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奏大师pk版:张大千笔记(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02:30:34














张大千笔记
张大千(1899-1983年),原名正权,后改名爰(yuán),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下里巴人,斋名大风堂。张大千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己亥)5月10日(农历四月初一),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县城郊安良里象鼻嘴堰塘湾的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
传说其母在其降生之前,夜里梦一老翁送一小猿入宅,所以在他二十一岁的时候,改名猨,又名爰、季爰。后出家为僧,法号大千,所以世人也称其为“大千居士”。张大千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通。早期专心研习古人书画,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他的治学方法,值得那些试图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画家们借鉴。 张大千除了擅长山水、人物、花卉、翎毛和精鉴赏,富收藏及能诗文以外,书法也极有造诣。由于以画名行世,其独具风格的书法艺术往往被人忽视。其实,从他的艺术实践和艺术成就来看,是致力于绘画的一生,也是致力于书法的一生。
他的书法在年少时便受到家兄张文修的启蒙,弱冠之年自日本归沪,师从清末民初的著名书家李瑞清和曾农髯二人,潜心学习书画,为其以后的艺术道路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李瑞清,这位清末著名的文化官吏,学识深广。《清史稿》中有称其“诗宗汉魏,下涉陶谢;书各体皆备,尤好篆隶”。张大千对李瑞清的书法情有独钟,并以超常的临摹天赋很快掌握了李的书法特点和精神,以至能够逼真地临摹其书作。
一次,张大千写了一副对联,拿给善摩李瑞清书迹的李健看,同时开玩笑地说,这是老师所书但未署款。身为李瑞清侄儿,也曾在叔叔身边学了许多年的李健,细细看起来,竟然分不出其书作的真伪!李瑞清的门生有很多,但对张大千格外器重,他病重卧床无法写字时,社会上送来的笔单大多由张大千代书。
三十年代以后,张大千的书法开始酝酿变化,在李和曾的基础上,转学多师,参以明代大家黄山谷的笔势,追求拆杈和屋漏痕之妙,愈发跳荡灵动,清隽奇肆,形成了自家的风格。
张大千从李瑞清和曾农髯二人的书艺中获得了精髓,又传授给了何海霞等人。何海霞之遇张大千,也正是他从“技”归于“艺”而通于“道”的转折。
早在三十年代,何氏曾仿张大千的书体写过一幅字,出售后获得6元大洋。拜师张门之后,何氏不再假冒老师的字。当张大千谢世后,何氏也不再避讳“大千体”了,他一向认为乃师书画充满着雄强的生命之气,作为弟子,他当仁不让地要传袭,而且要创造性地传承。良师的点拨加上自身的努力,何海霞也成为了现代书画大师。
作为是李瑞清的入室弟子,张大千的书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合了山水画的意境,达到了艺术上的精深境地。仔细鉴赏张大千的墨迹,看上去笔笔有力,但这种力并不是一味求其表面上的张场外露和剑拔弩张,而是使力与感情相融合的,藏于笔墨之中的锥沙印泥之妙,可以说是达到了“骨力”与“内美”的和谐统一。

张大千手书菜单
延伸阅读
张大千履历年表
1983年  癸亥85岁,一月一日,先生与夫人徐雯波及部分子女、儿媳、女婿、孙子女、外孙子女等在“摩耶精舍”合影留念。一月初,《庐山图》已接近完工。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定于本月二十日在该馆展出此图。一月二十日,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在“国家画廊”举行了隆重的《张大千书画展》,同时举行了《庐山图特展》。约是月,著名旅法抽象画家赵无极来“摩耶精舍”拜会先生,二人把臂欢晤,畅谈艺事。二月上旬,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编印之《张大千书画集》第四集出版。是月,先生已将《庐山图》从“历史博物馆”取回,不顾身体疲劳,每日仍工作一小时左右,继续修改、润色该图。三月八日下午,先生因心脏血管硬化症、心衰竭及胸闷等病,住进台北荣民总医院第43号病房治疗。