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鲁.巴里摩尔:韩三洲:名字皆有来历的几大写作班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15:04:51

  文革期间,能搞革命大批判的笔杆子上升的很快,高层如张春桥、姚文元、“王关戚”(王力、关锋、戚本禹),几乎都是一夜工夫就成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人物。此外,还有几大著名的写作班子,如梁效、石一歌、洪广思、唐晓文。以他们的名字发表的文章,都是具有战斗动员令的时代号角。所以,当年民间流传这一句顺口溜:“小报抄大报,大报听梁效。”


  这些极具权威的写作班子名字是如何来的?查考起来,这些名字都是取得谐音,如权威性最高的“梁效”,就是清华、北大“两校写作班子”的谐音,后来这个写作班子的成员之一、北大教授周一良先生还写了一本沉痛反思的名作《毕竟是书生》。“石一歌”,就是上海市革命委员会由十一个人组成的写作班子,取其谐音而成,也就是文化大师余秋雨前些年极力回避的这一个写作班子。“唐晓文”是中央党校理论班子的谐音,也就是来自中央党校的声音。还有一个“洪广思”,以前只知道是北京市革命委员会的理论写作班子名字,但这谐音是如何来的,搞不清楚,也曾请教过研究文革史的专家,一直也没个结论。


  去年的一天,读过一本曾任北京市政协主席、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刘导生的回忆录《从容忆往》,才猛然发现这个名字的来历。书中说文革期间影响极坏、流毒甚广的“洪广思”这个写作班子,在粉碎“四人帮”后,到他来北京市委之间的两年多时间,居然都没有人去清查。之所以没人清查,是上面有人罩着。而这个名字是来自北京西山红光寺,因为当年的市革委会理论班子就住在这里,于是取其谐音,后来也暴得大名。


  红光寺很久以来就对外关闭了,所以早就从北京人的视线中消失了,就连一些熟知民俗地理的老北京都不知道这座寺庙。1956年12月,岭南画派擅长画松的大家、“岭南七杰”之一黎雄才先生曾来到这里,描绘过一幅“西山红光寺”的画作,出现在2010年嘉德国际拍卖会上.不过,已经很少有人知道,当年赫赫有名的“洪广思”,正是源出于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