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瑞米艾文女朋友:我看台湾的农业·每日商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1 00:18:39
我看台湾的农业2012-02-12

  宋向阳

  去年“五一”期间,我一家人去台湾旅游。

  由于是环台岛游,不仅去一些城市,也去一些山区。大巴车不仅跑在高速公路上,也行驶在偏僻的乡村小道上。这就有机会观看台湾乡村的面貌。

  让我感到惊奇的是,不仅仅是偏远的山区,在台北这样的大城市市郊,也有大片的良田种着水稻,而且田间劳作的居然还有很多是年轻人。经过的小乡村,也都可以看出我们所期望的“村容整洁、乡风文明”。这让我感慨不少。因为就算是在我老家那样的山村,也只有留守的老年人还在和土地打着交道,也鲜有人在种植水稻--那不但费神费力,而且根本就是一个赔本的买卖。放眼看看杭州城郊,除了农科院的一些种植基地,哪里找得出半亩水稻田?就算一些农业省份,又看得见几个年轻人在干农活?

  一路与导游聊天,听他介绍,回来之后也查阅了不少关于台湾农业的资料,对台湾农业有了更多的了解。

  台湾对农业采取了很多保护政策,尤其是对原住民,政策更为优惠。为克服小农经济的不足,在官方支持下,台湾成立了大量的农会等农业合作组织,基本上是一乡一农会,因地制宜地将已经远离了正规教育且分散着的农民组织起来,在发展现代农业生产、运销的过程中开发农民、全面提高了农民的综合素质和协作能力,从根本上改良了农民的生活品质。

  农会可以在农村吸收存款,而农民可以用土地做抵押,在农会贷款。农会还负责技术推广,在每个村都设有产销经营班,按照农会统一的技术标准组织生产,产品使用统一的品牌和包装。不按照技术标准生产的农会会员,会受到农会组织的严厉处罚。品牌是农会成员的共同财富,没有品牌的农产品,很难被市场接受。

  台湾农业科技投入居各领域第二位,并建立了科研、教育、推广相结合的多元化技术推广体系,这为台湾农业产业化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源泉。正是这种体制引导之下,台湾的农业质量很高。如今,台湾水果在大陆很行俏,价格远高于大陆本土水果;台南的大米,从地理位置、自然气候上看不是最好的,但是台南农民通过科学种植和加工,质量很高,连要求苛刻的日本市场都很欢迎。

  反观大陆,以有限的土地、江河、森林等农业基础养活规模庞大且不断增长的人口,加之施行以户为单位的家庭联产承包制,农民各家顾各家,采用小农业耕作方式,成本高,效率低。而各种体制也不理顺,城市居民感叹的“最后一公里”形成的高价蔬菜、前不久报道中提到的天价大米,农民实际上没有得到多少实惠。

  农民也没有自己的组织,农会被取消已是很久之前的事了,农民处于分散的原子状态,人大代表选举中比例过少问题刚得到解决,带有贬意的“农民工”称谓问题在20多年之后,才有一些高层领导表示要予以修改。

  农业科技投入上,大陆与台湾相比比重要小得多,且科研体制存在与农业相脱节,许多水利设施也年久失修。农业人才也流失严重,很难保留。我的几个读农大的高中同学,他们的同班同学中没有一个在从事跟农业有关的工作。

  大陆农村的“空心化”现象非常明显,沿海的用工荒,事实上也加剧了农民荒。大陆食品安全问题频出,除了在监管体系、道德滑坡上找原因外,农村的衰败、空心化可以说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两岸交流,让人看到了不足,看到了对方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至少在农业方面,台湾有许多值得大陆学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