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岚4季全集百度云:肺炎双球菌 兼性厌氧性菌 荚膜抗原 S型细菌会不会变成R型细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6:33:11
肺炎双球菌pneumococcus 是一种引起肺炎和支气管炎的细菌。通常为革兰氏阳性反应,是披针形菌体的双球菌,多数为兼性厌氧性菌。常存在于正常人的鼻咽腔中,菌体成双排列,无鞭毛和芽孢。某种菌株即使在健康人的气管粘膜中发现的频率也是很高的。细菌表面的荚膜多醣与治病率有关,主要会引起肺炎、中耳炎、菌血症、脑膜炎等死亡率极高,国内约每一千人中就有11~12人曾感染肺炎双球菌,特别严重的是如果儿童感染此症死亡率更是可以高达40%。
菌存在着两种类型:(1)粗糙型或称 R型 (“R”来自英文“Rough”),菌体无荚膜,菌落粗糙,一般无致病性;(2)光滑型或称S型(“S”来自英文“Smooth”),菌体有荚膜,菌落光滑,致病性较强,为有毒株。菌的致病性在于荚膜能抵抗人体的吞噬作用,致使其在体内大量繁殖引起疾病。主要引起大叶性肺炎、支气管炎、胸膜炎、败血症等,并能产生细胞内溶血霉素,因菌体自溶而释出,可溶解红血细胞,对动物有致死作用。无论粗糙型或光滑型,均可区分成许多不同的血清型。因为肺炎双球菌的荚膜多糖是一种可溶性的特异性物质,称为荚膜抗原。1928年格里菲斯就是以 RI和 S Ⅲ型作为实验材料而发现了细菌转化现象的。有毒株可在机体内形成荚膜,但人工培养后荚膜逐渐消失。其抵抗力较弱,通常在52~56℃,15~20分钟菌体即被杀死。
问题1:S型细菌的DNA经过高温为什么不会失去活性?
  答:R型活肺炎双球菌(受体菌)在对数期后期(生长后期)约40min内处于“感受态”,吸收外源DNA的能力比其他时期大1000倍。此时,R型活肺炎双球菌(受体菌)细胞膜表面有30-80个“感受态因子”位点。感受态因子是一种胞外蛋白,它可以催化外来DNA片段的吸收或降解细胞表面某种成分,从而使细胞表面的DNA受体显露出来(也可能是一种自溶酶,可特异性地结合双链DNA)。
被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双球菌(供体菌)通过自溶过程,释放出自身的DNA片段(已经失活,但双链结构尚存在,分子量小于1×107,约含15个基因),称之为“转化因子”。当“转化因子”遇到“感受态”的R型活肺炎双球菌(受体菌)时,就有10个左右这样的双链片段与R型活肺炎双球菌(受体菌)细胞膜表面的“感受态因子”位点相结合,在位点上进一步发生酶促分解,形成平均分子量为4×106~5×106的DNA片段,然后双链拆开,其中一条降解,另一条单链逐步进入细胞,与受体菌DNA上的同源区段配对,并使受体菌DNA的相应单链片段被切除,从而将其替换,形成一个杂种DNA区段(它们间不一定互补,可能呈杂合状态)。随着受体菌DNA进行复制,杂合区段分离成2个模板,其中之一类似供体菌,另一类似受体菌。当细胞分裂后,已复制的DNA发生分离,于是就由R型肺炎双球菌产生出S型肺炎双球菌的后代。这个过程称为原核生物的转化,其实质是基因重组。因为R型细菌与S型细菌的DNA可以在同源区段配对,形成杂合细菌,所以通过分裂生殖形成R型和S型两种后代细菌,不像许多人认为的R型细菌直接变成S型细菌。
  问题2:R型细菌的DNA放入S型细菌的培养皿中,S型细菌会不会变成R型细菌?
  答:无荚膜的R型细菌有非常重要的“感受态因子”位点,保证了S型细菌的DNA可以进入。S型细菌有荚膜,无“感受态因子”位点,不能作为受体菌直接培养而发生转化。那么S型细菌有可能变成R型细菌吗?当然有!自然状态下可能通过基因突变来完成转变,不是前文所述的转化。用物理和化学方法进行人工诱变,变过来的还有可能再变回去。
  问题3:我们吃进的一些生物细胞,其中可能含有活性的DNA,会不会影响我们的细胞,使它们变成其他细胞?
  答:真核生物的细胞膜表面结构与原核生物的大不相同,转化因子不能进入细胞,因而不会发生转化(转化本身只发生在同种菌株间或近缘菌株间)。因此,可以放心去吃想吃的东西,即使含有被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双球菌也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