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甄嬛传在线播放76:吕正操回忆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0:35:11
点击免费阅读更多章节:吕正操回忆录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作为军队领导、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央委员的回忆录。书本全面回顾了作者自己投身革命的艰辛历程。全书以口述的形式撰写。本书通过一代革命家对人民解放事业的波澜壮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曲折前进的辉煌壮丽往事的回顾,让今天的我们重新感受那段艰难而又辉煌的革命历史。

作者简介

吕正操 辽宁海城唐王山后村人。1922年参加东北军,次年入东北讲武堂学习。毕业后任东北军连长、营长、少校副官队长,沈阳同泽俱乐部主任,第五十三军一一六师参谋处长。1933年任东北军第五十三军六四七团团长。1936年任东北武装同志抗日救亡先锋队总队长。1937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冀中人民自卫军司令员。1938年起任八路军第三纵队司令员兼冀中军区司令员,冀中行署主任,冀中区总指挥部副总指挥。1943年任晋绥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委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东北民主联军副总司令员兼西满军区司令员,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兼东北铁路总局局长。1949年起任东北人民政府铁道部部长,中共中央东北局委员,军委铁道部副部长兼铁道兵团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铁道部副部长,代部长,中央军委军事运输司令员,总参谋部军事交通部部长,铁道兵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第二,三届常务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共产党第七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八、十一届中央委员。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目录

第一章 从山野到军营
 一 海城山村
 二 初人东北军
 三 考取讲武堂
 四 在张学良身边
 五 热河抗战
 六 撤离长城防线
 七 北平城防
 八 西安事变
 九 走向抗日救亡道路
第二章 怒吼的平原
 一 一个历史的转折
  保卫永定河
  激战梅花镇
  小樵改编
 二 创建冀中平原抗日根据地
  回师北上
  打开高阳
  路西整训
  收编杂色武装
  破路和拆城
  成立冀中区党委
  建立三纵队和冀中军区
  成立冀中行署
  “黄金时代”
  开办抗战学院
  知识分子的作用
  反摩擦
 三 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
  冀中部队的正规化
  贺龙和一二O师
  破敌五次“围攻”
  白求恩来冀中
  再反摩擦
  打狗运动
  保护麦收和秋收
  参加“百团大战”
 四 坚持和保卫根据地
  反“蚕食”
  桑园突围
  “冀中一日”
  回民支队与马母之死
  宗佐历险
  地雷战和地道战
  三级武装配合作战
  革命的两面政策
 五 “五一”反“扫荡”
  分析和决策
  与敌周旋
  遭遇
  宋庄战斗
  掌史战斗
  向太行转移
  回到晋察冀
  铜墙铁壁
  粉碎“新国民运动”
第三章 青山汾水
 一 调赴晋绥
 二 “把敌人挤出去”
 三 爆破运动
 四 汾阳战斗
 五 劳武结合
 六 军火自给
 七 大生产
 八 联防作战
第四章 圣 地
 一 陕北风光
 二 窑洞生活
 三 参加“七大”
 四 抗战胜利了
第五章 挺进东北
 一 绥远前线
 二 在沈阳
 三 在西满
 四 在哈尔滨
 五 转向和平建设的年代
第六章 情系铁道
 一 抗美援朝
 二 铁路先行
 三 到现场去
 四 邓小平直接抓铁路
第七章 多修铁路
 一 三十万人齐上阵
 二 要修路先选线
 三 运输是生产力
 四 坚强的领导集体
第八章 “文革”前后
 一 一场浩劫
 二 再去铁道兵
 三 看望冀中
第九章 重会张学良
 一 漫长的思念
 二 张学良离台赴美
 三 海峡两岸的信息
 四 衔命出访
 五 初到旧金山
 六 在纽约握手
 七 倾心交谈
 八 欢腾的家宴
 九 到使馆做客
尾声 人生难得老来忙
后记

