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婚介所电话:蔡司七剑——七个蔡司系统中各自最令人心动的一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17:07:28

玩器材,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人
一种以玩机为主,一种以玩镜为主
而我绝对属于后者

玩镜,日系相对简单,变焦/定焦——小光圈/大光圈——搞定!
莱卡就要复杂一些,除了口径以外还牵扯了“代”的问题,进而引出“味道”这种永远扯不清的话题。
然而,这点问题和玩蔡司的复杂程度相比,实在是不值一提。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蔡司的系统实在是太复杂!
抛开一些非常见系统上的蔡司不提(如阿尔帕、路来双反/旁轴、诺基亚等
随随便便就能数出上十个使用蔡司镜头的系统——Y/C、G、N、T、645、ZM、ZF、ZA、哈苏、路来....
这么多系统,这么多蔡头,怎么玩透?怎么玩精?
这里提供一个思路——

一个系统选一支,组成蔡司七剑!

一、康泰时Y/C系——Planar85F1.2
一想到这支头就想起一句俗话——老虎不发威你以为是病猫啊?
85/1.4那头其实蛮厚道的,价定得比其他家都低,成像也不错
可就是老有人诟病它大光圈软
于是蔡司一生气,“拳头”就诞生了
这回成像是挑不出毛病了,就剩下一个问题——价格
我们来算笔账,85/1.4是5K
“拳头”光圈大了半档,加5K这是本儿
MTF显著提升,再加5K花得不冤
增加了floating element提高近摄质量,加大了装配调试难度,又得5K
因此,我觉得蔡司的定价(20K)不能算贵,还白送了一个纪念版呢
至于成像方面,无忌坛子里那几个毒贩已经放得够多了,就不提啦
by 锦尘

 

 

二、康泰时G系——Hologon16F8
市面上能买到的镜头,99.9%都是由工程师设计的
只有不到0.1%的镜头才是由科学家发明的,而Hologon就是其中之一
(“工程师”和“科学家”之间还有“设计”和“发明”之间的区别就不解释了 )
Hologon的发明类似于蔡司在1896年发明Planar,在1902年发明Tessar
不同的是,后两者已经被几乎所有的镜头设计厂家拷贝过
而Hologon至今还没有第二个厂家能够复制
所以说“Hologon是蔡司的一面旗帜”绝不为过
它是蔡司作为一个镜头“发明”大厂区别于其他镜头“设计”厂家的标志性产品!
Hologon的神奇之处在于——
理论上只使用了三片镜片就解决了超广角镜头最难解决的畸变问题,而且是完美的解决
是天才的光学/数学家的奇思妙想!
除了零畸变以外,Hologon16F8的色彩和层次(特别是层次)也是蔡司头中顶级的
(和传奇的莱卡口Hologon15比起来,Hologon16把其中的前两片分别分解为两片胶合的结构
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解析力,最重要的是——价格合理得多)
by bullcai

 

 

三、康泰时N系——Tele-APOTessar400F4
蔡司在长焦上标注APO是极其吝啬的
即使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日系厂家的APO标准也可能不标(比如Y/C那支100-300)
而一旦标注了APO就一定具有超凡脱俗的光学素质
Y/C的两支APO长焦200/2和300/2.8都是怪兽级的
前者被一些香港器材店称作“镇店之宝”,售价5万左右
而后者更是高达10万RMB
和它们比起来,N系的APO-TeleTessar400F4简直太合算了!
MTF与前两者在伯仲之间,而价格才2万多
甚至,还带超声波自动对焦!
(超长焦多用于生态/运动题材,自动对焦还是很有用的)

 

四、康泰时645系——APO-MakroPlanar120F4
康泰时645在产的时候,评价一直不高,在哈苏面前总是低人一头
当时我觉得很奇怪,哈苏蔡头是蔡司嫁出去的姑娘,而康泰时蔡头是跟自己姓的儿子
蔡司实在没有道理厚彼薄此
至于价格上的差异,我更愿意相信是产地人工成本、镜间快门和直销/哈苏转销这几方面带来的
随着康泰时的停产,645的价值也在越来越多地被人们认识到
但直至今日仍然达不到哈苏的高度
不过,康泰时645系中有一支头绝对可以让哈苏的“铁丝”哑口,这就是APO-MakroPlanar120F4
这支微距,是蔡司所有微距头中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支APO
其结果是惊人的!颠覆了中幅镜头分辨率比不过135头的传统观念
作为Y/C系中MTF王者的MP100,和APO-MakroPlanar120F4比起来都要汗颜
考虑到后者的成像面积几乎是前者的四倍,怎能不让人吃惊!吃惊!再吃惊!
曾经有康泰时N系的朋友发信给德国蔡司咨询N系MS100那支微距
没想到蔡司回信说你用转接环接645那支吧,实在搞笑的很!

