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办公室装修效果图:这些理念伴您看懂儿童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7:38:29

●好多学画儿童的家长,都被一个“病毒”感染着,那就是“画得要像”。

●孩子的画是:画出所有的内容,不是画像所有的内容。

●孩子的画,展现在读者面前的只是一个表面,好的教师能穿透表面看到后面的最精彩的部分或

  隐藏很深还没闪光的“闪光点”。不好的教师看到的只是一幅平常的画,其他的什么也看不见。 

●科学的理论是讲道理,艺术的理论是不讲道理。

      

  儿童画是“不讲理”的。对于这种不讲理,孩子们自有道理:
 

一、不讲理的结构。看看我这张《脸》你就会明白了,只有在我们的世界里,才会有长着这么多脸的人,不过老师说这张画有点米罗的风格呢! 
 

二、不讲理的透视。我画画常常不管天南地北春夏秋冬,鱼目混珠是我的拿手好戏。老师说我运用的是中国画的散点透视法,这我不懂,但我觉得有时随意画画更有绘画兴致。
 

三、不讲理的色彩。我的画中有绿太阳红草地,也有蓝皮肤紫闪电。妈妈常说色彩太强烈了,让人睁不开眼。但老师却说能运用这么多装饰性的色彩让许多大画家羡慕呢!   
 

四、不讲理的情节。我们的故事情节不太受到时空限制,人物也常常让人意想不到,你看《都去参加运动会》了!老师说真棒!累死大人也想不出来! 
 

五、不讲理的创作过程。本来是想画两个同学的,可是画着画着却发现一个同学把另一个同学挡住了。这幅《别挡我》可不是我一开始就想画的,可是我的手不太听使唤,它自己常常会创造出奇迹来,这有点令大人们惊奇,但在我们心中也有点合理。老师看了我的画总是说:“想不到!”  
 

     关于我为什么会画出这样的画来,老师有多种多样的说法,什么儿童心理呀,生活体验呀,知识水平呀,我不懂也不管,我只管画只管快乐。


●艺术最怕“套路”,最喜欢“花花点子”,孩子画画也是如此。

●儿童画是个性的展现,创造的体现,是不同凡响,是独一无二。儿童画的画有了这几条,

  即便是画面“乱七八糟”,“一塌糊涂”,也是最优秀之作。

●有好多画画的孩子胆很小,无论老师怎么启发就是画不大。研究表明,胆小的孩子一般意志也薄弱,

  办事缺乏主动,爱依赖别人,更缺少创新精神。这一现象的形成跟孩子缺乏父爱和母亲过于亲密、
  依恋及长期生活在“母性群”周围(幼儿园或亲戚阿姨)有密切联系。父亲带给孩子的坚强、勇敢、大度、

  承受力和阳刚之气是其他人很难替代的,父亲多给孩子玩,多带孩子在“男人圈”里玩,就能解决“依恋”问题。 

●画画不求结果,只求过程;画法不作“统一”,只求“个性”,这就是儿童画。

●好的辅导方法,不是把孩子培养成画啥像啥的高手,而是学到正确的思维方式,提高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水平。 

●孩子的画,画得自由,就是教师的成功。

●孩子的画是从抽象走向具象的,但孩子的抽象不是成人理性化的抽象,孩子的具像也不是客观真实的具像,

  而是孩子们自己心里的东西。

●我们做教师和家长的,在表扬和批评孩子时,不能图自己一时的痛快,要多重视孩子的心理感受,要当个有心人,

  用心去聆听孩子的心声,做到心细些再细一些。要“惜话如金”,不要轻易的表扬和批评孩子,

  尤其是批评更要慎重。现实让我们懂得了,只有了解了孩子的心理和想法,进入孩子的心灵深处,才能谈尊重孩子,只有尊重孩子,才能当好孩子的朋友,孩子才拿你当朋友。 

●孩子就是孩子,由于年龄的原因,他们再有慧眼,也难穿透“假教育”的黑洞。在这个意义上说,

  辅导老师的审美眼光及分辨能力还是很重要的。

●作为一个儿童美术教师,你只有了解了孩子的心理活动,你才有了通向孩子心灵的“通行证”。 

●孩子在看问题时,仅凭感觉或直感,还不懂得理性思考,孩子奇异美妙的幻想与想象几乎占了生活的全部。

  他们相信一切神话、童话都是真的,家长一定不要告诉他们“灰姑娘是不可能骑着由动物变成的马车参加王子

  舞会的,孙悟空不可能一个跟头翻十万八千里”。等孩子长大了自然会明白这不过是神话故事,

  实在没必要这时扫孩子的兴。

●辅导孩子画画也应象管理孩子那样“管而不制”,更像抓沙子“抓而不紧”,才能抓住沙子,把沙子抓紧了,

  反而抓不住沙子。辅导老师应给孩子留下更多的空间,更多的自由。

●孩子画写生事实上是记忆、联想、创造加写生。年龄越小往记忆、联想、创造上*得越近,年龄越大往真实客观

 上靠得越近;感性的、直观的、想象的画画方法与年龄小的小朋友为伴,理性的、真实的、科学的画画方法愿意

  找年龄大的孩子。

●成人画的美在于“求”,儿童画的美在于“碰”。 

●我们教孩子画画的整个过程,孩子们的每一个细小的动作都点滴记录了孩子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

