十天干中的(戊)字在说着什么吗。十天干与十二地支已全部被鄙人给破译出,当然都是不同于前人的萧氏版的,尤其十天干,可能就是破天荒的那种的。鄙人走的是解字的路子,而不是意解的路子的;且鄙人的解字全是系列的,所有跟它来的字都能成为它的左证的,而不只是就字论字的那种,他们就没有过系列这个概念的。汉字的偏旁、部首归类法本身就是本末倒置的,除了偏旁、部首的那些个共同部分才是汉字的根,加上偏旁、部首,只不过是它们的派用而已,其实那根字把所有的派用都能给诠释出的……
  往下看去吧,有一天,我会把萧氏版的十天干、十二地支公诸于世的;有一天,我也会把萧氏版的汉字理念公诸于众的。
309#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12-24 19:50:00  泪字原为涙
  当在车上的影视中看到那繁体的(淚)字后,就又弄出了几个(戾)字属,把它们放在一起说说吧——
  ①“捩”,(扌+戾),扭转也,前面已说过。“捩舵”,“捩筋”,“捩手覆羹”,“插捩(琴弦旋把)举琵琶”,“捩转车身”,“捩其颈”,“转捩点”。
  ②“唳”,(口+戾),它是那种带旋律的发音。“嘹唳”,“风声鹤唳”,“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一声归唳楚天风”。
  ③“悷”,(忄+戾),它应该是在说(揪着心揪着)的那种状态,像扭结着似的。“让人淋悷憯凄,胁息增欷。”“卿士凄怆民恻悷”。
  ④“綟”(纟+戾),它应该不是在说颜色,而是在说纽带。“建武元年,复设诸侯王金玺綟绶。”
  ⑤“棙”(木+戾),它首先是(琴弦旋把),而后是一切机(機)关(關),所谓“机棙”,它依然是靠旋转上劲或转动发射的。“羁辔中设机棙,人或逼之,奋然飞动。”
  ⑥“泪(淚)”,看它的繁体字型了吧,(水+戾),(戾)乃(转)也,其实它最初的意思是:水(在眼眶中打转),“眼里噙着泪”,才是正理。“噙着泪噙着”,“满含热泪”,“热泪盈眶”,“泪汪汪”,“泪盈盈”。
  噙不住了,而后才落下。“泪水”,“眼泪”,“泪珠落尽玉颜衰”,“声泪俱下”,“执手相看泪眼”,“泪花”,“泪痕”,“哭成泪人儿”,“泪眼模糊”,“士皆垂泪涕泣”,“初闻涕泪满衣裳”,“泪**之悲”,“乱珠凝烛泪”,“蜡炬成灰泪始干”。
310#
回复 
作者:自体存在者  回复日期:2011-12-24 22:34:00  先生解释一下"存"的元初含义. 311#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12-26 19:41:00  这(存在)二字,鄙人才又整理过。
  存在一词究作何解
   ①“存”,它的小篆字型是:左边两短(一)、一长(丨),右边一子字。②“在”,它的甲骨字型是一十字架并俩斜木;金文左边是甲骨字型的变体,右边加一土字;小篆字型左边跟(存)一样,右边一土字。若以(在)的甲骨字型看,它就像是路边标示牌,加上土呢,楔上标示牌的土,是为(在)。所谓(奠基)、所谓(揭牌),都在说着什么,定址也,(在)就在说着这个。“在在皆是”乃其正宗用法,而后就是随便了。
  加上子呢,它应跟(在)来,留在定址处的子,是为(存),即那守老营、守祖籍的子,出外的、另立门头的不算。所谓“虽我之死,有子存焉。”“留存”乃其正宗用法,而后就是随便了。
  所谓“存在”,(有子、有土地)是其前提。大家仔细品品去,看是不是这个意境。
312#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12-26 19:44:00  羡慕一词究作何解
  一、“羡(羨)”,原本是水字边,它应该跟(溢)性质相似、是那种发泡后凸出水面的那种,是以有(多余)之意,“羡溢”、“羡余”是也。
  “以羡补不足”,“钧羡不足”,“以有余为羡”,“喜欢无羡赏,忿怒无羡刑。”“欲擅管山海之货,以致富羡。”“虽残文羡语,皆不敢忽。”“羡利”,“羡田”,“羡力”,“河灾之羡溢”,“壁羡以起度”,“设法搜求羡余钱粮”。
  由“多余”而“贪”,“贪羡”是也。“称羡”,“欣羡”,“叹羡”,“羡妒”,“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四方有羡,我独居忧。”“无然歆羡”,“艳羡不已”。
  由“多余”而“超过”。“德隆乎三皇,功羡于五帝。”
  由“超过”而“延”。“乃羡公侯卿士,登自东陈。”
  补充说明:“羡”,《说文》为贪欲也,《广韵》为贪慕也,《字林》为慕欲曰羡也。
  二、莫、暮、幕、墓、膜、摹、蓦、模、摸、慕、募,看见这一堆了吧,一个个看看去——
  ①“莫”乃②“暮”的本字也,其状为(日头沉入草中)、而有(看不见)而(无)的意思。
  “莫夜月明”,“旦莫日进食”,“星辰莫同”。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真假莫辨”,“劝人莫信谣”,“闲人莫入”,“莫相知”,“莫敢过其门”,“故莫能知”,“莫能守”,“莫能得”,“一筹莫展”,“莫奈何”,“莫相忘”,“莫同众人”,“莫须有”,“时人莫之许也”,“慎莫留”,“莫敢违”,“莫怪我……”,“莫教……”,“莫道……”,“莫愁前路无知己”,“莫不然……”,“莫非……”,“莫过于……”,“莫不为之……”,“莫不是……”,“莫如……”,“莫讲……”,“莫不逾侈”,“莫测高深”,“莫名其妙”,“莫逆之交”,“莫可名状”,“莫衷一是”,“莫大的荣幸”,“莫不倾动加礼”。
  至于那句“其谢(推辞)之也,犹(还)未之(到)莫与?”是在说(他那推辞的,还没到说不吧?)不是什么“勉励”。
  通“漠”。“狄之广莫,于晋为都。”“广莫之野”,“田莫不见禽而反”。
  通“幕”。“莫府省约文书籍事”,“上功莫府”。
  通“瘼”。《皇矣》“监视四方,求民之莫(瘼,疾苦)。”
  通“谟”。《巧言》“秩秩(常度)大猷,圣人莫(谟,谋划)之。”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前往)也,无莫也,义(宜,合适)之与比(靠近)。”“不患莫己知,求为(做)可知也。”“心无适莫”“何莫由斯道也?”“文,莫吾犹(犹如,还像)人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情。”“‘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可以丧邦乎?”“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固执)也,自经(缢)于沟渎而莫之知也?”子曰:“莫知我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从(随行)者病,莫能兴(起动)。” “小子何莫学夫诗?”“莫不有文武之道焉。”“莫(暮)春者,春服既成。”
  《常棣》“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行苇》“戚戚(亲戚)兄弟,莫远具(俱)尔(迩)。”《凯风》“有子七人,莫慰母心。”《葛覃》“维叶莫莫(幕,茂密)。”《女曰鸡鸣》“琴瑟在御(操纵),莫不静好。”《湛露》“显允(诚信)君子,莫不令(使)德。”《殷其雷》“何斯(这)违(离开)斯?莫敢或遑(闲暇)。”《角弓》“莫肯下遗,式居(倨)婁(屡)骄。”《北风》“莫赤匪狐,莫黑匪乌。”《蟋蟀》“蟋蟀在堂,岁聿其莫(暮)。”《蓼莪》“民莫不穀,我独何害!”《小弁》“心之忧矣,宁莫之知!”“莫高匪山,莫浚(深)匪泉。”《竹竿》“岂(其,哪儿)不尔思?远莫致(达到)之。”《汾沮洳》“言采其莫”,《谷风》“德音莫违”,《小明》“曷(何)云其还?岁聿云莫(暮)。”《节南山》“民言无嘉,憯(惨)莫惩(戒止)嗟!”《正月》“民之讹言,宁(难道)莫之惩(戒止)。”《十月之交》“哀今之人,胡憯(惨)莫惩(戒止)!”“民莫不逸,我独不敢休。”《雨无正》“正大夫离居,莫知我勩(yi疲劳)。”《小旻》“人知其一,莫知其他。”《抑》“苟(苟且)矣,莫扪(捂)朕舌。”“不显,莫予云觏(遇见)。”“谁夙(早上)知而莫(暮,晚上)成?”《板》“谁夙(早上)知而莫(暮,晚上)成?”“则莫我敢葵(揆,揣度)。”《荡》“曾是莫听,大命以倾。”《云汉》“圭璧既(已经)卒(终、尽),宁(乃)莫我听!”“祈年孔夙(早),方社不莫(暮)。”
313#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12-27 20:01:00  《沔水》“邦人诸友,莫肯念(想)乱。”《四月》“废(败坏)为残贼,莫知其尤(过错)。”“尽瘁以仕,宁莫我有(友)。”《北门》“终(终了)寠(陋)且贫,莫知我艰。”《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采薇》“曰归曰归,岁亦莫(暮)止。”《楚茨》“君妇莫莫(不出声,肃穆)”,“尔殽既将(捧进),莫怨具庆。”《天保》“俾尔多益,以莫不庶(众多)。”《烝民》“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崧高》“我图(谋划)尔居,莫如南土。”《时迈》“薄言震之,莫不震曡(叠,慑)。”《思文》“立(建树、成就)我烝(众)民,莫匪尔极(准则)。”《臣工》“嗟嗟保(田官)介(进入),维莫(暮)之春。”《閟(关闭)宫》“戎狄是膺(抵挡,抗拒),荆舒是惩,则莫我敢承(应承,抵挡)。”“莫不率(遵循)从(跟随)”。《长发》“如火烈烈(勇猛),莫我敢曷(遏)。”“苞有三蘖(分枝),莫遂(生长)莫达(出土)。”《殷武》“莫敢不来享(进献),莫敢不来王。”《东方未明》“不能辰夜,不夙则莫(暮)。”
  “日暮途穷”,“朝三暮四”,“暮色苍茫”,“烈士暮年”,“暮春时节”,“学德未暮(晚)”,“暮鼓晨钟”,“恐美人之迟暮”。
  ③“幕”乃帷帐也,依然是遮蔽看不见也。“幕布”,“幕后”,“……,犹燕之巢于幕上。”“举袂成幕”,“帷幕”,“幕帐”,“帘幕”,“绮幕”,“烟幕”,“夜幕”,“开幕”,“闭幕”,“序幕”,“舞与鲁君之幕下”,“井败,勿幕。”“雪幕其顶”,“解朝服而幕之”。
  至于那“幕府”,乃官署的幕后人员也。“幕僚”,“幕宾”,“幕客”,“幕友”,“习幕”,“游幕”,“**为**幕府”。
  通“漠”。“以精兵待于幕北”,“常以汉兵不能度幕轻留”,“……攻祁连绝大幕”。
  ④“墓”,埋于土中,依然是遮蔽看不见也。
  ⑤“膜”,乃隔也,不消说了。
  ⑥“摹”,(描画那看不见的东西)。“描摹”,“规摹”,“临摹”,“摹本”,“其观视及摹写者”,“又所摹画不能称上意”,“余之手摹也”,“摹法以中克”,“三摹手据”,“六朝人尚字学,摹临特盛。”“摹帖”,“摹版”,“摹印”,“摹肖”,“摹勒”,“摹状”,“摹拟”,“摹绘”,“谁能摹暂离之状”。“摹仿”,“摹习”,“若是,三代不摹,圣人未可师也。”
  ⑦“模”,用木头模仿出的东西,“模型”是也。“摸样”,“模范”,“模具”,“模子”,“授全模于梓匠(刻字模)”,“必先以蜡为模”,“铸模”,“模压”,“模板”,“模式”。
  “模仿”,“楷模”,“可为达士模”,“以身模之”,“模特儿”。
  通“摹”。“缤乎其若模绣也”,“模刻”,“模画”,“模像”,“模帖”,“模碑”,“模山范水”,“模拟”,“摸棱两可”,“模糊”。
  ⑧“蓦”,应该是在说(马快到不等看清就过去了),是以有(超越)与(猛然)之意。“蓦六駮”,“烟底蓦波乘一叶”,“蓦然回首”,“蓦地……”。
  “蓦六駮”,“烟底蓦波乘一叶”,“蓦然回首”,“蓦地……”。
  ⑨“摸”,(提手向看不见的地方探取)。“摸索”,“捞摸”,“摸奖”,“摸彩”,“伸手去摸烟管”,“能手摸其文读之”,“摸黑儿”,“摸底”,“摸情况”,“从……摸出……”,“混水摸鱼”,“偷偷摸摸”,“摸不着”,“摸着石头过河”。
  通“摹”。“绝人事而摸地之”,“**敕摸诏本还赐**”。
  ⑩“慕”,它的金文与小篆字型是(莫+心)的,它就是由看不见而想见——想望也,“仰慕”、“企慕”是也。“其往也如慕”,“巨室之所慕”,“慕义”,“慕位”,“慕尚”,“思慕”,“爱慕”,“景慕”,“敬慕”,“慕利”,“慕化”,“慕效”,“诱慕于名位”,“衡不慕当时”,“慕名而来”,“慕古薄今”,“人少则慕父母,知好色,则慕少艾。”“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庶穴岩之士,闻而慕之。”
  至于那“羡慕”么,那就是(多余的想望也)。
  补充说明:“慕”,《说文》为习也。
  ⑾募”,它就是(想望人出力也),而后是望人出一切也。“征募”,“募兵”,“募民”,“募格”,“募金”,“募款”,“招募”,“募集”,“募捐”,“募化”,“募缘”,“招延募选”,“谨募选阅”,“简募良材”,“募人出首”,“募有能捕之者”。
  补充说明:“募”,《说文》为广求也。
314#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12-28 18:55:00  校与较
   校、较、绞、效(傚)、効、狡、郊、佼、姣、皎(晈)——
   ①“校”,看它那字型了吧(木+交),其实它跟“械”是并列的:“校”是在反映囚具的交叉结构、“械”是在反映囚具的戒止作用。它们首先都是在说囚具:“枷”(套在颈项上的)、“桎”(套在脚上的)、“梏”(套在手上的)。什么“校”是“枷”、“械”是“桎梏”,不用再区分的,它们的性质与作用是一样的。“何(荷)校灭耳”,“大校重牢,五木被体。”
  而后是具有交叉结构与戒止作用的——
  “木栅”(圈圈牲口、圈定营盘)。“天子校猎。”“六厩成校”,“校(养马的)人”,“校正(马官)属焉”。“校垒”,“五校大夫”,“……每附部校”,“校尉”,“***常护军傅校获王”。
  “木曲尺”(画方的矩),是以有“校正”之意。“校样”,“校对”,“考校”,“校验”,“校勘”,“校阅”,“校订”,“校准”,“校核”,“校测”,“校注”,“年逾八十,犹乎自校书。”“后购求得书,以相校,无所遗失。”“校文天禄阁”,“贯朽而不可校”。
  由“校对”而“对比”,“比校”是也。“以实校之”“比校民之有道者”,“难与校力,吾当以计破之。”“与兄行年校一岁”,“校武票禽”,“不与诸弟校竞”,“校场”,“校射”,“校勇”,“校兵”,“校埒”,“韩魏之强,足以校于秦。”“*不敢校”。
  由“校对”而“计校”。“犯而不校”,“其间得失何足校”,“校怨”,“校短推长”。
  由“校正”而“学校”,其实学校的性质就是(传授学问+教你规矩),汉字它是不会随便就假借了去的,它一定是有意思的。“郑人游于乡校”,“乡里有教,夏曰校,殷曰庠(Xian),周曰序。”“郡国曰学,县道邑侯国曰校。”“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校园”,“校舍”,“校规”。
  补充说明:“校”,《说文》为木囚也,《广雅》为度也。
  ②“较”,车箱两旁板上的横木?!为何跟(交)?!且所倚之处应在前面才对。此乃一大问题人物也,到底它是一个怎样的结构,好象那些个先贤们也没搞太明白,我见不着那古时的车、更是不得而知也,阙疑,留待大家琢磨去吧。
  “倚重较兮”,“大车不较”,“以其隧之半为较崇”,“金薄缪龙,为舆倚较。”
  由“两旁”而“对比”,“比较”是也。而我更愿意把它认定为:除车较外,其余多通为“校”更合适。车箱上的横木,它肯定没有“校对”用的“木折尺”更能说明问题,为啥把“比较”用为“较”而不用为“校”,我不得而知。
  校对:“较对”,“较阅”,“较正”,“较覆”,“岁较其属功过”。
  比校:“较好”,“较差”,“长短相较”,“不敢与较”,“较力”,“较艺”,“较射”,“较赛”,“较量”,“较逐”,“较劲”,“较真”,“**较前更差”,“**必较十年前为不同”,“鲁人猎较,孔子亦猎较。”
  计校:“计较”,“较计”,“较名”,“姑以人事较,勿以天命推。”
  至于“较估”、“较略”、“此其大较也”、“斯其大较也”的“较”,它更该是“围栏”的“校”字,即“范围”的意思,为啥要用为“较”,我不得而知。
  至于“较然”、“较著”,是用为“皎”(明显)。“较然着明”,“白气较然”,“较炳”,“较明”,“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
  ③“绞”,两股麻(草)交合而成绳,前面已有说过 。
  ④“效(傚)”,(交)乃(互相)也,(效)乃(互反)也,即(你比画过来、他比画过去),所谓模仿也,“效仿”、“仿效”是也。
  “效法”,“君子是则是傚”,“尔之教矣,民胥效矣。”“天命不彻,我不敢效我友自逸。”“去顺效逆,所以速(招致)祸也。”“尤而傚之”,“则而傚之”,“教之为言傚也。上行之,下傚之。”“崇效天,卑法地。”“效儿女子之计”,“欲效野夫”,“效者,为之法也。”“效学”,“东施效颦”,“上行下效”,“以儆效尤”,“效慕”,“乡也,效门室之辨。”
315#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12-29 18:47:00  通 ⑤“効”,这里的(交)应取(移易)之意也,把物、力移易出也,可用于下对上、也可用于上对下。
   “称丝效功”,“彼将任我以事而效我以功。”“纳地效玺”,“效节于府人而出”,“效果”,“功效”,“效劳”,“效力”,“效绩”,“效命”,“效死”,“效忠”,“杀身自效”,“效率”,“效用”,“效能”,“效验”,“何以效之?”“由此效之也”,“其时宜效”,“哭者,悲之效也。”“效试”,“效益”,“效应”,“效亦大矣”,“彊弱存亡之效”,“用兵之效”,“自其效观”,“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此其效也”,“药效”,“生效”,“失效”,“无效”,“以观后效”,“已见成效”,“见效”,“疗效”,“奏效”,“成效”,“有效”,“时效性”,“老将多恃旧效”, “信者效其忠”,“效祉”,“效祥”,“诸将效首虏”,“使臣效愚计”,“以德为効”。
  “宣王有志,而后效官。”“效业”
  补充说明:“效”,《说文》为像也,《方言十三》为明也。
  ⑥“狡”,首先应该是在说犬相互打架,那(少“”壮)之意应该出自这里;“猾”,也应该是在说犬打架时骨架的变化的灵活,那“狡猾”一词说的正是(手法多变)也,那(猾)的(乱)之意也正由那(变)而来也。有地方给你讲清楚过(狡猾)一词为何会写作这等模样吗?那(犬)真的不是等闲之辈的,它也是人类最早的朋友的,对其观察之细致程度也是不言而喻的。
  “养壮狡”,“狡犬”,“狡狗之死也”,“彼狡童兮”,“小儿戏谓之狡狯”,“狡强”,“狡客”,“狡竖”,“狡戾”,“狡暴”,“狡桀”,“狡悍”,“狡勇”,“狡捷”,“时奏狡弄”,“乱气狡偾”。
  “乌鸟之狡,虽善不亲。”“东方之钜狡也”,“狡兔有三窟”,“狡辩”,“量之无狡民之辩”,“狡计”,“狡谲”,“狡赖”,“狡黠”,“狡诈”,“伪孽昏狡”。
  补充说明:“狡”,《说文》为少狗也,匈奴地有狡犬,巨口而黑身。《广雅》为狯也,健也。
  “猾胥报充里正”,“猾虏”,“猾恶”,“猾头”,“里胥猾黠”,“奸猾”,“老奸巨猾”,“其禁奸除猾,……。”
  “猾乱”,“猾夏”,“遇兆,挟以衔骨,齿牙为猾(拨弄),戎夏交捽。”
  跟这儿说说“狯”——
  “狯”,应该跟(狡)相似的,所谓(交会):交手、会合、回合,一回事的。
  “狡狯”“狯猾”“马三宝,性敏狯。”“陟有吏干,性狡狯。”
  补充说明:“狯”,《说文》为狡狯也。
  ⑦“佼”,应该是从(狡)也,人之少壮者也。
  “佼健”,“君子由之佼以好”,“佼人僚兮”,“面目佼好则使之”,“貌体佼好”,“庸中佼佼者也”。
  通“狡”。“好佼反而行私请”,“佼诡”,“佼黠”,“而燕雀佼(扰乱)之”。
  ⑧“姣”,从(佼),女子少壮者也,所谓“姣娃”是也。
   “姣艳”,“姣娥”,“姣美”,“姣丽”,“后有长姣美人”,“公姣且丽”,“左右言其姣好”,“灵偃蹇兮姣服”。
  通“佼”。“弃位而姣,不可为贞。”“古者桀纣长巨姣美,天下之杰也。”
  补充说明“姣”,《说文》为好也。
  ⑨“郊”,应用为(交接)之意,“郊区”是也。
  “素服郊次”,“适彼乐郊”,“始知郊田”,“至于郊”,“郊圻”,“悉为农郊”,“寒郊桑梓稀”,“以其郊于大国也”,“四郊”,“郊外”,“郊游”,“郊野”,“荒郊”,“郊祀”,“郊社所从来尚矣”,“郊畤”。
  补充说明:“郊”,《说文》为距国百里为郊,《尔雅?释地》为邑外谓之郊。
  ⑩“皎(晈)”,它应该也是从(狡)的(少壮)之意也,是以有(明亮)之意也。
  “皎然”,“皎日”,“皎月”,“月出皎兮”,“明月皎夜光”,“月皎露华窗影细”,“皎白”,“皎洁”,“皎皎白驹”。
  补充说明:“皎”,《说文》为月之白也。
316#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12-30 19:52:00  胁、挟、携
  ① “胁(脇、脅、愶)”,膀内众肋骨,(劦)取(众)之意也。而后是其为(挟持)部位也,“胁持”是也。
  “两胁里急”,“胁下”,“曹共公闻其骈胁”,“右胁夹大铁锤”,“旁著岸胁”,“越天都之胁”。
