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官窑瓷器图片特征:知人·晓事之学生习作:强卫—红色牧师.blog的博客—强国博客—人民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10:16:17
人·晓事之学生习作:强卫——2010年公共管理学院本科生领导学考试试卷之九 青出于蓝谋跨越,海纳百川求发展                 ——记青海省省委书记强卫 小组成员:罗龙女向焕强郭珍谢勤王龙执笔人:罗龙女向焕强班级:政治学与行政学0701指导老师:陈海春一、厚积薄发 在遭遇文革大动乱以及随后80年代的风气初开之时,清醒与困惑的交织——一种极端的清醒,同时也是一种极端的困惑,使得同时代的青年,大多顺势而起,跃跃欲试,荒废了大量学业。相对于从前的时代而言,他们身处的时代不仅仅是面目全非,而且从精、气、神上,也渐渐失去一脉相承,而此时真正能够做到岿然不动的人其后也多能大放异彩。书到用时方恨少,一鸣惊人之人,必定是胸有成竹、有充分准备之人。与那些早早在社会里摸爬滚打的同龄人不同,强卫在福建担任后勤战士时,有效地利用了那宝贵的几年时光,积累了大量的基础理论知识,为以后艰难的工作做了充分准备。转战北京,进入北京化工厂,一切似有天意,而强卫也紧紧抓住这难得的机遇,有条不紊地开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学而优则仕”,强卫并未满足于进修带给他的专业技能的提升,而是在术有专攻的同时从车间副指导员做起,历任副主任、副所长,直至党委书记,成功的实现由技术向管理的转型,不仅进一步向党组织靠拢,也锻炼了自身的综合素质,为下一步的发展做好了准备。“自古不能谋全局者不能谋一域,不能谋万事者不能谋一时”,之后的强卫先后担任过石景山区委书记,北京市宣传部长,北京市公安局局长兼党委书记,北京市委副书记兼市委政法委书记,巨大的工作跨度,20年的奋斗与积淀,赋予了强卫不一样的从政历练,也成就了天降大任的现任青海省省委书记强卫。 二、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中央为了培养一批能够适应新形势的年轻干部,逐步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而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多岗位锻炼年轻干部,及时把年轻干部放到不同岗位尤其是关键岗位上锻炼,鼓励他们到基层、到改革和建设一线、到环境艰苦和矛盾多的地方去经受考验、增长才干。在担当大任前,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强卫就是这样一批被选作中央储备人才中的一员,其空降青海之后,迅速推行了一系列的措施,整饬地方政府,为以后政策方针的推行打下基础。(一)治国先治吏治国需先治吏,治吏务必从严。我国自先秦时起,就十分重视对官吏的严格要求。隋唐人才选拔制度变革后,官员的管理日趋严格,直至明清,“六部之中,唯吏最重”渐渐成为帝国有效运转的基本保证了。而强卫是从基层慢慢晋升到领导阶段的,他深知一支素质良好、业务精湛、能力突出的文化工作人才队伍至关重要,在进入青海后,也逐步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干部发展思路:    1.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强卫号召政府和人民要努力树立起“自信、开放、创新”的青海意识,不甘落后、与时俱进,主动融入全国、全球的发展中。何谓开放的精神,就是要打造认识新事物,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的根本思想武器;要敢于冲破层层禁区,摆脱种种束缚,以开放的理念指导各项事业的发展,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例如,在面对日益信息化和虚拟化的时代时,强卫告诫各级官员,现在青海已经进入经济加速发展、产业加快转型阶段,也到了进一步运用金融杠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金融素质是现代领导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是领导驾驭现代经济的基本要求。做好金融工作关键在领导干部,关键在提高领导干部金融素质,关键在各级政府及时转变思路。另外,领导干部要形成上网的“第五习惯”,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以及快速反应和快速决策能力,适应现代复杂的公共管理。       2. 知行合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知行合一——政治治理成败之关键。太史公在谈到孙子吴起的过人之处时赞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强卫一直强调要求把执政为民的理念落到实处,不能只开空头支票,乱表承诺,这是他出类拔萃之原由。