三月十二日,先生出现轻度昏迷现象。三月十八日,先生老友、中国美术家协会代主席吴作人在北京打电报慰问先生病情。在此前后,先生在大陆及世界各地的亲友、学生等也纷纷来电来函,对先生病情表示慰问,并遥祝先生早日康复。四月二日,上午6时40分,先生病况再度恶化。经医师抢救无效,先生在荣民总医院完全昏迷21天后,于是日上午8时15分逝世,终年85岁。四月四日,中国美术家协会从北京打电报给台北先生家属,对先生的逝世表示哀悼。四月五日,先生之最后力作《庐山图》开始在台南展出。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秦孝仪表示,为纪念先生,该院将于近期内付梓出版《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画册》,并同时举行《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特展》。台北“历史博物馆”馆长何浩天也表示,将尽快出版《张大千书画集》第五集,并在近期内将举办《张大千生活照片展》。同日下午,“张大千先生治丧委员会”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成立并举行第一次全体大会,由严家淦担任召集人,张群任主任委员,秦孝仪任总干事。四月十三日,中国美协四川分会、四川省博物馆在成都市四川省展览馆联合举办的《张大千画展》隆重开幕。四月十四日,遵照先生生前遗愿,先生遗体于上午11时在台北市辛亥路火葬场火化。四月十六日,先生之丧礼在台北市立殡仪馆隆重举行。四月十九日,《人民日报》发表中国美协代主席吴作人文章:《悼念张大千先生》,对先生给予了高度评价。四月二十日,美国艺术界、文化界和华侨界举行《张大千先生追悼会》。四月二十二日,由上海博物馆和中国美协上海分会联合举办的《张大千遗作展览》,在上海博物馆展览大厅隆重开幕。是月,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四川电视台、四川人民广播电台等大众传播媒介,都报道了先生逝世的消息,并播发了电视记录片《国画大师张大千》,以示悼念。五月二十八日,由台北“历史博物馆”主办的《张大千遗作展》在高雄市大统百货公司八楼画廊开始展出。六月十三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国家画院、中国美术馆联合主办的《张大千画展》在北京美术馆隆重开幕。七月,由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编印的《张大千先生纪念册》在台出版发行。
1982年  壬戌84岁,一月十六日,由先生等人士发起,在台北市国父纪念馆中山画廊隆重举行了《张善子先生百年诞辰纪念展览》。同月,台北举行《傅抱石、徐悲鸿、张大千水墨彩色画展》。约是月,香港集古斋在香港大会堂底楼展览厅举行《张大千画展》,展出先生一九二八年至一九八一年间的作品共五十七幅,后由香港美术家出版社印行《张大千画集》。二月,张伯驹先生在北京病院作赋《病居医院怀大千兄》,二十六日,张伯驹先生以85岁高龄病逝于北京医院,二十八日,《人民日报》发布此消息,并转载了《病居医院怀大千兄》一诗,先生闻后大悲。四月下旬,先生继续在家为《庐山图》赶工,使该图已具眉目。四月二十二日,先生在“摩耶精舍”接待摩洛哥王国元首雷尼尔亲王与王妃来访。四月二十三日,正在台湾作访问演出的名钢琴家傅聪(翻译家傅雷之子、画家王济远的义子)赴“摩耶精舍”拜访先生。四月二十四日,先生84岁华诞,蒋经国先生在台北亲将“中正勋章”一枚授给先生。同月,由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编印的《张大千书画集》第三集出版。六月,四川电视台、甘肃电视台、宁夏电视台三家决定组成联合摄制组,共同摄制电视记录片《国画大师张大千》。八月一日,四川省内江市人民政府决定拨款重建先生故居,筹备成立张大千纪念馆。十一月下旬,先生在家人帮助和照料下继续绘制《庐山图》。是月,先生精神委靡,情绪低沉。月底,先生因劳累过度,加之思乡愁苦,导致疾病复发,又住进荣民总医院治疗。十二月六日,先生病愈出院。是年,老友叶公超在台湾病逝,先生悲书《挽叶公超先生联》。