  “乃胁**行”,“兵尚胁盾”,“是谓胁君”,“众从者胁公,公不得归。”“使使胁求君主”,“裹胁”,“胁权”,“胁制”,“胁持”,“胁迫”,“威胁”,“胁逼”,“淫而相胁”,“*终不可胁”,“胁服夺其宫”,“胁污”,“胁劫”,“胁降”,“胁(夹)肩谄笑”,“胁肩低眉”,“胁肩累足”,“动静辟(开)胁(合)”。
  通“协”。“其余胁从”,“胁和”,“胁服”,“胁降”。
  补充说明:“胁”,《说文》为两膀也。
  ②“挟”,夹在膀内、肋骨中间,“挟持”是也。“挟其枪”,“左挟弹,右摄丸。”“挟泰山以超北海”,“挟经秉枹(fu,鼓槌)”,“何冯弓挟矢”,“骑马挟矢”,“操刀挟盾”,“挟匕首”,“挟弓”,“挟尺”,“挟书”。
  由“挟持”而“控制”,“挟制”是也。“要挟”,“挟挠”,“挟养”,“挟天子以令诸侯”,“挟天子以征四方”,“今有奸雄曹操,挟寡人行势,当识也。”
  由“挟持”而“倚恃”。“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挟倚”,“挟恃”,“挟势”。
  由“挟持”而“怀抱”。“裹挟”,“挟嫌”,“挟恨”,“挟怨”,“挟仇”,“挟私”,“挟奸”,“挟忿”,“挟义”,“挟策”,“挟册”,“挟子巢栖”,“或挟邪以干荣”,“挟持私虑”。
  由“挟持”而“拥有”。“位重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挟藏”。
  由“挟持”而“夹带”。“琼岷山积,不能无挟瑕之器。”
  由“挟持”而“搀扶”。“挟澄源”,“挟予以登”。
  由“挟持”而“扶助”。“挟佐”、“挟赞”、“挟辅”。
  通“携”。“挟清漳之通浦兮”,“挟飞仙以遨游”,“挟带”。
  《行苇》“敦(厚重)弓既句(彀,张弓),既挟四矢。”(厚重的弓已张满,已经挟持四根箭。)《吉日》“既张我弓,既挟我矢。”(已经上好我的弓弦,已经挟持我的箭。)《大明》“天位殷适(嫡),使不挟(拥有)四方。”(天位是殷的嫡子,使不再拥有四方。)
  “胁”与“挟”,一指夹持的部位、一指夹持的动作。
  补充说明:“挟”,《说文》为俾持也。
  ③“携”,(扌+隽),(隽)乃(脊背呈禾穗般弯曲的鸟),而后是(脊背呈禾穗般弯曲),(携)与(挟)的区别应该是:(携)有俯身(挟持)而提起来的意思在里面,所谓“提携”,就是把在下位的东西俯身挟持提起来,所以它应有“挟”与“提”两方面的意思,所以它用为在上位的提携卑下上去是十分贴切的,所以它也多用于高大对于弱小,一般情况下也可通为“挟”。《说文》为提也。
  “民扶老携幼”,“携其妻子”,“于是夫负妇戴,携子入于海。”“携幼入室”,“携童几数人”,“携家带口”,“携家眷同行”,“携子同行”,“携女归宁”,“携带”,“携款潜逃”,“携械投降”,“携壶”,“携酒牵羊”,“闲携杖,漫出门。”“相携与道”,“吾与汝并肩携手”,“携抱”,“携将”,“携负”,“携率”。
  至于“携”用为“离”,那是如何也说不通的。其实它是“携贰”(怀揣二心)是意思:“其刑矫诬,百姓携贰。”“招携(携贰)以礼,怀远以德。”(招致怀揣二心的人用礼仪,让远方人的心意来归向用德行。)“不如私许曹、卫以携之”(不如私下许曹、卫用来让它怀揣二心),“须要宣布皇灵,携其党羽,则王直势孤,自不能容。”(须要宣布皇灵,让它那党羽怀揣二心,那么王直势力孤立,自己不能容于世。)“携背”、“携叛”、“携离”、“携泮”,它都是“携贰”的意思。
  《北风》“惠(和……好)而好(喜欢)我,携手同行。”(喜欢我愿和我好的人,携起手来一起走。)《抑》“匪手携之,言示之事。”(非但用手提携的,说着拿事给他看。)《板》“如璋如圭,如取(趣,快走)如携;携无曰益(隘,障碍),牖(诱导)民孔易。”(就像雕琢圭璋般细心,就像提携着快走;提携的不要说有障碍,诱导民人的很容易。)
317#
回复 
作者:伊尔艮觉罗_中军  回复日期:2011-12-31 22:51:00  祝您新年快乐! 318#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2-1-2 19:46:00  谢谢,也祝您新年快乐! 319#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2-1-2 19:49:00  偕与谐
  皆、喈、偕、谐、阶(階、堦)——
   ①“皆”,(比+白),(比)乃(挨着),(皆)乃(挨着表白)也,《说文》为俱词也。由“挨着表白”而“遍,都”。
  “皆大欢喜”,“国人皆喜”,“泼墨皆是”,“比比皆是”,“所在皆是”,“人人皆知”,“贤士众多皆俊杰”,“个个皆非等闲之辈”,“***闻之,皆朝于齐。”“皆以美于徐公”,“****皆不及施”,“发****地材皆至”,“皆托忠烈之名”,“环村居者皆猎户”,“吾村十里皆平原”,“皆陈殿下”,“**皆流涕”,“宫中皆恸哭”,“一时皆下”,“廷中皆大笑”,“放之四海而皆准”,“此皆良实,志虑忠纯。”“诸将皆陛下故等夷”,“尧九男,皆益笃。”“令国中有游产,皆使自实。”“故凡中质充满皆曰实”,“帝命三市店肆,皆设帷帐。”“民之政计,皆就安利而辟危穷。”“至于犬马,皆能有养。”“执礼皆雅言也”,“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人皆有兄弟,我独亡(无)。”“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乡人皆好之,何如?”“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
  通“偕”(在一起)。“予及汝皆出”“主人以宾三揖,皆行,及阶。”“皆行至于阶让”“亡国之主不自以为惑,故与桀、纣、幽、厉皆也。”
  《鸿雁》“百堵皆作(站起)”(百堵墙都站起),《绵》“百堵皆兴(起动)”(百堵墙都动工),《丰年》“降福孔(很)皆”(降福很普遍)。
  ②“喈”,众口皆开也,而后是众声也。
  “其鸣喈喈”,“北风其喈”,“鸡鸣喈喈”,“鼓钟喈喈”,“仓庚(黄莺)喈喈”,“雝雝喈喈”,“八鸾喈喈”,“鶬鶊兮喈喈”。
  补充说明:“喈”,《说文》为鸟鸣声也。
  ③“偕”在一起,《说文》俱也。由“在一起”而“和谐”、“协调”。
  “与雨偕也”,“故由由然与之偕而不自失焉”,“俄人偕***三国合兵犯天津”,“偕数友出”,“即偕洋商”,“偕同作战”,“客不得与之偕行”,“偕隐”,“偕适”,“偕乐”,“白头偕老”,“百年偕老”,“偕生之疾”,“偕同前往”,“携手偕行”,“与世偕行”,“五字诗成卷,清诗少得偕(和谐、协调)。”
  《女曰鸡鸣》“宜(应该)言饮酒,与子偕老。”(应该说喝点酒,和你一起到老。)《宾之初筵》“酒既和旨(甘美),饮酒孔(很)偕(和谐)。”(酒已甘美,饮酒很和谐。)《无衣》“修我戈戟,与子偕作。”“修我甲兵,与子偕行。”《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握着你的手,和你一起到老。)《君子偕老》“君子偕老”(和国君在一起的老婆),《野有蔓草》“邂逅相遇,君子偕臧(美、善)。”(偶于路上巧相遇,和你在一起好美善。)《氓》“及尔偕老,老使我怨。”(“和你一起到老”是你当年所说,如今老了却让我怨恨。)《陟岵》“嗟予弟,行役夙夜必偕。”(哎呀,我的弟儿,你为公事役使行走早晚连轴转。)《北山》“偕偕(协调、娴熟)士子,朝夕从事。”(娴熟的士子,朝夕从事。)《杕杜》“卜筮偕止,会言近止。”(卜筮占得偕(在一起)卦的,说着聚会近了的。)
320#
回复 
作者:riip詩酒散人  回复日期:2012-1-2 22:28:00  盡信《說文》,則不如無《說文》!
  ⑥“章”,(音+十),音乐之节段也,所谓“章什”是也。
  從最新的甲金等古文字研究成果來分析,“章”迺“串玉之貌”。實爲“珪璋”之“璋”,而非後人附會之“樂竟之章”。
321#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2-1-3 20:11:00  本来最近就想到,要跟大家声明一下的;既然先生今天提到了字型的事,那我也就赶紧跟大家声明一下吧:鄙人以前无从查到甲骨、金文、小篆字型的,有人抨击我,说我的路子不对,我还跟人急。也就近段金山辞霸上出现了字源字型,后又消失;好在女儿又帮我在百度上找到了查字典,字源字型我又能看到了。近期我已走上了正规的弄汉字的路子,以前的东西,我也都会重新修正的,望“惠而好我”的人们,能继续关注下去,我会殚精竭虑、给汉字以全新的说法的。
  至于章、璋们,容鄙人重新修整后,再与先生切磋。
322#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2-1-3 20:13:00  ④“谐”言语与人和也,“和谐”是也,《尔雅》为和也。
  “八音克谐,无相夺伦。”“克谐以孝”,“掌司万民之难而谐和之”,“如乐之和,无所不谐。”“谐音”,“谐律”,“谐奏”,“谐调”,“谐易”,“谐美”,“谐振”,“琴瑟和谐”,“皆先至西园谐价”。
  由“和”而“顺”。“谐当”,“事谐”,“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曰:‘事不谐矣’”,“恐事不谐,反遭其害。”“今事不谐,不过赤族。”
  “诙谐”。“上以朔口谐辞给,好作问之。”“使脱巾屦相谐戏”,“醉中共笑语,往往杂谐谚。”“谐剧”,“谐婉”,“谐谑”,“谐趣横生”,“亦庄亦谐”。
  ⑤“阶(階、堦)”,看它那繁体字型了吧,那“台阶”更是(在一起也),《说文》为陛、堦也,台阶也。
  “阶陛”,“阶除”,“阶墀”,“阶层”,“阶廊”,阶檐”,“音阶”,“舞干羽于两阶”,“御史奏鸡鸣于阶下”,“三揖至于阶”,“苔痕上阶绿”,“庭阶寂寂”,“匍匐阶下”,“阶下囚”,“阶段”,“浮堦乘虚”,
  由“台阶”而“梯子”,“阶梯”是也。“复有林麓而虞人设阶”,“浮阶乘虚”,“捐阶”,“欲释阶而登天兮”,
  由“阶层”而“层次”,“阶层”是也。“官阶”,“阶次”,“阶衔”,“阶品”,“阶封”,“军阶”,“流内九品三十阶”“文阶二十八阶、武阶二十一阶。”“但以无阶朝廷”。
  至于“阶级”,就是“地位、级别”。
  由“阶梯”而“凭借”。“汉亡尺土之阶……五载而成帝业。”“阶缘”。
  由“阶缘”而“缘由”,俗语所谓“阶为啥?”“夫婚姻,祸福之阶也。”“妇有长舌,维厉之阶。”“无拳无勇,职(主使)为(作)乱阶。”“谁生厉阶,至今为梗(阻塞)?”
  至于那“若犹未也,阶之为祸。”应该是(如若还没拿定主意的,给他台阶会做祸的)。
323#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2-1-4 20:16:00  诗酒散人先生:你的(章)字出现的很是时候,本来(章)字系列已排在了那儿,还未顾及弄,当我点出(章)的金文字型时,立马想到了那刚弄过的(新)字,你们都是古文字专家的,想必那(新)字、已不再是新的问题。我要说那(章)跟(新),你们可能未必信;我要说那(帝)也跟(新),你们更未必信了。等我发到时,咱们再讨论吧。
  早些时候,国学论坛中,有人说我只拿楷书说事,现在我诚恳地接受他的批评;可他对我的归纳法不屑一顾,我倒不会接受的。我曾这样反击他:如果你没有大量的实例作支持,就算你手拿甲骨,你都未必能看明白、它在比画着什么。归纳法未始不是一个弄汉字的路子,它能让你从这个字的运用中看出他大概的用意以及这些用意中、由谁可能衍生出谁,这样就比较容易找出它的本意来。
  还有,偏旁、部首分类法本身就偏离了汉字的主题,鄙人现在走的系列法、未始不是弄汉字的一条新路子,我能让所有跟它的字、都能让这个字、把它们给说通去,这个字才是汉字的字根。
  还有,弄汉字、不能就字论字,不止要纵的看,横的演变关系也要注意到的。《说文》的A是B、B是C、C是D的弄法,等于没说;又它的解字一词就不成立的,它根本就没作这一步的工作,除了以字说字,就是意解的,没用的。 324#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2-1-4 20:20:00  抒发、纾难、舒服
  ①“抒”,提手给予也,有“掏出、舀出”之意。“直抒胸臆”,“抒发豪情”,“以辞抒意”,“发愤以抒情”,“一抒愚意”,“各抒己见”,“抒诚”,“抒情”,“抒愤”,“抒怀”,“抒伸”,“抒写”,“抒词”。
  通“纾”。“有此四德者,难必纾矣。”“闻之者意悦而情纾”。
  补充说明:“抒”,《说文》为挹也,《苍颉篇》为取也,《通俗文》为汲出谓之抒。
  跟这儿说说“挹”——
   “挹”,提手舀出也。“弟子挹水而注之”,“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挹之莫测其源”,“挹酌”,“挹彼注此”,“挹盈注虚”,“挹掬”,“挹注”,“挹取”,“挹斗扬箕”。
  通“揄”。“左挹浮丘袖”,“挹希世之人”,“挹慕”,“挹胜”。
  通“抑”。“挹降”,“挹退”,“此所谓挹而损之之道也”,“名位虽重,愈存谦挹。”“而久自挹损”,“情存挹损”,“挹郁”,“挹恹”。
  补充说明:“挹”,《说文》为抒也。
  ②“纾”,给予解缚也。“自毁其家,以纾楚国之难。”“民急矣,姑从楚以纾吾民。”“可以纾忧”,“纾难”,“纾泄”,“纾救”,“是崇皞济而修祀纾祸也”,“彼交(绞紧)匪纾,天子所予。”(那绞紧不解缚,天资赐予的东西。)
  由“解缚”而“宽缓”。“纾缓”,“纾宽”,“民力稍纾,得以尽于田亩。”“若不上输王府,理须下纾疲人。”“姑纾死焉”。
  补充说明:“纾”,《说文》为缓也。
   ③“舒”,应该是给予放开也,是以有“展”之意,“舒展”是也。
  “赢缩卷舒”,“舒忧娱哀”,“舒头探脑”,“舒筋活络”,“舒腰”,“舒张”,“舒勃”,“舒眉展眼”,“蛾脸不舒”,“舒缓”,“舒迟”,“舒徐”,“舒慢”,“舒暇”,“舒散”,“舒和”,“舒畅”,“舒适”,“舒服”,“舒坦”,“舒心”,“舒怀”,“舒情”,“坦然心神舒”,“舒爽”,“登东皋以舒啸”,“宾客意少舒”,“极目楚天舒”,“舒启”,“舒布”,“舒泻”,“以舒其愤”,“缺月向人舒窈窕”,“把拳头舒过来”,“不舒(缓慢)究之”,“舒(缓慢)窈纠(窈窕,飘渺)兮 ”,“舒懮受(扭捏)兮”,“舒夭绍(妖娆)兮 ”,“匪安匪舒,淮夷来铺(布)”,“王舒(徐缓)保作(起行),匪绍(延缓)匪逰。”
  补充说明:“舒”,《说文》为伸也,《广雅》为展也、迟也,《尔雅》为缓也。
325#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2-1-5 19:35:00  预与豫
  ①“预”,(予+页),“页”乃面,前面也,“预”乃(前面给予),即(事先……)也,“预先”是也。“预见”,“预知”,“预卜”,“预筮”,“预测”,“预约”,“预防”,“预备”,“预计”,“预谋”,“预留”,“预支”,“预付”,“预习”,“预想”,“预料”,“预选”,“预算”,“预告”,“预断”,“预定”,“预订”,“预制”,“预产”,“预报”,“预言”,“预演”,“预兆”,“预示”,“预售”,“预期”,“预审”,“预案”,“预祝”,“预虑”,“预图”,“预置”“预为之计”。
  通“与”。“干预”,“参预”,“**共预朝政”,“且**何预也?”“数预名僧会”,“预席”,“预会”,“预宴”。
  ②“豫”,乃大象的形象也,它本身就是个“予”的姿势也,(予乃给出时手前伸的姿势也),而大象的鼻子恰恰就是这个形象也。你就一个“豫州”也就罢了,你怎么还那么热闹啊。
  通“娱”。“夫子若有不豫色然”,“王有疾,弗豫。”“吾王不豫,吾何以助?”“心中和悦谓之豫”,“何问之不豫也!”“说豫娩泽”“致令皇帝受惊,圣躬不豫,实属罪大恶极。”“将相和则士豫附”,“或乃奢侈逸豫,务广第宅。”“度秋豫以收成”,“逸豫可以亡身”,“豫游”,“豫怠”。
  通“预”。“先患虑患谓之豫,豫则祸不生。”“鲁之鬻牛马者不豫贾”,“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豫知”,“豫备”,“豫先”,“豫言”,“豫防”。
  通“与”。“及楚灵会申,亦来豫盟。”
   至于那“犹豫”,“豫”乃“预”(事先)也,“犹豫”就是(还在事先)也,这就是“犹豫”,它要是走进了事里面正在做着或已经做过了,那还叫“犹豫”吗?所谓“犹豫不决”,正乃不知该做不该做也。“犹疑”就是(心狐疑而犹豫)也。
  至于《老子》的那句“豫焉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其帛书本乃为“与呵!其若冬涉水,猷呵!其若畏四邻。”它应该跟“犹豫”就不是一回事的,“犹豫”一词不可拆开用的,“犹”没有什么“踌躇”之意。
  跟这儿说说“娱”——
  “娱”,看它那字型了吧,一女字加一吴,“吴”乃大声说话也,女子都大声说话了,一定是乐不自禁了呀,《说文》为乐也,“娱乐”是也。“欢娱”,“娱快”,“娱玩”,“娱嬉”,“娱戏”,“娱心”,“娱亲”,“娱情陶性”,“娱悦其乐”,“耳目之娱”,“夏康娱以自纵”,“自娱自乐”,“娱神悦目”,“穷身极娱”,“朝野多欢娱”,“诸侯之娱”,“愿以自娱”。
  使人乐。“善声色兮娱人”,“设张辟以娱君兮”,“以相娱乐”,“娱妻弄子”,“无所娱遣”。
  至于“娱怨”、“娱悲”、“娱哀”、“遵江夏以娱忧”,它应该是反正词组,而不是什么“排遣,抒发”。“娱遣”也是(欢乐消遣)的意思,而不是什么“排遣”。
326#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2-1-6 20:05:00  防与备
  ①“防”,(阜+方),(方)乃(圈围)也,用土山圈围也,堤防是也。
  “以防止水”,“町原防”,“祭防与水庸”,“大者为之堤,小者为之防。”“巨防容蝼而漂邑杀人”,“善防水者淫之”,“或从十五北防河”。
  所谓“防止”,就是(设防止水),而后就是(为止却而设置的一切)。“预防”,“防备”,“国防”,“边防”,“海防”,“关防”,“防卫”,“防御”,“防守”,“防线”,“防戍”,“防患于未然”,“防雨”,“防震”,“防火墙”,“防盗锁”,“防尘面具”,“昼夜防拒”,“防微杜渐”,“防弹衣”,“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防伺甚严”,“防磁”,“防腐剂”,“防护林”,“严加防范”,“防洪”,“防身”,“防空”,“防治”,“防疫站”,“防务”,“察失而立防”,“以防万一”,“防闲”,“防不胜防”。
  补充说明:“防”,《说文》为堤也。
  跟这儿说说“堤”——
  “堤(隄)”,(土+是)、(阜+是),(是)乃(确实)之意也,确实的土山。是以(隄)与(防)取义不一样也:(隄)取(实在)意、且可直可圆;(防)取(圈围)意,偏重于圆。
  “完堤防”,“脩堤梁”,“河堤绕绿水”,“堤唐”,“堤岸”,“堤坝”,“堤垸”,“堤堰”,“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瓶瓯有堤(底座)”。
  ②“备(備)”,置办待用也,“置备”、“备办”是也。“事戒不虞曰知备”,“且夫备有未至而设之”,“貌若傥荡不备,然心甚谨密。”“备而不用”,“有备无患”,“戒备森严”,“德才兼备”,“宗人举售尾告备”,“备物以将形”,“犹得备晨炊”,“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备不时之需”,“备他免饥”,“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备战备荒”,“而设法荒贮弹药”,“所需**无一不备”,“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存档备查”,“备忘录”,“备不住”,“备料”,“装备”,“设备”,“备卫”,“备边”,“守备”,“备灾”,“备马”,“备车”,“备课”,“备用品”,“预备”,“防备”,“准备”,“储备”,“筹备”,“军备”,“备份”,“备考”,“备件”,“备注”,“备耕”。
  至于“备位”、“备员”乃“后备”之意。“吾尝备位将相”。
  至于“请备述之”,“易之为书,广大悉备。”“前人之述备矣”,“众妙毕备”,“圣心备焉”,“备尝艰辛”,“艰苦备尝”,“求全责备”,“农事备收”,“备极欢洽”,“备极护爱”,“关怀备至”,“推崇备至”,“备受推崇”,“备受宠爱”,“诸侯备闻此言”,等等,乃为“完备”、“详备”、“齐备”之意。
  通“惫”(疲乏)。“外交以备”,“宰予备矣”。
  补充说明:“备”,《广雅》为具也。
  
327#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2-1-7 20:19:00  爽字不爽也
  “爽”,它有个(大)字在里面,(大)乃出头也。它应该是阳光闪射穿出云层的那种情形,是以有明亮、清朗之意,“昧爽”就是(天放亮)也。“爽旦”,“爽曙”,“爽明”,“爽亮”,“时甲子昧爽”,“爽旦案所梦而寻得之”,“神清目爽”,“爽心悦目”,“爽神”,“爽意”,“**吃着真爽口”,“饮之令人神爽”,“风泽清旷,气爽节和。”“秋高气爽”,“凉爽”,“清爽”,“爽闿”,“爽耸”,“沃野爽且平”,“爽豁”,“爽拔”,“爽朗”,“爽性”,“爽畅”,“爽脆”,“爽当”,“爽健”,“爽快”,“直爽”,“爽俊”,“爽亢”,“爽利”,“豪爽”,“爽恺”,“爽慨”,“爽荡”,“爽然”,“爽练”,“爽慧”“爽悟”“爽异”,“舒爽”,“爽适”,“爽邦由哲”,“二惠竞爽犹可”,“兹心不爽(明亮),而混乱百度。”“身体不爽(清朗)”,“心里不爽(清朗)”,
