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申奥短片:古砚收藏者少 “泡沫”低可关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05:20:54
东莞日报社旗下媒体:东莞日报东莞时报东莞报业网  
  2008年11月17日 星期一放大缩小默认
古砚收藏者少 “泡沫”低可关注
——访古砚收藏爱好者叶树标
梁剑华

■ 龙尾砚(大雅用过)

■ 端砚凤砚(松庵用过)

■ 端砚龙砚(黄道周用过)

■ 端砚(欧阳修用过)

■ 玉袍紫带砚(邓石如用过)
砚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房四宝之一,用于研墨。早在唐朝时期,大文豪柳宗元(773-819)在《柳州山水近可游者记》中有“其曰龙壁,其下多秀石,可制作砚台”之说。
随着历史的发展,砚台渐为文人墨客所美化。他们闲暇时,将诗、书、画刻在砚台上以作观赏,再作玩物,以致后来,取石、制砚、雕刻成了一个行业,所制之砚台,除研墨之外,又成了工艺品,集石材、造型、构图、书法、绘画、雕刻于一体,又成了文化艺术的载体。宋代以后,砚逐渐成为文人墨客的藏品之一。
在东莞的收藏家协会中,收藏书画、陶瓷,古家具、玉器、金银器、奇石、根雕等藏品者,比比皆是,唯对砚台的收藏比较鲜见。砚又以端砚为最优者,价值堪称一眼一万元,为何距端州两个多少时车程的东莞人,藏家中玩砚者这么少呢?
正当记者不知到哪里寻访东莞的藏砚者时,近日听说莞城有位偏爱收藏古砚者,一访之后大开眼界。他姓叶名树标,他的书房卧室,放置有宋代以来的名人名砚一百余方。收藏这么多古砚,所费多少?价值多少?赚蚀如何?对此,叶先生笑答:“古砚集砚材、诗、书、画、历史文化于一体,在藏品中,少有藏品含有这么丰富的艺术元素。我只在乎研究其蕴含的历史文化和书画艺术,不曾想过赚蚀几何。”
欧阳修之砚家中藏
叶树标介绍,过去对砚的认识不多,只知其功能是供研墨用的。从没有收藏古砚之思想及行动。家中所藏的一百多方古砚都是在这十几年时间里收藏的。他说与古砚结缘,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以后的事。
十几年前,一个甘肃的朋友到莞,带来一方砚台送给叶树标,朋友说:“这是一方有名的洮河砚,价值不菲。”叶树标听后惊奇地问:“砚也这么值钱?”朋友解释,砚集材料、书画、雕刻于一身,是价值不菲的艺术品。
此后,叶树标就格外留意起砚来,并开始涉足收藏,特别是古代名砚。经十几年的收藏,现在他已藏有端砚、歙砚、洮河砚,澄泥砚、红丝砚、松花砚、燕子砚、贺兰石砚、金花石砚、湖南奇石砚、紫袍玉带砚等100多方。
在叶树标收藏的古砚中,历史最悠久的,要数一方北宋时期的古砚了。据介绍这方古砚,是北宋时期大文豪欧阳修用过的(欧阳修公元1007-1071年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除欧阳修用过的砚外,他还藏有赵孟頫 、米万钟、文征明、李东阳、陆治、傅山、文震孟、朱汝尊、叶封、刘勇、叶志诜、王文治、邓石如、何兆基、王时敏、蓝瑛、吴昌炎、周一柱、高士其等历史文化名人用过或镌刻或玩过或与之有关的砚台。
在被问及这一百多方砚中,最爱是那一方时,他表示,所藏之砚每一方都是历史名人用过或把玩过、或亲自镌刻的。对每方古砚他都爱不释手。每当回到家,他都小心翼翼地搬弄一番“交流一番”,没有哪一方最爱,哪一方不爱。从工艺上讲他觉得清朝时期的砚工艺比较好。
砚有南北流派之分
叶树标经过十多年对古砚的研究后认为,砚是中国特有的文具之一(东南亚也有),起于何时,他还来不及考证,但砚的兴起(即有人视其为玩物)应在宋代开始。