1981年  辛酉83岁,一月九日,先生在“摩耶精舍”宴请画家鲍少游及老友黄君璧。并于十一日由家人、护士随侍赴台北历史博物馆“国家画廊”参观鲍少游画展。约是月,先生在“摩耶精舍”宴请在台的川、康、渝籍画家席德进、邓雪峰等人,在这次会上,大家确定成立台北“川康渝美术研究会”。二月,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在“国家画廊”隆重举办《张大千近作展》。三月,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集先生代表作三十幅,运法国巴黎参加在东方博物馆举行的《中国国画新趋势展览》。是月,四川人民出版社所出《旅游天府》(双月刊)第二期发表石湍《张大千并未破坏敦煌》一文,对先生在敦煌工作上遭受的诬蔑进行洗刷辩诬。四月,先生因思乡怀旧心切,而又欲归不得,致使老病复发,在台北住院治疗。六月,病愈出院。七月七日,先生在“摩耶精舍”为《庐山图》开笔。同月,先生应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之邀,在该馆二楼“国家画廊”为《宝岛长春图》长卷作开笔式,文艺界及新闻界多人前来观礼。是月,四川遭受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袭击,先生闻之,焦虑万分,后由先生发起,川康渝美术研究会主办,在台北举办《援助四川水灾义展》,将全部所得托有关方面转交四川。同月,先生在“精舍”继续绘制《庐山图》。十二月,重庆国画院成立,重庆市政府领导及先生在渝老友、亲属和弟子等国画界人士近百人参加了成立大会,人们纷纷表达了思念先生之情。是年,台湾出版《张大千画选》第一辑,台湾时报文化公司增订再版《张大千的世界》。是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张大千画集》第四、五辑。
1980年  庚申82岁,一月,自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祖国大陆发生了很大变化。先生在此月前后,接到了在大陆的子女、亲属、学生、老友们的纷纷来信,欢喜无极。是月,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决定,从现在起开始对先生生平作品作全面的系统的介绍,“凡大千先生的书法和绘画,均予整理编印”,并立即出版《张大千书画集》第一集。二月十日,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在“国家画廊”隆重举行《张大千书画展》开幕式。二月下旬,张目寒在台北病逝,享年81岁。先生为之哀恸不止。三月,新加坡国立博物馆举行《中国现代画坛三杰作品展览》,先生有二十五幅画参展,为五十至七十年代所作。春,旅日老友李海天、黄天才等来“精舍”拜访先生。四月,先生在“摩耶精舍”作《听泉图》,又忆写《黄山云门峰》、《黄山剪刀峰》等图。五月,先生又作《泼墨荷花》等图。约八月,先生应台湾新闻局局长宋楚瑜之请,为台湾电影“金马奖”题字。十月,《美术》月刊发表叶浅予《关于张大千》一文,谈到了他与先生的长期友谊和先生的艺术成就。该刊同期还发表了肖建初、张心瑞的文章—《张大千先生的画业》,全面叙述了先生的生平及其艺术成就。十二月底,台湾“历史博物馆”所编之《张大千书画集》第二集出版发行。是年,严家淦曾来“摩耶精舍”拜访先生,并共同在“精舍”合影留念。是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张大千画集》第一、二、三辑。是年,庆祝建国三十周年全国美展在北京举行,展出作品四百一十七件。
1979年  己未81岁,一月,台湾“历史博物馆”在香港中国文化协会举办《中国现代画坛三杰作品展览》,展出了张大千、溥心畲、黄君璧三人的作品,其中,先生有四十幅杰作参展,轰动港澳。三月十一日,先生作《贵州观音崖》图赠老友何应钦,作为对何90华诞的寿礼。四月初,先生感身体不适,心脏病经常发作,决定先立遗嘱,四月十二日,先生请张群等为见证人,在台北立下遗嘱,决定身后将己藏全部古人书画文物等捐公。四月下旬,先生因病住进荣民总医院,在医院度过81岁生日。五月,病愈出院。十二月,张学良、王新衡二人来“摩耶精舍”拜访先生,宾主相乐,欢笑忘时。是年,台湾摄影师王之一专程赴巴西拍摄“八德园”风景,后出版四大册《张大千巴西荒废之“八德园”摄影集》。同年,林慰君著《“环荜庵”琐谈》一书出版。是年十一月,中国文艺工作者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1978年  戊午80岁,一月,先生为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举行的《明末四僧画展》作序。二月,先生在台北与家人、朋友们欢度春节,并作《八十岁自画像》赠黄天才。三月,先生前往高雄,主持由台湾“历史博物馆”、国民党高雄市党部、市政府、市议会等举办的《张大千画展》开幕式。同月,先生为台北联经出版社重版的《大风堂名迹集》四大册作《大风堂名迹再版序言》。四月十七日,先生不慎跌了一跤,导致腿部骨折,被送至台北市中心诊所住院治疗。八月,外双溪所建“摩耶精舍”落成,先生一家喜迁新居。同月,蒋经国先生亲自来“摩耶精舍”拜访先生,表示祝贺。十月,先生应邀赴台南市,主持在该市举行的《张大千近作展》开幕式。十一月初,先生应南朝鲜东亚日报社之邀,率夫人徐雯波、子心一、女心声、台湾“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江兆申、副研究员袁德星等十余人飞赴汉城,在该市“世宗文化会馆”举行了《张大千画伯邀请展》。是年,亚太地区博物馆会议在台北召开,先生应邀出席该会,并在大会上作《论敦煌壁画艺术》之讲演。
