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el k4宏病毒 专杀:1911年盛宣怀逃亡大使馆:从急先锋到替罪羊(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2 08:51:49

雪珥:1911年盛宣怀逃亡大使馆:从急先锋到替罪羊(2)

发布时间:2012-02-13 14:18 作者:雪珥


  二是《荫午楼宜电旨促其亲督进兵节略》,荫午楼即正在前敌的总指挥荫昌,盛宣怀指责他一味观望,坐失良机,并建议中央立即撤换;


  三是《袁世凯宜明降谕旨催其赴鄂节略》,盛宣怀建议中央起用袁世凯,代替荫昌。


  这3份节略,其实令盛宣怀在体制内更趋孤立:一是得罪了自视甚高、在德国学习军事回来的荫昌,而荫昌的背后,是一大群大清国的“太子党”;二是他推荐的袁世凯,本来就算是他的政敌,当然也不会领他的情;三是荐袁之举,令那些对袁深恶痛绝的“太子党”更为恼怒。


  10月23日,盛宣怀再度亲自上奏,要求中央降旨严饬荫昌亲临前敌,加派袁世凯为钦差大臣,并建议对前线将领实行“重赏严办”的问责制度。


  而此时,已经实际上成为孤家寡人的盛宣怀,也遭到了别人的“问责”。


  10月16日,御史史履晋弹劾盛宣怀,一方面承认铁路商办出现大量问题,另一方面却认为盛宣怀的国有方案只是为了其满足其“独揽利权、调济私人”的目的,并且“未经阁议”。


  10月26日,又一位御史范之杰上奏,他指控,盛宣怀之所以对不同地区的铁路国有采取不同补偿方式,是为了进行股市的内幕交易:在铁路国有宣布之前,盛宣怀已经派人到广州低价收购了大量的粤路公司股票,所以粤路商股十足偿还,盛宣怀大捞一把;而川路公司的股票,盛宣怀未能收得,因此才不断打压。当然,这又是风闻而已。


  这位御史提出,盛宣怀目前只是一个部长,如果他处在副总理的位置上,“盗玉窃钧,何事尚不可为?”“方今主少国疑,而有大臣奸横如此,苟不宣布罪状,明正典刑,恐君权陵替,后患更何堪设想。”将盛宣怀的问题,上纲上线到篡班夺权的高度。


  危险在一步步地逼向盛宣怀,并终于在10月25日的国家议会“资政院”的会议上,达到了顶点:资政院通过决议,要求政府罢免盛宣怀的一切职务。


  当晚,盛宣怀居然还在写长篇辩护词,逐条反驳议员们的指控,并“自请解职,以避嫌疑”。作为在官、商两界厮混了一辈子的人精,作为一直以来行走在风口浪尖的“急先锋”,盛宣怀居然在这关键时刻显示了自己幼稚的一面:毕竟,政治游戏和权力博弈,从来不需要真相与真理,从来都是只讲实力而不讲道理。


  果然,盛宣怀自请辞职、体面退场的要求没人理睬,中央毫不犹豫地将他抛了出来:革职、永不叙用。这在大清国的纪律处分中,是最为严厉的一档,再往上就是追究刑事责任了。而资政院的议员们依然不放过他,直接诉诸最严厉的刑罚:死刑。


  至此,盛宣怀彻底走入了里外不是人的“猪八戒困境”:在“革命者”眼中,他是最为凶悍而坚定的反革命者,甚至比荫昌、载泽这些皇族贵戚都要凶悍而坚定,这令他的资产在民国成为最容易被瓜分的肥肉;而他不惜鞠躬尽瘁试图挽救的这个政权,却短视而冷血地将他作为替罪羊抛出,希图以此迟滞大厦崩溃的速度。


  在清末民初的世代交替中,甚至在中国历史上的各种改朝换代的关头,能如盛宣怀这般、走到如此绝境的人物,其实并不多见。如果没有那些自称还讲些“义气”(honor bound)——《华盛顿邮报》说,四国联合营救盛宣怀,就是为了这个honor bound——的老外们,盛宣怀恐怕也要如同端方、赵尔丰一样,成为辛亥年祭坛中的一滩血泊。


  盛宣怀的儿孙们记录到,在流亡日本的第一年,盛宣怀一直住在神户的盐屋山地,穿的和服上挂了颗小印,上刻“须磨布衲”四字。每天,他都要写点日记,令后人好奇的是,逃脱了绝境的盛宣怀,究竟都在为自己写些什么呢?



