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异想世界2好玩吗:《<论语>选读》阅读训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9:45:07

《<论语>选读》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题。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1.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②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

2.在本章中孔子认为怎样才能做到仁?

答:⑴ ①假若有一个人,他能给老百姓很多好处又能周济大众,怎么样?

②岂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就连尧、舜尚且难以做到呢。

(2)“推己及人”是实行“仁”的重要原则。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题。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1.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何哉,尔所谓达者?

②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

2.孔子认为读书人怎样才能通达?(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答:(1)【译文】 子张问:“士怎样才可以叫做通达?”孔子说:“你说的通达是什么意思?”子张答道:“在君的朝廷里必定有名望,在大夫的封地里也必定有名声。”孔子说:“这只是虚假的名声,不是通达。所谓达,那是要品质正直,遵从礼义,善于揣摩别人的话语,对察别人的脸色,经常想着谦恭待人。这样的人,就可以在君的朝廷和大夫的封地里通达。至于有虚假名声的人,只是外表上装出的仁的样子,而行动上却正是违背了仁,自己还以仁人自居不惭愧。但他无论在君的朝廷里和大夫的封地里都必定会有名声。”

(2)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而不仅是追求虚名,即名实相符,表里如一。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2题。

子路曰:“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认为治理国家要先正名,理由是什么?请简述出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1)①假如卫国国君等待您去治理国家,您将要先做什么事呢?②所以,君子每制定一个名,一定要能说出一个道理来;说清了道理,事情才一定可以行得通。(2)只有先正名才能言顺,事成,礼乐兴,刑罚恰当,百姓安心做事。

 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完成1-2题。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1),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子曰:“饭疏食(1)饮水,曲肱(2)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②饭疏食(1)饮水,曲肱(2)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2.孔子有怎样的富贵观?

答:(1) ①坚定信念并努力学习,誓死守卫并完善治国与为人的大道。不进入政局不稳的国家,不居住在动乱的国家。

②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2) 应当把个人的贫贱荣辱与国家的兴衰存亡联系在一起,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坚决不予接受。

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完成1-2题。

子路曰:“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②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2.孔子在本章中阐述了一个什么原则?

答:(1)①有这样做的吗?您想得太不合时宜了。这名怎么正呢?

②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不知怎么办好。

(2)管理国家应当重视“正名”,只有“名正”才可以做到“言顺”,接下来的事情就迎刃而解了。

    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完成1-2题。

子路曰: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论语·子路篇》) 1、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译文:假如卫国国君等待您去治理国家,您将要先做什么事呢?

(2)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译文:所以,君子每制定一个名,一定要说出一个道理来;说清了道理,事情才一定可以行得通。

2、孔子认为治理国家要先正名,理由是什么?请简述出来。

答:只有先正名才能言顺,事成,礼乐兴,刑罚恰当,百姓安心做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虎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何哉,尔所谓达者?

译文:你所说的“通达”指的是什么呢?

(2)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

译文:所说的名声好的人,表面上好像主张仁德,行动上却违背仁德,还以仁德自居。

2、孔子认为读书人怎样才能通达?(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养成质朴正直品格,处也能察颜观色,谦逊对待别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者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於是,颠沛必於是。

1.翻译下面句子

(1)贫与贱,是人之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2)造次必於是,颠沛必於是

                                                                                                     

2.孔子是怎样认识富贵与仁德的关系

                                                                                                           

[译文]孔子说:“富有和显贵是人们所向往的,不用正当的方法获得他,君子就不居有;贫困和低贱是人们所厌恶的,不通过正当的方法抛弃它,君子不摆脱。君子离开了仁德,怎样还能成就自己的名声呢?君子不会在哪怕是一顿饭那么短的时间里远离仁德,紧急的时候也一定遵循仁德,困顿的时候也一定遵循仁德。

2.富贵是人人都想要的,但必须提高正当的方法和途径,这样才符合仁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莜。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论语·微子》)”

1.翻译下面句子

(1)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莜

                                                                                          

(2) 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2.为什么说“欲洁其身”的做法是“乱大伦”

                                                                                      

1.子路跟随孔子出行,落在后面,遇到一位老人,用拐杖挑着农具。

君子出来做官,只是履行人臣的职责,至于我们的主张行不通,早就知道了。

2.因为洁身自好是消极避世的做法,没有为国为民的社会责任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

(1)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2)“《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2. 孔子认为完善修养的理想境界是什么?

                                                                        

1.【译文】 子贡说:“贫穷却不阿谀奉承,富贵却不狂妄自大,怎样?”

子贡说:“《诗经》说,修养的完善,如同玉器的加工,切了再磋,琢了再磨,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2.孔子认为完善修养是能够达到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这样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