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年轻女武打明星:白居易的洛阳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03:52:14

白居易的洛阳情

字号 背景     来源: 洛阳网-洛阳日报  2012-02-09 11:01               收藏  电邮 打印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LYD 到 10658300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712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洛阳手机报

白居易 (资料图片)

  2月11日(正月二十)是唐代伟大诗人白居易诞辰1240周年纪念日。白居易唐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生于河南新郑,唐会昌六年(公元846年)八月十四病逝于洛阳。他曾在洛阳生活了二十多年,一生与洛阳有着不解的情缘。

  从白居易介绍家世的《太原白氏家状》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白居易的曾祖父白温在洛阳做官时,其二儿白鏻、六儿白鍠随其来到了洛阳,在毓财里(今瀍河回族区新街北一带)置房安家。白鍠十七岁及第,二十多岁任河南府洛阳县主簿时,娶河南县尉薛俶之女为妻,并在洛阳生儿育女,其长子白季庚(白居易之父)等,当生于洛阳。毓财里白氏宅第成为白氏几代人的老屋。

  白鍠、白季庚虽长年在外地做官,但其家属在洛阳或长住,或暂留,洛阳始终是他们不能忘怀的故乡。《祭乌江十五兄文》中的句子“况旧业东洛,先茔北邙”,“追思乎早岁离阻,各悲零俜;中年集会,共喜长成”,“居则同被而寝,出则连骑而行”,“同参选于东都,俱署吏于西京”……都是白居易对故乡及亲人的记忆。

  唐王朝自“安史之乱”始,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民不聊生。白居易十五岁起就在江南等地颠沛流离。当飘零的游子回到故乡洛阳,在深感家的温暖的同时,又思念起仍漂泊在各地的兄弟姊妹。在那首著名的《望月有感》中,白居易写道:“时难年饥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就是在长安等地做官时,白居易仍乡心浓浓。闻早蝉,他“一闻愁意结,再听乡心起”。连阴雨天,他吟出“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的诗句,那淅淅沥沥的细雨,就好似诗人对故乡的绵绵情思。

  白居易为了做官,早年曾短暂旅居长安。他常常思念故乡和亲人:“夜深明月卷帘愁,日暮青山望乡泣。”只身漂泊江南时,有一年年关,他写道:“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始知为客苦,不及在家贫……故园今夜里,应念未归人。”就是后来在风光秀丽、景色宜人的苏、杭二州任刺史时,他依然思恋着故乡,写下“忽忆东都宅,春来事宛然。雪销行径里,水上卧房前。厌绿栽黄竹,嫌红种白莲。醉教莺送酒,闲遣鹤看船。幸是林园主,惭为食禄牵。宦情薄似纸,乡思争于弦。岂合姑苏守,归休更待年”。

  到了晚年,叶落归根的思想在白居易的脑海始终占据上风。他向一位老友表达心迹“老爱东都好寄身”,又写下《求分司东都寄牛相公十韵》,请当年的学生牛僧孺帮他落实分司洛阳之事。当他谢任杭州刺史,乘船归洛时,心情是那么欢畅,高声唱道:“行行弄云水,步步近乡国。妻子在我前,琴书生我侧。此外吾不知,于焉心自得。”此次归洛,白居易在履道里购置了有宅有园的宅邸,打算在此终老。不过,他并未落脚,随后便到苏州任刺史一年多,后到长安,先后做过秘书监和刑部侍郎。公元829年,白居易终回到他心仪已久的故乡洛阳,欣喜之情,溢于言表:“驿吏引藤舆,家童开竹扉。往时多暂住,今日是长归。眼下有衣食,耳边无是非。不论贫与富,饮水亦应肥。”白居易晚年在洛阳生活了十八年,作有关洛阳的诗、文千余首(篇),其中,单是抒写履道里宅第的诗、文就达近百篇。白居易还效仿苏、杭及庐山的风情修缮和经营履道里,使之成为东都名园,其造园思想为后世园林著述所推崇。

  公元846年,白居易病逝前,遗言要葬在香山寺如满大师墓侧。三年后,白居易正式下葬在其从祖弟白敏中选定的龙门东山琵琶峰。著名诗人李商隐为其撰写墓志铭。(白高来)

  (作者系洛阳白居易研究会副会长)

转发至洛阳微博】  【进入洛阳社区
   责任编辑: 潘亮 相关阅读
  • ·隋唐名人与牡丹4:白居易与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