二是《荫午楼宜电旨促其亲督进兵节略》,荫午楼即正在前敌的总指挥荫昌,盛宣怀指责他一味观望,坐失良机,并建议中央立即撤换;


  三是《袁世凯宜明降谕旨催其赴鄂节略》,盛宣怀建议中央起用袁世凯,代替荫昌。


  这3份节略,其实令盛宣怀在体制内更趋孤立:一是得罪了自视甚高、在德国学习军事回来的荫昌,而荫昌的背后,是一大群大清国的“太子党”;二是他推荐的袁世凯,本来就算是他的政敌,当然也不会领他的情;三是荐袁之举,令那些对袁深恶痛绝的“太子党”更为恼怒。


  10月23日,盛宣怀再度亲自上奏,要求中央降旨严饬荫昌亲临前敌,加派袁世凯为钦差大臣,并建议对前线将领实行“重赏严办”的问责制度。


  而此时,已经实际上成为孤家寡人的盛宣怀,也遭到了别人的“问责”。


  10月16日,御史史履晋弹劾盛宣怀,一方面承认铁路商办出现大量问题,另一方面却认为盛宣怀的国有方案只是为了其满足其“独揽利权、调济私人”的目的,并且“未经阁议”。


  10月26日,又一位御史范之杰上奏,他指控,盛宣怀之所以对不同地区的铁路国有采取不同补偿方式,是为了进行股市的内幕交易:在铁路国有宣布之前,盛宣怀已经派人到广州低价收购了大量的粤路公司股票,所以粤路商股十足偿还,盛宣怀大捞一把;而川路公司的股票,盛宣怀未能收得,因此才不断打压。当然,这又是风闻而已。


  这位御史提出,盛宣怀目前只是一个部长,如果他处在副总理的位置上,“盗玉窃钧,何事尚不可为?”“方今主少国疑,而有大臣奸横如此,苟不宣布罪状,明正典刑,恐君权陵替,后患更何堪设想。”将盛宣怀的问题,上纲上线到篡班夺权的高度。


  危险在一步步地逼向盛宣怀,并终于在10月25日的国家议会“资政院”的会议上,达到了顶点:资政院通过决议,要求政府罢免盛宣怀的一切职务。


  当晚,盛宣怀居然还在写长篇辩护词,逐条反驳议员们的指控,并“自请解职,以避嫌疑”。作为在官、商两界厮混了一辈子的人精,作为一直以来行走在风口浪尖的“急先锋”,盛宣怀居然在这关键时刻显示了自己幼稚的一面:毕竟,政治游戏和权力博弈,从来不需要真相与真理,从来都是只讲实力而不讲道理。


  果然,盛宣怀自请辞职、体面退场的要求没人理睬,中央毫不犹豫地将他抛了出来:革职、永不叙用。这在大清国的纪律处分中,是最为严厉的一档,再往上就是追究刑事责任了。而资政院的议员们依然不放过他,直接诉诸最严厉的刑罚:死刑。


  至此,盛宣怀彻底走入了里外不是人的“猪八戒困境”:在“革命者”眼中,他是最为凶悍而坚定的反革命者,甚至比荫昌、载泽这些皇族贵戚都要凶悍而坚定,这令他的资产在民国成为最容易被瓜分的肥肉;而他不惜鞠躬尽瘁试图挽救的这个政权,却短视而冷血地将他作为替罪羊抛出,希图以此迟滞大厦崩溃的速度。


  在清末民初的世代交替中,甚至在中国历史上的各种改朝换代的关头,能如盛宣怀这般、走到如此绝境的人物,其实并不多见。如果没有那些自称还讲些“义气”(honor bound)——《华盛顿邮报》说,四国联合营救盛宣怀,就是为了这个honor bound——的老外们,盛宣怀恐怕也要如同端方、赵尔丰一样,成为辛亥年祭坛中的一滩血泊。


  盛宣怀的儿孙们记录到,在流亡日本的第一年,盛宣怀一直住在神户的盐屋山地,穿的和服上挂了颗小印,上刻“须磨布衲”四字。每天,他都要写点日记,令后人好奇的是,逃脱了绝境的盛宣怀,究竟都在为自己写些什么呢?


