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条到期多久可以起诉:[转载]我们为什么要读诸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6:40:29

我们为什么要读诸子

鲍鹏山

 

我们为什么还需要诸子?我们生活在今天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到两千多年前诸子那个时代去,为什么还要认识他们?讲这样的话题,实际上涉及历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历史对我们为什么是必要的?这是历史学的一个基本问题。

现在史学界有一个比较流行的观点,就是“史学就是史料学”。这句话是傅斯年说的,意思是说我们研究历史的学问,就是去整理、校正、搜集历史上保存下来的史料,然后尽量去探索历史的真相。这句话理论根源在德国,但我对这样的史学观点一直是怀疑的,因为它没有回答一个基本问题,就是为什么历史对于我们是必要的?我们生活在现代的人,为什么要去了解历史上的某一个史料呢?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去探究历史上某一件事情的真相呢?不能说明这个问题,你就不能证明历史学对我们今天的价值。

历史的本质在于它的价值,而不在于它曾经有过的事实,它可能不是一个事实,但它是一个价值。我们史学家到图书馆去翻故纸堆,就只是找到历史的事实吗?就算你在历史的故纸堆里面找到了这段记录,这个记录本身就是真的吗?办公室里今天有两个人打架,你明天找在场的人来叙述,不同的人叙述的都不一样。那么记录在纸上的,成为文字的,就一定是真的吗?也不一定。所以我说,历史的真相往往是不存在的,历史最重要的是它作为一种价值而存在,为我们提供生活中的参照系,给我们提供一种判断的标准,甚至有的时候,也给我们提供一种判断的方法,这才是历史的价值。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在他的《历史研究》中说:历史是什么?历史是一个不断增加自己的东西。这句话包含着怎样的内涵呢?就是说历史不是发生过以后就照那个样子定型了。它会随着历史的发展、时间的推移,自身不断增长。为什么这样讲?就是因为当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当我们有了更多的经历,对整个人类有了更多的人生体会以后再去看历史时,你会发现以前没有发现的东西。也就是说,历史的总量增加了。历史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两千两百多年前,诸子把他们的思想成果用文字的形式已经定型下来,放在那个地方,这就让从汉代到今天的我们每一代人都仍然能够解读他们,给他们增加内涵。

面对历史,我们将要作出的贡献是,当这个大雪球滚过我们身边的时候,我们尽努力在这个雪球上再附着一点东西,让这个雪球更大一点,我们的历史越来越丰富,我们的历史就越来越伟大,我们的文化就越来越深厚。而不是拿一把凿子去凿,看看里面最终的事实是什么。因为最终的事实也就是那一团雪。所以历史的过程是一个价值增生的过程。我们今天读诸子,读出了和古人不一样的东西,是因为我们比古人聪明吗?不是的。因为今天的我们比古人有更多的生活经验,有古人没有的经历。我们把这个经历和经验,糅合到诸子的思想里面,所以诸子从我们的时代滚过的时候,从我们这个时代汲取了东西,就变得更加丰富。

历史对于我们究竟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呢?历史也是一个不断地让现实更有内涵和深度的东西。我们都生活在今天的社会里面,但我们每个人对这个社会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你在上海居住,我也在上海居住,你面对着中国,我也面对着中国,你面对着世界,我也面对着世界。但是你拥有的人、拥有的世界,和我是不一样的。因为我们的历史积累不一样。所以我们说,历史能让现实更有内涵,更有深度。一个文化程度相对高的人,他拥有的现实就比我们一般人多,所以他看得更深。我写庄子的时候讲过:对我们而言,这个世界不是太大,而是太深。我们能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深度呢?人跟人是不一样的。历史就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种东西,让我们可以更深地下潜,让我们可以更深地深入到现实内部。实际上我们不是深入历史,我们是深入现实。在这个过程中,历史就像一艘潜水艇,它可以带着我们下潜。只有拥有历史,你才有能力下潜。所以,汤因比说,历史是一个能够不断增加自己的东西。现在我也可以讲一句话,历史是一个不断地让现实更有深度和内涵的东西,历史也是一个不断地让现实更有内容的东西。你想更深地了解现实吗?那么你就必须了解历史。你想更深入地进入这个世界的内核吗?你想更深入地了解这个世界的本质吗?甚至你想更深入地了解我们人自身的人性吗?你都必须借助于历史,这就是为什么历史对我们是必要的。

科林伍德说,“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这话就是说假如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你就不能够深入历史。只有思想才能在现实中发现思想,只有思想才能在历史中发现本质。

这个世界对我们来说不是太大,而是太深。诸子典籍有多大?《孟子》就四万多字嘛,《庄子》也就十多万字嘛,不大。但问题是它们深不可测。两千多年了,从诸子死后,一直到今天,每个时代的人都在下潜,想找到这些典籍最深的地方。但是我们到现在,还根本不知道,它们最深的地方在哪里,它们不是太大,而是太深了。

实际上它们真的有那么深吗?其实它们只是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深入的可能性。真正深的是这个世界,是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太丰富多彩了,是我们现实生活的丰富多彩增加了先秦诸子典籍的分量,而不是它们增加了我们的分量。

所以我们说认识历史,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我们自己,更好地认识我们自己的时代,认清自己的方向,认清我们在历史上的位置和历史责任。讲到这儿,我还要讲一句关于历史的名言,克罗齐讲的,“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你以为你在研究古代吗?实际上都是在研究今天,在研究现实。