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兵;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虽说言语学识至关重要,但也不可忽视实际的演练操作。孙子曰:“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没有实际考察事情的来龙气脉,利害优劣,妄加臆断,眼高手低,结果必然会与理论相去甚远。    3. 明黜陟、抑侥幸“用十年后的政绩考核评价干部”——这是强卫面对存在大量虚有其表、尸位素餐寄生虫的官场现象所发出的整饬宣言。我国的干部体系,长期以来存在着标准不清、考核不实的弊病,从北魏时崔亮提议的“停年格”到唐朝裴光庭推行的“循资格”,都不问人才高下,专以年资浅深为标准,有空缺职位,不问贤愚,择停解年月日久的优先叙用,造成了大量的人才流失。所以,如若希望政策能够得到有效地推行,政府就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拓展视野,在考核指标上,大胆突破,积极创新。用十年后政绩就是一个令人惊叹的玄想,这可以保证政策的连续性和有效性,也可以防止那些名不符实之流滥竽充数,损害政府的公信力,真正做到“明黜陟、抑侥幸”。4.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体恤民意强卫任青海省委书记后,一直信守民主集中制原则,要求各级官员虚心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把握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所谓政府最高形象的是什么呢?老子有言:“太上知其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下侮之,其下谓之。”这才理想政府的本来面目,而它最重要的借鉴意义在于让政府谨记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民意所指才是政府的治政之要,身为领导,不可久居深宫高墙,疏谙民事,不察征戍之劳苦,不恤稼穑之艰难。要能够做到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头,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二)为政五则    东汉末年著名的政论家荀悦曾经在他的名作《申鉴》中阐述了身为执政者所应恪守的治国之道,明确提出了五大方面:兴农桑以养其生,审好恶以正其俗,宣文教以章其化,立武备以秉其威,明赏罚以统其法,是谓五政。强卫在从北京调到青海后,在这块西部净土上所体现的建设思路也似乎是与此不谋而合。而他的执政理念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发展——兴农桑以养其生       青海是一个内陆地区遥远偏僻的农业小省,总是被人们遗忘,耕地面积不到800万亩,而且都处在山区,土地比较分散,人口比较密集,农业生产方式也还比较简单,比较粗放。另外青海还是一个草原大省,但不是畜牧大省,因为它的畜牧业基本上还停留在传统的游牧生产方式,怎么样使农牧业能够尽快的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农牧业的生产效益,使农牧民增收,尽快地改善农牧民生活,是青海党委政府首先考虑完成的任务。身为一方父母官,第一工作当然是要保证自己管辖范围内的居民的基本生活保障。    2. 生态——审好恶以正其俗       目睹了东部地区的飞速发展,西部很多省份便开始了以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增长的怪圈。在青海也有这样的一批言论,部分管理人员和群众渐渐失去了高原人民应有的纯洁朴素作风,迷恋上了华而不实的恶性发展模式。强卫始终强调一点,青海要把保护生态作为我们的重要责任,宁可牺牲发展速度,宁可牺牲GDP,但是绝不能牺牲生态、牺牲环境。为此,青海政府制定了“生态立省”战略,在这个过程当中强卫首先强调作为我们各级政府要牢固树立绿色经济、绿色产业、绿色发展这样的一个理念,就是要通过制定规划,通过完善政策来全力推动青海的绿色经济能够又好又快的发展。同时,希望全社会树立起一种绿色消费的理念,最后形成一个政府主导,企业发挥主体作用,社会积极参与这样的一个绿色发展格局,把青海这样一个资源丰富,生态地位又很重要的地方真正建设成为一个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    3. 人才战略——宣文教以章其化       强卫多次在西宁调研表示,要加大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依靠科技和体制创新,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升青海新型工业化水平。