二是《荫午楼宜电旨促其亲督进兵节略》,荫午楼即正在前敌的总指挥荫昌,盛宣怀指责他一味观望,坐失良机,并建议中央立即撤换;


  三是《袁世凯宜明降谕旨催其赴鄂节略》,盛宣怀建议中央起用袁世凯,代替荫昌。


  这3份节略,其实令盛宣怀在体制内更趋孤立:一是得罪了自视甚高、在德国学习军事回来的荫昌,而荫昌的背后,是一大群大清国的“太子党”;二是他推荐的袁世凯,本来就算是他的政敌,当然也不会领他的情;三是荐袁之举,令那些对袁深恶痛绝的“太子党”更为恼怒。


  10月23日,盛宣怀再度亲自上奏,要求中央降旨严饬荫昌亲临前敌,加派袁世凯为钦差大臣,并建议对前线将领实行“重赏严办”的问责制度。


  而此时,已经实际上成为孤家寡人的盛宣怀,也遭到了别人的“问责”。


  10月16日,御史史履晋弹劾盛宣怀,一方面承认铁路商办出现大量问题,另一方面却认为盛宣怀的国有方案只是为了其满足其“独揽利权、调济私人”的目的,并且“未经阁议”。


  10月26日,又一位御史范之杰上奏,他指控,盛宣怀之所以对不同地区的铁路国有采取不同补偿方式,是为了进行股市的内幕交易:在铁路国有宣布之前,盛宣怀已经派人到广州低价收购了大量的粤路公司股票,所以粤路商股十足偿还,盛宣怀大捞一把;而川路公司的股票,盛宣怀未能收得,因此才不断打压。当然,这又是风闻而已。


  这位御史提出,盛宣怀目前只是一个部长,如果他处在副总理的位置上,“盗玉窃钧,何事尚不可为?”“方今主少国疑,而有大臣奸横如此,苟不宣布罪状,明正典刑,恐君权陵替,后患更何堪设想。”将盛宣怀的问题,上纲上线到篡班夺权的高度。


  危险在一步步地逼向盛宣怀,并终于在10月25日的国家议会“资政院”的会议上,达到了顶点:资政院通过决议,要求政府罢免盛宣怀的一切职务。


  当晚,盛宣怀居然还在写长篇辩护词,逐条反驳议员们的指控,并“自请解职,以避嫌疑”。作为在官、商两界厮混了一辈子的人精,作为一直以来行走在风口浪尖的“急先锋”,盛宣怀居然在这关键时刻显示了自己幼稚的一面:毕竟,政治游戏和权力博弈,从来不需要真相与真理,从来都是只讲实力而不讲道理。


  果然,盛宣怀自请辞职、体面退场的要求没人理睬,中央毫不犹豫地将他抛了出来:革职、永不叙用。这在大清国的纪律处分中,是最为严厉的一档,再往上就是追究刑事责任了。而资政院的议员们依然不放过他,直接诉诸最严厉的刑罚:死刑。


  至此,盛宣怀彻底走入了里外不是人的“猪八戒困境”:在“革命者”眼中,他是最为凶悍而坚定的反革命者,甚至比荫昌、载泽这些皇族贵戚都要凶悍而坚定,这令他的资产在民国成为最容易被瓜分的肥肉;而他不惜鞠躬尽瘁试图挽救的这个政权,却短视而冷血地将他作为替罪羊抛出,希图以此迟滞大厦崩溃的速度。


  在清末民初的世代交替中,甚至在中国历史上的各种改朝换代的关头,能如盛宣怀这般、走到如此绝境的人物,其实并不多见。如果没有那些自称还讲些“义气”(honor bound)——《华盛顿邮报》说,四国联合营救盛宣怀,就是为了这个honor bound——的老外们,盛宣怀恐怕也要如同端方、赵尔丰一样,成为辛亥年祭坛中的一滩血泊。


  盛宣怀的儿孙们记录到,在流亡日本的第一年,盛宣怀一直住在神户的盐屋山地,穿的和服上挂了颗小印,上刻“须磨布衲”四字。每天,他都要写点日记,令后人好奇的是,逃脱了绝境的盛宣怀,究竟都在为自己写些什么呢?