1977年  丁巳79岁,一月,先生偕友继续在台北近郊觅地建屋,注意力渐集中在外双溪附近。约二月下旬,先生将在台建屋事托附给友人,偕夫人离台返美国,处理一些事务。三月,先生在“环荜庵”内完成了《清湘老人书画编年》一书,交人带往香港出版。先生编此书前后共历时五年,是月亲撰该书序言。约四月,先生将老友陈巨来为之所刻印章亲自整理,编辑成《安持精舍印谱》一书,并在日本印刷出版。同月,先生偕夫人赴旅美诸老友家拜访告别,并赠画留念。同月,先生三哥张丽诚在成都去世,享年94岁。五月一日,先生率夫人、子女等离开美国,前往台湾。五月九日,在台亲友及台湾川、康、渝同乡会为先生和张群二人共庆寿诞。六月,先生应台湾省主席谢东闵之请,由“台湾历史博物馆”代为精心操办,在台中市举行隆重的《张大千近作展》。秋,先生为外双溪新修之住宅取名为“摩耶精舍”。是年,影片《张大千的绘画艺术》在台北举行了首映式,观众反响热烈。
1976年  丙辰78岁,一月,先生在“环荜庵”内接待郭小庄来访,听郭奏琴。郭走后,先生有感,绘《湘灵图》寄赠郭。同月,先生在“环荜庵”梅林散步,思乡心切,感触良深,作《看梅杂诗》四首。一月十八日,台湾老友江兆申来美开会,至环荜庵拜访先生,互相交换古书画鉴定的研究心得。同月,经反复考虑,先生决定听从台湾老友们的多次劝告,举家迁往台湾居住。一月二十五日,先生偕夫人徐雯波由美飞台,正式申请移居台湾。一月三十一日(农历正月初一),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隆重举办《张大千先生“归国”画展》。开幕式上,台湾“教育部”部长蒋彦士代表该部向先生颁赠“艺坛宗师”匾额。三月,先生在云和大厦接待徐悲鸿侄女徐令仪等人,共话悲鸿往事,诸多感慨。约是月,先生应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馆”之聘请,担任该院管理委员会委员。五月,台湾电影界耆宿吴树勋征得先生同意,用自己的400万元退休金,自编自导,先生主演,拍摄了《张大千的绘画艺术》记录影片。同月,先生在台北作《山高水长图》赠作张群80岁寿辰贺礼。是年,先生偕夫人赴台湾南投县著名风景区溪头旅游,与在此视察的蒋经国先生会晤,并合影留念。是年,由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主编之《张大千作品选集》第二册及《张大千九歌图卷》出版。
1975年  乙卯77岁,一月,先生在美国“环荜庵”内作《归妹图》。二月十日,先生偕夫人离美国飞抵台湾。是时,先生将《归妹图》作为春节年礼赠给台湾朋友俞大纲。同时,先生因感身体不适,进台北市荣民总医院进行彻底检查。检查结果表明,先生之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家人、至友们都极为担心,台湾诸老友纷纷劝说先生回台定居,以便治疗和照顾,先生颇为心动。九月,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举办了隆重的《中西名家画展》,参展的中国画为张大千、溥心畲、黄君璧三人的作品,西画为毕加索、马蒂斯等人之作品。先生提供了自四十年代以来所创作的各时期精品共八十余幅参展。是时,先生还应台湾历史博物馆之请,撰写了《毕加索晚期创作展序言》。约是月,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与南朝鲜“韩中艺术联合会”共同主持,在汉城现代美术馆举办了《中华民国当代画展》。先生有六十幅精作参展。是年,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曾举办《张大千早期作品展览》。
1974年  甲寅76岁,一月一日至七日,先生托李祖莱夫妇在香港大会堂经办了《张大千书画展》,共出展品近百幅,全部被高价抢购一空。一月底,先生偕夫人飞赴香港,拜会诸友,并与孟小冬女士合影留念。二月,先生赴台北市台湾省立博物馆参观吕佛庭泼墨禅意画展览。三月,先生因患心血管疾病,在“环荜庵”治疗调养。夏,先生病情渐愈,作泼墨山水。八月,先生又在“环荜庵”中大病。秋,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与日本“日华民族文化协会”共同主持,在东京中央美术馆举办了盛大的《张大千画展》,并出版了印刷精美的《张大千画集》。十二月,先生在“环荜庵”内接受台湾画家来访。是年,先生忆及国内故旧,思念不已,作根雕木假山、八面观音寄赠国内老友、名篆刻家陈巨来。
