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爱丽丝的歌谱:美伊博弈 以色列不是配角(国际视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06:28:03
秦 天
《 人民日报 》( 2012年02月15日   23 版)

1月2日,伊朗海军在伊朗南部霍尔木兹海峡附近试射一枚射程可达200公里的“卡德尔”地对舰导弹。

2月3日,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在首都德黑兰发表讲话称:“威胁对伊动武会对美国造成损失,而对伊动武对美国造成的损失将在这一基础上增大10倍。”

2月1日,在以色列耶路撒冷,以色列总统佩雷斯(右)与来访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举行会谈后召开联合记者会。

1月14日,在阿曼海塞卜地区霍尔木兹海峡旁的一个小海港,当地渔民拉网捕鱼。美国、以色列军方没有排除因核计划对伊朗动武的可能性。
近期以来,美伊关系凸显紧张,对伊动武之声频传,新一轮伊朗危机不断发酵。其实,伊朗问题是个30多年未解的老问题,直接相关方除了美国、伊朗,还有以色列。伊核问题在全球层面是美伊博弈,在中东地区则是以伊对峙。美以对伊核问题保持宏观一致,即坚决防止伊朗拥核、不排除采取军事手段,但也有政策差异。
以成功发动宣传战
在美伊博弈的大框架里,以色列给人以美国小跟班的印象。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后,美伊反目成仇,以伊也迅速断交;2003年以来,美一直在核问题上打压伊朗,以色列又成为防核、打伊的急先锋。伊核问题在全球层面是美伊博弈,在中东地区则是以伊对峙。美以对伊核问题保持宏观一致,即坚决防止伊朗拥核、不排除采取军事手段。
不过,以色列并非只是美国的应声虫,它经常主动出击,创造于己有利的局面。以此轮伊朗危机为例。2011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伊核问题被风云激荡的西亚北非政治动荡掩盖,并不显眼;10月,美指控伊间谍谋刺沙特驻美大使,亦谈不上危机;11月上旬,国际媒体突然爆出大量对伊动武传闻,尤其是以总统佩雷斯公开称“对伊动武可能越来越大、为时不远”,将打伊之势渲染得“山雨欲来”,绷紧了国际社会神经。可以说,以色列发动了一场十分成功的宣传战,促使伊核问题升级为危机。此后,以色列高官多次释放动武信号,使伊核危机高烧不退。其间,伊朗还发生了军事基地爆炸、核科学家被刺等“离奇”事件,以色列情报组织被疑为幕后黑手。以色列这一套组合拳,一方面促成西方进一步对伊施压,另一方面则投石问路,试探国际社会对其动武的态度。
虽说美、伊是伊朗问题的主角,以色列却能间接左右美对伊政策。美国内约有700万犹太人,这批人总体来说社会地位高、经济实力强,对美政坛影响很大,其主要政治关切是解除伊核威胁、维护以色列安全。施加这种影响的主要渠道有三:一是犹太群体影响美总统大选。美历史上大多数当选总统均争取到犹太人支持,主政后自然投桃报李。奥巴马2008年获得了78%的犹太选民支持,如今奥巴马又临大选,若对伊过于“软弱”,恐丧失犹太选民支持,丢失总统宝座也不无可能。二是以色列院外集团影响美国会议程。最著名的亲以游说团体即“美国以色列公共事务委员会”,能在相当程度上左右美国会立法、修法。2011年底,奥巴马签署《2012年度国防授权法》,对伊金融、能源部门出重拳制裁。据说奥巴马政府曾担忧制裁对中东局势、世界油价的负面影响,但最终扛不过犹太集团在国会的极力推动。三是亲以智库影响美政界、智囊。犹太团体以其雄厚财力支持学术和政策研究,不少学者、智库“拿钱嘴软”,多年来秉持遏制、威慑伊朗论调,鲜有主张对话、和谈的声音,对伊强硬为美主流政策。在这种紧密交织的政治纽带下,美护以遏伊的大政方针难以更改,一旦伊朗拥核乃至侵犯以色列,美国必将出手干预。
美以政策考虑不一致
美以虽结成特殊关系,倒也不意味着两国对伊政策考虑完全一致。首先,美以战略定位天生不同。美国是全球唯一的超级强国,对伊政策服从于其全球战略。在是否动武问题上,美国要考虑的太多:伊朗对美战略中心转向亚太的牵制,战事对世界油价、对西方脆弱经济的影响,强压伊朗对美与中、俄等大国关系的影响,制裁伊能源部门对中、印、日、韩等伊朗石油买家的影响等。综合权衡,美国认为仍应奉行既加强遏制又保持接触的“双轨”策略。相比而言,以色列的战略定位简单明了,就是要保持其在中东的绝对优势,为阻伊拥核,该动武时就动武。以色列可以不考虑地区国家,不考虑世界经济,唯一让其三思的是美国的态度。美国不想打,以色列还颇有些抱怨。