叶树标认为,有人把玩、有人观赏,就有人赋予艺术。从此,砚除供研墨以外,慢慢地砚台的面与底等处,就出现了山水、人物、花鸟等图案,还有文人雅士把诗句镌刻在上面,对于心爱的还刻上自己的名字。此后,制砚者根据砚石材之形和颜色,绘上图画,刻上诗句作为一件心爱之物把玩,或作礼物赠予亲朋好友。到了明代,江南才子尤爱玩砚、故明朝起,砚的花式、图案、诗词歌赋特别多。到了清朝,砚无论在选材,构图布局,雕刻工艺都比以前更成熟。
说到这,叶树标搬出一对刻有龙凤图案的古砚来供欣赏。这对古砚的图案布局非常巧妙,以一颗细小的石眼作龙之睛,以一颗比拇指还大的石眼作“珠”,旁边的眼分布在周围,组成“龙穿祥云戏珠图”,简结而不失龙的威猛之势,又无繁复之笔。而那方“凤”砚、椭圆的顶部,一只凤凰展翅天际。两砚一摆上架,人会自然而然想起龙凤呈祥,从意境到工艺都那么完美。
叶树标认为,随着制砚工艺的日趋成熟,制砚的艺术也有南北流派之分。
从图案上分,北派的砚台,表面的图案大多以蝠、鹿、寿桃或仕女、太平象势的图案居多,所刻之蝠、鹿、寿桃是借喻:福、禄、寿;而仕女以及太平象势,则是对太平盛世的向往或歌颂。画面比较大气,还有的板砚(大型平板式砚台)除图画、书法外,有的还在砚的背面镶上一周圈的宝石,以显示砚台主人的富有。他认为,这些镶有宝石的砚台都是出现在清朝时期居多。也就是说,这个时期,暗示着北方富人的性格很张扬。
而南方(岭南特式)的砚台大多都饰以花鸟虫鱼,尤其是荷花和蟹为多。主人寄望自己或后代在科举上能连中三甲,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从刀法上看,北方的砚工艺比较简练,多用浅刀雕刻。而南方的砚台比较讲究工艺和刀法,多取用镂空和图案的重重叠叠,让人在欣赏整个画面多层次之余,又惊叹刀法的细腻。从工艺上看,北方的砚工艺似乎不及南方的好。
名人名砚有收藏价值
收藏这么多的古砚,所费钱财多少?升值几许?赚蚀如何?这是大多数收藏者心中必有的算盘。对此,叶树标认为,从开始收藏至今从来没有盘算过用了多少钱,能赚多少钱或亏了多少钱等问题。只是为砚台的石质、诗、书画和工艺、更多的是为其曾经的主人——历史名人所吸引。
叶树标认为,在所有的收藏品中,唯古砚和古家具能集诗、书、画、构图、工艺、历史文化于一身。而石砚从古代传至今,历数百年,甚者千年,除名人用过外,还有多少人用过?不得而知,历那么多朝代的更替,经那么多战争的考验,那么多风雨的洗礼都能存下来,可想此方砚台所蕴含的历史信息之丰富。还有就是除欣赏材质的温润如玉外,还可以欣赏诗、书、画和细腻的工艺。古砚上的字、画均出自砚台曾经的主人之手。其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岂不更高?
叶树标表示,古砚蕴含的这些信息当中,他只在乎的是历史文化和艺术信息,不曾考虑过其经济价值。因此,收藏古砚至今,家中的每个角落大都为古砚所占据,也常听到家人对此的不满之声。但这不改他对古砚收藏研究的热爱,若有人在他家中随手拿起一方砚,问他多少钱才能转让,他会说:“我只在乎在把玩、研究个中历史文化。从研究中阅读古砚,了解历史名人,从未想过割爱。”
说到收藏古砚的经济前景问题,叶树标想了一会答:“很多艺术品都被国际玩家以及国内有关的人士炒过了,价值都被炒至相当高,唯有古砚,似乎如今还没有被炒过,可能是国际投资者还不认识古砚之故吧。”他认为,要收藏古砚,尤其是名人名砚,可能要翻阅很多的历史资料,否则,很容易落入造假者设的陷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