  至于那“爽忒”,它依然用的是(闪)的意思,是以“爽忒”应解为(闪失)、而非(差失)也,那“爽约”么、它就是(闪人)也。“其德不爽,寿考不忘。”“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言爽,日反其信。”“伦理无爽”,“无毫发爽”,“丝毫不爽”,“屡试不爽”,“爽谬”,“爽误”,“爽实”,“爽德”,“爽信”,“爽期”,“爽行”,“爽法”,“爽伤”,“宁爽约于虞人”。
  至于那“昔昭王娶于房,曰房后,实有爽德,协于丹朱,丹朱凭身以仪之,生穆王焉。”的“爽”,它应该用为(明)、而非(失)也。
  至于那“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它应该是在说(嘈杂的声音会让人听力失聪,浓重的味道会让人味觉失灵。)“五味乱口,使口爽伤。”
  补充说明:“爽”,《说文》为明也。
328#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2-1-8 19:36:00  叹息与艰难
  ①叹(嘆、歎),长出气也,所谓“长叹一声”,所谓“叹息”、又叫“太息”。
  “每有良朋,况也永叹。”“惄(ni志而不得)焉如擣(捣),假寐永叹。”“我思肥泉,兹(滋)之永叹。”“有女仳离,嘅(慨)其叹矣。嘅其叹矣,遇人之艰难矣。”“鹳(水鸟)鸣于垤(die土堆),妇叹于室。”“契契(一声接一声)寤叹,哀我惮(瘅,因劳致病)人。”“既庶(众多)既繁,既顺廼宣(舒畅),而无永叹。”
  “扼腕长叹”,“长吁短叹”,“望洋向若有叹”,“皆叹惋”,“默叹曰”,“叹恨”,“叹憾”,“叹诧”,“闺门之内,戏而不叹。”“叹吟”,“咏叹”,“叹词”,“嗟叹”,“唉声叹气”,“叹一口气”,“**再拜而叹”,“赞叹”,“感叹”,“叹为观止(奇迹)”,“叹观止矣”,“亟叹其技”,“惊叹”,“**使我叹”,“一唱三叹”,“叹服”,“叹赏”,“叹羡”,“叹惜”,“哀叹”,“悲叹”,“惟闻女叹息”,“未尝不叹息”,“闻琵琶已叹息”,“**绕阶叹息”,“可叹”,“徒叹奈何”。
   ②“艰(艱)”的一边是“艮”,“艮”乃止也,“艰”乃(感叹止步不能前也),“举步维艰”、“步履维艰”乃其正宗也。
  “遗大投艰于朕身”,“固国之艰急是为”,“哀民生之多艰”,“***遭艰,至性过人。”“艰其昏晨之往来”,“勤且艰若此”,“艰难险阻”,“不畏艰险”,“艰苦卓绝”,“备尝艰辛”,“艰涩难解”,“艰深难懂”,“艰虞”,“艰屯”,“艰患”,“艰厄”,“艰疚”,“艰棘”,“艰危”,“艰巨”,“艰关”。
  至于“丁艰”就是(因父母丧事而居止也)。“又以居母艰去官。”
  至于“暨(及)稷播,奏(进献)庶(众多)艰食鲜食。”它是在说(直到谷物播下,进献众多坚果鲜果)。“艰”用为“坚”,而不是什么“开发土地”。
  《凫鷖》“公尸燕(宴)饮,无有后艰。”(神主宴饮,以后没有艰难。)《何人斯》“彼何人斯?其心孔艰。”(他是什么人?那心地很艰险。)《北门》“至窭(陋)且贫,莫知我艰。”(终了简陋且贫寒,没人知道我艰难。)
  补充说明:“艰”,《说文》为土难治也,《广雅》为坚也,《尔雅》为难也。
  ③难(難),鸟长出气也,所谓“困难”,就是鸟被困而长出气也;所谓“落难”,就是鸟落网而长出气也。而后是一切的被困而长出气也;所谓“作难”、“为难”,都是被困而叹息之意也;所谓“艰难”,就是(因被困止而叹息也)。
  自己感到难:“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君家妇难为(做)”,“曾经沧海难为水”,“难乎为继”,“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余幼好书,家贫难致。”“众叛亲离,难以济(成事)矣。”“乘车难”,“买菜难”,“难过”,“在所难免”,“难缠”,“难产”,“难处”,“羞愧难当”,“面露难色”,“难倒**”,“实属难得”,“难能可贵”,“难舍难分”,“难以割舍”,“难言之隐”,“难点”,“难关”,“难懂”,“有一定难度”,“寂寞难耐”,“饥饿难熬”,“什么事也没难倒过我”,“难堪”(难以承受),“难解之谜”,“难以拒绝”,“难于成功”,“难忘今宵”,“难为情”,“畏难情绪”,“阻难”,“在劫难逃”,“难逃法网”“难得一见”,“千金难买一笑”,“实难从命”,“危难”,“艰难”,“疑难”,“天下事有难易乎?”“世事难测”,“世事难料”,“铁衣冷难着”,“难看”,“难听”,“难吃”,“难闻”,“难受”(不好受),“难说”(不好说),“死生之说,存亡之难(难说)。”“难保”(不好保证),“难道……?”“难道说”,“……难怪”,“难怪……”,“难不成……”。
329#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2-1-11 19:46:00  “色难”(好脸色难做),“难乎免于今之世矣”(难于幸免当今的世道的了),“仁者先难而后获”(仁德的人抢先于难事而却后获取),“难乎有恒矣”(难于有恒心了)“互乡难与言”(互乡这地方的人难与之交谈),“才难,不其然乎?”(人才难得,不是那样的吗?)“为之难,言之得无讱(出言难)乎?”(做到的难,言语出口能不难吗?)“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君子易事而难说(悦)也……小人难事而易说也……”(君子容易侍奉而难以取悦的……小人难以侍奉而容易取悦的……),“可以为难矣”(可以叫做难能了),“贫而无怨难,富而不骄易。”(在贫穷中而没有怨言难做到,在富贵时不骄傲容易做到。)“其言之不怍(惭),其为之也难。”(他那说出话来大言不惭,那么做起来也难。)“果哉!未之难矣。”(果决啊,没有什么能难住他的了。)“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整天聚集在一起,言谈不涉及道义,喜欢耍弄小聪明,难有出息的了啊!)“忿思难”(想发火时会想想难以收场),“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逊),远之则怨。”(只那女子与小人为难以恩养的,亲近他的不知了逊顺,疏远了他的又要怨恨)。
  让人感到难:“出难题”,“难住了**”“让**为难”,“把他难倒了”,“天下事难不倒……”,“难为人”,“刁难人”,“让人作难”,“今不行礼于卫,藩其君舍以难之。”“诘难”,“非难”,“责难”,“驳难”,“于禽兽又何难(诘难)焉?”“韩子立义以难(诘难)之”,“调人掌司万民之难(非难——怨仇)而谐和之”,“追难孔子,何伤于人。”“交相问难”,“难(忍难)德允之,而难(诘难——拒斥)任人。”
  所谓“灾难”就是(因灾害而使人遭难)。“遇难”,“罹难”,“落难”,“苦难”,“劫难”,“蒙难”,“遭难”,“难民”,“难属”,“难友”,“避难”,“逃难”,“死难同胞”,“大难不死”,“难兄难弟”,“排忧解难”,“急人之难”,“患难与共”,“危难之时”,“以(幸)免于难”,“芟夷大难”,“故及于难”,“安能抗此难乎?”“三军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君子以俭德辟(避)难”,“临难勿苟免”,“一夫作难而七庙隳”,“将西南以与秦为难”。
  通“戁”(畏惧)。“君子恭而不难,敬而不巩(恐)。”
   通“傩”(驱逐疫鬼的仪式)。“遂令始难(傩)敺疫。”“命有司大难(傩)”。
  《常棣》“兄弟急难”(兄弟之间急对方之难),《白华》“天步艰难,之子不犹(猷,谋划)。”(天命艰难,出门的人不谋划。)《中谷有蓷》“嘅其叹矣,遇人之艰难矣。”(慨然叹息啊,所遇的人不好相处啊。)《抑》“天方艰难,曰丧其国。”(天命正艰难,说着要丧亡那国家。)《板》“天之方难,无然宪宪(显示,公布)。”(上天正降难,不要这样地显摆。)《何人斯》“还而不入,否(不通)难知也。”(回来不入我家门,不通为难的可知的。)《出车》“王事多难,维其棘矣。”(君王的事多艰难,只那棘手了。)“王事多难,不遑启居。”(……,没有闲暇在家安坐。)《大明》“天难忱(情意)斯,不易维王。”(上天难有情意的,不容易的只那君王。)《访落》“维予小子,未堪家多难。”(只我年纪小,未能承受起家国多难。)《小毖》“未堪家多难,予又集(栖止)于蓼。”(还未能承受起家国多难,我又落在了水蓼里。)《泮水》“既饮旨酒,永锡难老。”(已经饮过那美酒,永赐青春不衰老。)《隰桑》“隰桑有阿,其叶有难(傩,茂盛)。”《桑扈》“不(丕,大)戢(收敛)不(丕,大)难(忍难),受福不(丕,大)那(多)。”(大收敛大忍难,受天赐福很多。)
  跟这儿说说“暵(熯)”——
  “暵(熯)”,被日与火晒烤着长出水气也,是以有干旱之意也。
  “教皇舞,帅而舞暵旱之事。”“暵魃”,“暵热”,“暵赫”,“下土垫涝,神能暵之。”“大小麦皆须五六月暵地”,“中谷有蓷(tui益母草),暵(干旱)其乾矣。”“暵涸”,“干暵”,“起水阳暵不耗”。
  “今熯薪燃釜”,“熯焚”,“熯炽”,“熯燥”,“熯烘”,“燥万物者莫熯乎火”,“我孔熯(焦虑)矣,式(式样)礼莫愆(差错)。”“荻室熯茨,我孔熯矣。”
330#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2-1-12 20:15:00  何为容易
  ①“容”,谷入室内也,“容纳”是也,而后是一切可纳入东西的地方。
  “容器”,“容量”,“容积”,“容盛”,“壶容斗五升”,“可容一人居”“审容膝之易安”,“天地之大,哪里是我的容身之处?”
  由“纳入”而“接纳”。“收容”,“君子以容民畜众”,“容庶”,“容物”,“容众”,“容留”,“容受”,“天地自容”。
  “宽容”(宽宥容受)。“容人”,“容忍”,“容隐”,“容纵”,“容恕”,“容耐”,“容谅”,“容放”,“容从”,“容许”,“容或”,“容情”,“容让”,“兄弟二人,不能相容。”“广则容奸”,“不能容于远近”,“容他吃完饭”,“此事不容耽搁”,“详情容后函告”,“容后详禀”,“无适小国,将不女容焉。”“然则建巳之日为纯阳,不容都无复阴也。”“容移时,有小黄头奴至。”“齐卫之间不容数日行”,“兵无所容其刃”,“苟时未可,容得已乎?”“不容人说话”,“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耶。”
  “面容”(面部所容盛),“容貌”是也。“容颜”,“容妆”,“容饰”,“愁容”,“病容”,“冶容”,“容止”,“军容”,“市容”,“阵容”,“容光焕发”,“容姿秀美”,“容华浓”,“笑容可掬”,“音容笑貌”,“物有其容”,“孔德之容”,“休休有容,有足多者。”“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凡为甲,必先为容。”“夫物有常容,因乘以导之,因随物之容。”
  至于那“代为先容”,应该是(替**先去做美化、而后好被对方接纳也),这一“容”应该是双重身份的。
  至于那“容与”,应该是(从容相与),即(与物相处从容自若)。“步容与于南林”,“船容与而不进兮。”
  补充说明:“容”,《说文》为盛也。
  ②“易”乃“蜴”之本字也,“蜥蜴”原本做“析易”也,(析)指其皮分开脱离也,(易)有四季换肤色之特性也,所以“易”首先是“变换”之意思也,“交易”、“变易”是也。
  “贸易”,“以货易货”,“寒暑易节”,“移风易俗”,“易子而食”,“以暴易暴者数矣”,“易服色制度”,“子不通功易事”(您不流通交换事功),“栾、范易行而诱之”(栾、范交换行装而引诱他),“易手他人”(让别人接手了、换主人了),《周易》的“易”就是“变”也,“寡人愿以百里之地易安陵”,“大王加惠,以大易小。”“虽千里弗敢易”,“易寡人之璧”,“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易箦”,“狱词无易”,“改弦易辙”,“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王者乘时,圣人乘易。”“易帜”,“易地”。
  “容易”就是(内容换了),“难”是什么(被困而换不了地儿了);(容易)与(难)就是这样对上的,明白了吧。
  “事在易而求诸难”,“易如反掌”,“**易与耳”(**同他交手容易的),“事有难易”,“易于……”,“……实属不易”。
  由“容易”而“随便”。“丧,与其易也,宁戚(悲哀)。”(丧事,与其随便的,宁可悲哀。)“不庄不敬而易慢之心入矣。”(随便轻慢的心思入内了。)“君子思礼以修身,则怠惰慢易之节不至。”“吏民慢易之”。
  由“随便”而“轻视”。“贵货易土”(看重财货、轻视土地),“久无有所匡谏于上,官属易之。”“是于圣人也,胥(相跟着)易技艺。”(这对于圣人的,相跟着轻视技艺。)“……贼易之”,“是以古之易财……”。
  由“随便”而“随和”,“平易”(平和)是也。“我心易也”(我心平和的)。“故君子居易以俟(等待)命。”(所以君子平和居处用来等待命数。)“审容膝之易安”,“物幽兴易惬”。
  至于“易其田畴”的“易”为“埸”(换地界儿、边界)也,“疆埸”是也。“观国之治乱臧否,至于疆易而端已见矣。”“羊丧于易”,“殖于疆易”,“吾易(境界)久远”。
  “易”也不是容易对付的,但还是能顺下来的。
  
331#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2-1-13 19:42:00  匆、勿、忽……
  匆、勿、囫、笏、忽、惚、物、沕、岉、芴,看到这一堆了吧,一个个看看去——
  为“易”字,本已想到了(日+勿),可那(日+勿)如何与(变换)说上话呢,还是从了蜥蜴说吧,正想合本掀过呢,乍一低头就又瞅见了“昜”字,神经立马就一绷……事多了,慢慢来吧,这“勿”不弄都不行了,还有那长的特像的“匆”呢——
  ①“匆”是什么——一个身影从你身边闪过!请别再打量我了,我没有胡连,我都快呼自己为字圣了。②“勿”是一个个迭加向前的身影(是以它常迭用),那一斜杠就是与你相交的那一刻,急匆匆从你身边走过!过去了呢,没了,“勿”就产生了呀,斜杠没了,对吧。我都不敢让自己激动了,因为我曾经是一个有过二十六年神经衰弱史的人,淡定,请淡定。接着往下琢磨去,热闹着呢——
  “匆匆游子匆匆去”,《字典》中就来了这一句,似乎无话可说,不,说了:急遽,“匆遽”是也。这“匆”字在《字典》中是带标号的—刺头。“**匆匆地走过”,“行色匆匆”,“走得匆忙,忘了带了。”“匆猝”,“匆促”,“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过则勿惮改”。“勿”字《字典》中也就这么两句、而匆匆带过,且也加了标号的。“勿忘我”,“牢记祖德永勿忘”,“切勿断送你身上”,“敦(聚拢)彼行苇,牛羊勿践履(踏)。”“式勿从谓,无俾大怠。匪言勿言,匪由勿语。”(不可式这样跟着说的,无使太失礼。不该说的不要说,没来由的不去说。)“其谁知之,蓋(盍,何不)亦勿思!”“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制彼裳衣,勿士(事)行枚。”(制作那衣裳,不再从事行军衔枚。)“弗问弗仕,勿罔(蒙蔽)君子。”“我言维服(职事),勿以为笑。”“子子孙孙,勿替(废弃)引(延续)之。”“经始勿亟(急),庶民子(如子事父)来。”“岁事来辟(君王),勿予祸适(前往)。”(每年来朝君王,不要让我拿祸前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教导)乎?”(爱他,能不劳动他吗?忠于他,能不教导他吗)“勿欺也,而犯(冒犯,劝谏)之。”(不要欺骗的,而可以劝谏他。)“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如果获得那真情,那么要哀怜他们而不要自喜明察!)“欲勿予”,“贤者能勿丧”,“齐人勿附于秦”,“请勿打扰(动手、吸烟)”,“勿庸多言”,“勿须**”,“寡人敢勿轼乎?”“必勿使反”,“愿勿遣”,“请君勿复言”,“将军勿虑”,“勿谓言之不预”(不要说事先没有告诉你)。
   ③“囫囵”,就是不清楚里面是啥也。
  ④“笏”,“凡有指画于君前用笏”,不能乱说话也。“朝笏”,“笏板”,“荐笏言于卿士”,“**曳笏却立”,“持一象笏”。
  ⑤“忽”,心字上面一个勿,不放在心上也,不在意、不经意也。
  “忽视”,“忽略”,“疏忽”,“忽忘”,“忽慢”,“忽薄”,“忽易”,“忽睨”,“忽若”,“忽悠”,“记人之功,忽于小过。”“公爱**而忽**”,“奈何而忽”“忽于道德”“……,不可忽也”,“玩忽职守”。“是绝是忽(勿,消灭)”(这断绝这消灭)。
  “忽然”就是(不经意间)。“倏忽”(疾速不经意间),“其亡也忽焉”,“忽闻水上琵琶声”,“忽逢桃花林”,“路转溪头忽见”,“忽闻客大呼”,“忽一人大呼”,“不觉岁月忽”,“忽高忽低”,“忽冷忽热”,“忽明忽暗”,“忽反顾以游目兮”,“忽乎勿将行兮”,“忽地……”,“忽而……、忽而……”,“忽忽如狂”,“忽闪”,“瞻(望)之在前,忽焉在后。”
   ⑥“恍惚”,就是意识不清楚也。
  补充说明:“忽”,《说文》为忘也,《广雅》为轻也。
  跟这说说“倏”吧。“倏”犬窜出也,疾速也。“别后倏已半年”,“倏而来兮忽而逝”。
332#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2-1-14 19:36:00  ⑦“物”,(牛+勿),其实它就是说牛不见了,以代所有的牲畜都不见了,而后是一切的一切都不见了,其实它就是个不确指的概念:以无有、代所有。
  这个字真的有点玄了,它说不定是老子的产物的,所谓“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其实它就是在告诉你:牛代表不了物,马也表不了物,任何一个个体、任何一个类属、它都代表不了物的,那你就只当它不见了就是了。物是什么?它真的是无法名状、也不可名状的了,是吧,可它真的就是所有的客观存在的。这(物)字、它真好玩。
  “凡有貌象声色者,皆物也。”你觉得《列子》之(物)说孰与上说?他应该是也没定准(勿)字的。“物也者,大共名也。”《荀子》的说法、倒含糊得差不离儿。
  “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自其不变者而视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言之有物”,“空洞无物”,“待人接物”,“恐遭物议”,“以五云之物辨吉凶”,“去苛令三十九物”,“睹物思人”,“物极必反”,“礼物”,“植物”,“动物”,“物件”,“人物”,“事物”,“衣物”,“景物”,“信物”,“财物”,“物以类聚”,“九国物贡”,“物用”,“庞然大物”,“润物细无声”,“一物无所持”,“夺其物”,“物种”,“物理”,“物惑”,“物诱”,“物欲”,“物体”,“物像”,“物证”,“物主”,“文物”,“货物”,“物故”,“物化”,“谷物”,“器物”,“食物”,“物质”,“物资”,“尤物”,“物业”,“公物”,“生物”,“君子生非异也,善辨于物也。”“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出此三物,以诅尔斯!”“天生烝(众)民,有物有则。”“物类”,“三十维物(各色物等),尔牲则具。”“辨六马之属,种马一物(类),戎马一物……驽马一物。”“此物故非西产”,“物阜民康”,“物产丰富”,“物望所归”,“物是人非”,“物我两忘”,“辑**物……”,“物归原主”,“物各有主”,“物伤其类”,“物换星移”,“物竟天择”,“物力维艰”,“地大物博”,“***甲有物,吾未敢以出。”“损己以利物”。
  由那(客观存在)而(相看)。“乃令物色以访之”,“物色人才”,“为**所物色”,“免**物色”,“物土方,议远迩。”“凡军事,物马而颁之。”“比物四骊(黑马)”,“以物地事授地职,而待其政令。”
  至于那“司掌九旗之物品,各有属以待国事。日月为常、旃龙为旂、通帛为旜(旃)、杂帛为物……。”它与那“三十维物”是一样的,有(各色物等)的意思,其实它依然用的是(物)的(不确指)之本义也,不是什么(杂色旗)也。那“三十维物”、也不是什么(杂色牛)也。那(勿)不是(旗),也无(杂色旗)之说也。
  补充说明:“物”,《说文》为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牵牛能牵起万物?他应该是也没定准(勿)字的。还有了,《老子》好像有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吧。
  ⑧“沕”,(水+勿),潜(淹)于水中不见了,再明白不过,是以有(潜藏、淹没)之意也。“袭九渊之神龙兮,沕深潜以自珍。”“沕穆无穷兮,胡可胜言?”