1973年  癸丑75岁,三月,先生在洛杉矶恩克伦美术馆举行近作展。四月八日,西方绘画大师毕加索因病去世,享年93岁,先生闻之伤悲。夏,先生应台湾“历史博物馆”邀请,飞赴台北主持在此举行的《四十年回顾展》。在台期间,先生又因眼病入医院检查治疗。是年,先生又作《幽谷图》。
1972年  壬子74岁,一月,先生为布置“环荜庵”,四处寻觅中国花树,闻知旅美老友们花园内奇卉甚多,遂作书写诗请朋友们相助。一月三十日,先生月夜观梅,夜深月蚀,不禁动念作《寒梅图》,寄赠老友张学良将军。三月,先生在美国洛杉矶安克鲁画廊举行画展,获完全成功。五月下旬,先生将“回顾展”展品选定完毕,并托友将目录编成,定于今冬展列,并应友请撰写了《张大千四十年回顾展自序》。六月上旬,先生眼疾转剧,进旧金山市医院治疗。约下旬,先生出院。这次手术幸获成功,左眼复明,先生极为高兴。七月,“环荜庵”基本落成,先生为该园题匾“环荜庵”。是时,先生常在“环荜庵”内接待老友来访。十一月十五日,先生在美国旧金山砥昂博物馆举行《张大千四十年回顾展》预展。十一月十六日,《张大千四十年回顾展》在砥昂博物馆亚洲文化艺术中心公开正式展出,为期一月。共展出先生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七○年间的历年代表作五十四幅。此展既反映了先生在绘画各门类上所达到的杰出成就,也表现了先生四十年来画作的历程及其画风的变革。十一月二十六日至十二月二十三日,为配合在旧金山砥昂博物馆举行的先生《四十年回顾展》,先生在卡米尔拉奇美术馆举行了《张大千、张葆罗父子近作联展》。是年,先生四哥张修文因肺气肿在内江逝世,享年88岁。是年,美国洛杉矶市授予先生以该市荣誉市民称号。
1971年  辛亥73岁,一月,先生应美国旧金山砥昂博物馆邀请,准备在该馆举行“四十年回顾展”,开始积极筹备展品事宜。四月中旬末,应先生邀,张目寒、郎静山自台北抵达“可以居”。众人闻听先生将举行“回顾展”,纷纷将珍藏先生杰作鼎力相助。六月,先生经朋友相助和多方努力,终于在著名风景区“十七哩海岸”滨石乡内买到一处较大房屋。先生将此新居命名为“环荜庵”。是时,旅美诸老友闻知先生购得新居,纷纷解囊或以先生喜爱之花树相赠。八月,被先生称作“平生第一知己”的老友李秋君在上海病逝(一八九九—一九七一),享年73岁。是年,先生在香港大会堂举行盛大近作展,画展事宜全权委托李秋君之弟李祖莱夫妇处理。此次先生画展获完全成功。
1970年  庚戌72岁,二月,先生之目疾更为严重,左眼因白内障视物模糊,右眼在手术后视力大衰,作细笔画已甚感困难。同月,台湾京剧团来旧金山演出,先生闻知甚喜,日日往观,与台湾著名京剧演员李金棠、吴兆南等人晤。六月,先生应台湾“故宫博物院”邀,偕夫人来台参加该院举办的《国际中国古画研讨会》,先生在会上的发言,颇受各国专家首肯和青年学者之敬重。同月,会议结束之后,先生由张目寒等诸友陪同,由台北飞花莲第四次游横贯公路。游毕,先生以破墨法作《合欢山图》赠张目寒。七月,先生返美。不久,感身体不适,于是离美返巴西休养。是月,先生因思近来求画者愈多,而身体愈衰,且所费愈剧,遂在“八德园”内自订《张大千鬻画值例》一纸。同月,先生因糖尿病等发作,在“八德园”中治疗、静养。冬(约十二月),先生偕夫人由巴西返抵美国“可以居”,随即在卡米尔城雷克美术馆举办了《张大千画展》。是年,先生还曾在西德科伦市再次举行个人画展,其代表作为《青城山全景图》四大幅,再次受到德国观众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
1969年  己酉71岁,一月,先生右眼动激光手术后在美国旧金山养病。三月下旬,先生偕夫人离美,回巴西“八德园”休养。约五月,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举行《张大千先生捐赠故宫临摹敦煌壁画特展》,并出版图录。八月,黄君璧应南非开普敦博物馆邀请前往访问及展画,路过巴西时前往“八德园”拜访先生。秋,因巴西工业发展,水库即将兴建,“八德园”终必放弃。先生思之再三,旋偕夫人徐雯波率子保罗、女心声、孙女绵绵等离巴西乔迁美国卡米尔,并把房舍命名为“可以居”。是年,先生曾作《黄山图卷》一幅。是年,先生又以其精心杰作数十幅在美国洛杉矶考威克美术馆、纽约文化中心、纽约圣约翰大学、纽约佛兰克·卡诺美术馆、波士顿阿尔伯特·兰敦美术馆等单位先后展出。先生之名声迅速传遍了美国的东、西海岸。
