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馨予与王思聪:美學者:人民幣10年內成國際儲備貨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22:00:11
美學者:人民幣10年內成國際儲備貨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2-10 00:27:12

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7日就人民幣國際化舉行研討會。

  中評社華盛頓2月9日電(記者 余東暉)美國經濟學家指出,人民幣可望在5年內成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特別提款權”(SDR)一攬子貨幣的一員,10年內接近完全可兌換,成為國際儲備貨幣之一;人民幣將削弱美國的全球主導地位,但不會取而代之。

  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7日就人民幣國際化舉行研討會。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康奈爾大學貿易政策高級教授埃斯瓦.普拉薩德(Eswar Prasad)作此論斷。

  普拉薩德指出,中國是世界6大經濟體中,其貨幣唯一沒有成為國際儲備貨幣的國家,但近年來人民幣國際化已取得進展,主要表現在,中國推動國際貿易以人民幣結算;放鬆人民幣跨境匯款限制;允許香港和大陸外資金融機構發行人民幣債券;允許特定銀行提供離岸人民幣儲蓄賬戶;建立與其它外國央行的本幣交換業務等。雖然這些步驟範圍還有限,但香港為中國在不完全開放資本市場情況下提供了試驗平台。

  這位金融和貿易專家分析,人民幣成為國際儲備貨幣的前景受5大因素影響:

  第一,經濟規模。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已占全球10%,貿易占9%,但這不是決定性的影響因素。

  第二,資本賬戶開放。中國已經選擇性地放鬆資本進出的限制,其資本賬戶事實上已更加開放,但仍有廣泛的限制。

  第三,匯率靈活性。中國仍然實行嚴格管理的匯率制度,但隨著資本賬戶更加開放,匯率管理也更加困難。

  第四,金融市場發展。中國金融市場深度依然不夠,政府和公司債券市場尚未發育。

  第五,宏觀政策。中國顯性公共債務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低於多數儲備貨幣國家,近年通脹率也維持於溫和水平。

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康奈爾大學
貿易政策高級教授埃斯瓦.普拉薩德(Eswar Prasad)。


  曾任IMF中國部主任的普拉薩德預期,鑒於其經濟規模和影響力,中國政府正採取“有中國特色的資本賬戶自由化”的獨特方式,今後5年的目標是有大量“軟控制”的資本賬戶開放;5年內人民幣會被納入IMF的特別提款權一攬子貨幣中,為此IMF將調整SDR組成貨幣的標準,因為“現在IMF需要中國的程度超過中國需要IMF”。

  普拉薩德表示。雖然中國快速發展有助於推動人民幣在國際上使用,事實上有些國家已經將少量人民幣作為其儲備貨幣,但金融市場發展水準不夠是人民幣獲得國際儲備貨幣地位的主要限制因素。他說:“今後10年內人民幣將非常接近完全可自由兌換,並成為國際儲備貨幣之一...人民幣將開始影響甚至削弱美元的主導地位,但不會取而代之。”

  摩根士丹利亞洲區非執行主席羅奇(Stephen Roach)在研討會上表示,人民幣的國際化是一個逐步的過程。他說:“完全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儲備體系的日子在某個時候,也許在今後5到10年會走到盡頭。”

  前美聯儲副主席、英國央行金融政策委員會委員科恩(Donald Kohn)強調,人民幣國際化是“雙贏”,符合美中和全球經濟利益,美國應積極鼓勵中國實現這個目標,但人民幣不可能很快取代美元的主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