  ⑨“岉”,(山+勿),它应该是在说(山高到看不见)。“屹山峙以纡郁,隆崛岉乎青云。”
  ⑩“芴”,(艹+勿),它应该是在说(草覆盖而看不见),是以有(模糊不清)之意。“芴芒”,“芴漠”,“愚者之言,芴然而粗。”
  这时咱再来说“易(曶、昒)”,它们仨应该就是一个字,(日+勿),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它首先是在说着时日的变换!而后才是一切的变换,而决非由(蜥蜴)而来也。且(易)的(随便、轻视)之意、它就是(忽)也!
333#
回复 
作者:_碧云天_  回复日期:2012-1-14 20:53:00  一口气读了四五篇,真爽快!真感激!
  改天再来学习。
  谢谢先生啊! 334#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2-1-15 20:10:00  也谢谢您的支持了。 335#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2-1-15 20:13:00  昜、陽、揚
  昜、暘、陽、揚(颺)、場,看到这一堆了吧,一个个看看去——
  ①“昜”乃②“暘(旸)”之本字也,看见它与(易)字的区别了吧,中间多了一横。(易)乃日头没了;(昜)是日头又出来了。你真能演义,不,那一横它就是地平线,跟(大)的一横是一样的了。那想象、它再到位不过了呀,你理解不了怨谁呀;造字先人的良苦用心早让后人给歪曲得一塌糊涂了呀,去《字典》中看看去,热闹着呢。
  “出旸谷”,“旸谷扶桑在东方”,“曰雨曰旸”,“旦雨气温,旦旸气寒。”“新旸破晓晴”。
  ③“陽(阳)”,(阜+昜),山水坡的向暘面,山之南、水之北也。
  “遭我乎峱之阳兮”,“湛湛(深沉,浓重)露斯,匪阳不晞(晒干)。”“殷(深厚,沉重)其雷,在南山之阳。”“在洽之阳,在渭之涘(si水边)。”“曰归曰归,岁亦阳止。”“日月阳止,女心伤止,征夫遑止!”“春日载(则,那么)阳(温和),有鸣仓庚(黄莺)。”“既景(高)廼冈,相(视察)其阴阳。”“居岐之阳,在渭之将(推进处)。”“梧桐生矣,于彼朝阳。”“龙旂阳阳(鲜明)”,“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阳春白雪”,“斜阳草树”,“夕阳”,“阳光”,“阳间”,“阳关道”,“阳宅”。
  至于那“阳奉阴违”,它就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不用再通为“佯”。“阳施阴夺”,“而箕子被发阳狂”,“皆阳应曰”,“然阳浮慕之”,“闻亦阳不知也”,“阳施恩宠,内实防之。”“*阳为缚其奴。”
  ④ “揚(扬)”,(昜)乃日头从地平面升起也,(揚)就是提手升起也。它的最初就是那(把碾过的粮食迎风提手用锨升起、而后籽、壳分开堆积的过程),“扬场”乃其正宗也,且“颺”、⑤“場”都是为这一过程服务的(风、地面、人的锨起)。还有一个呢,“敭”,(昜+反),那(反)字、它反映的正是(迎风而揚的景象)。而后是一切的向上升起、锨起的情景。
  “扬尘”,“扬沙”,“扬米”,“扬谷”,“扬弃”,“扬花”,“飞扬”,“扬帆”,“扬幡”,“扬旗”,“扬手”,“扬言”,“簸之扬之”,“盥洗以扬斛”,“扬汤止沸”,“扬水”,“扬程”,“大风扬积雪”,“振声激扬”,“扬鞭催马”,“飘扬”,“风颺电激”,“颺幕”。
  《大东》“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只说南方有箕星,不可用来簸扬。)《沔水》“鴪(yu鹞鹰)彼飞隼,载飞载扬。”(那疾飞的鹞鹰,这掀起这高飞。)《大叔于田》“叔在薮,火烈具扬。”(三哥在草地上,火把都举起。)《正月》“燎之方扬,宁或灭之?”(燎原之火正扬起,难道有人要灭掉它?)《七月》“取彼斧斨 ,以伐远扬。”(拿取斧子,用来砍伐过长过高的枝条。)《大明》“维师尚父,时(是,这)维鹰扬。”(只这太师尚父,只这雄鹰般飞扬。)《公刘》“干(盾)戈戚(斧)扬(高举)”。
  “扬眉吐气”,“神采飞扬”,“趾高气扬”,“斗志昂扬”。《君子偕老》“象之揥也,扬且之皙也。”(象牙簪子插发间的,眉头上扬且额头白皙的。)“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你的眉目清扬,眉目清扬且腮有红颜的。)《猗嗟》“抑若扬兮,美目扬兮。”(压下像是要飞起啊,美目掀起向人瞟啊。)“猗嗟娈兮,清扬婉兮。”(哎呀美啊,眉目清秀好漂亮啊。)《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扬婉兮。”(有位美人,眉目清秀好漂亮啊。)“其貌不扬”,“扬其目而视之”。
  “扬名”,“显扬”,“表扬”(竖个表而显扬其名),“是以表而扬之”,“赞扬”,“颂扬”,“发扬”,“弘扬”,“传扬”,“隐恶而扬善”,“臭名远扬”,“沸沸扬扬”,“扬长避短”,“扬长而去”,“耀武扬威”,“得意扬扬”,“扬扬自得”,“意气扬扬”,“裘马扬扬”,“扬文欲其明”,“铺张扬厉”。
  《江汉》“对(回报)扬(传扬)王休(荫庇)”(回报传扬君王的荫庇),《泮水》“不吴(大声)不扬”(不大声不张扬)。
  《诗经》中那个一而再、再而三出现的《扬之水》应该说的是“掀起的水”,而不是“悠扬的水”。《王风*扬之水》“扬之水,不流束薪。”(掀起的水,不能流走一束柴草。)《郑风*扬之水》“扬之水,不流束楚。”(掀起的水,不能流走一束荆条。)《唐风*扬之水》“扬之水,白石皓皓。”(掀起的水,显露出白白的石头。)能流向远方的水,它就是再慢,漂走一束柴草应该是没问题的;而掀动的水,它是不可以的。
  补充说明:“扬”,《说文》为飞举也;《小尔雅》为举也。
336#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2-1-16 18:46:00  讨伐与阀阅
   ①“讨”乃讲分寸、讲尺度、亦即讲理也,“声讨”是也。所谓“讨个说法”、“讨个公道”乃其正宗也。先用言语理论、不行,而后就要干戈相向也,是以跟着就是“伐”。
  “其君无日不讨国人而训(教导)之”(它那国君没有一天不对国人讲理说法而教导的),“楚人讨陈叛”,“以王命讨之”,“托臣以讨贼”,“讨贼督师”,“陈恒弑其君,请讨之。”“讨杀二豪”,“天讨其罪”,“讨于赵氏”,“何辱讨焉”,“讨乱”,“讨贰”,“征讨”。
  至于那“讨要”,它依然是找人讲理说法而求取也。“讨针线”,“讨饭”,“乞讨”,“讨个火”,“讨彩”,“讨彩头”,“讨乖”,“讨老婆”,“讨气”,“讨厌”,“讨人厌”,“讨人喜欢”,“讨价还价”,“费力不讨好”,“讨便宜”,“讨嫌”,“讨人嫌”,“讨生计”,“讨债”,“讨帐”,“讨还”,“讨饶”,“讨教”,“讨扰”,“讨巧”,“讨俏”,“讨保”,“讨底”。
  至于那“讨论(有条理地讲述)”吗,就是(你把理讲过来,我把理说过去。)“世叔讨论之”,“研讨”,“探讨”,“检讨”。
  补充说明:“讨”,《说文》为治也,《玉篇》为诛也。
  跟这儿说上“诛”——
  “诛”首先是“声讨”也,“诛,以驭(驾御,控制)其过也。”(声讨,用来控制那过失。)“诛心”、“诛意”是也。“诛心之论”,“原情定过,赦事诛意。”“口诛笔伐”。“以诛无理”。
  由“声讨”而“责备”。“于予与何诛?”(我对与的还能如何责备呢?)
  由“声讨”而“讨要”,“诛求”是也。“诛求无厌(餍,饱足,满足)”(讨要没有满足的时候)、“诛求无已(停止)”(讨要没有停止的时候)、“诛求无时”(讨要不讲时候)。“公惧,队(坠)于车,伤足,丧(失)屦(鞋)。反(回去),诛屦于徒人费,弗得。”(公恐惧,坠于车下,伤了脚,失了鞋。回去,向徒人费讨要鞋,不得。)“是以贪财诛利”(因此贪财要利)。“吾以为古之善者则诛之,今之善者则作(树起)之,欲善之益(更加)多也。”(我以为古时候的善人的那么求取的,现在的善人的那么树起的,想要做善事的更多的。)这里的“诛”不是什么“记述”。
  由“声讨”而“讨伐”,“诛讨”是也。“诛暴秦”,“诛暴讨逆”,“宜诛讨之日久矣”(应该讨伐的时日很久了)。“凡诛,非诛其百姓也,诛其乱百姓者也。”(凡讨伐的,不是讨伐那百姓的,讨伐那祸乱百姓的人的。)“齐王发兵欲西诛之”(齐王发兵想要西向讨伐的)。
  由“讨伐”而“惩罚”,“诛罚”是也。“以待考而赏诛”(用来等待考察而决定赏罚),“诛严不为戾”,“而诛罚不必其后也”,
  由“讨伐”而“杀戮”,“诛杀”、“诛戮”是也(它即可用语言形式、也可用刀兵形式)。“立诛杀曹无伤”,“诛戮**”,“不当诛之”,“诛有功之人”,“不诛之则为乱”,“犯禁者诛”,“伏诛”,“害民者诛”,“以诛奸贼”,“故卒不加诛”(所以终不加诛)。
  由“杀戮”而“剪除”,“诛锄”是也。“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诛锄异己”。
  补充说明:“诛”,《说文》为讨也。
  ②“伐”首先是砍人也,而后是砍向一切也,“砍伐”是也。“伐竹取道”,“伐木”,“伐柯”,“以伐远扬”,“会伐平林”,“坎坎伐檀兮”,“伐薪烧碳南山中”,“斯亦伐根以求其茂”“为酒醴,伐豚羊。”“伐取”。
  由“砍”而“打击”。“征人伐鼓”,“乃伐山石”,“以伐崇墉”。
  由“砍”而“打杀”,“讨伐”是也。“齐师伐我”,“其后秦伐赵”,“吊(哀怜)民伐罪”,“吊民洛汭,伐罪秦中。”“近者奉辞伐罪”,“伐叛”,“武王伐纣”,“肆伐大商”,“薄伐西戎”,“奋伐荆楚”,“季氏将伐颛臾”,“凡师有钟鼓曰伐,无曰侵。”(先声讨而后杀伐也,公开的,带着理来的。)
337#
回复 
作者:_碧云天_  回复日期:2012-1-17 12:49:00  早年是曾经的语文爱好者,读此类文,如饮甘霖。再谢。 338#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2-1-17 19:19:00  谢先生一再鼓励,为我们是同道中人,我会更加努力。 339#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2-1-17 19:21:00  由“砍”而“败坏”。“醉而不出,是谓伐德。”“伐生”,“伐性”,“口诛笔伐”,“伐孔子之说”,“故上兵伐德,其次伐交,再次伐兵。”“斩伐四国”。
  对“伐”字能训出“夸耀”与“功劳”之说,在弄《诗经》中的“矜”字的时,我就发了一大通的议论,正像“矜夸”、“矜伐”(谨慎的人自我夸耀),不能成立一样,这“砍杀”、“败坏”,如何能与“夸耀”、“功劳”联系起来,我是百思不得其解。后来为弄“伐”字,我又重新审视了“矜”字:由“矜持”的(谨重自持)而来的(自重、自持而夸耀),这才摆平了“矜夸”、“矜伐”的说法。
  因“伐”而“阀”,请先看下面的“阀”。看明白了“阀阅”,再折回来:
  由“显贵”而“自夸”,是谓“夸伐(阀)”。“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不伐己功,不矜己能。”“愿无伐善,无施(显摆)劳。”“自伐者无功”,“伐功矜能”,“不矜不伐”“伐智”。
  由“显贵”而“功”。“骤称其伐(阀)”,“自矜功伐”,“又无伐阅功劳”,“此五霸之伐也”。
  补充说明:“伐”,《说文》为击也,《广雅》为杀也。
  ③“阀”应该是(门坎)也,是以通“伐”(砍)也。就像“除”是“宫殿的台阶”一样,那“门坎”也是高门楼头的象征,是以有“门阀”一说。“军阀”、“财阀”,“实为名阀”,“积阀亦至**节度使。”
  所谓“阀门”,那就是关闭、开启的“坎”。
  至于那“阀阅”,那要先弄明白“阅”字了。
  ④“阅”应该是从(门中经过)才对。所谓“阀阅”就是(经过的高门坎、经过的高门楼头的)是意思,也就是身份显贵、经历丰富的意思。“起于甽亩,不系阀阅。”“阅历”就是(经历),“阅历三旬”,“不想早阅三年”,“阅世”、“阅岁”。
  所谓“检阅”就是打眼前经过,再形象不过。“阅人多矣”,“阅问”,“阅实”,“阅读”,“阅览”,“翻阅”,“传阅”,“批阅”,“披阅”,“阅看”,“阅正”,“审阅”,“阅胜”,“阅戏”、“大阅兵”、“审阅”,“阅卷”,“阅试”,“检阅”,“阅荐”,“阅金经”,“商人阅其祸败之衅,必始于火。”“常以秋、岁末之时阅其民。”“**亲临校场阅射”,“**共阅”,“公阅毕”,“阅狱”,“阅稼”。
  由“从门中经过”而“容入”。“川阅水而成川”,“我躬不阅,遑恤我后。”
  至于那“折阅”它就是(折了进项)了,“阅”不是“本钱”,是(进项)。
  补充说明:“阅”,《说文》为具数于门中也;《小尔雅》为具也;《广雅》为数也。 340#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2-1-17 19:40:00  又:先生应该看见我前面的一则声明了,为了不把我日就月将的过程抹去,早时候弄的一些不太成熟的东西,我没有略去不发。先生若感兴趣,敬请继续关注下去,那将是一个渐臻佳境的去处的。 341#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2-1-18 20:04:00  特殊一词究作何解
  跟我看看两组字去——
  一、寺、侍、诗、待、恃、等、持、歭、庤、偫、峙(崻)、跱、痔、特:
  ①“寺”,它应该是②“侍”的本字,若全以金文、小篆字型,它上面乃是(之)字的金文、小篆字型也,下面一(寸)字。这样的话,那(寺)、应该是在说着(行动的手也),(动手为人做事)、是为(寺),“服侍”乃其正宗也 。
  “齐寺人貂”,“阍,门者也,寺人也。”“未见君子,寺人之令。”“匪教匪诲,时维妇寺。”“寺人孟子,作为此诗。”
  《周礼*天官*寺人》:“寺人掌王之内人及女官之戒令。”请注意“掌……之戒令”几个字,由它而来掌管戒令的机构——官署;由它而来掌管戒令的处所——僧舍。
  “大理寺”,“太常寺”,“鸿胪寺”,“城郭官寺”,“寺曹”,“寺丞”,“寺卿”,“寺署”。
  “白马寺”,“寒山寺”,“清真寺”,“五里,至汤寺,浴于汤池。”“微行入古寺”,“南朝四百八十寺”,“寺院”,“寺庙”,“寺观”,“寺庵”,“寺宇”,“寺刹”,“寺主”,“令骑奴还至寺门”,“列寺七里”。
  “侍立”,“侍侯”,“侍巾栉”,“侍箕帚”,“侍御史”,“侍卫”,“侍臣”,“给侍中”,“中常侍”,“服侍”,“侍奉”,“侍女”,“侍妾”,“侍者”,“侍从”,“侍郎”,“侍儿”,“侍役”,“侍养”,“闵子侍侧”,“曾子侍”,“**侍坐”,“侍于君子有三愆”,“侍食于君”,“群臣以次侍”,“余立侍左右”,“媵侍于户外”,“执荐者百人侍西房”,“善侍***”,“使侍人僚租告公”,“则汝朝夕侍母”,“荀欣侍以选练举贤,任官使能。”。
  补充说明:“寺”,《说文》为廷也、有法度者也,《一切经音义》为治也、官舍也,《三苍》为官舍也,《广雅》为官也。“侍”,《说文》为承也。
  最后补充:(寺)就该是(土+寸)也,以手持土,它最初指的应该是那个——
  在天子分封诸侯时、持白茅包土、交于诸侯的那个人,就是能代表天子行使权力的人,天子的近身使臣,而后才是一切的皇宫内供使令的小臣。
  ③“诗”,首先应该是寺人的言语也,是以它应该是有章法、有文采的。而后就是一切的(有章法、有文采)的文字。
  “诗言志,歌永言。”“诗所以合意,歌所以咏诗也。”“毛诗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临清流而赋诗”,“《诗》三百,一言以蔽(遮拦,概括)之,曰:‘思无邪’。”“兴(起动)于《诗》,立于礼,成(定就)于乐。”“不学诗,无以言。”。  
  补充说明:“诗”,《说文》为志也。
  ④“待”,侯着也,依然是寺人的事,而后是一切的等候。
  “有待而行也”,“窃待于下风”,“子姑待之”,“而待将军”,“与其坐而待之”,“待君久不至”,“待诏”,“等待”,“待命”,“待字闺中”,“待人接物”,“其待人也轻以约”,“相公前厅待客”,“待见”,“待遇”,“对待”,“慢待”,“宽待”,“款待”,“招待”,“接待”,“君厚待之”,“待先生如此其忠且敬也”,“其独何力以待之”,“刮目相待”,“拭目以待”,“并非推心待**者”,“不待告”,“自不待言”,“待教”,“便待出门”,“不可以待不虞”,“主待农战而尊”,“待贫道自去赶他”,“待我见去”,“***急待向前夺时……”,“待不收他……”,“待办”,“待茶”,“待查”,“待搭不理”,“待说不说”,“待到……”,“待机(时)而动”,“待价而沽”,“待聘”,“待续”,“待业”,“待旦”,“待罪于朝”,“正待出门”,“你待会儿再走”,“还待一会儿呢”,“他在**待过五年”,“我在家里待了一整天”。
  ⑤“恃”,就是寺人依仗主人之心也,而后是一切的依仗,“恃仗”是也。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失恃”,“恃有年也”,“吾以兰为可恃也”,“恃源而往者也”,“子何恃而往?”“老妇恃辇而行”,“恃固”,“恃险”,“恃势”,“恃爱”,“恃赖”,“恃凭”,“恃众”,“恃明”,“恃宠作娇”,“恃才傲物”,“恃才矜己”,“恃才放旷”,“士有孤而自恃”,“恃强凌弱”,“……何恃而无恐?”“夫必恃自直之箭,则百世无矢也。”
  补充说明:“恃”,《说文》为赖也。 342#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2-1-20 19:12:00  跟这儿说说“怙”——
  “怙”,有所依凭而自固也 。
  “怙其隽才而不茂德”,“怙势作威”,“怙气”,“怙乱”,“怙险”,“怙恶不悛”,“怙过”,“孩失其怙”,“六岁失怙恃(代指父母)”,“少失怙恃”。
  补充说明:“怙”,《说文》为恃也。
  ⑥“等”,就是寺人顿简使齐也,是以有“齐一”、又有“停顿”之意也。
  “等同”,“相等”,“大小不等”,“等侪”,“等俦”,“等伦”,“皆陛下故等夷(平)”。
  “等级”,“等别”,“等差”,“等次”,“同等”,“以等邦国”,“同名同食曰同等”,“优等”,“劣等”,“等外品”,“等量”,“躐(逾越)等”,“出,降一等(磴、台阶)。”“土阶三等(磴、台阶)”,“献子加于人一等矣”,“竟有这等异事”,“我等”,“尔等”,“臣等不肖”,“等闲视之”,“然后以乐等”,“莫等闲”,“等闲平地起波澜”,“以等其功”,“我行法,当等贵贱。”“等作……”“有法则而不用,与无法等。”“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等臂天平”,“等边三角形”,“等价”,“等量齐观”,“示以等威”,“著作等身”,“等式”,“等号”,“等于……”,“平等”,“等值”,“等例”,“等列”,“爻有等”,“请自贬三等”,“等而下之”,“等份”,“**,何等人也。”
  “等等我”,“等会儿”,“等几天再说”,“等待”,“等候”,“等你多时了”,“专等你了”,“等米下锅”,“等车”,“等人”,“等我写完”,“稍等片刻”,“父母年年等驾回”,“等到……”“等着吧”,“等赋府库者,货之流也。”“**、**等地”“……等等”,“一干人等”,“……等四大河流”,“……等四人持剑盾步走”,“……等不悦”,“购置纸、笔等。”
  通“戥”(小秤)。“等子”,“等秤”,“一字秤轻等重,不可增减。”“用等称才学”,
  补充说明:“等”,《说文》为齐简也,《广雅》为齐也。
  ⑦“持”,就是寺人侍卫时端立竖握的一种姿势,而后是一切的握着。
  “持笔”,“持戟”,“持杖”,“持节”,“持斧操斤”,“客持头往见**”,“取武阳所持图”,“持弓矢十三年”,“持弓矢审固”,“持证上岗”,“持欠者知不足也”,“所持的观点”,“所持的态度”,“持论公允”,“持论有据”,“持平之论”,“**与**持平”,“子与子家持之(握棋不下)”。