1968年  戊申70岁,一月二十九日,先生偕夫人徐雯波从巴西飞抵台北,当日,先生夫妇在张目寒家欢度新春。二月二十七日,先生由夫人及张群(时任台湾“总统府秘书长”)陪同,赴阳明山华岗中国文化学院(现称“中国文化大学”)大成馆礼堂,接受中华学术院赠授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三月初,先生偕夫人离台湾抵日本东京。同月,先生又应邀前往旧金山斯坦福大学作关于中国艺术的学术讲演。四月,由“张大千口述,谢家孝笔录”之《张大千的世界》由台湾出版发行,全书共约18万字,由张群题签,张其均、林语堂作序,该书系当时第一部较为完整的系统介绍先生生平事迹的著作。四月底至五月初,先生费时十余天,在“八德园”精心绘制《长江万里图》长卷,作为对老友张群80生日的贺礼(此图高53厘米,长1,996厘米)。七月,台湾历史博物馆举行《张大千长江万里图特展》,观众盈门。后,该馆印行了此图册。十月,先生寄函张群,请求代表自己将大风堂藏自己所临摹之敦煌壁画捐赠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十一月二十日,张群代表先生将先生临摹的敦煌壁画共六十二幅全部捐给了台湾“故宫博物院”,由该院院长蒋慰堂答接。十一月,蒋介石先生颁赠“葆粹报国”匾额一方给先生。十一月底,先生再赴美国治疗眼疾。是年,先生还曾先后在美国纽约弗兰克·卡诺美术馆、芝加哥莫瑞美术馆、波士顿阿尔波特·兰敦美术馆举办了近作展,均受到了观众热烈欢迎。
1967年  丁未69岁,一月,香港大会堂画廊举行《张大千画展》。四月初,先生在巴西精心绘制《蜀中四天下》图,通景四幅(高六尺,宽一丈二尺),寄赠台湾张群,作为对张78岁寿辰的贺礼。是时,先生又作《山水人物图》寄赠台湾张目寒,作为目寒68岁寿辰的贺礼。六月,李顺华编印《大千居士己丑后所用印》一书出版,该书汇集了先生于一九四九年后所用印鉴共一百余方。六月下旬初,先生应美国斯坦福大学邀,离巴西赴美国举办画展。八月,先生应邀赴美国密歇根安娜泊参加《石涛作品展示会》,与台湾来出席国际东方学会第二十七届会议的学者莹辉等会晤。同月,先生近作在美国加州卡米尔城莱克美术馆展出。九月,先生在“八德园”作山水画《幽谷图》,该画高207厘米,宽117厘米,系综合运用大泼墨及大泼彩技法绘成,具有强烈的抽象美感和深蕴的传统内涵,是先生晚期的代表佳作之一。十月,由张群主持,在台北历史博物馆举行了盛大的《张大千近作展》,创台湾画展参观人数新纪录。是年,香港东方学会出版发行《张大千画集》,内刊先生《画说》的辑录,系先生绘画理论的扼要总结。是年,侯北人发表《谈张大千的画》一文,对先生绘画艺术作了极高而又如实的评价。
1966年  丙午68岁,一月,先生在“八德园”内与家人共度农历春节。四月,先生在巴西圣保罗举行近作展。冬,先生蛰居巴西“八德园”内,思乡念亲,托情于山水,寄意于书画,聊以自慰。是时,经过十余年的辛勤努力,前后共耗资数百万美元的巨款,先生已将“八德园”精心布置成了名闻美洲的东方名园。
1965年  乙未67岁,春,先生在“八德园”养病期间,仍孜孜不倦于艺术的探索。七月,先生离巴西飞欧洲,前往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等地旅游。同月,先生应邀在英国伦敦格拉斯文画廊举行《张大千画展》,这是先生在英国的首次展览,亦获得完全成功。
1964年  甲辰66岁,三月,先生以泼墨、泼彩法作《幽谷图》。同月,《张大千画展》在泰国曼谷展出,观众十分踊跃。同月,先生应热爱中国艺术的德籍女士李必喜之力邀,决定赴西德科隆举行画展,在“八德园”积极筹备展品。五月四日,先生前往西德科隆,主持在李必喜画廊隆重举行的《张大千近作展》。该展展出了先生近作巨幅《华山山水》,高2米、宽6米的四幅《青城山全景图》,以及新作三十五幅。五月,先生回巴西后又应友人邀前往台湾。是月,先生经台湾有关部门允许,专程看望老友张学良及赵一荻。十一月十日,老友于右任在台湾去世,先生闻讯大悲,亲书挽联一副以悼。
1963年  癸卯65岁,三月上旬,先生应新加坡友人之邀,飞赴新加坡展画。三月十二日,《张大千画展》在新加坡首都新加坡市维多利亚纪念堂正式举行。该画展展出了先生各个时期与各种风格的作品。四月,先生离新加坡赴香港。与从成都来港探亲的女儿张心庆、外孙女小咪欢晤,共叙天伦。先生对祖国的变化极为关切,对家乡呈现的种种新面貌尤为高兴。五月,先生另一女儿张心瑞携幼女莲莲来港探亲,先生喜极,旋携心瑞母女等离港返巴西。在“八德园”内,终日与心瑞母女相伴,享受天伦之乐。六月,先生应心瑞之请,精心绘制了《梅竹图》、《山水图》等,寄赠中共重庆市委统战部长杨松青、宣传部长何正清、四川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李少言等人,以表达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七月,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张大千画展》,甚得该国观众欢迎。十月,先生在吉隆坡举办之画展继续移至马来西亚的怡保城举行。同月,先生应美国友人邀,赴纽约在赫希尔艾德勒画廊举办了一次规模宏大的画展。