青海本是一个人才极为匮乏的地域,在北京多年的工作经历让强卫领略到了西部与东部在差距方面的关键所在,因此他经常到各处高校考察,告诫全省广大青年,要时刻牢记胡锦涛总书记的亲切嘱托,勇敢地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时代重任,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蓬勃的朝气,积极投身于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的伟大实践。“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可算是强卫人才战略的真实写照。   4. 维稳——立武备以秉其威       继08年“拉萨3·14”和09年“新疆7·5”事件后,整个西部地区的局势似乎都不太平稳。缺乏社会的安定,经济也就很难起色,而青海省少数民族占总人口达46%,其中藏族人口占到不少的比例。对于青海省内的民族稳定问题,强卫多次表示,西藏发生的3·14打砸抢烧暴力事件,是境外达赖集团藏独势力在这个地方煽动、渗透、调动、干扰破坏,想籍机干扰破坏北京奥运会的行为。强卫始终将地区安全和社会安定作为政府日程的一个关键节点,不容大意,他也指出了达赖搞破坏,受害的还是藏民,不断提醒稳定是青海快速发展的重要前提。       5. 民惟邦本:民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从北京到青海工作后,强卫第一感受就是国之大、国土之辽阔、国情之复杂、东西部差距之明显。强卫曾经说道:“有一次下乡,了解到我们乐都山区有很多村都在海拔两千四五百米和三千米以上的山头上,缺雨少水,老百姓家里还在过着是用盆、罐接从房檐上流下来的雨水生活,看到这个以后,当时我感觉很揪心。回来以后我和省里有关部门研究怎么样加快人畜饮水工程的建设。”在今年的玉树地震中,也是出现了强卫两次流泪的场景,一次是当他得知才哇一家三个人在这次的地震中遇难后,没有顾上自己的家,一直为村民们奔波忙碌服务的事;还有一次是,基层党员干部的牺牲精神和奉献精神。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这或许就是强卫这几年带领青海栉风沐雨、披荆斩棘一路走来的心理感想和动力吧。 三、方略魅力——以科学发展观的视角      人们常常在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之间做选择,作为一个领导人,没有理想主义精神做信念支撑,难以达到兼济天下的高度;而没有现实主义的谋略和方法,则难以将理想付诸实践。从强卫身上,我们总结出至少以下四点领导者方略魅力的基础:1.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放的心态领导者是时代的引领者,引领潮流的基础在于对现有潮流的把握,如果没有开放的心态,没有乐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对形势的判断无从提起,迟早会被淘汰。借用法国欧莱雅全球总监对时尚、前卫的理解——“外表的时尚和前卫完全可以通过环境熏陶形成,但如果思想落后、死板、不开放,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可见,作为一个领导者,开放的心态多么重要。青海是我国西部欠发达的省,在现代化的今天略显闭塞,正是看到了问题所在,强卫提出“自信开放创新”的青海意识。在这种定位之下,强卫亲自为青海旅游做广告,从地理、生态、资源、稳定四个方面突出了青海的重要战略地位,并指明了青海的生态立省、高原旅游以及开发新能源、新材料的发展方向,极大地激发了青海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为建设新青海增添了强大的动力。对外的开放源自于对内的自信,自信又是建立在创新发展上。可见强卫提出的“自信开放创新”的青海意识是对青海现状问题的对症下药。     2.事实就是、锐意进取——人之一,我之十的精神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说过:“世界上的事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要发展,首先要干事,要干事必须要有强大的动力做支撑。青海由于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落后很多因素的制约,工作难度相对大一些,在别的地方要干成一件事情可能花一分力气,在青海要花十分力气。所以,强卫到了青海之后,首先强化各级干部的执行力,同时培养、增强干部做事的内驱力,鼓励各级干部要有干事业创业的激情和韧劲,建立健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政绩观和评价考核机制,引导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干部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其次,干部要有能力、有水平。