  所谓“保持”就是(握着保有)、所谓“坚持”就是(坚定地握着)、所谓“支持”就是(握着支撑着)、所谓“僵持”就是(各自握着态度陷入僵局)。“扶持”,“持备”,“有持盈”,“持盈保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论持久战”,“持之以恒”,“持之有故”,“老成持重”,“持身严格”,“持操严谨”,“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西朝颠覆而莫持”,“相持不下”,“可持续发展”。
  由“握着”而“掌管”。“主持”,“住持”,“持事”,“持权”,“操持”,“把持”,“勤俭持家”,“持家有方”,“悖乱不可以持国”,“夫仁义辨智,非所以持国也。”“乃**所持”。
  由“握着”而“把握”。“犹引绳墨以持曲直”,“持势”,“持世”,“持衡”,“持位”,“持守”,“持牢”,“持有股份”。
  由“握着”而“挟制”,“挟持”、“胁持”是也。“为任侠,持吏长短。”“持人长短”。
  补充说明:《说文》“持”为握也。
  ⑧“歭”,(止+寺),(寺)乃行动的手,动手而止,那就是拿过来方在这儿,储备是也。
  “鲁人三郊三隧,歭尔芻茭、糗粮、桢榦,无敢不逮。”“歭乃糗糧”。
  ⑨“庤”,乃动手拿到屋里,依然用为储备意。“命我衆人,庤乃錢鎛。”
  补充说明:“庤”,《說文》为儲置屋下也。《玉篇》为儲也,具也。
  ⑩“偫”,人的行动的手,与(歭)是一个概念的两种表示方式。
  “偫储”,“练兵偫粮”,“偫兵”,“偫物”,“偫而畚挶”,“儲積共偫”。
  补充说明:“偫”,《說文》为待也。又同?。具也。 343#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2-1-21 19:17:00  ⑾“峙(崻)”,如果(寺)乃行动的手的话,那(峙、崻)首先应该是同(歭),依然用为储备意。“峙乃糗粮”,“以峙其粻(zhang食粮)”,“峙积”。
  而后才用其不动意。“五山始峙而不动”,“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山隔河峙立”,“六国互峙”,“鼎峙”,“对峙”,“雄峙一方”,“两峰相峙”,“通天訬以竦峙”,“散似驚濤,聚似京峙。”
  补充说明:“峙”,《廣韻》为峻峙,屹立也。《爾雅?釋詁》为供峙,共具也。
  ⑿“跱”,它应跟(峙)而来。
  “所經道上郡縣,無得設儲跱。”“跱乃糗粮”。
  “鹤跱而不食”,“山海竦跱”,“方今英雄棋跱”。
  ⒀“痔”,它也应跟(峙)而来,取其不动意。
  “痔疮”,“痔疾”,“痔漏”,“与人有痔病者”,“肠澼为痔”,“又疥且痔”,“子岂治其痔邪,何得车之多也?”
  补充说明:“痔”,《说文》为后病也。
  ⒁“特”,(牛+寺),服侍人的牛,健壮的、不一般的牛,而后是健壮的、不一般的牲畜,而后是健壮的、不一般的人。应该跟公、母关系不大的,《诗经*我行其野》“不思旧姻,求尔新特。”的(特),说的就是个女人的,新妇之于旧妇,一样可用(健壮的)来区别的;不过一般情况下以公的为主。
  至于那“凡马,特居四之一。”它应该是在说(健壮的、不一般的马占四之之一也。)应该不是什么(三牝一牡)。至于那“三岁、四岁的兽”应该是有道理的,三、四岁应该是兽的正当年也。至于那“其实特豚”,“归,格于艺祖,用特。”它们同样是说(健壮的猪、健壮的牲畜),不是什么“一”也。
  “特牛”,“百夫之特”,“实维我特”,“胡瞻尔庭有悬特兮”,“特别”,“特出”,“奇特”,“大书特书”,“大错特错”,“特大”,“特搞笑”,“特挑剔”,“特个色”,“特难相处”,“特佩服”,“特好玩”,“特贴切”,“特恰当”,“特有功底”,“特费思量”,“特务”,“特工”,“特等”,“特急”,“特级”,“特定”,“特护”,“特惠”,“特价”,“特刊”,“特快”,“特权”,“特区”,“特使”,“特效”,“特性”,“特异”,“特种”。
  由“不一般”而“单独”,“独特”是也。“有菀(茂盛)其特”,“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非特以欢耳目极口腹之欲也”,“特派”,“特地”,“特立独行”,“何其无特操与?”“特蒙神灵”,“特命”,“特诏”,“夫国岂特为车哉?”“岂特为宫室哉?”“我特以……从之”,“特赏**”,“特为天之所厚”,“特为此事而来”,“特约”,“特邀”,“特遣”,“……特以诈佯为……”,“特示**”,特产”,“特长”,“特此”,“特技”,“特例”,“特免”,“特赦”,“特许”,“特意”,“特有”,“特征”,“特指”,“特写”,“特制”,“特质”,“特需”,“特设”。
  补充说明:“特”,《说文》为牛父也,《玉篇》为牡父也。
  二、夕、歹、残、列、殊:
  ①“夕”,日西斜也,晡时至黄昏为日之夕,《说文》为莫(暮)也。“初昏为夕”,“夕市,夕时而市。”“日东(大东近日)则景夕多风”,“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朝发夕至”,“朝夕相处”“朝不保夕”,“夕霭”,“以朝夕燕出入”,“百官承事,朝而不夕。”(莫(暮)见君,谓之夕。)“古者旦见曰朝,暮见曰夕。”“于是乎有朝日夕月”(朝祭日、夕祀月)。“凡行人之仪,不朝不夕。”(不正东向、不正西向。)“夕阳”,“夕暮”,“夕烟”,“夕照”。
  至于那“是正坐于夕室也,其所谓正乃不正也。”不是在说那室斜、不正也,而是在说那夕(西)屋乃非正堂也,坐得再端正也不叫正的。
  由“黄昏”而“夜晚”。“终(通)夕不寐”,“竟夕不眠”,“今夕是何年”,“风雨之夕”,“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除夕”,“前夕”,“月夕卜宅”,“一夕谈”。
  “乐酒今夕,君子维宴(乐)。”“絷之维之,以永今夕。”“今夕何夕,见此良人。”“日之夕矣,牛羊下括。”“哀我征夫,朝夕不暇。”“邦君诸侯,莫肯朝夕。”“偕偕君子,朝夕从事。”“……,温恭朝夕。”“度其夕阳”(度量那山的西面)。 344#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2-1-28 19:39:00  ②“歹”,体骨不全也,是以有(坏)之意。
  “歹人”,“歹意”,“歹心”,“歹事”,“不识好歹”,“歹徒”,“歹毒”,“为非作歹”。
  最后补充:又要发到那(殆)字篇了,一闪念间,那(歹)字应该与(夕)有关——
  “歹”乃“残”之本字也,(一+夕),那一(一)乃地平线也(此概念十分重要,很多字都要用到);(夕)乃西斜之日也。是以(歹)首先是(残阳)也,而后才是其它的不全也。
  ③“残(殘)”,(歹+戔),加两(戈)相叠而为互相残杀之意也,而后(残)、就跟了杀伤致使身体不全去了。
  “残枝败叶”,“残花败柳”,“残兵败将”,“惠此中国,国无有残。”“废(败坏)为残贼,莫知其尤(过错)。”“昔***残***”,“则汝残矣”,“残东垣”,“张仪之残”,“放轼其君则残之”,“**严而不残”,“残民以逞”,“摧残”,“残害”,“残骸”,“残废”,“伤残”,“残肢”,“残灭”,“残疾”,“残酷”,“残忍”,“残暴”,“凶残”,“残余”,“残留”,“残存”,“残雪”,“残阳”,“残月”,“凋残”,“残照”,“残局”,“残生”,“残年”,“残山剩水”,“残羹冷炙”,“残缺”,“残破”,“残梦”,“残部”,“苟延残喘”,“残渣余孽”,“残帙”,“残本”,“为天下除残也”,“断简残编”,“故纯朴不残”。
  补充说明:《苍颉篇》为伤也。
  ④“列”,刀利而使身体不全也,“列缺”是也,它应该是“裂”的本字也,是以有(分解)之意。“断列”,“分列”,“解列”,“古者列地建国”,“列土分茅”,“大袂列”。
  由“分解”而“摆放”而“次序”,“陈列”、“序列”是也。“排列”,“行列”,“列队”,“列兵”,“列入日程”,“前列”,“入而未定列”,“列位”,“列席”,“列敌度宜谓之义”,“森然布列”,“张筵列鼎”,“奇峰错列”,“江岸列营”,“列树”,“列石”,“列炬”,“收列”,“列表”,“**姓名列后”,“小者坐列贩卖”,“坐列金殿侧”,“罗列”,“**列卒取十七人”,“列阵”,“故下与官列法,上与君分威。”“胪列”,“开列”,“列贾五百金”,“列为甲等”,“火三列”,“比列其舟车之卒”,“散则成列”,“陈力就列”,“比诸侯之列”,“既济,而未成列。”“骑不得成列”,“轻重以列”,“*无列王室”,“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不欲与**争列”,“列籍”,“列次”,“位列”,“名列前茅”,“故事可列”,“富于列国之君”,“周游列国”,“列邦”,“列岳”,“列观”,“列岛”,“列车”,“一列火车”,“列拜”,“列举”,“列传”,“不在此列”。
  通“迾”(遮遏)。“山泽列而不赋”。
  补充说明:“列”,《说文》为分解也。
  ⑤“殊”,(歹+朱),(朱)乃红色也,它应该跟(血)有关,所谓“殊死”,应该不是全尸的那种,而必定是流血见红的那种,甚而至于就是砍头,是以它才会有(断)之意、而后才会有(异——身首异处)之意。
  “其赦天下殊死以下”,“今世殊死者相枕也”,“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
  “断其后之木而弗殊”,“太子即自刭,不殊。”
  “殊异”,“言人人殊”,“不殊贵贱”,“殊方”,“殊域”,“殊庭”,“殊乡”,“殊俗”,“殊类”,“殊礼”,“而万殊为一”,“殊文”,“殊称”,“殊等”,“殊心”“殊观”,“殊胜”,“殊形”,“殊奇”,“殊遇”,“殊荣”,“殊赏”,“殊奖”,“殊选”,“殊恩”,“殊色”,“殊容”,“殊姿”,“殊勋”,“殊功”,“殊致”,“殊久”,“殊途同归”,“音韵尽殊”,“皆言夫婿韵”,“恐惧殊甚”,“此殊未当”,“殊难相信”,“老臣近者殊不欲食”,“殊不知”。
  至于那“悬殊”么,本义应该是(因久悬而坠断)的意思,后用为(悬挂高低不同),所谓(*和*相差悬殊)。
  至于那“特殊”么,它就是(不一般的、异常的)意思 ,它们在《字典》中可都是带有号码标示的,其为问题人物是早有定论的,其不一般、其异常程度也是显而易见的。
  补充说明:“殊”,《说文》为死也,《广雅》为断也。 345#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2-1-28 19:40:00  声明
  各位看客,春节女儿回来已教会我引入字源字形的方法。新年伊始,鄙人的萧氏《说文解字》将以新的形象面世,且继续深入鄙人的系列乃至连环的解字方式,尽鄙人之驽钝,找出汉字的来龙去脉来,以飨关注汉字的同道中人。 346#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2-1-28 20:00:00  风从哪里来
  风(風)、鸟(鳥)、凤(鳳)、疯(瘋)、讽(諷)——
  风(風): (甲骨)、 (小篆)。鸟(鳥): (甲骨)、 (小篆)。凤(鳳): (小篆)。
  ①“风”的甲骨字型应该就是一个展开翅膀的(凤)。所谓“凤求凰”、应该也就是类似孔雀开屏的形式;所谓“风发”,应该就是在着(发情)也;所谓“风马牛不相及”、也是在说着雌雄的事;所谓“风月”,是在说着男女之事。(风)应该就是在用开屏的鸟、来表示着一种被风吹而支叉开的状态,如此而已矣。
  “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它不是在说着走逸,而应该就是在说着发情的马牛也不可能相见着;所谓“牝牡相誘謂之風”、才是说到了点子上”。)“馬牛其風”,“库莫奚国有马百匹因风入境”,“渐知风月”,“风花雪月”,“风流韵事”,“风骚”。
  “立春条风”,“东北条风”,“距日冬至四十五日,条风至。”“条风居东北维,主出万物条之。言条治万物而出之。”“大风起兮云飞扬”,“山雨欲来风满楼”,“狂风”,“刮风”,“起风”,“风则袭裘,雨则御盖。”“风雨晨昏”,“风餐露宿”,“风暴”,“风驰电掣”,“风尘仆仆”,“雷厉风行”,“絺兮綌兮,淒其以風”,“吉甫作頌,穆如淸風。”“風,八风也。东方曰明庶风,东南曰清明风,南方曰景风,西南曰凉风,西方西方閶闔風,秋分至。西北方不周風,立冬至。北方廣莫風,冬至至。”
  “风声鹤唳”,“但有知风来报的赏钱百两”,“闻风而动”,“风言风语”,“见事风生,无所回避。”“风波”“風以散之”“見楚子必下免冑而趨風”
  “风气”,“风俗”,“风化”,“风靡一时”,“风土人情”,“春风风人”,“天子于是以式终长者,故尊显以风百姓。”“彰善癉惡,樹之風聲。”“四海之內,咸仰朕德,時乃風。”(言天下仰我德,是汝之敎也。)“今将移风易俗,其道诚难。”“奸党散落,风俗大改。”“故为之说,以俟观人风者得焉。”“《詩?關雎序》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主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戒,故曰風。”“风赋”,“风雅颂”,“风谣”,“采风”,“风有采蘩采苹”,“风人屺岵”(诗人的悲凉伤感),“乐操土风,不忘旧也。”
  “意气风发”,“风度”,“风范”,“风格”,“风韵”,“风神”,“风致”,“风采”,“风骨”,“风华”,“风情”,“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 347#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2-1-28 20:01:00  风从哪里来
  风(風)、鸟(鳥)、凤(鳳)、疯(瘋)、讽(諷)——
  风(風): (甲骨)、 (小篆)。鸟(鳥): (甲骨)、 (小篆)。凤(鳳): (小篆)。
  ①“风”的甲骨字型应该就是一个展开翅膀的(凤)。所谓“凤求凰”、应该也就是类似孔雀开屏的形式;所谓“风发”,应该就是在着(发情)也;所谓“风马牛不相及”、也是在说着雌雄的事;所谓“风月”,是在说着男女之事。(风)应该就是在用开屏的鸟、来表示着一种被风吹而支叉开的状态,如此而已矣。
  “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它不是在说着走逸,而应该就是在说着发情的马牛也不可能相见着;所谓“牝牡相誘謂之風”、才是说到了点子上”。)“馬牛其風”,“库莫奚国有马百匹因风入境”,“渐知风月”,“风花雪月”,“风流韵事”,“风骚”。
  “立春条风”,“东北条风”,“距日冬至四十五日,条风至。”“条风居东北维,主出万物条之。言条治万物而出之。”“大风起兮云飞扬”,“山雨欲来风满楼”,“狂风”,“刮风”,“起风”,“风则袭裘,雨则御盖。”“风雨晨昏”,“风餐露宿”,“风暴”,“风驰电掣”,“风尘仆仆”,“雷厉风行”,“絺兮綌兮,淒其以風”,“吉甫作頌,穆如淸風。”“風,八风也。东方曰明庶风,东南曰清明风,南方曰景风,西南曰凉风,西方西方閶闔風,秋分至。西北方不周風,立冬至。北方廣莫風,冬至至。”
  “风声鹤唳”,“但有知风来报的赏钱百两”,“闻风而动”,“风言风语”,“见事风生,无所回避。”“风波”“風以散之”“見楚子必下免冑而趨風”
  “风气”,“风俗”,“风化”,“风靡一时”,“风土人情”,“春风风人”,“天子于是以式终长者,故尊显以风百姓。”“彰善癉惡,樹之風聲。”“四海之內,咸仰朕德,時乃風。”(言天下仰我德,是汝之敎也。)“今将移风易俗,其道诚难。”“奸党散落,风俗大改。”“故为之说,以俟观人风者得焉。”“《詩?關雎序》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主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戒,故曰風。”“风赋”,“风雅颂”,“风谣”,“采风”,“风有采蘩采苹”,“风人屺岵”(诗人的悲凉伤感),“乐操土风,不忘旧也。”
  “意气风发”,“风度”,“风范”,“风格”,“风韵”,“风神”,“风致”,“风采”,“风骨”,“风华”,“风情”,“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 348#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2-1-28 20:03:00  风从哪里来
  风(風)、鸟(鳥)、凤(鳳)、疯(瘋)、讽(諷)——
  风(風): (甲骨)、 (小篆)。鸟(鳥): (甲骨)、 (小篆)。凤(鳳): (小篆)。
  ①“风”的甲骨字型应该就是一个展开翅膀的(凤)。所谓“凤求凰”、应该也就是类似孔雀开屏的形式;所谓“风发”,应该就是在着(发情)也;所谓“风马牛不相及”、也是在说着雌雄的事;所谓“风月”,是在说着男女之事。(风)应该就是在用开屏的鸟、来表示着一种被风吹而支叉开的状态,如此而已矣。
  “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它不是在说着走逸,而应该就是在说着发情的马牛也不可能相见着;所谓“牝牡相誘謂之風”、才是说到了点子上”。)“馬牛其風”,“库莫奚国有马百匹因风入境”,“渐知风月”,“风花雪月”,“风流韵事”,“风骚”。
  “立春条风”,“东北条风”,“距日冬至四十五日,条风至。”“条风居东北维,主出万物条之。言条治万物而出之。”“大风起兮云飞扬”,“山雨欲来风满楼”,“狂风”,“刮风”,“起风”,“风则袭裘,雨则御盖。”“风雨晨昏”,“风餐露宿”,“风暴”,“风驰电掣”,“风尘仆仆”,“雷厉风行”,“絺兮綌兮,淒其以風”,“吉甫作頌,穆如淸風。”“風,八风也。东方曰明庶风,东南曰清明风,南方曰景风,西南曰凉风,西方西方閶闔風,秋分至。西北方不周風,立冬至。北方廣莫風,冬至至。”
  “风声鹤唳”,“但有知风来报的赏钱百两”,“闻风而动”,“风言风语”,“见事风生,无所回避。”“风波”“風以散之”“見楚子必下免冑而趨風”
  “风气”,“风俗”,“风化”,“风靡一时”,“风土人情”,“春风风人”,“天子于是以式终长者,故尊显以风百姓。”“彰善癉惡,樹之風聲。”“四海之內,咸仰朕德,時乃風。”(言天下仰我德,是汝之敎也。)“今将移风易俗,其道诚难。”“奸党散落,风俗大改。”“故为之说,以俟观人风者得焉。”“《詩?關雎序》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主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戒,故曰風。”“风赋”,“风雅颂”,“风谣”,“采风”,“风有采蘩采苹”,“风人屺岵”(诗人的悲凉伤感),“乐操土风,不忘旧也。”
  “意气风发”,“风度”,“风范”,“风格”,“风韵”,“风神”,“风致”,“风采”,“风骨”,“风华”,“风情”,“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 349#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2-1-29 19:23:00  通“疯”,六淫之一,癫狂病,也指颠狂。“风痴”,“奈何以国家科第放此风汉及第耶?”“你原来是个风和尚”,“风风势势”,“人来风”。
  “中风”“风湿”“風淫末疾”。
  通“讽”。“风谕”,“风规”,“风谏”,“而王与任王后以此使人风止李太后,李太后内有淫行,亦已。”“故布衣皆得风议,何况公卿之史乎?”“蚡乃微言太后风上”。
  补充说明:“风”,《说文》为曰闾阖风,西北曰不周风,北方曰广莫风,东北曰融风。风动虫生,故虫八日而化。这许氏先人应该也没见过甲骨文的,那(风动虫生)、不止是太牵强、而且也太难具象。《爾雅?釋天》为南風謂之凱風,東風謂之谷風,北風謂之凉風,西風謂之泰風。《玉篇》为散也,为敎也。《廣韻》为佚也。
