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格尔反向:乃文乃武是“精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5:21:05
日期:2011-12-11 作者:徐鸣 来源:新民晚报

精武体操会总教练霍元甲
前一阵子,位于大连路惠民路379弄的4幢年代已久的小洋房,引起了文化局、新闻媒体和附近居民的纷纷关注,因为听当地老一辈传说那儿是精武会创始人霍元甲的办公楼。事实上当精武会于1916年搬到培开尔路(今惠民路)上时,霍元甲早已去世了。所以讲霍元甲在小洋房里呆过系民间误解。这里暂且不论4幢历史建筑是否中国近代第一个民间体育组织精武会旧址(文管部门会考证),霍元甲为精武会创始人一点不假。那么祖籍河北、世居天津大侠霍元甲怎么会跑到上海来组建精武会的?寻根究底,这事跟被孙中山夸为“革命首功之臣”的陈其美有关。因为陈其美想搞个自家的培训基地,以“训练出千万名既有强健体魄,又有军事技能的青年”。恰值一个偶然机遇,为陈其美的设想实现提供了契机。
壹  顺势而为  创办精武会
1909年冬,于北四川路阿波罗影戏院卖艺的西洋大力士奥皮音口出狂言污蔑中国人是东亚病夫,顿时激起广大爱国人士极大义愤。由陈其美策划,经农劲荪等邀请,爱国武术家霍元甲前来同奥皮音擂台比武一决高低。身怀绝技的霍元甲威震华北,奥皮音闻风丧胆,还未过招便不战自退。
事后霍元甲名气在沪不胫而走,许多民众愿跟他学习武术。陈其美等因势利导,决定创办精武体操会,由农劲荪任会长,霍元甲主持武术技击训练并习军事。1910年6月14日起,《时报》连续13天刊登中国精武体操会招生广告:“年龄十二岁以上三十五岁以下合格。会费鹰洋二元。”落款是霍元甲谨启。
精武体操会于1910年7月7日成立。最初的会址设在华界之闸北铁路旱桥以西的王家宅。霍元甲及其徒弟刘振声等采用武术传统方法亲自传授拳术。第一批73名学员中就有后任沪军都督的陈其美。
正当霍元甲如日中天准备大干一场,却遭日本浪人黑手报复。因误服了日本人上门兜售的仁丹药后咯血病加剧,急送新闸路中国红十字医院医治两周无效,逝世。
贰  重整旗鼓  发达造会堂
霍元甲的突然离世,令精武会失去支柱,“一片萧条景象”。为了牢记恩师教诲,一批中坚学员陈公哲、卢炜昌、姚蟾伯等共商大计,一致表示“继霍先生之业”。于1911年3月3日,迁入万国商团中国义勇队旧址(今民德路南端至浙江北路处),即第二会所,并聘请沪上商界名人袁恒之先生担任会长。
重新开张后,习武训练开始走上正轨。1912年,首届精武运动会召开。学员们身着统一服装,队列整齐,节目精彩,轰动申城。运动会开完有很多人要求报名参加精武会。由于会务势头蓬勃,陈公哲等人认为目前第二会所地处偏僻闸北,学员往来不便,非长久之计。再加上1915年7月一场台风将第二会所门前供学员练武用的草棚卷走。陈公哲当即慷慨献出杨树浦培开尔路(今惠民路)73号的2亩宅地,动工建造新会舍。1916年4月6日迁入新会址,并改名“上海精武体育会”。
过了三年,在培开尔路73号西边购入12亩地建“精武公园”,兼作精武运动场。公园北面之地辟为“精武村”。精武会建公共花园,既造福社会;又是对租界公园“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西方列强霸道行径有力反击。
1920年起,培开尔路会所升格为总会,本市另设三个分会。随着精武影响逐渐扩大,外地和海外纷纷建立精武分会并恳请上海总会委派教员前往指导。邻近上海的绍兴最先挂出牌子,接着是汉口、广州等城市,并香港、澳门地区,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泰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精武会历史上人丁最兴旺时,国内外分会竟达42个,会员人数超过40万人。
由于精武会机构日渐庞大,会员众多、活动频繁。凡开大会,培开尔路73号会所已容纳不下,必须外出租借舞台才行。因此陈公哲等在北四川路横浜桥福德里30号(今东宝兴路1702号精武大厦)觅得空地一块,用来建造精武中央大会堂。1922年动工,1923年竣工,1924年培开尔路会所撤销,总会搬入中央大会堂办公。中央大会堂前面是办公室和藏书室。中间系训练运动场。后部为800座位的舞台。中央大会堂是精武会的标志性建筑,为海内外精武会会员提供了宽敞的室内运动以及会务交流场所。
精武会的事业能逐步发展壮大,是与孙中山的关怀和支持分不开的。精武会每一二年召开大型会议,孙中山只要抽得出时间,必到场讲话。孙中山首次出现精武会全体会员面前,是1916年11月5日,那时精武会假座十六铺新舞台旧址凤鸣茶楼,举行技击高级学员毕业典礼,孙中山应邀作了重要讲话,强调技击有益于身体。1919年,孙中山为《精武本纪》一书作序,更进一步阐述技击的重要性,称技击“于强种强国有莫大之关系,推而言之,则吾民族所以致力于世界和平之一基础。”在精武会成立十周年之际,孙中山欣然亲笔题写了“尚武精神”横匾。孙中山甚至将精武会与资助过辛亥革命的洪门致公堂相提并论。
叁  弘扬武术  各派成一统
为了更好发扬光大国粹,精武会带头提出各派同源观点,不争门户长短,熔各派武术于一炉,把各流派各门户的武术名家招至麾下,聘为专职教员。各路名家在精武会将绝技“公之于世,办班传授”,互相观摩、互相砥砺,优者以勉、劣者以奋。