1962年  壬寅64岁,一月五日,先生离巴西飞赴法国巴黎,仍下榻郭有守家。同月,先生在巴黎郭宅画出了四幅通景山水巨屏《青城山全景图》。二月,先生离巴黎抵日本东京,下榻“偕乐园”,作巨幅《瑞士风景》。四月,先生离日本返巴西。六月,先生因思念家乡,在“八德园”内绘出巨作《蜀江图卷》以自慰。八月,先生应台湾“历史博物馆”之邀,由巴西飞赴台北,在该馆举行了大规模的《张大千画展》,展出了《蜀江图卷》等共约百幅作品,内中多幅皆以泼墨、泼彩写成。秋(约九月),先生离台赴日本。在东京拜访旅日收藏家张伯谨。十月初,先生离日本返巴西“八德园” 。是年,香港大会堂博物馆落成,举行《张大千作品邀请展》。是年,高岭梅编之《张大千画谱》在香港出版,该书收载先生历年所作代表作品数十幅,内有山水、人物、花卉等,并首次录辑了先生关于画理、画法的文字资料。
1961年  辛丑63岁,春,先生三十幅近作在瑞士日内瓦艺术历史博物馆展出。八月八日,老友梅兰芳在北京病逝。先生闻之,悲悼不已。秋,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中南海接见先生夫人杨宛君,给以亲切慰问。十月初,先生构思创作巨幅国画《青城山全景图》。画中除倾吐了他对青城山的热爱与思念外,还尝试了以新的画法绘制该画。是年,夫人曾正容在成都病故,享年61岁。
1960年  庚子62岁,春(约四月),台湾东西横贯公路开通,太鲁阁峡一带成为台湾东部山地著名风景区。受台湾方面邀请,先生偕夫人由巴西乘飞机赴台观光。约四月底,先生夫妇离台返巴西。这段时间,先生思乡之意益切。九月,先生应邀前往欧洲展画。十一月,《张大千近作展》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开幕。十二月下旬,先生结束欧洲之旅,由巴黎返巴西。
1959年  己亥61岁,五月,于右任、张群等人邀请先生赴台北举行画展,先生欣然应允。六月,《张大千先生国画展》在台北市“国立历史博物馆”隆重开幕。这是先生在台湾“历博”的首次展出。是月,先生在台北由张目寒介绍,认识青年艺评家江兆申。七月上旬,先生结束台湾之行,离台北赴日本。是时,逢台湾“中央”、“故宫”两博物院将珍藏精品名画在日精印完毕,即将出版,先送先生审鉴。先生细阅后作《故宫名画读后记》一文。八月,先生离日本飞赴欧洲。约是时,法国国家博物馆成立永久性《中国画展览》,先生以十二幅作品参加了该展的开幕典礼,随后先生又赴瑞士、西德、西班牙等地观光游览,旋乘飞机经纽约返回巴西。是年,北京故宫博物院联同荣宝斋书画店,开始用木版水印法复制先生卖给国内的《韩熙载夜宴图》。
1958年  戊戌60岁,约三月,先生在日本治疗眼疾无多大进展,遂离东京回巴西“八德园”休养。五月,先生欣闻老友于右任八十华诞,遂不顾眼疾,挥笔作巨幅《青柏图》寄于遥祝寿诞。七月,先生为老友张群将出版的己藏石涛真迹通景屏风影印本作序,在文中回忆自己与张群结识之经过以及影印此事之缘起。是时,先生又作《丹林寂坐图》寄赠张群作为寿礼。八月,中国画家潘玉良所作雕塑《张大千头像》被法国国立现代美术馆购藏,并永久陈列。是年,先生以一九五六年在巴黎展出之《秋海棠》一画被纽约“国际艺术协会”公选为“当代世界第一大画家”,并荣获该协会颁发的金质奖章和荣誉证书,先生是取得该称号的第一位中国人。是年,先生在巴西圣保罗市举行画展,所有作品全部卖光。
1957年  丁酉59岁,春,先生继续整修、布置“八德园”。六月,先生因亲自动手用力过度而导致眼底毛细血管破裂,医嘱必须静心休养,并严禁作画。秋(约九月),先生先后赴美国纽约、日本东京治疗眼疾,但均无效,要求其静心休养,其它尚别无善法,先生为此愁闷不已。是年九月,齐白石在北京病逝。
1956年  丙申58岁,一月,先生离日本返巴西,应日本朝日新闻社之请,筹备临摹之敦煌壁画赴日展览。四月七日至十八日,由朝日新闻社主办《张大千临摹敦煌石窟壁画展览》在东京隆重举行。是时,巴黎卢浮宫博物馆萨尔馆长参观此展后,在东京面见先生,邀请先生赴巴黎展画,并表示除了敦煌的画展外,还要为先生举行个人近作展。五月,先生偕夫人徐雯波离香港赴欧洲,这是先生的首游欧洲。六月,《张大千临摹敦煌石窟壁画展览》在巴黎东方博物馆隆重举行。七月,《张大千近作展》也在巴黎卢浮宫美术馆隆重举行。在巴黎期间,先生还多次与著名中国旅法抽象画家赵无极、女画家张玉良等人会晤。七月,先生夫妇与翻译前往毕加索在尼斯港的“加尼弗利亚”别墅访问。毕加索以一幅《西班牙牧神像》赠与先生夫妇作为纪念。同月,先生在巴黎作《双竹图》回赠毕加索,还赠送一套中国汉代石刻画拓片和几支精制的中国画笔,甚得毕加索之欣赏。此次会面被西方报纸誉为“艺术界的高峰会议”,“中西艺术史上值得纪念的年代”。同月,先生偕夫人去风景佳丽的瑞士苏黎世、日内瓦等地观光游览。年底,先生偕夫人徐雯波返回巴西“八德园”。