因为青海的发展要解决、客服很多固有的、新生的困难和问题,需要领导干部队伍的不断破解,所以必须用知识武装自己,他特别强调领导干部要学金融、懂金融、用金融。3.理论创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治不可无才、为政以问察为第一要空降到青海,强卫并没有新官上任三把火,而是对青海进行实地调研。从他历次的讲话中可以看出,他对青海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了然于胸。他眼中的青海:风俗淳朴,人民可爱;历史悠久、文化多元;地位重要,蓄势勃发。基于青海的实际情况,他提出要实现建设新青海的宏伟目标,我们就要积极探索具有青海特点的科学发展模式,重视青海独特的自然资源、旅游资源、民族文化资源,宁可牺牲GDP,也决不牺牲生态、牺牲环境,闯出一条欠发达地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成功之路。另外,强卫的才干还体现在他顺势而导、活力多为的本领上。在央视网开办的《我有问题问省(部)长》栏目中,强卫给世人描绘出“大美青海”的蓝图,要建立青海富庶之美、幸福之美、生态之美、和谐之美,将“大美青海”变成对外开放交流的金名片。4.以人为本——天下之大务,莫大于恤民“从对村干部生气到两次潸然泪下”,这是玉树地震中的一篇报道标题。对干部要求严格的青海省委书记强卫,在看到失去家人的村民忙碌于为受灾人民奔波服务时,在看到基层党员干部牺牲奉献精神时,他留下了男儿泪;在玉树受灾期间,来不及考虑个人安危,他乘机赶赴玉树灾区指挥,他夜访受灾群众,他发出“全力以赴,不惜一切代价救人!”的命令。在危机时刻他奔赴前线,在日常工作中他强调领导干部要养成上网的第五习惯,加强网络问政的力度,上网访民意,下网解民忧。善于从新生的信息交流渠道中捕捉群众智慧,倾听民意民生,从而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自己快速反应和快速决策能力。 四、人格魅力——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青海这些年的发展速度很快,这些年来,强卫及其领导团体根据青海的特点、发挥青海的优势,努力打造自己的资源转换战略,打造青海的具有自身特点的支柱产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得益于强卫的人格魅力。       1. 致良知——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格物致知是人格完善的重要途径。强卫曾经因为在基层勤奋踏实的工作而被调到领导岗位,在复杂的青海又能够游刃有余,源于他所仰赖的古人修身的恪守之道——格物致知,见贤思齐。对于复杂的现实问题,别人不懂的,他要懂;别人不会的,他要会;别人略知一二的,他学深学透;别人知其表,他知其里。总之,时刻想着怎样提高自己以及整个政府的执政能力,而最终是为了还政于民,为民护航,造福于民。见善者,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者,愀然必以自省也。这便是强卫几年兢兢业业工作的思想结晶。时时刻刻心系人民,帮助困难职工,不厌其烦地讲解青海难题和预想的发展思路。       2. 凡事皆妥当——适可而止       治大国者,若烹小鲜。为国者,切忌的就是折腾,尤其是面对错综复杂的境况时,更应小心谨慎。青海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地区。应该说千百年来青海省发展的主流始终是各民族携手共进、相互包容、相互帮扶,共同奋斗,特别是各个民族在抗击自然灾害,在反对奴役,在争取幸福生活的共同利益当中已经结成了一个互通融合、患难与共的紧密关系,为促进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融合、统一和团结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强卫深知,民族问题的处理关乎青海的未来,只有相互理解和扶持才是生存和发展的唯一路径。同样是面对复杂的地域结构难题,当年治蜀的诸葛亮可谓是后世之师。《晋史》记载:桓温伐蜀,诸葛孔明小吏犹存,时年一百七十岁。温问曰:“诸葛公有何过人?”吏对曰:“亦未有过人处。”温便有自矜之色,吏良久曰:“但自诸葛公以后,更未见有妥当如公者。”温乃惭服。凡事只难得“妥当”,此二字,是孔明知己。“青海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地区,为了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发展,就应该以发展促和谐,在发展中实现社会稳定、和谐。”强卫此番言论有诸葛武侯之遗风,如若不然,青海必难治矣。       3. 锐意进取,勇于创新——敢教日月换新天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像这样的一方父母官,倘若按图索骥,不独具慧眼,敢闯敢拼,如何能够将远远落后东部地区的青海带入现代之列,如何还青海一个绚烂的明天。