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家华罗庚图片:香港丧葬之地亦“人满为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2:58:37
香港丧葬之地亦“人满为患”
 46岁的香港办公室职员Sharon Mui花了6个月时间才为她父亲找到一处安息之地。

Sharon Mui的父亲原来是一位金属行业的工人,直到Sharon Mui能找到一处“骨灰龛“之前,他的骨灰一直存于他处。这种“骨灰龛“是在政府指定地点、用于存放骨灰的类似货柜一样的小空间。

其实她还有别的选择。今年早些时候,香港政府放宽了将骨灰撒海的申请。政府还试图推广公共“追思园”的做法。死者火化后的骨灰可以在园内免费抛撒。但这些都不是Sharon Mui想要的。她在香港华人永远坟场管理委员会(Board of Management of the Chinese Permanent Cemeteries) 22层的办公楼外表示,父母都太传统,绝不愿意骨灰撒海或是撒到追思园。

这就是香港面临的一个问题。在这里,能用于存放死者骨灰的场所正慢慢耗尽,而许多人又坚持为先人扫墓的传统。无论是对活着的还是故去的人而言,香港都已成为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香港七百万居民中,许多人还住在按规定小到只有59平方英尺面积的公共房屋或公寓中。而香港人口中年龄超过55岁的人群比例已达四分之一,人口死亡数量也在上升。另一方面,被称为灵灰安置所的骨灰存放地的建设步伐又跟不上需要。港府表示,到2012年香港每年半数的死者骨灰可能都找不到存放地。

甚至香港的太平间都已没有空间。今年早些时候,香港一位88岁老人的遗 被别的家庭错领,原因是医院太平间空间不足,以致于只能将两具遗 存放在同一个隔间。港府预计今年香港的死亡人数为39,400人,到2016年将增至48,100人。在由政府维持的公墓,现在已经到了一“墓”难求的地步,遗骸或骨灰只能在墓中存放6年,期满后死者亲属须将其移出,而原来的墓穴则葬入其他人。少数墓园也提供永久性墓穴,但收费是正常入葬费用的10倍左右,家属大概需要支付3.6万美元。

半个世纪前,港英政府考虑到香港土地有限、而墓园拥挤不堪的状况,开始鼓励港民火葬。这有违于长期以来中国人入土为安的传统丧葬习俗。为了推广火葬,当时的政府以比土葬低得多的价格提供火葬服务。如今香港85%以上的死者都实行了火葬。平均每位成年死者的火葬费为167美元。为了存放骨灰,政府兴建了大型多层结构的灵灰安置所。如九龙钻石山的灵灰安置所,是一座外观庄严的8层建筑物,拥有超过4万个“骨灰龛“。每个“骨灰龛“的正面有一块板,上面有死者生前照片,并记录着关于死者的其他信息。墙根处设有供死者家属烧香的槽位。一旁还设有大型香炉,供家属焚烧贡品和纸钱用。

钻石山灵灰安置所的助理场地经理Geoffrey Tang谈到,由于一些家属会将死者骨灰转到其他地方,因此每个月会有两到三个“骨灰龛“可供使用。某些情况下,等到一个“骨灰龛”可能要花上两年时间。由于各个社区通常都反对在他们的住所附近修建灵灰安置所,因此很难有新的供应。香港立法会议员陈智思(Bernard Chan)对此解释称,人们都不希望与死人作邻居。陈智思现在正为唤起港民对丧葬地不足的认识而奔走。

负责管理灵灰安置所和火葬场的政府官员杨纯驹称,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能接受其他选择。他表示,所有新“骨灰龛”都已销售一空。

这正是为何今年早些时候港府自80年代中期以来首次允许骨灰撒海的原因。为了帮助市民克服杨纯驹所称的心理障碍,政府对海葬仅收费40美元。相比之下,由政府出资兴建的单个“骨灰龛”收费约为515美元,而私营灵灰安置所的收费标准更是高达1.5万美元以上。但不幸的是,两种新选择均与中国传统的丧葬习俗相冲突。

数十年来研究华南丧葬仪式的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人类学家詹姆斯•伍迪•沃森(James L. Woody Watson)表示,这真是莫大的悲哀。从本质上说,香港政府是在破坏人们对祖先的祭奠方式,比如人们总是认为故人的遗骸是不该混在一起的,而这恰恰是追思园存在的问题。此外,每年清明节成百上千的家庭该怎样在追思园为先人扫墓、献花、烧香和祈祷,这个问题也还不清楚。骨灰撒海则要面临其他问题。香港道教领袖Y.Y. Wong说,没有人愿意自己的身体落入鱼肚。不过由于下代中国人受传统思想的束缚没有现在这么强,因此问题可能会有所缓和。Geoffrey Tang表示他自己正考虑身后事采用骨灰撒海的方式。

他说,这没什么问题,毕竟这不过是些钙质罢了。

Sharon Mui在7月底终于为父亲等到了一个“骨灰龛“。她说,在处理自己的身后事时,她和两个姐妹可能会响应政府提倡的新丧葬方式。

香港没有太多空间,我也不希望自己的家人花钱为我找块安息之地,她说,追思园更便宜,也更加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