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丹跟陈伟霆多久了: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12:16:18

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

关键词: 初中历史  课堂   教学   方法

论文摘要:初中历史教学在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评析,学生不仅能够明辫是非,还能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制度。因此,历史教学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工作,必须不断改进历史课堂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教师要更新观念,不断采用新的课堂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使素质教育真正渗透到初中历史教学中。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应试教育模式下,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被动地听,导致大部分初中学生都不愿意参与到历史课的课堂活动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要巧妙构思每一堂课的过程,用心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设计深受学生欢迎的活动等,以点燃学生的热情。比如,教师在课堂的开头讲述一个离奇的历史故事(如讲到三国历史的时候,可以讲讲三顾茅庐赤壁之战关公刮骨疗伤等精彩故事),以故事开头可以一下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除了讲故事,教师还可以说一段深刻的体验、出示一幅有趣的漫画、引用一首别致的诗句或者一则精彩报道等,从而有的放矢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之,初中历史教师一定要设计多种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

二、引导学生提高历史学习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就是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知识获取新知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索活动。在初中历史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利用深浅适度,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来巧设疑问,以达到激发学生自己思考,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历史课堂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为了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给学生的,实际上就是教给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教师不仅仅是历史基础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历史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在平时的讲课过程中,教师要从历史认识的逻辑出发,循循善诱、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掌握初步了解历史的方法,形成基本的分析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能力,从而提升历史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多种思维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可以巧设疑难,激活思路,因为思维活动通常都是由疑问而产生的。只有当学生对所学问题产生疑问时,才能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比如,在讲授西安事变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蒋介石曾疯狂追杀共产党人,共产党为什么不乘机消灭蒋介石?”学生对这样的提问都非常感兴趣,由此,他们就会进行积极的思考。

除了在教学方式和内容的挖掘上下功夫外,历史教师还要注意布置合理的历史课后习题,比如针对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这一话题,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人物,达到以史为鉴的目的。这些课后习题要注意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师也可要求学生在分组讨论中完成习题,使学生在开放式争论中亲自参与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增强对历史的学习能力。

三、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必须联系实际才能让学生学起来事半功倍。比如,针对为什么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这一问题,学生可能会觉得无从下手。为此,教师可举例从历史事件来说明:三国时期,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夷洲(即台湾),增强了内地与台湾的联系;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即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回台湾;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1885年清政府设台湾省;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归祖国。举出历史事件后,教师可以结合现实新闻台湾领导人马英九在台遥祭黄帝陵来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这样便很好地结合了现实和历史,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从而激发了他们维护祖国统一的使命感。

理论联系实际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进行。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访谈活动、小组讨论、集体讲座、专题辩论、社会调查、或者历史知识竞赛等,在课堂上互相交流,从而把实践活动中获取的各方面历史知识与课本知识相结合,并加深对课本知识的了解。教师在平时测验时,还可以采取开卷考试的方式,这是根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将已掌握的知识加以消化、创新,从而形成解决实际间题的能力。

总之,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动机,维持其对历史知识学习的兴趣,使之乐于学习,积极、主动、愉快地学习,用多种方法提高自身的历史学习的能力、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最终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