  ②“疯(瘋)”,似发情般不能自控也,是为(疯)。
  “疯狂”,“疯癫”,“发疯”,“疯长”。
  ③“讽(諷)”,支叉开的语言也,带刺也,所谓“讽刺”是也。而后是放开的言语也,“讽诵”是也。
  “论礼有五,谏讽为上。”“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岂其愤世疾邪者耶?而托于柑以讽耶?”“讥讽”,“嘲讽”,“冷嘲热讽”,“而呤咏情性,以讽某上。”“讽一劝百”,“讽诫”,“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優孟常以談笑諷諫”,“忠臣之諫君有五義焉,吾從其諷諫乎。”“或出入風議”,“讽喻”。
  “兴道讽诵言语”“今我讽遗文,思人至其乡。”“以樂語敎國子,興道諷誦言語。”“太史試,學童能諷書九千字以上,乃得爲史。”“諷誦遺言,不若親承音旨。”
  补充说明:“讽”,《说文》为诵也。《广雅》为谏也,为敎也。《玉篇》为譬喩也。《集韻》为諫刺也。《增韻》为託音曰諷。 350#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2-1-29 19:34:00  我不知如何办了,我昨天发的东西,今天一看,字源字形跟不进来也,在新浪博客上,我尝试着从百度上重新粘、成功了,而这里和国学论坛上、都不让粘的,谁能告诉我怎么办。 351#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2-1-30 19:41:00  夙夜夙为何

  夙: (甲骨)、 (金文)、 (小篆)。

  看它的甲骨、金文字型了吧,它应该是用人捧着月亮、来表示着(早夜)的意思,所谓“夙夜惟寅”,(寅)乃(4—5时也)。

  “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夙行失道”,“夙素”(早先、平素),“夙愿”(早就有的愿望), “夙话”,“夙好”,“夙契”,“夙憾”,“夙嫌冰释”,“夙心”,“夙慧”,“夙志”,“夙尚”,“夙日交游颇广”,“以践夙诺”,“夙诺得践”,“夙敌”,“以偿夙愿”,“夙愿前契”,“**违夙愿”,“以平夙怨”,“原系夙孽”,“夙僭奢者”,“仗策相从似夙因”,“痛灵根之夙损”,“夙世之因”,“夙根”,“夙殒”,“夙办”,“夙就”。

  “星言夙(早)驾,说(税)于桑田。”(星夜就说着早点起驾,停车休息在桑田。)“大夫夙退,无使君劳。”(大夫早点退去,不要使君王辛劳。)“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早起晚睡,不是一天了。)“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早起晚睡,不要辱没你所由生!)“夙兴夜寐,洒扫廷(庭院)内。”(早起晚睡,洒扫庭院室内。)“不能辰夜,不夙则莫(暮)。”(不能按时辰过夜,不是早起就是晚归。)“肃(速)肃宵征,夙夜在公。”(急速的夜行军,早晚都在为公事忙。)“岂不夙夜?”(难道不想早起赶夜路?)“行役夙夜无已!”(行役早晚不停息!)“行役夙夜无寐!”(行役早晚不得睡!)“行役夙夜必偕(一起)!”(行役早晚必定连轴转!)“载震(娠)载夙(早),载生载育。”(这妊娠这早怀上,这生产这养育。)不必再搞成“肃敬”。“民之靡盈,谁夙知而莫(暮)成?”(民人的不圆满,谁会早上知道而晚上就做成?)“祈年孔夙,方社不莫(暮)。”(祈年祭祀很早,祭四方神、土地神也不晚。)“夙夜匪解(懈),以事一人。”(早晚不懈怠,用来服事一人。)“夙夜匪解,虔共尔位。”(早晚不懈怠,虔诚恭敬你的职位。)“成王不敢康(安乐),夙夜基(根本)命宥(宽宥)密(精到)。”(成王不敢安乐,早晚把政命的宽宥、精到作为根本。)“我其夙夜,畏天之威。”(我那早晚,敬畏上天的威力。)“庶几夙夜,以永终誉(称扬)。”(差不多早晚坚持,用来永享到最终的称誉。)“维予小子,夙夜敬止。”(只因我年轻,早晚敬谨的。)“夙夜在公,在公载燕。”(早晚在公堂,在公堂这宴饮。)“三事大夫,莫肯夙夜。”(三司大夫,不肯早晚尽职。)

  补充说明:“夙”,《说文》为早敬也。 352#
回复 
作者:willtomjerryID  回复日期:2012-1-30 22:13:00  喽里巴索,庄圣早说过你这种人纯粹邪恶 353#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2-1-31 19:38:00  那庄圣的罗嗦你未必能读懂哟 354#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2-1-31 19:40:00  巩、筑、恐
  ①“巩(鞏)”, (小篆)。②“筑(築)”, (小篆)。
  它们的共同部分是一个(工)字、一个(夙)的右边。(工)乃(扎架子),那(夙)的右边应该是一个跪着而双手扶持的姿势。那(革)与(竹)是捆绑用的材料。
  其实(鞏)与(築)都是在说着建房子时捆绑(脚手架)与(木夹板),那最初房屋的墙是先用木板做成壳、而后往里填土捣制而成的。所谓“巩固”,就是那(脚手架)与(木夹板)、都要固定好才行。
  “巩之用黄牛之革。”“藐藐昊天,无不克(能)鞏。”(高远的老天,没有不能约束的。)
  通“恐”。“故君子恭而不难,敬而不巩”。
  “筑室百堵,西南其户。”“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丕,大)溃于成。”“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曰止曰时(是,此),筑室於兹。”“筑城伊淢(xu洫,护城河),作丰伊匹。”“身负板筑”,“建筑”,“修筑”,“构筑”,“筑巢”,“筑路”,“筑堤”,“挑土筑墙”,“不筑,必将有盗。”“北筑长城”“甸人筑坎坎”“筑石寨土堡”“更筑坚垒”“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称畚筑,程土物。”“身自持筑臿”,“筑室反耕”。
  (筑)不是捣土的杵,至于那“度(渡,投掷)之薨薨,筑之登登。”其实它是“之筑登登”(掷进筑板登登响)的意思,而不是什么捣土声。
  只看它还是一种乐器的名称,它就不可能是(杵),而正是那一种空框的结构。“竽瑟箜篌琴筑筝”,“高祖击筑”,“渐离击悲筑”。
  补充说明:“筑”,《说文》为捣也,《字典》为捣土的杵。
  ③“恐”, (小篆),心像捆绑着一般、不敢放肆也,这就是“恐”。
  “……,何恃而无恐?”“有恃无恐”,“……,国人皆恐。”“……,恐前后受其敌。”“秦王恐其破璧,……。”“**恐”,“恐栗,为儿恒状。”“舟人大恐”,“……,请先取韩以恐他国。”“常恐秋节至”,“而恐太后玉体……”,“恐托付不效”,“恐其有误”,“恐非所愿”,“不治将恐深”,“秦城恐不可得”,“恐为操所先”,“恐不任我意”,“恐慌”,“恐惧”,“恐怕”,“恐怖”,“恐吓”,“恐呵”,“恐慑”,“伺其危险之陂,以恐其主。”“……,犹恐……。”“吾恐季孙之忧不在**,而在……。”“令弟光恐云(恐吓说):……。”
  补充说明:“恐”,《说文》为惧也。 355#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2-2-1 19:41:00  怕字如何怕
  白、伯、迫、怕、百、拍、泊——
  ①“白”, (甲骨)、 (金文) 、 (小篆)。
  日头向上也,“白日”是也。“白天”,“白昼”,是以有“明”之意,“明白”是也。“清白”,“不白之冤”,“真相大白”。
  那“道白”,依然是“明”之意。“自白”,“表白”,“告白”,“白话”。
  由“天”而“空”,“空白”是也。“白忙活”,“白费口舌”,“白搭”,“白卷”,“白饶”,“白干”,“白送”,“白字”,“白手起家”,“虚室生白”,“一穷二白”。
  补充说明:“白”《說文》为西方色也。隂用事,物色白。《釋名》为啓也。如水啓時色也。《爾雅?釋天》为秋爲白藏。
  ② “伯”,(天在上)为大,那老大就叫“伯”。“大伯”,“伯父”,“伯仲”,“将伯(大哥)助予”,“自伯(兄长)之东”。
  不用再通“霸”,他就是“老大”的意思。“壤长地进,至乎伯王。”“一朝而伯”,“伯者莫高于齐桓”,“秦伯素服郊次”,“侯主侯伯”,“千里之外访方伯”。
  补充说明:“伯”,《說文》为長也。《釋名》为父之兄曰伯父。伯,把也,把持家政也。 
  ③“迫(廹)”,它跟“建”一样,有(压进)的性质,它依然用的是(天在上)的意思,“压迫”、“迫进”是也。其实那“迫击”乃其正宗也,它就是扣动扳机压子弹前进而射出也。“强迫”就是(用强力压进)也,有“强迫”而“被迫”,是以有“迫不得已”、“迫不及待”之说。“胁迫”,“迫胁”,“迫劫”,“迫蹙”,“迫阨”,“迫拶”,“迫索”,“迫勒”,“迫催”,“紧迫”,“急迫”,“迫急”,“迫促”,“迫遽”,“迫究”,“迫逐”,“迫速”,“迫猝”,“迫隘”,“逼迫”,“窘迫”,“迫令……”,“迫使……”,“迫于……”,“里胥迫我纳”,“***几为巡徼所陵迫死”,“迫生而下”,“迫**于厕,强盟之。”“迫而动”,“能事不受相促迫”,“外迫公事”。
  由“迫进”而“迫近”也。“望崦嵫(在甘肃天水西境,古代常用指日没的地方。)而勿迫。”“而侮所迫之国者,可亡也。”“涉旬月,迫季冬。”“时,北兵已迫修门外。”“迫措”,“迫隘”,“迫迮”,“迫视”,“迫临”,“**地势局迫”,“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补充说明:“迫”,《说文》为近也,《广韵》为逼也、近也。
  ④“怕”,就是心里有压力也,跟“恐”一样地不轻松也。
  “惧怕”,“恐怕”,“害怕”,“胆效怕事”,“鬼怕恶人”,“怕人”,“怕羞”,“怕生”,“欺软怕硬”,“怕死”,“怕冷”,“怕热”,“怕水”,“可怕”,“担惊受怕”,“怕是不来了”,“怕他没安好心”,“……,怕不是好意。”“天不怕地不怕”,“……浑不怕”“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不怕他不来。”
  补充说明:《集韻》为懼也。《說文》为無爲也。 356#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2-2-2 19:58:00  ⑤“百”: (甲骨)、 (金文) 、 (小篆)。
  它应该是在说着日头顶着压力向上之意,是以它有(顶)之意也。
  “百货”,“平章百姓”,“百花齐放”,“百科全书”,“百无聊赖”,“百废俱兴”,“神农尝百草”,“百炼成钢”,“百般无奈”,“百忙之中”,“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将军百战死”,“百计营谋不得脱”,“社稷百官皆在”,“百官以治”,“百川归海”,“百业”,“允理百工”,“百口莫辩”,“百里挑一”,“如可赎兮,人百其身。”“人一能之,己百之。”“百感交集”,“百年大计”,“百思不得其解”,“百闻不如一见”,“百依百顺”,“百战不殆”,“百折不挠”,“百蠻貢職”,“得黃金百,不如得季布諾。”“丑态百出”,“筑室百堵”,“百堵皆作”,“百岁之後”,“以洽百礼”,“百夫之特”,“逢此百罹”,“百尔君子,不知德行。”“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凡百君子,各敬尔身。”“维此圣人,瞻言百里。”“无思百忧”,“百僚是试”,“卜尔百福”,“生我百谷”,“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受天百禄”。
  补充说明:“百”,《说文》为十十也。
  ⑥“拍”, (金文)、 (小篆)。
  看见这(拍)字了吧,金文从白,小篆从百。无论从白、还是从百,它都是为(压)之意也。
  “惊涛拍岸”,“拍案叫绝”,“拍马屁”,“拍打”,“拍击”,“拍手”,“拍板”,“拍卖”。
  那“拍照”么,依然用的是(压进去)的意思。“拍摄”。
  补充说明:“拍”,《說文》为本作??。拊也。《釋名》为搏也。以手搏其上也。
  ⑦“泊”, (甲骨)、 (小篆)。
  看见这(泊)字了吧,甲骨从白,小篆从百。跟(拍)一样的了,用为(压)之意也 ,(压在水上也)。
  “泊船”,“泊舟”,“停泊”,“憩泊”,“晚泊……”,“夜泊……”,“船泊港外”,“泊车”,“泊位”。
  至于那“漂泊”、“淡泊”,它们应用为(空荡)之意。“我独泊兮其未兆”。
  那“湖泊”用的应该也是(空荡)之意。“梁山泊”,“罗布泊”。 357#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2-2-3 19:38:00  具与俱
  “鼎”, (甲骨)、 (金文)、 (小篆)。
  ①“具”, (金文)、 (小篆)。
  (具)的金文、小篆字型是双手捧鼎,“鼎”乃食器也,首先它应该是(置办酒食)。
  “以食具告”,“故人具鸡黍”,“具觞”,“今有贵客,为具召之。”“以佐长者视具”,“食以草具”,“分曹携具”,“具馔于西塾”,“敬具菲酌”,“魏其夫妇治具”,“田生子請張卿臨,親修具。”“東北面告濯具”,“缮甲兵,具(置办、排列)卒乘。”
  由“置办酒食”而“置备”,“具备”是也。“爾牲則具”,“官备则具备”,“寿为具召武帝显”,“因命条具风俗之弊”,“礼举仪具”,“具体而微”,“第二板已具”,“别具本章”,“具状”,“具禀”,“具覆”,“具衔”,“具名”,“知名不具”,“具结(结案)检验”,“狱具(具结)矣”,“具乎其先”,“具足”,“虑患之具”,“具文”,“具呈”,“具保”,“具象”,“出具……”。
  由“置备”而“器物”,“器具”是也。“用具”,“工具”,“农具”,“器具”,“道具”,“文具”,“刑具”,“餐具”,“量具”,“家具”,“实战之具”,“**几具”。
  由“置办”而“存在”,“具有”是也。“才具”,“抱将相之具(才具)”,“干城之具”,“吾素自无廊庙具”,“法眼独具”,“各具情态”,“别具只眼”,“求具眼如深甫者实鲜”。
  通“俱”(皆)。“具告沛公”,“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无从具死也”,“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给事谓余具知始末”,“火烈具举”,“火烈具扬”,“神具醉止”,“莫怨具庆”,“兄弟既具”,“莫远具尔(迩)”,“兄弟具来”,“民具尔瞻”,“具曰‘予圣’”,“具祸以(而)烬”,“具赘卒荒”,“神具醉止”,“即具发之”,“谋之其臧,则具是违;谋之不臧,则具是依。”“具答之”,“百废具兴”,“具对所得”,“具悉”,“具以情告”,“具述”,“具告”,“具论”,“具考”。
  补充说明:“具”,《说文》为供置也,《广韵》为备也、办也。
  ②“俱”,如果那“具”是(置办酒食)的话,这“俱”字就是(酒食边上有了人——用餐的场面),无论是(一家人)、还是(客与主),这时都不是一个人了,那(偕、皆、全、都、在一起、一样、相同),都在这里了。
  在一起:“*也吾仇也,而*与之俱 。”“道可载而与之俱也”,“臣客**可与俱”,“百余人俱”,“与**俱”,“处与之俱”,“使与书俱”,“与**俱”。
  相同:“所谓后者,应不俱也。”“伊尹、箕子才俱也。”“其势不俱生”,“俱为一体”,“俱乐部”,“与君俱来”,“与生俱来的……”,“万事俱备”,“百废俱兴”,“一应俱全”,“声色俱厉”,“俱诣孙权”,“父子俱在军中”,“三首俱烂”,“与璧俱碎”,“战具俱办”,“水陆俱下”,“**人马俱惊”,“谋之其臧,则俱是违;谋之不臧,则俱是依。”“父母俱存”,“道可載而與之俱也”,“孔子適周,魯君與之一乗車,兩馬,一豎子俱。”
  补充说明:“俱”,《说文》为皆也。 358#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2-2-4 19:27:00  句字句为何
  句(勾)、拘(抅)、痀、佝、夠、钩(鉤)、苟、笱、驹、狗——
  ①“句(勾)”, (甲骨)、 (金文)、 (小篆)。
  它的甲骨字型最像的:两对弯中一(口),(口)乃(圈围)也,(句)就是(对弯圈围也)。
  所谓“倨句”,就是(伸直、弯曲)也。“句曲”、“句圜”、“句枉”,“句爪”,“履句履者知地形”,“句戟”,“句捕”“越子为左右句卒”,“覆之而角至谓之句弓”,“句兵欲无弹”,“古之人衣上有冒而句领者”“初,臧昭伯如晉,臧會竊其寶龜僂句。”“句中鉤”。
  所谓“句抹”,就是(圈掉)。“句除”,“句校”,“句考”,“句稽”。
  所谓“句萌”,就是嫩芽弯曲而钻出。“句者毕出,萌者尽达。”
  至于那“吾句能亲亲而兴贤,吾不遗亦至矣。”它应该用的是(圈定)的意思。
  至于那“大行设九宾,胪、句传。”“胪”乃“陈列、展开”也,是以为由上而至下也,“句”乃“卷缩、收敛”也,是以为由下而至上也。
  “勾结”,“句引”。“勾画”,“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方俗。”
  由“圈圈”为一语终结,是以有一句话之说。“语句”,“句号”,“句逗”,“习其句读”,“句读之不知”,“句法”,“句式”,“书诗四句”,“三句话不离本行”。
  “勾曲”,“勾垂”,“勾着头”,“弯腰勾背”,“勾股弦”,“一笔勾销”,“勾乙”,“文成,安辄勾点,令更治改。”“勾抹”,“勾除”,“勾却”,“勾勒”,“勾染”,“勾结”,“勾集”,“勾连”,“勾留”,“勾迁”,“勾捕”,“勾致”,“勾取”,“勾中”,“勾扰”,“不许勾原籍子孙”,“勾合”,“勾通”,“勾哄”,“勾引”,“勾搭”,“勾惹”,“勾挑”,“勾魂摄魄”,“勾心斗角”,“勾戏”,“勾肆”,“勾栏”,“勾缝”,“勾兑”,“勾点芡”。
  至于那“勾当”,本应该是(勾画停当)的意思,是以有(办理、处理、管理)之意。“事无大小,士彦一委仲举,推寻句(勾)当,丝发无遗。”“拜监察御史,句(勾)当江淮租庸使。”
  通“够”。“舂将来则勾一石米”,“你勾得着那么高吗?”“才能勾……”“吃勾了多时”。
  补充说明:“句”,《说文》为曲也。段注:“凡曲折之物,侈为倨,敛为句。考工记多言倨句。”《玉篇》为止也,言語章句也。《類篇》为詞絕也。
  ②“拘(抅)”,提手圈围是为(拘),“拘束”是也。
  “使隂陽之術大詳而衆忌諱,人拘而多畏。”“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盖文王拘而演《周易》”,“艮为拘随物系之”,“拘係之,乃從維之。”“盡執拘以歸于周”,“武夫力而拘諸原”,“狎徐君,拘齐庆封。”“拘捕”,“拘留”,“拘押”,“拘禁”,“过于拘礼”,“拘谨”,“无所拘忌”,“无拘检”,“而不肖者拘焉”,“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拘守礼法”,“拘泥于细节”,“无所拘泥”,“不拘于时”,“拘以定月”,“拘文牵墨”,“不要太拘执”,“无拘无束”,“长短不拘”,“不拘小节”,“弘大體,不拘文法。”“凡为长者粪之礼,必加帚于箕上,以袂拘而退。”“凡僕人之禮,必授人綏,若僕者降等,則撫僕之手,不然,則自下拘之。”“拘?水至邯鄲入白渠”,“吾處身也,若橛株拘。”
  通“痀”。“筋肉拘苛”,“拘挛古法”,“拘拳”,“夫指之拘也,莫不求伸也。”
  补充说明:“拘”,《说文》为止也。《廣韻》为執也。《后汉书?王霸传》注犹限也。
  ③“痀”,佝偻病。“仲尼適楚,出於林中,見痀僂者。”
  ④“佝”,佝偻,脊背弯曲。
  ⑤“够”,看它那字型了吧(句+多),(句)乃弯曲也,它首先应该是(多弯曲而为达到也),是以“够得上(着)”,乃其正宗也。“够不上(着)”,“能够”,“架子那么高,小孩能够着吗?”
