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7勒索病毒补丁号:中学课堂效能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3:45:58

为了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积极探索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全面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经讨论决定,在全校实施课堂效能提升工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主题,以强化集体备课和校本教研为手段,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为核心,以减轻学生课业过重负担,提高学习能力、学习质量为目的,建立“分步实施,重点突破,稳步推进”工作机制,充分利用我校师资条件和教学设施,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规范教学行为,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科教学质量。

二、目标与任务

通过实施课堂效能提升工程改进备课方式、改造课堂教学、改善教学设计,落实“以学生为本,上好每节课,教好每个学生”的学科教学理念。强势推行导学案和班班通使用,使教案、学案和课件有机结合,既融为一体,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发挥备课组集体智慧,提升团队合作水平和意识;努力创建开放、民主、轻负、高效的新课堂,磨练出教有所专的创新型教师;及时总结和推介正面典型经验,促进共同提高。

三、主要实施内容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家长、社会及师生都非常关注,而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主要环节和阵地,其效能问题自然需要格外重视。目前存在的师生都很累很辛苦,同时又为教学成绩不理想而痛苦,为找不到科学有效的提升方法而发愁,有关专家研究结果指出,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课堂效能低。

课堂教学是由教师、学生、教材、方法四大要素构成的整体,所以提高课堂教学效能是一个系统工程。权威专家指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需要两个支点:一个是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把握,另一个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为此我们选择以下措施。

(一)强化课堂效能意识

所谓课堂效能就是在课堂45分钟时间里完成设定目标的达成度,也就是教师通过各种方法使学生获得学习成效的大小,简单说,就是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收效。即课堂效能的高低最终体现在学生学习的成效上,其关键在教师。所以我们必须树立很强的课堂效能意识,包括目标意识、时间观念、学生主体意识,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问问自己:这样做行吗?还有更好的做法吗?

(二)全面精准把握教材

每位教师不管是教哪个年级的,都要把握本门学科整个学段的教材。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高屋建瓴,从整个学段的高度来讲授一篇课文、一节教材。要把本学科整个学段的教材对照课程标准认真地研读,在理解的基础上画出知识树,写出教材分析。写教材分析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写:

    1.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基本要求是什么(质的要求和量的要求),应如何落实这些要求;

    2.本套教材的编写意图和体例是什么;

    3.本套教材包括了哪些知识,是以什么样的逻辑线索把这些知识结构起来的(要画出知识树并加以说明);

    4.本套教材哪些知识可以前后整合起来;

    5.本套教材所蕴含的能力体系和价值体系是什么;

    6.如果学校领导让我从初始年级教到毕业班,我打算如何处理这套教材。

    写完学段教材分析后,以备课组为单位人人登台演讲,把自己画的知识树投到银幕上(或画到黑板上),讲解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设想。

对于一册教材和一个单元(或一章、节)的教材分析,也是按照以上六个方面,只是分析一册教材比一个学段要具体一些,分析一个单元(或一章、节)就更具体了。

在时间的安排上,一般在暑假分析一个学段的教材及第一学期的单册教材,在寒假分析第二学期的双册教材。

(三)使用好导学案

这是县教育局的统一要求,也是外地先进学校的成功经验。

在目前使用的导学案基础上,再增设“课后巩固练习”学案,要求是:

1.每节课一份“课后巩固练习”学案,于课后发给学生,及时收交全批全改,下一次上课时发下并讲评;

2.备课组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可两名成员一小组轮流自编,学校统一印制;

3.板式采用试卷样式,每个题目留出学生答题的空白;练习内容要从师生所有资料中精选,为各种材料的整合,即将与本节课有关的基本的典型题目搜集筛选整理,按一定的顺序组合而成,供学生巩固练习使用,可以不再布置其它资料上的题目。

4.每份课后巩固练习设置满分值100分,给每个题目赋以分值,批改时定出每个学生应得分数;

(四)用好“班班通”教学设备

原则上要求每节课都要使用班班通教学设备,充分发挥其形象直观、快捷、容量大的特点,除直接使用实物投影和白板外,对于课件的使用提出以下要求:

1.课件内容与教案、学案密切联系,根据自己的教案、学案设计课件的展示内容和顺序;

2.对于从资源库中下载的现成课件不能直接使用,要结合自己的教案、学案加以修改,进行必要的改编;

(五)切实落实集体备课要求

1.每次集体备课要事先定好主备人,主备人详细备课,其他成员也要熟悉备课内容,有自己初步的见解;集体备课时主备人先介绍自己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教学方法的选择、练习题的设计以及导学案、课件的编制情况等,使用班班通展示学案及课件内容,然后每位成员发言,谈自己对主备人备课内容的看法,全组达成共识,形成定论。

2.按时到场,人数齐全,用足规定的时间。要提前安排好备课的内容,备课内容较少时可开展其它教研活动,如观看课堂录像、专家报告等;

(六)探索以问题驱动为核心的“一体两翼四环”教学模式      

心理学家指出,问题是激发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好强心理能够诱发学习欲望。我们利用这一理论通过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就可吸引学生深入学习,问题解决后就会获得愉悦感、快乐感、成就感,就会乐此不疲,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和继续学习的持续动力。这就是问题驱动教学的原理。为此我们设计以下教学流程。

1、为提升课堂效能寻找一个平台——问题驱动

    思维的核心是创新,思维起始于问题,思维是由问题情境产生的,而且以解决问题为目的。问题性思维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开启思维、放飞个性、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知识、新方法的种子。“一体两翼四环”教学模式,紧紧抓住驱动与推进教与学活动的关键因素——问题,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合作、探索、发展的平台和载体。在教学活动中,把教学内容转化为“问题”(特别是学生的问题),并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养成心理品质。

