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c古风梗:声名远扬的新课改初中————山东杜郎口中学_泰达二中吧_贴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10:37:18
杜郎口中学是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一所远近闻名的中学。经过10年的教学改革它以“教育超市”的教学模式,走出了一条农村教育改革的新路子,成为国内众多学校学习的楷模。凡到杜郎口中学参观学习过的教育界人士无不惊叹其教学模式的新奇,更有教育专家称,杜郎口中学掀起了农村教育的一场革命。
听课听出了门道
《教育》旬刊记者到杜郎口中学采访当天,远远便看到校门口停着十几辆大客车,杜郎口中学校长崔其升说,这些车都是来学校参观的老师们乘坐的。杜郎口中学每天至少有200人前来参观学习。看到杜郎口中学今天的影响力,真不敢想象这里原来是个教学质量很差劲的学校。
据了解,教学改革前的杜郎口中学是当地远近闻名的薄弱校,学生辍学现象时有发生,有的班级到了中考时只剩下十几名学生。受工作环境的影响,老师情绪波动严重,教学秩序混乱,老师不好好教、学生不好好学的现象在杜郎口中学再普遍不过了。因此,杜郎口中学的升学率每年都排在全县倒数行列,最差的时候只有不到10个学生升入高中。为此,县里准备将这所学校划入撤并行列。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1997年崔其升到来杜郎口中学时,才逐渐有了好转。那年,原先在杜郎口镇联合学校当副校长的崔其升被调到了杜郎口中学当校长。刚到学校时,崔其升为了摸清学校教学状况,天天拎着凳子挨个教室去听课。有一次,崔其升在一个班里听课时,发现一个男生竟然趴在桌子上睡着了。下课后崔其升就问他,校长来听课,你怎么还敢睡觉?这名男生告诉他,不是自己不愿听课,而是老师讲得太枯燥,让他实在听不下去。之后,崔其升又多次从学生口中听到类似的话,甚至有的学生还出言:“老师讲的还没我讲得好呢,要他们干什么?”
崔其升对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学生之所以不爱学习,主要问题在于教师习惯了在课堂上唱独角戏,学生只能耳听手录被动地接受,毫无参与权,说不上还有什么学习的主动性。这便是导致学生厌学、甚至辍学的主要原因。
于是,“教育超市”的概念在崔其升的头脑中形成,他决定想一个办法来改变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
把话语权还给学生
1999年,经过一个暑期考虑,崔其升在开学后召开的第一次学校工作会议上提出,学生课堂上的表现应是:“生龙活虎,欢呼活跃,争问抢答,喜笑颜开”,以此来解决学生不爱学习、不爱发言的问题。同时,崔其升制订了三条“好课堂”的评价标准:一是课堂气氛要热烈、和谐、民主。学生敢问、敢说、敢爬黑板、敢下桌讨论,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二是课堂形式要多样化。老师要采取各种各样的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主要的一点是把话语权还给学生。比如,男女生竞赛、讨论辨析,甚至曲艺节目、小品表演等能够培养学生表达、思考能力的活动都可以走进课堂;三是要求参与活动的学生人数要多,力争做到人人有份。学校将通过这三条评价标准,来衡量教师课堂教学成绩的优劣。
评价标准出台后,引起了许多教师的怀疑和不解:“我们天天苦口婆心地讲,学生们还不好好学呢,要让他们‘说话’,课上还不得闹翻了天?”于是,许多老师背地里仍是采用老方式进行课堂教学。
崔其升发现这个问题后,明确提出了 “一谈二警三停”的课堂要求,就是第一次被发现课堂不达标者,领导班子先找其谈话;第二次仍不达标者,要在业务研讨会上点名警告;如果第三次仍不达标者,就要停课一周。崔其升告诉《教育》旬刊记者,为了让“教改”这个口号不落空,改革之初必须对老师的做法实行“一刀切”,只有快点让他们尝到甜头,改革才能顺利实施下去。
在“一谈二警三停”的强制性要求下,崔其升推行的课堂改革逐渐显现出了其优势所在,并令杜郎口中学成功摆脱了被撤并的困境。2000年7月,杜郎口中学在茌平县23所初中学校的综合评价中处于中游位置。2001年,一向在全县中考升学率倒数第一的杜郎口中学已经步至中游地带。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课堂一扫往日的沉闷与单调,张扬着活力与生气,学校里很少再有辍学的学生了。