  由“达到”而“满足”也,“足够”是也。“繁富多够”,“这些足够了”,“够不够吃(用)?”“够十人吃(用)的”,“够本”,“够味”,“够意思”,“够朋友”,“够交情”,“够格”,“够数”,“够用”,“够条件”,“够标准”,“个子不够高”,“钱不够了”,“够结实了”,“够劲儿”,“够损的”,“够受的”,“疼得够呛”,“受够了”,“活够了”,“我早就够了”,“够死人了”。 359#
回复 
作者:guoxd65  回复日期:2012-2-4 19:38:00  好文!!收藏。 360#
回复 
作者:guoxd65  回复日期:2012-2-4 19:43:00  这个倒真的是可以叫学术了。 361#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2-2-7 19:28:00  谢谢支持! 362#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2-2-7 19:29:00  ⑥“钩(鉤)”,对弯的铁,是为(钩)。
  “钩子”,“秤钩儿”,“衣钩”,“帶鉤矩而佩衡兮”,“钓钩”,“挂钩”,“带钩”,“申孙之矢,集于桓鉤。”“岂谓一鉤金”,“窃鉤者诛”,“以尔鉤援”,“鑄作刀剑鉤鐔”,“钩镰刀”,“無鉤竿鐔,蒙須之便。”“遂爲渤海太守,賊棄弓弩而持鉏鉤。”“楚國折鉤之喙,足以爲九鼎。”“錦帶佩吳鉤”,“純鉤魚腸”,“木钩而樵”,“钩绳规矩”,“钩住”,“钩出水面”,“任公子爲大鉤巨緇,五十犗以爲餌,蹲乎會稽,投竿東海,旦旦而釣。”“鉤膺鞗革”,“或以戟鉤之”,“弓撥矢鉤”,“钩针”,“钩花边”,“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鉤深致遠”,“引鉤箝之辞”,“少有连,必多方钩致。”“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皆爲鉤黨下獄”,“使吏鉤止丞相掾史”“鉤人枉而出直”,“钩心斗角”,“善爲鉤距,以得事情。”“钩逮”,“钩沉”,“咸皆鉤校發其姦臧”,“钩抉”,“勾画”,“钩勒”。
  补充说明:“鉤”,《说文》为曲也。《韵会》为曲鉤也。《玉篇》为为鐵曲也,所以鉤悬物也。《小尔雅》为取也。《廣韻》为劒屬。《韻會》为古兵有鉤,有鑲,皆劒屬。引來曰鉤,推去曰鑲。
  ⑦“苟”,对弯的草,是为(苟)。它应该是由(屈曲)而来的(不直正),而后有(随便)、(轻率)之意。
  “一丝不苟”,“不苟言笑”,“不为苟得也”,“临财毋苟得”,“且苟而赋”,“苟言”,“苟辞”,“苟利”,“苟欲”,“苟合取容”,“不能苟合于不堪”,“不敢苟同”。
  “苟且”就是(随便暂且)。“苟且偷生(安)”,“苟且行止”,“苟且因循”,“苟全性命于乱世”,“终苟免而不怀仁”,“苟免于世”,“苟活于世”,“苟安一隅”,“苟存性命”,“苟延残喘”,“苟合矣”,“苟完矣”,“苟美矣”,“君子于其言也,无所苟而已矣。”“苟贱”,“且苟而赋”,“仆虽怯儒欲苟活”,“行廉不爲苟得,道義不爲苟合。”“非苟知之”,“則善戒惡,豈云苟兮。”
  由“随便”而“假如”。“苟富贵,勿相忘。”“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志于仁矣,无恶矣。”“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苟非其人”,“苟能坚持”,“苟或有救”,“苟能如此”,“夫苟中心圖民,知雖不及,必將至焉。”
  “人之为言,苟亦无信(、与、从)。舍旃(之焉)舍旃,苟亦无然。”(有人制造谣言的,假如也无人相信(、赞许、听从)。舍弃的啊舍弃的,假如也无人当真这样。)“君子于役,苟无饥渴。”(您的在服役,苟且当成您不会有饥渴。)“无曰:‘苟矣,莫扪(捂)朕舌。’”(不要说:“苟且随便了,不要捂住我的舌头。”)
  补充说明:“苟”,《說文》为草也。又誠也。
  ⑧“笱”,对弯的竹,是为(笱)。
  “无发我笱”,“敝笱在梁”,“笱门”。
  补充说明:“笱”,《说文》为曲竹捕鱼具也。承于石梁之孔,鱼入不得出。
  ⑨“驹”,马对弯也,小马,是为(驹)。
  “马驹子”,“武帝谓之千里”,“老马反为驹”,“夫马之为草驹之时”,“言秣其驹”,“乘我乘驹”,“白驹过隙”,“仲夏,游牝別羣,則执腾驹。”“我马维驹”,“春祭馬祖執駒”。
  补充说明:“驹”,《说文》为马二岁曰驹。
  ⑩“狗”,犬对弯也,小狗也。
  “狗窦”,“则是人也而曾狗彘之不若也”,“貂不足, 狗尾续。”“蝇营狗苟”,“狗急跳墙”,“狗仗人势”,“走狗”,“尊客之前不叱狗”,“鸡鸣狗盗”。
  补充说明:“狗”,《說文》为孔子曰:狗,叩也。叩气吠以守。
  跟这儿说说“胪”——
  “胪”,《说文》为皮也,《广韵》为腹前也,《尔雅》为叙也,其实它应该就是肚皮也。所谓“公孙硕(肥)膚(臚,肚皮),德音不(丕,大)瑕。”(公孙大肚皮,品德、声誉大有瑕疵。)。“胪革充盈”,“胪胀”,“胪肿”。
  由“肚皮”而“前陈”,“胪陈”是也。“大行设九宾,胪、句传。”“胪句”,“胪传”,“胪唱”,“鸿胪”,“胪列”,“胪叙”,“位在藩臣,而胪于郊祀。”“风听胪言于市,辨祅祥于谣。”“心犹豫而狐疑兮,即岐阯而胪情。” 363#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2-2-8 19:45:00  敬与警
  ①“敬”看它那结构了吧(苟+反),跟那(苟且、随便相反)的,就是(心里很当回事、很在意)的那种。
  “在貌为恭,在心为敬。”“宾客主恭,祭祀主敬。”“祭思敬”,“入问主敬,升堂主慎。”“敬德之聚也”,“毋不敬何允(诚信)”(没有不敬的地方何等诚信),“敬诺”,“敬受命”,“敬进**”,“敬闻命矣”,“敬让”,“敬逊”,“敬明”,“敬诚”,“敬信”,“敬谨”,“敬慎”,“敬虔”,“尊敬”,“敬爱”,“敬慕”,“敬佩”,“敬仰”,“敬重”,“敬赠”,“敬祝”,“敬告”,“敬畏”,“敬学”,“敬业”,“敬服”,“敬献”,“敬香”,“敬酒”,“敬茶”,“敬礼”,“致敬”,“敬意”,“贺敬”,“敬挽”,“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敬贤礼士”,“*虽貌敬”,“敬老爱幼”,“敬若神明”,“慎始敬终”,“恭敬不如从命”,“敬奉**一匹”,“贺敬”,“喜敬”,“寿敬”,“茶敬”,“送与**为程敬(路途之用)”,“捐输之例,百无一良。若以属之鄙人,惟当敬谢不敏。”“区区薄礼,不成敬意。”“故王者敬日,霸者敬时。”“贤者狎而敬之”,“唯雅敬***”,“敬事而信”,“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临之以庄,则敬。”“为礼不敬”,“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善与人交,久而敬之。”“居敬而行简”,“敬鬼神而远之”,“门人不敬子路”,“君子敬而无失”,“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居处恭,执事敬。”“修己以敬”,“不以庄莅之,则民不敬。”“貌思恭,事敬思敬。”
  “各敬尔仪”(各自敬慎你的威仪),“维桑与梓,必恭敬止。”(只那桑与梓,一定要恭敬的。)“凡百君子,各敬尔身。”(凡百官君子,各自敬慎你自身。)“敬慎威仪,维民之则。”(敬慎威仪,只这是民人的准则。)“慎尔出话,敬尔威仪。”(慎重你说出的话,敬谨你的威仪。) “敬天之怒,无敢戏豫(娱乐);敬天之渝(变),无敢驰驱。”(敬畏上天的发怒,不敢嬉戏娱乐;敬畏上天的变脸,不敢放胆而行。)“敬恭神明,宜(应该)无悔怒。”(敬恭神明,应该我无罪悔、神无恼怒。)“我友敬矣,谗言其兴。”(我友敬谨了,谗言那已兴起。)“敬慎威仪,以近有德。”(敬慎威仪,用来接近有德行的人。)“凡百君子,敬而听之。”(凡百君子,敬谨而听的。)“穆穆文王,於缉(接续)熙(光明)敬上。”(端庄恭敬的文王,呜呼接续那光明好敬谨的。)“既敬(警)既戒,惠此南国。”(已经警诫,好好对待这南方国家。)“嗟嗟臣工,敬尔在公。”(哎呀群臣百官,敬慎你所在公职。)“维予小子,夙夜敬止。”(只我年纪小,早晚敬谨的。)“敬之敬之,天维显思,命不易哉。”(敬慎的敬慎的,天理只那显著的,大命不易啊。)“维予小子,不(丕,大)听敬(警)止。”(只我年纪小,要大听警诫的。)“穆穆鲁侯,敬明其德。”(端庄恭敬的鲁侯,敬慎修明那德行。)“汤降不迟,圣敬日跻(升,登)。”(成汤降生正当时,明智敬谨每日向上。)
  补充说明:“敬”,《说文》为肃也。
  ②“警”看它那结构了吧(敬言也),告之使当回事、告之使在意也,“警告”是也。“告警”,“警示”,“示警”,“警世恒言”,“所以警众也”,“以警其余”,“惩一警百”,“乃一篇之警策”,“警句”,“警报”,“警笛”,“警钟”,“正岁则以法警戒群吏”,“今年或者大警晋也”。
  通“惊(驚)”。其实“警”跟“惊(驚)”在性质上是一样的,它都是在说:外因对心理的影响。“警动”,“警吓”,“节循序而警立”。
  至于那“机警”、“警觉”、“警悟”、“警省”、“警励”,自不必说,它就是在说:人对外界的反应了。至于“警惕(戒惧)”它就是(在意、戒惧),更进一步的应激反应了。
  至于“警备”、“警察”,它都是为了“自警”或“警人”也。“军卫不彻(撤),警也。”
  补充说明:“警”《说文》为戒也。 364#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2-2-9 20:23:00  戒与械
  ①“戒”, (甲骨)、 (金文)。
  (双手持戈也),这就是(戒),“警戒”乃其正宗也。
  “加强警戒”,“警戒無虞”,“夜三鼜以號戒”,“戒备森严”,“对**存有戒心”,“君子除(修整)戎(兵)器,戒不虞(臆度,料想)。”
  “警戒”是为了(制止)也,“戒止”是也。“知足以自戒”,“怵然为戒”,“戒慎”,“戒惧”,“畏戒”,“戒除”,“戒约”,“戒严”,“戒火”,“戒烟”,“戒酒”,“戒戢(收)”(收敛制止),“警戒”,“戒尺”,“戒绝”,“戒律”,“惩戒”,“戒条”,“戒忌”,“戒饬”,“聖人以此齊戒”,“湛然純一之謂齊,肅然警惕之謂戒。”“七日戒”,“戒骄戒躁”,“息民不戒”,“戒之敬之”,“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引以为诫”,“小惩而大诫”,“前车覆,后车诫。”“《女诫》”。
  而那由“戒备”又转为“预备”,我觉得这不止是(牵强)的问题,而是后人的曲解。所以什么“戒装”、“戒辖”,甚而至于“戒行”、“戒途”、“戒道”,“戒程”,简直不知所云。
  至于《诗经*小雅*大田》中的那句“大田多稼,既种既戒(械,农具),既备乃事。”它是在说(大田多稼事,已经选好种子、已经整好农具,已经完备那农事。)这里的“戒”不是什么“准备”。
  还有什么用为“约请”的“戒期”、“戒速”、“戒食”,不知如何转来。
  通“诫”(用言语警戒),“告诫”是也。“劝诫”,“戒谕”,“戒勉”,“诫敕”,“讥恶为诫”,“宾临终,诫其二子**、**,令善事帝。”“三保戒团众”,“***戒之”,“主人戒宾曰”,“既图事,戒上介亦如之。”“发诫布令而敌退,是主恩也。”“戒之用休”,“主人戒賔”,“戒上介亦如之”,“小懲而大誡”,“將不常戒,則三軍失其備。”
  而后是“叮嘱”。“戒之慎勿忘”,“梁出诫籍,持剑居外。”
  通“界”。“戒定”,“以三年为戒”,“戒期”(限定日期),“江河为南北两戒”,“北戒为胡门,南戒为越门。”“星茀于河戒”。
  “将叔无狃(习以为常),戒(防备)其伤女。”(三哥行将别太大意,提防它会伤到你。)“修尔车马,……用戒戎(战事)作(兴起)。”(修整你的车马,……用来戒备战事兴起。)“谨尔侯(有国者)度(计度),用戒不虞(臆度,料想)。”(谨慎你有国者的计度,用来防备不可意料之事的发生。)“岂(哪儿)不日戒,玁狁孔棘(棘手)。”(哪儿敢不日日警戒,玁狁很棘手。)“礼仪既备,钟鼓既戒(告止)。”(礼仪已经完备,钟鼓已经告止。)“大田多稼,既种既戒(械,农具)。”(大田多庄稼,已经选好种已经备好农具。)“既敬(警)既戒(诫),惠(好)此南国。”(已经警诫,好好对待这南方国家。)“亦有和羹,既戒(止,定,和)既平。”(也有调好的汤,已经调平和。)
  补充说明:“戒”《说文》为警也,这样的互训何时是个头。“诫”《说文》为“敕”也。《廣韻》为愼也,具也。又備也。 
  ②“械”,《说文》桎梏也,其为刑具、木制结构,其作用乃为戒止也。
  “拘罪人曰桁械”,“三缢加别械”,“求脱械”,“地上刑械”,“苟入狱,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械送”,“械解”,“械致”,“械槛”,“械系入老监”,“乃下……,械系之。”“械系***”,“械系不稍宽”“淮阴王也,受械于陈。”
  而后是一切的有结构的东西。“机械”,“有械(水车)于此,一日浸百畦。”“农夫不……,而足械用。”“云梯之械”,“攻械尽”,“以牒为械”,“械具”,“器械”,“军械”,“缴械”,“械斗”“三歲大計羣吏之治,以知民器械之數。”“爲機械變詐之巧者,無所用恥焉。” 365#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2-2-10 20:15:00  是与时
  一、是、提、题、匙、韪 ——
  ①“是(昰)”, (小篆)。以(昰)就好解了:(日正为昰),日正午,一切的一切都处于不偏不倚的状态,(正确、不错)都在这里了。我的那个娘也,这“是”字、是我早就关注过的主儿,却到今天才知道作如此正解。还是在重审“实(寔)”字时,才想到这“是”字到底是什么?