  心理变化和发展历程。孩子的奥秘藏在孩子的心理中,进入孩子的“心理”,才能找到孩子的“奥秘”。

  我们当教师的在教学实践中,要学会考虑孩子心理发展的特点,才能取得好的教育结果,也更有助于我们解

  决儿童心理在美术教学中反映的实际问题。 

●一个儿童美术教师,首先要把自己修炼成“大龄”孩子的心态,才能教好孩子,否则,孩子不给你玩了,

  看你还有什么“辙”。 

●成人画的画是思想与审美力,孩子画的画是好奇心,好奇心永远是孩子画画的动力。

●儿童画不能作“统一”画法,不能作“统一”要求,更不能作“统一”标准。儿童画不是画得很像的就好,

  不是画得漂亮干净的就好,不是涂色均匀的就好。在画的过程中,既不能“互相学习”,又不能“取长补短”,

  也不能“互通有无”。
●请家长不要购买类似填空、填画的多功能简笔画和蒙纸学画之类的书。你想,照着别人的画画下来,再按印着的轮廓线涂上颜色,这样的画怎样能提高孩子的想像力和创造性呢!孩子的奇思妙想、异想天开又在什么地方得到体现呢!孩子如这样画久了,会使孩子错误地认为学美术就是比着画,画得像就是画得好,涂色均匀别超出线外就是最棒!这种书的误导作用,就是压抑了孩子的想像力、磨灭了创造性,牵着孩子的鼻子使孩子甘心情愿的顺着书中的路子走下去。偏离了孩子学画宗旨是提高孩子总体素质的轨道,是非常不可取的。

●有的家长看到孩子画水粉画时,不是对孩子的画给予充分地肯定,而是一见面就指责孩子把颜色弄到脸上和衣服上。实际上孩子脸上身上弄上了颜色正说明孩子画画时是非常投入的。家长一方面想让孩子随心所欲地去画,一方面又怪孩子弄脏了手脸和衣服。这两个事比较起来哪一个是更重要的呢?一个五六岁的孩子是不可能同时解决好又画得大胆、又弄不脏衣服这个问题的。如果孩子畏惧家长不能弄脏衣服的嘱咐,那么孩子画画时就会非常谨慎,在这种精神状态下画出的画,“激情施放”当然与孩子无缘了。

●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会观察,是美术课重要内容之一。观察不是看而是思考,只有认真思考的东西才能称得上观察。 

●只有不敢画的孩子,没有不会画的孩子。 

●在色彩感觉上,老师和家长都不应该把自己认为好看的颜色强加在孩子身上,代替孩子的感受。如画一盆花,家长有可能很清楚地看到花的叶子是深绿色的,可孩子怎么把叶子画成蓝紫色了?其实,色彩受个人偏好及光源与环境影响所致。家长应尊重孩子的感觉。艺术只讲画面的和谐与情绪的表达,不求画得是否与真的一样。一个班的孩子把同一物体画成好多模样是正常的事。 

●孩子画画与技巧关系不大,之间的差别在于画面内容的安排上。同样的情况下,主次分明、画面丰富、内容多、满、形像感强、表达清晰的画优于画面空泛、主次不清、形体呆滞、整体感差的画。这是教师最应该下功夫的地方,也是检验教师实际指导水平的地方。 

●虽然评价孩子的画的优劣尺度是看作品是否有“孩子气”和有感而发,但也不是凡是有“孩子气”的画都有审美价值。孩子的画重在创意,不在技巧。只有又有创意,又有“孩子气”,又符合审美要求和艺术规律的儿童画,才是上乘之作。

●儿童画画是玩,是游戏,是发泄,是平衡心理,是自我调节,是儿童比较高级的、复杂的、情感动机地展现。家长不要把儿童画画总是和专业技术扯到一块。儿童画不是专业是游戏的另一种方式。画画起的作用远远的超过了画的本身。

●美术上有些东西能说清楚,有些东西说不清楚。能说清楚的是理性知识。像结构、比例、黑白、虚实、对立、统一、冷暖、灰鲜、疏密、和谐等。说不清楚的是感性知识。如灵气、悟性、神韵、想像、意会、联想、感觉、感受等。这些都是很难用文字或语言道明的。恰恰是这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充当了绘画的主角。

●孩子画画,想法与表现是两回事。孩子有些很好的想法,但往往缺少恰当地表现,画面不能体现孩子想法的初衷。有时想像很丰富的孩子,由于想法太多或年龄小,经验上的不足等原因,孩子还不能整体地有序地安排画面,结果把画弄得一团糟,最终宣告失败。但这并不能说明这个孩子就不行,就没有想像力。儿童画是想出来的重要,画出来的不重要。画的过程重要,结果不重要。

●评价孩子画的惟一尺度是作品应有个性,有创意。画面干净、构图合理、颜色漂亮、画得很像的画,大多不是优秀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