2、为提升课堂效能插上两只翅膀——一体与两翼

    “一体”指的是课堂教学,“两翼”指的是导学案和班班通。导学案和班班通,是集体备课的结晶,它们共同支撑起课堂教学这个大厦。精心设计导学案(班班通内容),为高效课堂提供坚实的基础,一要提出学习目标。二要设计预习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学,了解新学知识的主要内容,掌握基本的知识点,找到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或者理解新知的疏漏之处(称之为“盲区”与“误区”),从而生成课堂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三是问题研讨。在问题研讨中通过导、探、讲、练等学习活动,学生理解并获取正确的知识,纠正错误的认知,改组、改造和增加学生的经验,从而解决这些问题或找到解决的方案。四是强化训练。对课堂学习结果的质量进行检验,让学生用当堂获取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类似的问题,使新知得以巩固,技能得以内化。

3、为提升课堂效能提供一个方向——四环    

   “四环”指的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四个主要环节:导、探、讲、练,也主要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框架。

    导:引导学生预习、自学,培养和锻炼学生自学的习惯和能力,导出本课的学习内容与要求。首先是要求学生课前(也可在课内)围绕“设计的问题”预习、自学新授内容并完成相关问题,对不懂的问题存疑。其次是小组内交流,相互检查已完成的预习,组长收集错误之处和组员在预习中提出的困惑。再次是老师检查预习效果,师生共同生成课堂教学的主问题,为“探”做准备。

    探:围绕师生共同生成的课堂教学的主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小组合作探究学习。首先,学生独立自学内容与资料,圈点摘记,思考探究,解答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或解答方案。其次,组内相互交流,组长收集、整理、归纳本组已解决的问题及其解题思路、方案和没有解决的问题的困惑所在;组内优秀生帮助学困生解决基础问题。其间,教师巡视并动态参与小组探究过程,即时把握学生已解决的问题及困惑所在,可适时给以提示与建议,并注意调控时间与节奏。

    讲:教师针对学习内容的重点与难点以及学生没有解决的问题,引导与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提炼解答的典型思路,概括解答方案。方法:小组代表(鼓励小组派学困生作代表)汇报(交流、展示)本组探究的结果,陈述困惑所在或归结出错原因,小组其他成员听、记、思,可即时补充;所有学生听、思、记,可提问,可补充,可提出不同的见解;教师围绕教学目标适时追问、点拨、引申(可生成新的学习活动),让讲得不全的讲全,让讲得不透彻的讲充分,让讲得不到位的讲到位;学生或教师归纳、总结学习内容与学习策略。

练:对学习内容进行巩固训练,对学习结果应知能做的质量进行检查。步骤:学生独立完成适量的训练题;组内相互批改;交流展示学习结果;老师回补学生的缺漏与错误之处,总结本课,布置课后作业,或提出预习内容。

4、 推行“1、3、4、2”的时间分配原则。

    为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避免教师唱主角,我们暂时规定了一节课(45分钟)的时间分配:在一般情况下,“导”应占课堂用时的10%(4-5分钟),“探”占时30%(12-15分钟),“讲”占时40%(15-18分钟),“练”占时20%(8-10分钟)。

    四、实施保障

1、抓实集体备课,实现共同提高

    狠抓导学案(班班通)集体备课活动的3个环节。一是主备环节,由学科组长领衔的备课小组,提前完成主备任务。二是研讨环节,各备课组每周定时研讨,主备人按目标设定、解读教材、问题确定、设计思路等板块在教师成长室说课(即中心发言);每位教师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修改意见,然后修改、审定,教师个人进行二次备课。三是上传环节,将定稿的课件上传到学校资源网,电教中心负责验收、统计。

2、组建学习小组,实现优势互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小组”已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基本单位,因此,必须要把原来的自然小组建设成学习小组,每组以6人为宜,每班6-8组,各组间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对均衡。这样有利于学生间优势互补,相互促进;也有利于小组间合理竞争。同时也要注意组内要分工明确,在纪律、卫生、资料、学习等方面尽量做到人人有职务,个个有责任。

3、探索评课标准,引领着力方向

    ①问题:推动课堂教学进程的是“问题”,它基于课标、基于学生、基于教材体系。②活动:包括小组活动、组际活动、师生互动等构成的阅读、思考、讨论、质疑、辩论、实验、探究等实践活动。③思维:师生互动活动(对话)中的思维,即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学生思维的充分展开。

4、加强教学检查,加大推进力量

    在学校综合检查及教导处、级部和备课组平时的教学常规检查中,要突出做到了三点:一是学校负责人和级部负责人要参与集中研讨与课例研究的整个过程,二是检查教师的二次备课与主备学导案的相关度、教师对导学案的批阅情况。三是实行即时通报制度,把检查结果公布,并与考核挂钩。    

五、时间安排

(一)学习发动 (2011年11月16日---11月23日

1、成立以校长任组长、副校级干部任副组长,教导处、教科室、电教中心、级部负责人、校长顾问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教科室牵头,教导处、教科室、电教中心、级部负责人、校长顾问组成工作小组,协调、组织具体工作。

2、级部召开动员会,传达解读。负责人:包级校长

3、以学科组为单位,学习领会。负责人:备课组长

(二)典型示范(2011年11月24日---12月23日

以大教研组为单位,上示范课。负责人:校长顾问

(三)全面铺开(2011年12月24日---2012年3月23日

采取校级干部包保学科制度,加强过程检查。

(四)总结评比(2012年3月26日---2012年4月20日

组织赛课等系列活动,隆重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