教学改革后,学生的进步让杜郎口的许多老师都为之惊叹:难道仅仅是课上的积极发言、大胆表达就会对学生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对此,崔其升在接受《教育》旬刊记者采访时说:“俗话说得好‘看一遍不如说一遍,说一遍不如写一遍’,让学生张嘴去说、伸手去写的效果,肯定要比呆呆地坐在那听好得多。因为,说话本身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学生会在边说边思考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思维,时间一长,必定会养成一种独立思考的习惯。另外,手写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写一遍记得会更深。原来我们的学生还在平房上课时,教室只有前后两块黑板,那时我就要求老师要鼓励学生多写,只要是学生需要写的时候,地板也可以当黑板。我就是希望通过这些办法来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当这两种能力得到提高时,学生的进步也就成为一种必然。”
学生才是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来之不易的10分钟
2001年,国家新课程改革开始在一些地区推行。崔其升发现,他所倡导的一些教改理念竟与新的课程改革的理念不谋而合,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歪打正着了。”于是,崔其升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继续走教改的路子,向深度拓展,让杜郎口中学再度飞跃。
2002年,崔其升开始了更大规模的课堂教学改革动作——课堂时间采用“10+35”模式,即教师所讲时间等于或小于10分钟,学生自主活动不少于35分钟。老师只要在一节课上讲课时间超过10分钟,就被判定为失败课。从形式上看,只是把一节课的时间进行了重新分配,可是从中体现出的教学理念却有了一个质的变化。
“10+35”课堂教学模式刚一推行,就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不光是教师们不理解,就连家长也不干了,有的家长干脆跑到学校来找崔其升理论。面对重重阻力,崔其升硬是坚持了下来,他在接受《教育》旬刊记者采访时说:“老师教学生学已经是大家习以为常的模式,我知道这种习惯的改变会遇到许多阻力,可是只要对教学发展有利的事情,我就一定要坚持到底。”虽然崔其升有坚持到底的决心,可老师们却有的背着他我行我素,有的老师干脆去找他理论。和崔其升吵得最凶的是英语老师崔淑君。她不止一次地对崔其升说:“别的学科可以不讲、少讲,学生还能通过使用其他辅助资料弥补。可是英语不行,老师不讲学生哪能学得会?”每次班里考试成绩都很差的英语老师朱伟利也很不满地说:“本来我们班的英语成绩就差,这样做就更没有出头之日了。”
崔其升只好出台了一系列硬性措施,对有些不执行者还进行了经济处罚。为了让老师们快些进入教改状态,崔其升组织领导班子推出了“三课制度”,即示范课、达标课和跟踪课。示范课由业务校长、教务主任、年级组长、学科组长等领导成员,采用“10+35”的模式给老师上课。老师经过观摩学习之后按照示范轮番讲课,这被称为达标课。如果有讲课不过关的老师,学校领导班子会让他们通过学习之后进行重新展示,这被称为跟踪课。在如此的硬性要求下,老师们的思想逐渐转变过来了,“10+35”教学模式在杜郎口中学才得以顺利推行。
三三六模式中不打折的“一”
《教育》旬刊记者去杜郎口之前便听说过“三三六模式”,分别是指三个特点、三大模块和六个环节。三个特点包括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这是课堂教学特点的总体概括。三大模块包括预习、展示、反馈,这是指开展课堂教学的三大环节。六个环节包括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这是对课堂教学环节的细化。在杜郎口中学采访的第一天,《教育》旬刊记者便在语文教科组主任徐立峰的带领下,到课堂上实地“接触”了一下“三三六模式”。