书摘插图

1第一部分

海城地处松辽平原东部边缘,辽河下游左岸,辽东半岛北端。东有千山,西有浑河、太子河、辽河,东高西低,并由高向低形成山区、丘陵、平原、洼地的格局,自然条件很好,物产丰富,交通方便。南距营口三十公里,北距鞍山也是三十公里,离沈阳一百二十公里。古有“辽左重地”、
  • 第1节:海城山村(1)
  • 第2节:海城山村(2)
  • 第3节:初入东北军
  • 第4节:考取讲武堂(1)
  • 第5节:考取讲武堂(2)
  • 第6节:在张学良身边
  • 第7节:热河抗战(1)
  • 第8节:热河抗战(2)
  • 第9节:热河抗战(3)
  • 第10节:撤离长城防线
  • 第11节:北平城防(1)
  • 第12节:北平城防(2)
  • 第13节:西安事变(1)
  • 第14节:西安事变(2)
  • 第15节:西安事变(3)
  • 第16节:西安事变(4)
  • 第17节:西安事变(5)
  • 第18节:走向抗日救亡道路
  • 第19节:保卫永定河(1)
  • 第20节:保卫永定河(2)
  • 第21节:激战梅花镇(1)
  • 第22节:激战梅花镇(2)
  • 第23节:激战梅花镇(3)
  • 第24节:小樵改编(1)
  • 第25节:小樵改编(2)
  • 第26节:小樵改编(3)
  • 第27节:回师北上(1)
  • 第28节:回师北上(2)
  • 第29节:打开高阳(1)
  • 第30节:打开高阳(2)
  • 第31节:路西整训(1)
  • 第32节:路西整训(2)
  • 第33节:路西整训(3)
  • 第34节:收编杂色武装(1)
  • 第35节:收编杂色武装(2)
  • 第36节:收编杂色武装(3)
  • 第37节:收编杂色武装(4)
  • 第38节:破路和拆城(1)
  • 第39节:破路和拆城(2)
  • 第40节:破路和拆城(3)
  • 第41节:成立冀中区党委
  • 第42节:建立三纵队和冀中军区(1)
  • 第43节:建立三纵队和冀中军区(2)
  • 第44节:建立三纵队和冀中军区(3)
  • 第45节:成立冀中行署
  • 第46节:“黄金时代”(1)
  • 第47节:“黄金时代”(2)
  • 第48节:“黄金时代”(3)
  • 第49节:“黄金时代”(4)
  • 第50节:“黄金时代”(5)
  • 第51节:开办抗战学院
  • 第52节:知识分子的作用(1)
  • 第53节:知识分子的作用(2)

2第二部分

西良淀村西渡口,有一只大木船,这天村干部把全村群众疏散后,又把孟圈、王方池两人安排在船上,装作专为摆渡敌人的船夫。十二月五日,四十二区队、高阳县大队和三小队进村后,分别部署在十字街、西大街、南街和村西渡口河波上,约定以手榴弹爆炸为信号。下午五点钟,日伪军
  • 第54节:反摩擦(1)
  • 第55节:反摩擦(2)
  • 第56节:反摩擦(3)
  • 第57节:反摩擦(4)
  • 第58节:冀中部队的正规化(1)
  • 第59节:冀中部队的正规化(2)
  • 第60节:冀中部队的正规化(3)
  • 第61节:冀中部队的正规化(4)
  • 第62节:冀中部队的正规化(5)
  • 第63节:冀中部队的正规化(6)
  • 第64节:贺龙和一二○师
  • 第65节:破敌五次“围攻”(1)
  • 第66节:破敌五次“围攻”(2)
  • 第67节:破敌五次“围攻”(3)
  • 第68节:白求恩来冀中(1)
  • 第69节:白求恩来冀中(2)
  • 第70节:白求恩来冀中(3)
  • 第71节:白求恩来冀中(4)
  • 第72节:再反摩擦
  • 第73节:打狗运动
  • 第74节:保护麦收和秋收
  • 第75节:参加“百团大战”
  • 第76节:反“蚕食”(1)
  • 第77节:反“蚕食”(2)
  • 第78节:桑园突围(1)
  • 第79节:桑园突围(2)
  • 第80节:“冀中一日”
  • 第81节:回民支队与马母之死(1)
  • 第82节:回民支队与马母之死(2)
  • 第83节:回民支队与马母之死(3)
  • 第84节:宗佐历险
  • 第85节:地雷战和地道战(1)
  • 第86节:地雷战和地道战(2)
  • 第87节:三级武装配合作战(1)
  • 第88节:三级武装配合作战(2)
  • 第89节:革命的两面政策
  • 第90节:分析和决策
  • 第91节:与敌周旋(1)
  • 第92节:与敌周旋(2)
  • 第93节:与敌周旋(3)
  • 第94节:与敌周旋(4)
  • 第95节:与敌周旋(5)
  • 第96节:与敌周旋(6)
  • 第97节:遭遇(1)
  • 第98节:遭遇(2)
  • 第99节:遭遇(3)
  • 第100节:宋庄战斗(1)
  • 第101节:宋庄战斗(2)
  • 第102节:掌史战斗(1)
  • 第103节:掌史战斗(2)
  • 第104节:向太行转移(1)
  • 第105节:向太行转移(2)
  • 第106节:回到晋察冀(1)
  • 第107节:回到晋察冀(2)
  • 第108节:回到晋察冀(3)
  • 第109节:回到晋察冀(4)
  • 第110节:回到晋察冀(5)
  • 第111节:回到晋察冀(6)
  • 第112节:回到晋察冀(7)
  • 第113节:铜墙铁壁(1)
  • 第114节:铜墙铁壁(2)
  • 第115节:铜墙铁壁(3)
  • 第116节:铜墙铁壁(4)
  • 第117节:铜墙铁壁(5)
  • 第118节:铜墙铁壁(6)
  • 第119节:铜墙铁壁(7)
  • 第120节:铜墙铁壁(8)