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烛私;能法之士,必强毅而劲直,不劲直,不能矫奸。刚毅劲直正是强卫始终强调的青海年轻一辈应该磨练出的气质——自信开放,勇于创新。近来人物一朝侥幸成功,则誉满天下,一时遇着困难便废然而返,没有舍我其谁的豪情,也难见气吞山河的果敢精神。       4. 不可逞强,显贾盗之勇——任风雨袭来,我自岿然不动       强卫表示:青海绝不会以牺牲环境来与东部硬拼GDP. 面对西部很多省份为了拉动经济增长,无限制地破坏生态的现状。青海的做法十分明智,强卫的决定足够淡定。相信任何一个从基层爬到领导阶段的人物都会谨记一个道理——量力而行,如履薄冰。在现在充满诱惑的年代,谋定而后动,爱惜自己的人已经不多了。更多人的做法是在面对蝇头小利时,争的头破血流,奋不惜身。要想成为一名领导者,做人当洁身自好,气定神闲,不可鲁莽行事,逞一时之气。《宋史》有言:章惇尝与苏轼同游南山,抵仙游潭,潭下临绝壁万仞,岸甚狭。子厚推轼下潭书壁,轼不敢。子厚履险而下,以漆墨濡笔大书石壁上曰:“苏轼章某来。”轼拊其背曰:“子厚异日得士,必能杀人。”子厚曰:“何也?”轼曰:“能自拼命者能杀人也。”子厚大笑。后来果然证明了苏轼的看法,后来熙宁变法中,章惇利用王安石变法这块牌子,党同伐异,诛杀大量高义之士。可见,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难耐一时之困境,难抗一时之诱惑,不恤己身,做一些害人又害己的事情。GDP让多少省份失去了青山绿水、田园牧歌,唯有强卫能够淡看云卷云舒,谋定而后动,做真正有益于青海未来的事情。 五、启示 毛主席说过:“立志要做大事,不可要做大官”。虽然我们对青海省省委书记强卫做的是领导学分析,但是我们相信做任何事情思路都是相通的,最终落脚于如何做人。强卫的从政生涯也给我们即将面向社会的大学生在知人晓事方面带来了有益启示和思考。活到老,学到老。学习、反思能力永远不能放弃,虽然没有报道提及,不过强卫从军人到工人,再由工人到党政一把手,没有过人的、持久的学习能力和反思能力是不可能做到的;即便位居高位,依然强调要不断学习,适应网络时代政治生态。作为公共管理的学生,我们的知识、能力、水平不仅关乎个人成长,更为我们服务的对象产生直接作用和影响,所以我们更应时刻告诫自己,学习不可弃。    脚踏实地,须知坐飞机还是没有爬楼更稳妥。迄今为止,强卫在青海任职三年,却在北京各个岗位上磨练了三十年。陈老师曾经说过,当你没准备好的时候不要去当一把手。这就是告诉我们,当我们都竞相争取地要去承担更重要的岗位时,需要回过头问问自己到底准备好了没。强卫的工作经历,印证了一句老话“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而当卒伍时,最重要的是不断有意识的培养自己敏锐的宏观把握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深知未来的状态与现在有关,唯有这样,才能使自己胜任更为重要的职位。    要有开放的心态,开放则建立在对自身执政理念和执政能力自信的基础上。处于领导中心的人物很少会抱怨,因为抱怨就是对自己的否定,不过作为领导,需要主动克服这种观念,抱有一个开放的心态,培养自己发现问题、善于转化的能力,这将是一个不断进步、成长的过程。强卫提出的“开放、自信、创新”的青海意识,正是出于对其执政理念和能力的信任,出于青海的实际发展需要。这启示我们需要认清自己、培养自信、乐于转化、不断进取。    不仅会做事,还要会宣传。领导的魅力除了应急力、自制力,还在于影响力和感召力。玉树灾区的及时赶到,“大美青海”理念的提出,在“我有问题问省(部)长”栏目被问政等等活动,都体现了强卫善于与媒体打交道和精于造势的能力。尽管可能会被冠以政治作秀的名号,不过我看到更多的是它的积极意义,首长的现身给受灾人民带去的是鼓励和信心,“大美青海”则给出了让青海人自信的理由,央视网的活动更体现了强卫让迷茫的青海人坚定发展方向所作出的努力和尝试。作为领导人,除了自身特色外,还需要获得上级认可、大众认同和媒体关注,可见宣传的重要性。要有理想主义做信念支撑,真正做到变管理为服务。格物致知,见贤思齐。比起看得见的东西,要更重视那些无形的东西:个人的远见、激情、决心和道德观念。相信这是每一个杰出领导人内心最初的原动力。一个人知道自己所从事的事情是可望成功的,于是矢志不渝,最后果然取得成果,他固然是一个成功的人,但说来却并没有什么特别称道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为自己的信念和理想而献身,这才是难能可贵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理想精神不正是先贤圣哲们给予我们的使命与信念吗?最后以康普顿的一句话做为结语,与君共勉——“当我离开每一片营地时,它都应该比我初到时更加美好”,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保有一份理想,保有一份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