其次,美以安全认识存在差异。美是自信的强国,伊核问题充其量只是外交重点。1979年以前,巴列维时期的伊朗与美国关系亲密,那时伊朗就已开展核研发。近年来,美国对印度核研发亦持开放态度。这说明,只要伊朗政权言行遵循美国的规范和战略目标,核问题也好商量。部分美国人甚至期待有朝一日美伊和好如初。以色列因犹太民族的灾难记忆,安全感十分脆弱。伊朗领导人的反犹言论让其心神不定,伊朗拥核直接威胁以色列生存。笔者曾和一些以色列学者交流时表示伊朗不想也没必要用核武器对付以色列,遑论其核武技术远未成熟的想法,但以学者根本不能接受这样的观点。
再次,美以研判伊核问题严重性的标准不一。近年来,美以出台多份报告评估伊朗研制核武的进度。以色列权威智库“国家安全研究所”今年1月的模拟报告预测,伊朗可能于2013年1月进行核试验。1月底,美国国防部部长帕内塔在接受采访时也给出其评估:如伊朗决定生产核武,将需要一年制造核弹,再花一两年研制投送和发射装置。美以间的区别在于,美国认为制造出核武器(包括武器量级高浓铀、引爆和投送装置)才真正“闯了红灯”,伊朗距此目标起码有两三年时间,且美国也不认为伊朗已决定生产核武器。以色列认为只要制造出武器量级的核材料,即等于拥核,且一旦伊朗完成对核设施的分散掩藏,即失去对伊动武的时机和意义。由此可见,美国认为尚有采取非武力方式迫伊弃核的余地,以色列则认为再不动手恐将晚矣。
美以正在“对表”
上述分歧决定了美以对伊举措必生龃龉,这些现象颇值得玩味。一是美以对伊朗危机的表态基调不一。以色列不时冒出动武言论,渲染伊朗威胁,给伊朗危机添柴加火;美国总统奥巴马却在2012年国情咨文、接受采访等场合多次发表声明,通过和平与外交方式解决伊核问题仍然可能且更好,并明确划出了霍尔木兹海峡航运安全、核武器两条动武红线,实际上在为伊朗危机降温。2月5日,以总理内塔尼亚胡告诫国内右翼官员勿发表打伊言论,以免伤害以利益。这大概是美有所干预。二是美国谴责了2012年1月的伊朗核科学家被刺事件。多数媒体研判此案为以色列所为,以特工可能借助了美情工资源。案发后,美第一时间表态,撇清与该案关系;后美防长帕内塔又称“可能知道谁参与其中”,暗指以色列。美国刻意与以拉开距离,其实是要传达不希望以为一己之利助推美伊紧张、陷美于不义。三是美以军演被推迟。1月中旬,原定今春举行的美以联合军演被推迟至下半年;同时,美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邓普西访以,摆明美关切、安抚以情绪。伊朗连续军演示强,美以军演却推迟,美国显然不想跟着以色列和伊朗的节奏唱高调。
上述不一致反映了一点:美国、以色列的表走时不一。美国嫌以色列的表快了,以则嫌美国的表慢了。前不久,《华盛顿邮报》披露了美防长帕内塔的个人看法:以色列将于今夏4、5、6月对伊动武。既已公开,自然不是机密。在笔者看来,帕内塔还有后半句没说:以色列,请别这么急。目前,美国、以色列正在“对表”,美国的表慢了,就加紧加大对伊朗经济命脉的制裁;以色列的表快了,且暂忍一时,待制裁效果不佳后再动手不迟。
对美国来说,随着伊朗核计划的步步进展,必须准备各种预案。除了要考虑伊朗是否封锁霍尔木兹海峡、是否突破核门槛等之外,还要考虑以色列会否发动先发制人的打击。一旦以色列动手,美很可能卷入,奥巴马的经济政策、竞选方针、外交战略都将被迫大调整。目前,美国智库及政策界担心的不仅是美伊对抗,更有以色列擅自动武。以色列1981年轰炸伊拉克核设施、2007年轰炸叙利亚核设施等数次行动或不打招呼、或临到动手才知会美国。若以一味单干,必将置美于被动和无准备的境地。这也恰恰说明,以色列在美伊博弈中绝不仅仅是配角。
(作者单位: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西亚非洲研究所)
链  接
近期伊朗核问题大事记
2012年2月13日 伊朗外交部发言人梅赫曼帕拉斯特否认伊朗参与策划袭击以色列驻印度及格鲁吉亚使馆人员,称相关指控“纯属谎言”。
2012年2月11日 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在出席伊朗伊斯兰革命胜利33周年纪念仪式时说,伊朗将在随后数天内宣布新的“重大”核进展。
2012年2月10日 伊朗外长萨利希说,伊朗与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六国的新一轮核问题谈判可能会于近期举行。
2012年2月7日 以色列外长利伯曼访问美国,与美国国务卿克林顿商讨对伊朗核问题对策。
2012年1月15日 伊朗指称美国中情局制造了对伊朗核科学家穆斯塔法·艾哈迈迪—罗尚的暗杀。
2012年1月3日 伊朗军队总司令阿塔乌拉·萨利希警告不久前通过霍尔木兹海峡的一艘美国航空母舰不要返回波斯湾水域。
2011年12月4日 伊朗法尔斯通讯社报道说,伊朗军队在伊东部地区击落一架美国无人侦察机。
2011年5月21日 伊朗新闻电视台报道,伊朗情报部当天宣布破获了一个与美国中央情报局相联系的间谍网络,共逮捕24名为美国提供情报的人员,还发现了42名与该间谍网络有关的美国中情局特工。对此,美国目前尚未给予公开回应。
(牛瑞飞  李  宁整理)
本报图片均来自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