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弹钢琴视频大全集:刘洪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10:57:07

[荐] 药案受害者从正剧走向滑稽

刘洪波    发表于 2012年02月13日 23:22 阅读(2486) 评论(21) 分类: 文章 举报相关搜索词: 死刑 判决 张显 中国 审理 本文已被推荐到腾讯博客,点击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一个已经执行终了的案件,竟然再起波澜。2月8日,药家鑫案被害者张妙家属前往药家接受20万元赠款,现场发生肢体冲突。  药家鑫驾车撞人,下车补刀,掀起巨大舆论反映,被法院判处药家鑫死刑,并附带民事赔偿约5万元。现在药家鑫已经被执行死刑8个月,张家认为附带民事赔偿数额太少,但既未上诉,也未闻执行上有任何纠纷。  药家确曾有过赠与张家20万元的表示,那还是在药案尚在审理之时。那20万元赠与,意在达成张家对药家鑫的谅解,而且已经送到张家,被张家退回。当时,张家对那20万元款项的用途完全了解,且态度坚决,要求判处药家鑫死刑,绝不接受。  药家鑫既已在当事方绝不谅解之下被依法处死,张家的要求已通过法院判决得以实现,应该说20万元赠款之事也不复存在。药父未删去当时表示赠与的微博,可以认为是作为事件进程的存留记录。张家却在此时宣布愿意接受赠款,是将历史记录当成了药父现在的意思表示。
  更为荒唐的是,张家并不与药家商量,自行宣布2月8日前往接受赠款,并付诸行动。就算在张家的理解中,药父赠款的态度诚恳又坚决,难道办理赠款事项不需要双方接洽?张家愿意接受,还要问药家是否愿意赠与吧,何故径直上门,并因“愿意接受赠款”而发生肢体冲突?  张家的行为,已不是“接受赠与”,而是强行讨要款项。这不仅使药案审理中张家的高调索命显得虚伪,而且毫无合法性可言。张家既以拒绝接受赠款而表示绝不谅解,又在判决之后强索以达成谅解为目的的款项。既索命又要钱,而且先索命再要钱,张家的行为不仅无所依据,而且有悖人情。  事实上,在高调宣布对药家鑫只要命不要钱之后,张家并非没有得到经济上的利益。所谓失之东墙得之西隅,媒体报道指张家得到的社会捐款远远超过20多万元。虽然社会捐款与药家的赠与是两码事,但客观上来说,张家拒绝药父赠款而要求判处药家鑫死刑,激发了人们对受害者家庭生活困境的关注,推动了社会捐款的发展。从情理来说,张家再行讨要药父赠款,失去了道义上的正当性。
  我们不能说张家如此行事,验证了药家鑫所说的“农村人难缠”符合事实。这只是单个事例,不足以为农村人画像。正如我们不能用药案中受害方代理律师张显的行为,来为整个律师界定性。多数情况下,中国的农村人不是“难缠”,而是太好欺负了,他们是无声的存在,跟救助渠道相距遥远。  张显在药案中的作用引人注目。此次张家登门讨钱行动,事先通过张显微博昭告于众,事间张显自称前往旁观,作用耐人寻味。在药案审判过程中,张显显示了在把握舆论关注点、激发公众情绪上的才能,“富二代”“官二代”、“军二代”、“四套房”等关键词劲道十足。而事实上,药父身份并不显要,家庭经济条件可称普通。我们还知道,药家鑫伏法后,张妙葬礼上还张挂了“西方普世派滚出中国去”的标语,这极不可能由张妙家人或者当地村民自行制作,他们不会使用“西方普世派”这类字眼,也不会有“西方普世派”这一概念。
  药家鑫案件出现过巨大的舆论分歧,在普通公众中和知识阶层中,都有支持判处死刑和反对判处死刑的态度差别。而案件既经宣判,判决既已执行,结果无法改变,那一页就成了历史,翻看仍使人沉思。但张家“愿意接受20万元赠款”的最新事态,使这一众议纷纭的案件,续上了一条娱乐搞笑的狗尾。  这不是一条普通的花边新闻,而是一个可资评鉴世相人心的时代样本。凶杀是巨大的悲剧,死刑是沉重的代价,而杀戮和刑罚之余,受害者家属“愿意接受赠款”并自行前往讨要的剧目,为悲剧和代价涂抹了滑稽的一笔。                                    2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