在武术训练方法上,精武会创立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型,即分别开设初级班、中级班和高级别。每班都规定一定的学习内容,两年为一期。考试合格者,颁发毕业证书。凡襟缀三星者是六年毕业学员;双星者四年毕业;单星者两年毕业;无星者是初级修业学员。
在教材上,贯彻“南宗、北派并蓄兼收”原则,编制了“精武十套”。精武会学员凡学习武术的“必须熟习此十种,方及他技”。并把“精武十套”编配口令,在精武会举办的规模盛大运动会上进行会操和表演,以促进精武武术的普及和提高。
精武会还为武术普及做了大量工作,派出各流派拳师和教员,深入基层,足迹遍及圣约翰大学、澄衷学校、粤东小学、上海青年会、恒丰纱厂等四十几家单位。这些单位的学生、工人经精武教员辅导后,一时间掀起练武热潮。
肆  全面开花  能文又能武
随着西方文化渗透,现代体育开始在沪上传播。精武会本着“体育复以武术为主,参以时代各种活动”的精神以及满足会员兴趣爱好,逐步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当年的精武会不仅在武术项目上人才辈出、成果辉煌,跃居全国武坛之首,且其他体育项目名将云集,在全市比赛中名列前茅,甚至有的已跻身国内前列。如1936年举办的精武会第一届乒乓个人锦标赛,使今后精武会成为全市乒乓球训练中心并拥有一批优秀乒乓球选手打下了基础;同年举办的三万米长跑接力赛,在长跑爱好者中引起极大反响;精武拳击手经常参加市里举办的各种拳击比赛,获得过不同级别的冠亚军;精武摔跤运动历史更长。精武会专门成立了精武摔跤团。第七届全国运动会将摔跤从表演项目变成正式比赛项目,就是精武会向民国政府建议的。精武摔跤团最一鸣惊人的是其选手周士彬在与名震大江南北的摔跤老将常东升较量时,一个回合就把对手摔倒在地上;精武足球由来已久,早在1924年便成立了足球队。精武足球队技术娴熟、斗志昂扬,博得国内外同行一致赞赏。后来成为新中国第一代国脚的陈成达、方纫秋都曾经是精武足球队的球员。1948年5月在上海举行的第七届全运会,上海代表团中有7位精武选手入选。解放后,枯木逢春的精武会更为市专业队和上海体院输送了多名人才。甚至与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精武会为世博助兴,在世博浦西园区市民广场上表演了“百年精武”,向世界展示了精武艺术。
精武文化,既继承历史传统,又结合时代特点,内容相当丰富,有书法:精武会中凡武术高超之会员,其书法必佳;有粤乐:1919年精武会在北四川路6号组建的中华音乐会,聚集了许多粤乐高手。他们在上海创作、改编了近百首粤乐作品,通过录制唱片向广东和全国推广;有摄影:精武会举办的摄影班在社会上颇具影响。特别是陈公哲,摄影艺术高超,著有摄影专著;有旅行:精武旅行团始于1922年,每年达20余批、人数二千余人次,组织游览江、浙名胜以及环游大上海;有舞蹈:“精武舞艺”由精武会会员自行编导,自舞自乐,并常配合武术同台演出;有出版:精武会深知“无文不能行远”道理。因此出版工作是与精武会会务发展同步进行、相辅相成。已知精武会编辑出版的书目44种,其中书籍31种,期刊杂志7种,特刊6种。由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发行。不少书籍并有当时党政领袖撰写的序文;有电影:精武会先后摄制了5卷66节影片,真实记录了精武事业成长过程。该影片曾在虬江路上的上海大戏院招待过驻沪各国领事,受到好评。1920年8月精武会特使出访南洋时,也曾携带影片作为形象宣传资料向海外华侨播放。可惜如此宝贵的历史画面毁于1938年罪恶的日军炮火之中,现在仅存目录。
伍  救亡复兴  艰难守阵地
1937年抗战爆发,虹口沦陷,福德里会所被日军侵占。精武会的一切会务改在南京路慈淑大楼(今东海大楼)三楼进行。当国家处于民族危亡的关头,以“爱国、修身、正义、助人”为宗旨的精武会挺身而出,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精武会为上海难民救济协会募捐;开办救护训练班;合办难民收容所和第十九救护医院;救济无家可归的孤儿和失业工人;改善慈淑大楼分会场地条件以及增添运动器械,让生活在沉闷窒塞的“孤岛”民众有个室内健身去处,等等。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骤起,“孤岛”形势急转直下,日军开进租界。精武会开展的一系列具有社会影响的活动不得不全部中断,仅仅靠慈淑大楼会所搞一点室内项目。但该状况维持没多久,日军突然于1945年7月提出想征用慈淑大楼。精武会被迫移往北京路中兴贸易公司处。因日寇已面临四面楚歌,败局已定,最后取消征用,精武会又将搬出的设备器械重新运回原地,几经折腾,大伤元气。
1945年8月,抗战胜利。不过精武会中央大会堂已被日军破坏得面目全非、残垣断宇,所有设备荡然无存。于是百废待兴,成立了复兴委员会,全力恢复。
随着中央大会堂的修复和设备的添置,精武会各项会务活动和体育项目又活跃起来。尽管精武会同仁面对极度动乱时局以及十分困难的财政收入,仍然团结奋斗,同舟共济,维护精武事业,但终难以实现复兴愿望。尤其自1949年1月30日起,国民党几百官兵借驻中央大会堂,且所用水电费甚巨,全由精武会负担。其结果精武会只能取消活动,等待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