走进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时,《教育》旬刊记者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的情景:有的学生三五一群地凑在一起大声朗诵课文,有的学生在激烈地探讨问题,还有的学生在声情并茂地演讲。教室内课桌的摆放样式也很特别,一排排并放在一起,学生可以面对面而坐。老师在哪?记者四下回顾,除了一群群凑在一起的学生之外,根本没见到老师。大约十几分钟之后,一位胖胖的男老师才走上前来要求大家停止讨论。原来,老师也混在学生堆里一起讨论问题呢。这位名叫庞东的老师走上前去,组织学生展示刚才准备的内容。这节课是综合朗读课,每个学生朗诵完之后,都有几个学生争先恐后地站起来进行点评,谁的嗓门大谁就争到了发言权。老师会在学生的点评过程中,适当地进行总结性点评。
3楼
徐立峰说,这节课就涉及到了“三三六模式”中的预习、展示、分组合作等特点,学校就是通过这种形式做到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可是在这样宽松的课堂环境中,怎样能保证学生能够自觉地学习呢?对于《教育》旬刊记者提出的这一问题,徐立峰说,学校刚开始推行这种上课形式时,课堂上的确出现了纪律不好维持的问题,“一统就死,一放就乱”是教改中许多老师共同的体会。但杜郎口中学的领导和教师们经过一次一次的尝试,探索出了一套从“抓紧统死”到“活而不乱”的教育策略,从而使最初的杂乱无章发展到了现在的规范有序。
提起“三三六模式”在杜郎口中学的推行与发展,崔其升对《教育》旬刊记者说:“学校在刚开始推行‘10+35’模式时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课堂放活了,可是学生的表现却没有达到领导班子预期的构想。大家原以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说、答、议、评的时间,应该会出现争问抢答、激烈讨论的热烈场面,但现实中学生却是欲说还休。有一次,我问一个学生为什么上课不发言,他却告诉我,不是他不想发言,而是根本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学生的话提醒了崔其升,于是他意识到,只有让学生先预习,到了课堂上才可能有话可说,而且预习是个很关键的环节。
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有信心、有能力进行充分展示,杜郎口中学干脆将预习环节搬到了课堂上,专门开设了“预习课”。为了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巩固“展示课”上的成果,学校又开设了“反馈课”。老师会针对反馈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帮助,充分利用“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让优生吃饱,差生吃了,实现“双兵互赢”的目的。经过几年的探索,杜郎口中学总结出了一套既完整又适合自身发展的教学方案,即“三三六”学习模式。
《教育》旬刊记者问崔其升,让学生自己去预习,怎样保证他们能抓住重点?崔其升解释说:“比如语文课本中有8个单元,老师会拿出2个单元进行充分讲解,学生在吸收知识的同时,也能了解到用于以后预习时的学习方法。但是我们对老师有个要求,必须要把书中涉及到的知识点全部讲透,因为想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这个‘一’绝对不能打折扣。”
经过10年的改革发展,如今的杜郎口中学成为了全县的优秀学校。用崔其升的话说,学校教改的成功离不开茌平县教育局各位领导的支持。茌平县教科所所长王彦华对《教育》旬刊记者说,杜郎口中学坐落在茌平县的一块盐碱地上,只因它骄人的教学成绩,人们慨叹这块盐碱地可是长出了“好庄稼”!
怎样做一颗恒星?
眼下的杜郎口中学无疑成为了教育界的一颗耀眼之星,但是关于这颗星究竟能亮多久的议论却从未停过,更是有人毫不客气地预言杜郎口中学注定会成为一颗流星。一位教育人士曾担心地说道,曾经涌现出的名校大都随着时间的流逝失去了光彩,名校想要长久似乎很难。
对于别人的“流星论”,崔其升显得很淡定,在他看来,杜郎口的路才刚刚开始。崔其升在接受《教育》旬刊记者采访时说:“不光是学校,任何事物想要保持可持续发展,都要正确看待自身的成果和缺陷。有些名校为什么会在发展的过程中停滞不前了,关键是他们被成绩冲昏了头脑,没有在获得荣耀的同时还存在一分危机感。由此可见,一所名校只关注自己的利益和对外影响力是绝对不够的,必须时刻要有一颗谦虚的心,懂得向别人学习,不能处处唯我独尊。我一直都认为,追求名利是件很累的事情,脚踏实地地去做事才重要。我的目标就是带领着杜郎口中学不断地进步,今天要比昨天好,明天要比今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