中国古人讲到历史也有一句话,叫“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这句话包含着很好的内涵,就是说有很多东西,我们在当时,在较短的时间里面不能对它作出正确的判断,要对这个事物作出正确的判断,必须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假如给你一粒种子,你不能够判断,这个种子将来会开什么花;给你一朵花,你不知道它将来会结什么果;给你一棵幼苗,你不知道它将来会长成什么样的材质。所以你必须等到这粒种子开花、发芽、长成大树,才能判断它的本质是什么。必须有时间,有一个完整的过程,才能有一个全面的判断,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历史是我们形成正确判断的必不可少的元素。我们中国人对一个人的判断常用到一个词,“盖棺定论”。我们说三岁看到老,那是一种猜测,盖棺才能最终定论。但是我们还会发现,即使盖棺了,就一定能定论吗?还不行。为什么?每个历史人物,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时期,我们对他有不同的判断。

一群人为什么能够成为一个民族,是因为这一群人有共同的历史,以及在这个历史过程中所形成的共同的文化信仰。没有共同历史的人,没有共同的文化信仰的人,你把他们临时凑在一起,那只是暂时的一群人,一群乌合之众。但是假如这一群人在一起生活了很长时间,一代一代共同生活下去,最后他们形成共同的历史了,他们就成了一个民族。

所以说,没有历史就没有民族,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要消灭一个民族,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肉体上的种族灭绝,还有一种就是消灭这个民族的文化,把这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从他民族的记忆中抹去。

文化是一个历史的概念,没有历史就没有文化。没有历史可以有科学,可以有技术,但不会有文化。因为文化要在历史的过程中才能够形成。

讲到这里,我想谈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没有全民宗教信仰的民族。按说没有宗教的民族是有严重的先天不足的。首先这个民族的凝聚力是有问题的,其次是这个民族的道德体系是有问题的。但是看看中国的历史你会发现,我们这个民族有着其他民族都不能具有的强大凝聚力,而且虽然没有宗教,我们仍然是非常富有道德感的一个民族,是一个活得很体面的民族。而且在全世界的范围里,中华民族是唯一一个没有中断过自己历史的民族。并且在漫长的时期里面,我们这个民族还有辉煌的历史,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一个没有宗教的民族,为什么历史没有中断,并且能够创造出那么辉煌灿烂的文化?我们靠什么?靠四个字:史官文化。孔子是作为一个历史学家走上历史舞台的,老子也是以历史学家的身份走上历史舞台的,老子的身份本来就是柱下吏,是国家档案馆的馆长,实际上就是一个史官。孔子好古,他整理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史学编年著作《春秋》。史官的出现,预示着神话、巫术和原始宗教的衰落。反过来说,当我们这个民族原始的宗教没有达到充分发展,没有发展为全民族的信仰,没有变成我们民族的道德屏障的时候,取而代之的是什么呢?是史官。

所以在中国,我们可以讲,历史就是我们的宗教。历史实际上成了我们道德上的屏障,我们什么都不怕,但是我们怕死后遗臭万年,怕别人最后给我们一个鉴定。我们中国人特别看重死后追悼会上的悼词。这是对历史的尊重。所以我们说,历史就在这样的层面上影响了现实,它作为一种观念告诉我们,人不仅仅活在现在,还可能活在未来。你不仅仅要今天活得好,不仅仅要图今天活得快活,还要想着将来你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所以历史是一个无形的存在,它让我们的行动有所收敛,让我们不仅要过一个潇洒的人生,还要过一个有尊严的人生,经得起考验的人生,经得起将来被别人推敲的人生。这就在很大的程度上阻止了我们道德的堕落。

我们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来自什么地方呢?来自我们传统的教育。教育在中国,这个功能太强大了。我们真的不能简单地认为,我们的教育就是培养一些劳动者。教育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培养全民族共同的价值观。有了这样共同的价值观,这个民族就能够凝聚起来。大家有共同的价值基础,我们就能够共同在一个国度里面生活。民族的凝聚力就来自这些。所以我前面讲到了,什么叫民族?民族一定是有共同文化的,一定是有共同的历史的。没有历史肯定没有民族。中国人为什么那么重视历史?这是有道理的,因为我们没有宗教,我们必须找一个东西来代替宗教的功能,这就是历史。

读先秦诸子,就是让当代人在我们的生活中做个有良知的人。你在工作中、生活中,一定要带着你的良知。假如你把良知丢失了,你去读诸子,孔子、孟子、老子、庄子他们能给你安一颗心。给你安一颗有良知的心,给你安一颗有道义的心,给你安一颗有正义感的心,然后你才能明白,怎样才能真正地体面地生活着。

马丁·路德·金,讲过这样一句话:国家强大不是经济强大,不是技术强大,不是政府强大,国家的强大是国民的强大。难道国民的强大就是每人带着一把枪?不是这样的,国民的强大就是国民都是有人格的,国民都是有是非的,国民知道什么样的生活是体面的生活,国民的内心里面都是有良知的。

所以在中国,我们为什么要读诸子,我们为什么要读传统经典,是因为我们必须有一个体面的生活,我们这些人可以组成一个体面的民族,才能真正实现中华的崛起。

(本文是上海书展期间作者在上海图书馆的一次讲演录音整理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