  “彼人是哉,子曰何其!”(人家说的正确啊,你那说些什么!)“是正疑谬”,“共商国是”,“君臣不合,则国是无从定矣。”“实事求是”,“是非分明”,“似是而非”,“觉今是而昨非”,“各是(行)其是”,“其所是焉诚美”, “是己而非人”,“深是其言”,“不法先王,不是礼义。”“他说的是”。
  由“正确”而“确指、确认”。“他是谁”,“是**”,“是这里吗”,“比比皆是”“曾是强御(悍),曾是掊(聚敛)克,曾是在位,曾是在服(职)。”“曾是莫听,大命以倾。”“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是鲁孔丘之徒与?”“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改变)之?”“汝是大家也”,“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今天是端午节”,“其原理,当是……。”“他不是学生”,“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料子是好料子,就是贵了点。”“放的是地方”。
  至于“凡(但凡)是”,就是(只要是)。“新语是人知”。
  至于那“是”用为(此、这儿),应该是说(正对,就这儿了)。
  “是日”,“是处”,“至于味,天下期于**,是天下相似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夫子至于是邦也”,“今之孝者,是谓能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是亦为政”,“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于予与改是”,“是以谓之‘文’也”,“……,不念旧恶,怨是用希。”“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子于是日哭,则不歌。”“唯我与尔有是夫!”“是道也,何足以臧?”“岂不尔思?室是远而。”“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是故恶夫佞者。”“是故哂之”“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是闻也,非达也。”“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吾党之直者异于是”,“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夫如是,奚而不丧?”“夫如是,奚其丧?”“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老而不死,是为贼。”“居是邦也”,“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求!无乃尔是过与!”“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夫如是……”“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然,有是言也。”“古者民有三疾(弊病),今也或是之亡也。”“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是以君子不为也”,“是难能也”,“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周有大赉,善人是富。”
  “是(这)究(穷尽)是图(谋划)”(这深思这熟虑),“承筐是将(相送)”(承上满筐的礼物这相送),“是刈(割)是濩(煮)”,(这割来、这煮上),“乐只君子,德音是茂(旺盛)!”“宛其死矣,他人是保。”“如蛮如髦(髳),我是用(使)忧。”(像那蛮髳,这使我生忧。)“醉而不出,是谓伐(败坏)德。”(醉了而不出去,这叫做败德。)“是以(因此)有誉(豫、欢乐)处兮”“维其有章兮,是以有庆兮。”“象服(画服)是宜(合身)”“反是不思,亦已(停止,罢了)焉哉!”(违反这誓言你不思量,也就到此为止罢了吧。)“周公东征,四国是皇(惶)。”“靖(安定)共(恭敬)尔位,正直是与(赞同)。” 366#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2-2-11 19:11:00  “秉国之均(钧,造陶器的转轮),四方是维(系)”,“君子如夷(削平),恶怒是违。”“终踰绝险,曾是不意!”(最终越过险绝,曾经这不在意!)“如贾三倍,君子是识。”(比如商人三倍利,君子这知道。)“哀哉不能言,匪舌是出(绌,屈),维躬是瘁。”“谋之其臧,则俱是违;谋之不臧,则俱是依。”“犹之未远,是用大谏!”“天降慆(滔,荡、漫,放荡、亵慢、懈慢)德,女兴是力。”“好是稼穑,力民代食。”(看好这稼穑事,民人出力官代食。)“维彼忍心,是顾是复(反复)。”(只那忍心人,这反复回头看顾。)“王欲(想要)玉(玉成——雕琢成玉)女,是用大谏。”(想要玉成你做好君王,因此大谏。)“薪是获薪,尚可载也。”(烧这砍获的劈柴,尚且可以车载的。)“君子屡盟,乱是用(使)长。君子信盗,乱是用暴。盗言孔甘,乱是用餤(吃得开)。”(君子多次结盟,使乱事这样长久。君子信窃国者,使乱事这样暴虐。窃国者的话很甜蜜,使乱事这样吃得开。)“是用作歌,将母来念?”(用作这歌,行将母亲来怀念!)“先祖是皇(灵光),神保是飨。”(先祖这灵光,保佑之神这享用。)“是剥(切开)是菹(zu腌菜),献之皇(灵光)祖。”(这切开这腌菜,献给灵光先祖。)“播厥百谷,既庭(挺)既硕(肥大),曾孙是若(诺,可)。”(播种那百种谷物,已经挺直已经肥大,曾孙这称可。)“是获是亩(田垅)”(这收获这满垅),“是类是禡”(这类祭这禡祭),“考卜维王,宅(定居)是镐京。”(落成占卜只文王,定居这镐京。)“平平左右,亦是率(遵循)从。”(平和左右,这也遵从的。)“吉蠲(jian)为饎,是用孝享。”(吉日清洁做饎饍,这是用来孝顺、祭祀的。)“民之秉(禀)彝(常),好是懿(美好)德。”(民人的禀性常情,都喜欢这美好德行。)“古训(训典)是式(效法),威仪是力。天子是若(诺,可),明命使赋(颁行)。”(古有训典这效法,威仪这力行。天子这称可,明命使颁行。)“王命仲山甫,式(法式)是百辟。”(王命仲山甫,法式这百官。)“于邑于谢,南国是式(榜样)。”(在谢邑,这南国的榜样。)“以(拿)先祖受命,因(依据)是百蛮。”(拿先祖所受册命,依据这百蛮。)“四牡骙骙(强壮),载是常服(驾驭)。玁(xian)狁孔炽(烈盛,猖狂),我是用(使)急。”(四匹公马好强壮,这是经常驾驭的。玁狁很猖狂,这使我着急。)“无曰予小子,召公是似(嗣,继承)。”(不要说我还小,召公的这继承。)“上帝是依,无灾无害。”(上帝这依靠,没有灾害。)“享以骍(赤色)牺,是饗是宜(适宜)”(用赤色牲畜供献,这祭飨这适宜),“保彼东方,鲁邦是常。” (保有那东方,鲁邦这常有。)“戎狄是膺(抵挡,抗拒),荆舒是惩,”(戎狄这抵挡,荆舒这严惩,)“莫敢不诺,鲁侯是若(诺,可)。”(没人敢不答应的,鲁侯这称可。)“宜(合适)大夫庶(众多)士,邦国是有(多)。”(合适的大夫众臣,邦国这好多。)“是断是度(度量),是寻(八尺)是尺。”(这砍下这度量,这八尺这一尺。)“奚斯所作,孔曼(长)且硕,万民是若(诺,可)。”(奚斯作的颂歌,很长且大气,万民这称可。)“外大国是疆,幅陨(员)既(尽)长。”(向外扩大国家这疆土,方圆尽长。)“玄王桓(桓表)拨(拔,突出),受小国是达(通),受大国是达。”(玄王契桓表般突出,授命小国这行得通,授命大国这行得通。)“昭(神明)假(赐予)迟迟(等候),上帝是祉(敬)。”(等候神明的赐予,上帝这崇敬。)“敷政优优(宽裕),百禄是遒(靠近)。”(布施政令很宽和,百种福禄这靠近。)“曰商是常”(说大商是太常),“是断是迁,方斲(斫,砍)是虔(斩削)。”(这锯断这搬迁,这正砍削。)
  至于那“惟利是图”(只图这利)、“惟你是问”(只问你这儿)、“惟力是视”(只看这力了)、“唯酒食是议”(只酒食的这议论)、“孜孜焉惟修是急”(孜孜不倦的只急于这修行)、“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主上枉屈大法延伸恩德,吞下大舟漏下我这罪人。)这些是宾语前置,表强调。
  至于那“于是”,就是(在此时或在此地)。“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
  补充说明:“是”,《说文》为直也。 367#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2-2-12 16:52:00  ②“提”,(扌+是),手正上下着拿起、是为(提),“提高”、“提起”是也。而后就是只要往上拿起、就为提了。
  “匪面命之,言提其耳。”“提刀而立”,“椊下提殴之”,“提竹筒丝笼”,“提壶”,“以是与天子提衡,争秩于诸侯。”“感其提拔之恩”,“提升”,“提前”,“提早”,“提纲挈领”,“提篮儿”,“提挈妻子而寄托之”,“长者与之提携”,“提掖”,“提督”,“提审”,“提取”,“提货”,“提包”,“提箱”,“油提子”,“提炼”,“提纯”,“提成”,“提价”,“提交”,“提供”,“提心吊胆”,“里提溜一条鱼”,“从井里提水”,“左手提着灯笼”“凡奉者當心,提者當帶。”“凡田,王提馬而走。”“師帥執提”“大角兩傍各有三星。鼎足句之曰攝提,直斗杓所指,以建時節。”“好人提提”,“歸飛提提”,“牛羊之肺,離而不提心。”
  “提出”,“提出问题供讨论”,“记事者必提其要”,“提问题”,“提方案”,“提要求”,“提意见”,“提醒”,“提示”,“提问”,“提倡”,“提及”,“别再提那件事了”,“提名”,“提议”,“提防”。
  “皇太子引博局提(掷)吴太子,杀之。”“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侍醫夏無且,以其所奉藥囊提荆軻。”“宛市百姓共提击之”,“拔剑四面提出”,“太后以冒絮提文帝”。
  补充说明:“提”,《说文》为挈也。
  ③“题”,(是+页),这里的(是)、应取(日正上方)之意,面部正上方、是为(题)。
  “雕题交趾”,“赤眉圆题”,“夫加之以衡扼,齐之以月题。”“文题白身”,“雕题黑齿”,“连缓耳,琐雕题。”“黑牛白题”,“堂高数仞,榱题数尺。”“题目”,“題(目视)彼脊令”,“題彼泰山”,“命题”,“标题”,“文不对题”,“离题太远”,“题材”,“题辞”,“题解”,“题旨深远”,“题(上奏)本”,“题参”,“试题”,“话题”,“主题”,“先立表题(标志)”,“委之在深箧,蠹鱼坏其题(标签)。”“题(题署)名其上”,“题款”,“休题旧事”,“一经品题,便作佳士。”“题品”,“题评”,“题跋”,“题字”。
  补充说明:“题”,《说文》为额也。《小爾雅》为頭也。《廣韻》为書題。《博雅》为書稱題。
  ④“匙”,(是+匕),正对着、才能打开也,是为(匙)。
  ⑤“韪(韙)”,(是+韋),它应该是在说着:正确的规范。
  “五韙咸備”,“昭韙見戒”,“冒天下大不韪”,“犯五不韪”,“犯五不韪”,“人韪其言”,“京室密清,罔有不韪。”“衣冠光韪”。
  补充说明:“韪”,《说文》为是也。
  二、时(時)莳、埘——
  ①“时(時)”, (小篆)。看它那繁体字型了吧,(日+寺),寺人与日也,就是那寺人掌管日行辰刻也,“时辰”、“时刻”是也,“时”由这而来也。
  “敬授人时”,“授时历”,“子时”,“午时”,“时日”,“四时之景不同”,“时间”,“时钟”,“时候”,“以时启闭”,“时已过午”,“从巳时杀到未时”,“始臣之解牛之时”,“费时”,“一时半刻”,“时光”,“时不久留”,“时差”,“时空”,“时限”,“时效”,“好雨知时节”,“按时”,“谨食之,时而献焉。”“有时”,“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时冷时日热”。
  “时代”,“时期”,“时世”,“时局”,“时势造英雄”,“救时须仗**才”,“时俗”,“时弊”,“不拘于时”,“时移世易”,“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自谓少时……”,“自云先世避秦时乱”,“变法者因时而他”,“不识时务”,“当时”,“时事之征也”,“时人莫之许也”,“时秦昭王与楚婚”,“深为时辈推重”,“时望所归”,“时誉”,“时宜”,“适时”,“动定合时”,“孔子,圣之时者也。”“觯(zhi)俟时而酌”,“时雨降矣”,“时令”,“时鲜”,“时下”,“时贤”,“时彦”,“不违农时”,“以备不时之需”,“风雨之不时”,“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斧斤以时入山林”,“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时尚”,“画眉深浅入时无?”“时髦”,“时装”,“时兴”。 368#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2-2-13 20:01:00  “时机”,“时运”,“时乖命蹇”,“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时不我待”,“时不再来”,“时来运转”,“时移势迁”,“待时而动”,“时运亨通”,“生不逢时”,“长风破浪会有时”,“无失其时”,“天时不如地利”,“今天时顺正”,“时宜于时通,利以处穷。”
  “时时”,“时常”,“时而”,“时或”,“时不时”,“学而时习之”,“时与出游猎”,“时矫首而遐”,“小鸟时来啄食”,“得长者时赐一书”。
  “孔惠孔时,维其尽之。”(很实惠很时宜,只那完尽的。)“有周不显,帝命不时。”(有周大显明,上帝的命令大合时宜。)
  是以它通“伺”也,瞅时机也。“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孔子瞅他不在的时候而前往拜访的。)“时其饥饱,达其怒心。”“时**之醉偃于牖下,……。”
  是以它通“司”也,掌管辰刻也。“见卵而求时夜。”(看见鸡蛋而求取叫夜打鸣。)
  是以它通“是”(此),“孝又时格”,“纳于百揆,百揆时叙。”
  《诗经》中多用此意。“奉时辰牡(公兽),辰牡孔硕(肥大)。”(奉上这应时的公兽,这应时的公兽很肥大。)“厥初生民,时维姜嫄。”(那最初生周的民人的,只这姜嫄。)“载生载育,时维后稷。”(这生产这养育,只这后稷。)“于时处处,于时庐(村房、客舍)旅,于时言言,于时语语。”(在这地方居住,在这建房舍,在这言语交谈。)“永锡(赐)尔极(至),时万时亿。”(永远赐给你最好的,这上万上亿的。)“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只那太师尚父,只这雄鹰般高扬。)“神罔时怨,神罔时恫。”(神灵没有这怨恨,神灵没有这痛恨。)“不明尔德,时无背无侧(邪)。”(你的德不明,这不知背叛、不知邪僻。)“因(依据)时百蛮。”(因依这百蛮。)“时靡有争,王心载(则,那么)宁。”(这没有了争斗,君王的心那么安宁了。) “匪教匪诲,时维妇寺(侍)。”(没人教诲,只这妇人作近侍。)“维昔之富不如时。”(只昔日的富有不像今时这样。)“畏天之威,于时保之。”(敬畏上天的威力,在这保有的。)“时迈(远行)其邦,昊天其子之。”(这远行巡视那邦国,老天那视同儿子的。)“我求懿(美、好)德,肆(放纵,放手)于时夏。”(我求美德之人,放手于这华夏。)“无此疆尔界,陈(布)常于时夏。”(没有这那疆界,常布于这华夏。)“访(方,才)予落(着落)止,率(遵循)时昭考。”(我才有着落的,遵循这先王的路线。)“佛(bi弼,辅助)时仔(崽)肩,示我显德行。”(辅助我这幼小的肩膀,拿显明的德行给我看。)“杀时(是,这)犉牡,”(杀这大公牛,)“於铄(辉煌)王师,遵养时晦(隐晦)。时纯(大)熙(兴盛)矣,是用大介。”(呜呼,辉煌的王师,遵循这养精晦能之道。这大兴盛了,所以大赐予。)“敷(铺开)时绎(连续不断)思,我徂(往)维求定,时周之命。”(铺开这连续不断的思考,我往后只求安定,这周的大命。)“於皇时周,”(呜呼,这辉煌的大周,)“裒(聚集)时之对(配合),时周之命。”(这聚集的合祭,这周的大命。)“曰止曰时,筑室於兹。”“说着停止说着这儿好,建筑房屋啊在这里。”“率时农夫,播厥百谷。”(率领这农夫,播种那百谷。)
  通“是”(对、善)。“匪上帝不时,殷不用旧。”(不是上帝不好,殷人不用旧章。)“威仪孔时。”(威仪很美善。)“岂曰不(丕,大)时。”(难道说大善。)“尔酒既旨,尔殽既时。”(你的酒已经味美,你的菜已经很好。)
  补充说明:“是”,《说文》为四时也,《尔雅》为是也。
  ②“莳”,它应该是在说着以时移栽之意也,所谓“播时百谷,以时为之。”。
  “莳秧”,“莳树”,“莳花”,“庐下莳杂花”,“秧根未牢莳未匝”,“萇命其將于一柵孔中蒔樹一根,以旌戰功。”
  补充说明:“莳”,《说文》为更别种也。《广雅》为种也。
  ③“埘”,它应该是在说着(以时而去)之土窝也。
  “鸡埘”,“鸡栖于埘”,“一无埘歇,二无窝归。” 369#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2-2-14 19:29:00  又、支、叉
  又、支、枝、肢、技、伎、妓、忮、只(隻)、双(雙)、叉、杈、汊、衩——
  ①“又”, (金文)、 (小篆)。其实它跟(手)是一个概念的两种表示方式。那一个、一个、又一个,就是在说着那些手指头。
  “敝,予又改为兮。”“天命不又”,“亦又何求?”“看了又看”,“东出于陶邱北,又东至于荷,又东北会于汶,又北东入于海。”“王三又,然后制刑。”“又试之鸡”,“今天又下雨了”,“除了拖拉机,又添了一台插秧机。”“周处…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路很近,车子又快,一会儿就到。”“十又五年”,“一年又三个月”,“二又三分之一”,“又复”,“又及”。
  “又高又大”,“又惊又喜”,“又打又闹”,“又哭又笑”,“又红又专”。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未可明诏大号…又不可以……”,“你又不是小孩!”
  “我原来想去,现在又不想去了。”“这个人挺面熟,一下子又想不起来他叫什么。”
  补充说明:“又”,《说文》为手也,象形。
  ②“支”, (小篆)。它的小篆字型,上面是:中间一直柱、两边两斜柱的,下面一(又)字,再形象不过。
  “支柱”,“支撑”,“支柱”,“支任”,“支仗”,“支当”,“支点”,“支拄”,“支架”,“体力不支”,“乐不可支(撑不住)”,“诎有右臂支船”,“大厦将倾,非一木所支也。”“这几根柱子支承着房屋全部重量”,“支助”,“支援”,“支边”,“支农”。
  通③“枝”,那树枝长就的就那三叉形的,是以它就跟(支)了。
  “支末”,“支蔓”,“芄兰之支”,“支叶茂接”,“分支”,“支蘖”,“支渠”,“支路”,“支脉”,“一支部队”,“支线”,“四十支纱”,“两支笔”,“支离分赴”,“支流”,“支川”,“分一支为南江”,“支系”,“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封弟子功臣自为支辅”,“支胤”,“支胄”,“支析”,“支别”。
  至于那“支付”,应该是拿出部分钱财给予的意思。“开支”,“收支”,“支取”,“支钱”,“支用”,“支出”,“左支右绌”。
  至于“支使”,它依然是拿出部分人力使用的意思。“受人支配”,“支派”,“支调”,“为**支差”“支摊儿”,“支客”,“支应”,“借故支开他”。
  至于那“支吾”,实乃“枝梧”,把话叉开的意思。“支支吾吾”,“支吾其词”。
  “树枝”,“柳枝”,“枝条”“枝杈”,“枝柯”,“节外生枝”,“横生枝节”“枝繁叶茂”,“不蔓不枝”,“本枝百世”“枝庶”。
  通④“肢”,它首先应该指上肢,依然是三叉之形,而后才是下肢。
  “而畅于四支”,“四支僵劲不能动”,“尽其四支动”。
  “肢势”,“肢体”,“四肢发达”。
  补充说明:“支”,《说文》去竹之枝也,从手持半竹。“枝”,《说文》为木别生条也。
  ⑤“技”,提手向某一支,所谓“一技之长”。所谓“技术”,(术)乃(行当的门道),(技术)就是(某一支行当的门道)。
  “技艺”,“人多技巧”,“技能”,“尚技而贱车”,“无他技”,“他技,奇巧异端也。”“能有所艺者技也”,“道也,进乎技矣。”“技盖至于此”,“技止此耳”,“技之奇妙”,“技亦灵怪”,“技俩”,“技法”,“技擅穿杨”,“名姝异技,虽禁中不逮。”“天下之善技”,“李伶为绝技”,“故百技所成,所以养一人也。”“黔驴技穷”,“雕虫小技”,“技工”,“技师”,“技校”,“精技击”,“人之有技,若己有之”。
  补充说明:“技”,《说文》为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