3第三部分

有一次,武工队员和民兵,爬到敌人的碉堡门口去埋地雷。冬天地面冻得像石板一样硬,他们费了很大力气,刨了个四四方方的大坑,把地雷放进去,然后趴在对面山头上等着。天亮了,从三交来的六十多个日军和三十多个伪军,带领一队民夫,赶着一群驮给养的毛驴,穿过树林,走过河
  • 第121节:调赴晋绥(1)
  • 第122节:调赴晋绥(2)
  • 第123节:调赴晋绥(3)
  • 第124节:“把敌人挤出去”(1)
  • 第125节:“把敌人挤出去”(2)
  • 第126节:爆破运动(1)
  • 第127节:爆破运动(2)
  • 第128节:爆破运动(3)
  • 第129节:爆破运动(4)
  • 第130节:爆破运动(5)
  • 第131节:爆破运动(6)
  • 第132节:爆破运动(7)
  • 第133节:爆破运动(8)
  • 第134节:汾阳战斗(1)
  • 第135节:汾阳战斗(2)
  • 第136节:汾阳战?(3)
  • 第137节:汾阳战斗(4)
  • 第138节:汾阳战斗(5)
  • 第139节:劳武结合(1)
  • 第140节:劳武结合(2)
  • 第141节:劳武结合(3)
  • 第142节:劳武结合(4)
  • 第143节:劳武结合(5)
  • 第144节:军火自给(1)
  • 第145节:军火自给(2)
  • 第146节:大生产(1)
  • 第147节:大生产(2)
  • 第148节:大生产(3)
  • 第149节:大生产(4)
  • 第150节:联防作战(1)
  • 第151节:联防作战(2)
  • 第152节:联防作战(3)
  • 第153节:陕北风光
  • 第154节:窑洞生活(1)
  • 第155节:窑洞生活(2)
  • 第156节:参加“七大”
  • 第157节:绥远前线(1)
  • 第158节:绥远前线(2)
  • 第159节:在沈阳
  • 第160节:在西满(1)
  • 第161节:在西满(2)
  • 第162节:在西满(3)
  • 第163节:在哈尔滨(1)
  • 第164节:在哈尔滨(2)
  • 第165节:在哈尔滨(3)
  • 第166节:在哈尔滨(4)
  • 第167节:在哈尔滨(5)
  • 第168节:在哈尔滨(6)
  • 第169节:在哈尔滨(7)
  • 第170节:在哈尔滨(8)
  • 第171节:抗美援朝(1)
  • 第172节:抗美援朝(2)
  • 第173节:铁路先行(1)
  • 第174节:铁路先行(2)
  • 第175节:铁路先行(3)
  • 第176节:到现场去(1)
  • 第177节:到现场去(2)
  • 第178节:到现场去(3)
  • 第179节:到现场去(4)
  • 第180节:到现场去(5)
  • 第181节:三十万人齐上阵(1)
  • 第182节:三十万人齐上阵(2)
  • 第183节:三十万人齐上阵(3)
  • 第184节:三十万人齐上阵(4)
  • 第185节:三十万人齐上阵(5)
  • 第186节:三十万人齐上阵(6)
  • 第187节:三十万人齐上阵(7)
  • 第188节:三十万人齐上阵(8)
  • 第189节:三十万人齐上阵(9)
  • 第190节:三十万人齐上阵(10)
  • 第191节:三十万人齐上阵(11)
  • 第192节:三十万人齐上阵(12)
  • 第193节:要修路先选线(1)
  • 第194节:要修路先选线(2)
  • 第195节:运输是生产力
  • 第196节: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