 

 

五、哈苏系——Distagon40F4IF
哈苏系选了这支没选Biogon38,可能一些老派“哈丝”要跟我玩命,呵呵
确实,在广角段,Biogon结构相对Distagon有先天的优势
但最终结果还取决于厂家花费心血的多少
这就像龟兔赛跑,底子再好不努力也不成
Biogon38这个头可能一开始就太优秀了,没有多少改进的余地,几十年来一成不变
而Distagon40F4是蔡头里很少的不断通过改款提高性能的一支
这一点对于以固执著称的蔡司来说绝对难得!
(可能风光是哈苏的命根子,而40是风光的黄金焦段,蔡司是被哈苏逼的吧
这种不断的改进,到了IF这一代终于由量变达到了质变,乌龟超过了睡觉的兔子
从MTF来看,40已经把38甩下了半个马位,虽然后者已经足够惊人
暗角无疑是Distagon的长处,而畸变依然是Biogon的绝活
不过对于风光来说,畸变应该不是特别重要
而单反带来的精确构图和观察滤镜效果这两大优势却是风光拍摄所看重的
目前阶段,真的看不出有选38而不选40IF的道理——除了拍摄建筑

 

六、莱卡口ZM系——Biogon25F2.8
对于莱卡口的ZM镜,莱卡铁杆多少有些不以为然,“不就是我们的廉价低质替代品吗?”
说“廉价”,确实是ZM镜的定位
但要说“低质”,机械上也许马马虎虎说得,光学上就一定要小心了
特别是碰到Biogon25F2.8和Biogon35F2的时候
从这两支中选出一支作为ZM的代表,让我死了不少脑细胞
最终敲定25,只是因为这个焦段的Biogon更为正宗一些
25是一个蔡司偏爱的焦段,这可能是他在这支头上发力的一个原因
不过我觉得更大的可能性是旁轴的取景器使然
内置取景器最广用到28,再广就要改用外置式了
仅仅广了3毫米,凭什么让别人选择你而承受外置取景的麻烦?在25上面不发力不行啊!
(蔡司的市场部在这种问题上一直是非常精明的,Y/C系的镜头群布局可见一斑)
从各种机构或个人的评测结果来看,Biogon25不仅是ZM Biogon镜头群中的佼佼者
而且打败了莱卡24
by Vieri

 

 

七、尼康口ZF系——APO-Sonnar200(或180)F2.8
这支头是我杜撰出来的

其实ZF已经推出的镜头有几支我还是相当动心的
像25,还有那两支微距
不过我还在期待更加令人激动的新镜,包括这支长焦
Y/C口的180俗称“奥林匹克松那”,是富有悠久历史的传奇镜头
虽然它拥有迷人的散景和独特的柔和味道
但严格地从光学上讲,绝不是一支牛镜
期待ZF能够在不失去原有味道的基础上将它APO化
这个要求会不会太过分?

结束语
这选自蔡司七个系统的七支镜头,基本上代表了蔡司在该系统上的殚精之作
从焦段上说,基本涵盖了从超广角到超长焦的广阔焦段
(从焦段出发,ZM系换成35mm就更理想了)
而从镜头结构上说,涵盖了蔡司最主要的六种光学结构——
Planar、Sonnar、Tessar、Distagon、Biogon和Hologon
全部玩过这蔡司七剑的人,起码可以宣称:蔡司——某某到此一游

 

 

莱卡口ZM系没有写35那支头,依然觉得耿耿于怀!
决定再出一个
蔡司七剑——第六剑version 2.0
个人更喜欢这个版本!

六、莱卡口ZM系——Biogon35F2
说莱卡口的35mmF2,必然要从莱卡说起
这个焦段/规格,是莱卡的根基,是他几十年来倾注了无数心血的地方!
从莱卡前后四代的光学发展历程来看,这个看似简单的规格要想做到完美却也是相当的不易
八妹,光学思想来自于双高斯,但使它走上神坛的是那两片萤石
如果放在今天,八妹加上最新的镀膜技术,绝对能把ASPH打翻在地,只是成本无法想象
当年,也是成本的问题,八妹变成了六妹
这是个可怜的孩子,分明是想告诉人们,离开萤石的双高斯在35mm是多么的无助!
于是轮到了七妹
哎!说什么呢?看看七妹的光学结构吧,硬生生在双高斯上打了一个补丁,打得如此难看!
其结果,边角提升了,中心又恶化了,MTF变得古古怪怪
最后,ASPH来了,莱卡终于放弃了双高斯,可是竟然选择了单反上迫不得已才使用的反摄远!
这就像19世纪要从英格兰去美国西海岸,开始觉得理所当然应该横渡大西洋
可后来发现从陆地上横跨美洲实在太难,于是转而好望角——印度——洛杉矶,绕了3/4个地球
不知道费尽了千辛万苦的莱卡现在看到蔡司的Biogon35F2心里会是怎样的感受?
Biogon35F2并没有使用非球面或是什么特殊材料的玻璃
这也是蔡司的一贯风格,就像武林宗师通常只使用一些最简单的兵器或根本不用兵器
一切从结构出发,这是蔡司的座右铭
把最拿手的Biogon进行了一番大改后诞生的35F2,MTF明显超越了莱卡ASPH,而畸变更是近乎于零
Biogon35F2——蔡司的巴拿马运河!
by yunyan

 

 

PS:在下有幸玩过Planar、Sonnar、Distagon,尤其Distagon 28/2.8给我太深的印象。迄今为止我最满意的图片就是由D28所出,顶级的色彩和素质啊~~~Biogon 35/2将是我的下一支镜头,而Tessar和Hologon还是暂时不能染指的。想起一句话:莱卡烧钱,蔡司要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