1955年  乙未57岁,一月,先生离香港赴日本,在东京等地联系展画及出版《大风堂名迹》等事宜。二月六日,先生乘飞机离日本,取道美国回巴西。春,先生继续整修“摩诘山园”,将该园柿树扩充,并根据柿树对人有八种益处之说,将该园又命名为“八德园 ”。九月,先生离巴西飞台湾,与老友张目寒、窦景桩等人会晤,旋赴日本,筹备在日展画。冬,《大风堂名迹》(又称《大风堂藏画》)四巨册在日本东京精印出版,轰动艺坛。该书成为各国美术馆、博物馆的必藏之作。十二月,由日本国立博物馆、东京博物馆、读卖新闻等单位联合主持赞助,《张大千书画展》在东京隆重展出。是年,夫人曾正蓉在成都又将家中剩留的先生临摹敦煌壁画约一百余幅,以及一九四四年印刷用的四十块壁画白描锌板原件,和先生以前的书画印章八十枚,统统交给四川省博物馆保存。
1954年  甲午56岁,春,先生在巴西建一个纯粹中国式的园林,并将此园称为“摩诘山园”,将邻县之译音改为“蜀山乐”,以此怀念祖国和故乡。十二月,先生赴香港举行画展。是年十月,徐悲鸿纪念馆在北京开幕。
1953年  癸巳55岁,一月,夫人曾正容与子心智为秉承先生意愿,将其未带走的临摹敦煌壁画交由四川省博物馆代为保存。三月上旬,先生乘飞机赴美国纽约,这是先生的首次美国之游。到后,与旅美老友汪亚尘、王季迁、王济远、王文伯、张孟休诸人把臂欢晤。四月初,先生由旅美友人王季迁夫妇、张孟休、项馨吾诸人陪同,赴波士顿参观该城美术博物馆。接着,先生一行又由杨联生教授陪同,参观了哈佛大学中文图书馆。五月,先生应于右任邀,回台北举行《张大千画展》,情况热烈,作品销售一空。是月,先生由张目寒、弟子唐鸿陪同,再赴台中北沟“故宫博物院”观画,与老友庄慕陵欢晤。六月,先生结识日本女士山田,并聘其为秘书,以后先生不在日本期间,一应有关购物、裱画等事都由山田办理。约七月,先生回阿根廷,秋,赴美国,由汪亚尘、张孟休、王季迁夫妇陪同,游览举世闻名胜景尼亚加拉瀑布。九月二十六日,徐悲鸿在北京病逝,先生闻之大悲。十月,先生在巴西圣保罗见一地极似故乡成都平原,在朋友劝说下买下该地,并举家迁来巴西,从此居此地达十七年之久。是年,先生将自己作品十二幅赠给巴黎市政厅。
1952年  壬辰54岁,二月,先生在香港作《骏马图》。约是月底,先生远赴南美阿根廷展画并游览。约五月初,先生抵返香港,打算举家远迁南美。为不愿国家之珍贵古代名迹落在国外,先生托可靠朋友将大风堂镇山之宝、自己最心爱的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五代董源《潇湘图》、宋代刘道士《万壑松风图》及一批珍贵的文物书画以低价卖给国家,由国家文物局收购。八月,先生携夫人、子侄举家赴南美洲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从此开始了侨居海外的漫长生涯。由于先生此次来阿,准备充分,加之先生艺名,故是时阿根廷总统贝隆及夫人特召见先生,欢迎先生在阿居住。
1951年  辛卯53岁,约三月,先生率妻雯波、子心印离香港,重回印度大吉岭暂居。夏,先生居于大吉岭,依旧临景写生,吟诗作画。七月,大吉岭地区气候突变,连降暴雨,并发生大地震。先生决定离印回港。八月,先生率妻、子离开印度抵达香港,居九龙青山别墅,旋在香港举行画展。同月,先生赴台湾旅游,将己藏《韩熙载夜宴图》、董源《潇湘图》、黄山谷书《张大同手卷》三件至宝随身携带至台北,使台北书画鉴藏界一时为之震撼。九月,先生由老友台静农陪同,至台中北沟台湾“故宫博物院”参观院藏书画,由该院主任庄慕陵负责接待。是月,先生小住台北市北郊阳明山国际饭店,游览阳明山诸处胜景,并作《松下抱琴》、《红叶玉鸦》、《古装仕女》等诸图。适时,老友舒适存在台湾“革命实践研究院”任辅导委员,每日课余,必往饭店与先生闲聊。十月,先生由台赴日本东京会友及裱画。约十一月,返台后旋返居香港。
1950年  庚寅52岁,二月,先生偕夫人徐雯波从香港赴印度,筹备展出事宜。在罗家伦的帮助下,由印度美术学会主持,《张大千画展》在新德里隆重开幕。三月,先生赴印度西南部奥兰巴加德东北文达雅山阿旃陀石窟考察。四月,先生不辞艰辛,日夕埋首工作,在阿旃陀石窟考察、研究、临摹壁画等共费时一个多月。四月末或五月初,先生结束了在阿旃陀石窟的工作,随即偕夫人赴印度菩提伽叶等六大佛教圣地旅游。五月上旬,先生偕夫人到达印度北部喜马拉雅山南麓之风景胜地大吉岭。九月底,先生因联系画展、卖画等有关事宜,离大吉岭飞赴泰国曼谷。十月初,先生在泰国联系展画未果,经加尔各答回到大吉岭。十一月,夫人徐雯波将临产,大吉岭医药不便,先生遂送夫人离印度回香港。同月,先生在香港举行《张大千近作展》,展出印度及大吉岭风光作品多幅,甚为观众注目。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