二是《荫午楼宜电旨促其亲督进兵节略》,荫午楼即正在前敌的总指挥荫昌,盛宣怀指责他一味观望,坐失良机,并建议中央立即撤换;


  三是《袁世凯宜明降谕旨催其赴鄂节略》,盛宣怀建议中央起用袁世凯,代替荫昌。


  这3份节略,其实令盛宣怀在体制内更趋孤立:一是得罪了自视甚高、在德国学习军事回来的荫昌,而荫昌的背后,是一大群大清国的“太子党”;二是他推荐的袁世凯,本来就算是他的政敌,当然也不会领他的情;三是荐袁之举,令那些对袁深恶痛绝的“太子党”更为恼怒。


  10月23日,盛宣怀再度亲自上奏,要求中央降旨严饬荫昌亲临前敌,加派袁世凯为钦差大臣,并建议对前线将领实行“重赏严办”的问责制度。


  而此时,已经实际上成为孤家寡人的盛宣怀,也遭到了别人的“问责”。


  10月16日,御史史履晋弹劾盛宣怀,一方面承认铁路商办出现大量问题,另一方面却认为盛宣怀的国有方案只是为了其满足其“独揽利权、调济私人”的目的,并且“未经阁议”。


  10月26日,又一位御史范之杰上奏,他指控,盛宣怀之所以对不同地区的铁路国有采取不同补偿方式,是为了进行股市的内幕交易:在铁路国有宣布之前,盛宣怀已经派人到广州低价收购了大量的粤路公司股票,所以粤路商股十足偿还,盛宣怀大捞一把;而川路公司的股票,盛宣怀未能收得,因此才不断打压。当然,这又是风闻而已。


  这位御史提出,盛宣怀目前只是一个部长,如果他处在副总理的位置上,“盗玉窃钧,何事尚不可为?”“方今主少国疑,而有大臣奸横如此,苟不宣布罪状,明正典刑,恐君权陵替,后患更何堪设想。”将盛宣怀的问题,上纲上线到篡班夺权的高度。


  危险在一步步地逼向盛宣怀,并终于在10月25日的国家议会“资政院”的会议上,达到了顶点:资政院通过决议,要求政府罢免盛宣怀的一切职务。


  当晚,盛宣怀居然还在写长篇辩护词,逐条反驳议员们的指控,并“自请解职,以避嫌疑”。作为在官、商两界厮混了一辈子的人精,作为一直以来行走在风口浪尖的“急先锋”,盛宣怀居然在这关键时刻显示了自己幼稚的一面:毕竟,政治游戏和权力博弈,从来不需要真相与真理,从来都是只讲实力而不讲道理。


  果然,盛宣怀自请辞职、体面退场的要求没人理睬,中央毫不犹豫地将他抛了出来:革职、永不叙用。这在大清国的纪律处分中,是最为严厉的一档,再往上就是追究刑事责任了。而资政院的议员们依然不放过他,直接诉诸最严厉的刑罚:死刑。


  至此,盛宣怀彻底走入了里外不是人的“猪八戒困境”:在“革命者”眼中,他是最为凶悍而坚定的反革命者,甚至比荫昌、载泽这些皇族贵戚都要凶悍而坚定,这令他的资产在民国成为最容易被瓜分的肥肉;而他不惜鞠躬尽瘁试图挽救的这个政权,却短视而冷血地将他作为替罪羊抛出,希图以此迟滞大厦崩溃的速度。


  在清末民初的世代交替中,甚至在中国历史上的各种改朝换代的关头,能如盛宣怀这般、走到如此绝境的人物,其实并不多见。如果没有那些自称还讲些“义气”(honor bound)——《华盛顿邮报》说,四国联合营救盛宣怀,就是为了这个honor bound——的老外们,盛宣怀恐怕也要如同端方、赵尔丰一样,成为辛亥年祭坛中的一滩血泊。


  盛宣怀的儿孙们记录到,在流亡日本的第一年,盛宣怀一直住在神户的盐屋山地,穿的和服上挂了颗小印,上刻“须磨布衲”四字。每天,他都要写点日记,令后人好奇的是,逃脱了绝境的盛宣怀,究竟都在为自己写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