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老板辞职的最好理由:共产党战胜国民党的军事原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9:20:38
国共两军主要在5个战场进行争夺。即东北,华北,华东,西北,中原。这5个战场的胜负直接影响到国共两军最后的胜利。

东北:国共争夺的主要战场。国军原打算派到东北8个军,一度去了7个,28万。其中有国军最精锐的远征军新一军、新六军,但后来又派了2个军,共9个军,超过原来计划一个军。共产党也派出了自己的精锐部队,共产党原来还打算叶飞,杨勇,陈赓三个纵队去东北,但后来没有去成,最终去了11.6 万部队。因此,共产党实际比原计划少派了3个纵队到东北,而国军比原来多派了一个军到东北。国军与共军的兵力对比大约为3比1,但最终是共产党首先在东北取得了彻底胜利.

华北:在东北野战军没有入关前,华北国共两军基本处在对峙状态,傅作仪稍占优势. 平津战役之前孤零零的一个35军就敢在华北战场东奔西跑,这在全国其他战场上都是不可想象的事情,说明傅作仪集团的战斗力依然保持完好。尽管双方在作战中都有消耗,但这种消耗却赶不上对方的补充和增加。华北国军最后是在东北野战军入关后才被消灭的。因此,四野在消灭华北的敌人中起了直接的主要作用。

西北:是国共双方的次要战场,共产党的西北野战军牵制了国军的胡宗南部,但要想消灭敌人还是不可能的。共军在西北战场的胜利主要是在战略决战后,国民党大势已去,华北的18兵团和19兵团加入了第一野战军的情况下取得的。华北的18兵团和19兵团之所以能加入了第一野战军,原因是华北已经解放。如前所述,华北共军胜利的直接原因是四野的加入,因此,西北共军胜利的主要原因最终还是来自东北的胜利,是四野的间接功劳。

中原:国共双方的主要战场之一,共军在解放战争开始大约有兵力30万,国民党中原集团虽然不断变化,但基本力量是白崇熙集团和蒋军。早期是郑州绥靖公署(15个整编师)和武汉行营(8个师),但这些国军大部分并没有参战。他们主要是对付刘邓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另一部分加入华北与徐向前斗,一部分曾经加入华东,中后期形成了白崇熙集团。由于这个战场大,敌人的机动力量少,杂牌多,部队战斗力不强,刘邓在早期占了一些便宜,但中期由于挺进大别山,国军从华东调集部队,集中33个旅对付刘邓,中野吃了大亏,力量消耗严重。由于二野三野一直避免与广西军作战,白崇禧集团的核心战斗力基本保存完好,靠刘邓的力量是不能战胜白崇熙集团的,中原白崇熙集团的覆灭最终主要是靠四野南下。
     ,
华东:国共双方的主要战场之一,共军在解放战争开始大约有兵力32万,47年初山东苏北两军合并后我军有60多万(野战军28万,地方军34万),是共军最强大的一支部队。初期国民党全面进攻时投入了大约20个整编师35万左右,重点进攻时国民党一度集中了24个整编师45万。但重点进攻持续时间只有大约3-4个月,只占解放战争1/10的时间。即使在这个阶段,华东我军也是60万对45万(其中机动兵力28万对25万),以多打少。由于关内国军兵力空虚,国军在重创华东野战军后,不得不从华东调集部队去对付大别山的刘邓,国军留在华东的部队不到10个整编师。胶东国军最后只留了一个师(整8师)对华东4个纵队,以至被许潭内线兵团咸鱼翻身。外线也只有5个整编师牵制陈粟8个纵队,这些敌人基本是据点防守,机动兵力很少。此后大约有一年的时间时,华东面临的敌人非常虚弱,共军华野外线陈粟大军因此获得喘息并恢复了实力。经过三年较量,尽管双方在作战中都有消耗,但这种消耗都赶不上对方的补充和增加。粟裕说:“淮海战役“演变为南线决战的第二个重要条件是辽沈战役的胜利结束,没有辽沈战役的胜利,我们也不敢下那样的决心”。在战略决战前3个月的“豫东战役”,华野几十万大军被一个孤嶙嶙的第5军打的丢下伤员落荒而逃,这都说明此时要靠华东野战军消灭华东国军还是不够的,

但最后华东国军在战略决战中却失利了,这主要是因为:

1  淮海决战取胜的关键因素是关内敌人机动力量的分散。战略决战时,关内国军力量虽然依然强大,但机动力量却被分散了。华东的国军主力只有第5军,桂系“钢7军”和国军主力整编11师均不在华东,这是辽沈战役的胜利动摇了蒋介石的统治能力,桂系欲篡夺国民党的领导权,不再听从老蒋的调遣所致,是辽沈战役胜利对敌人的分化作用。

2.我东北野战军取得了彻底胜利对双方的士气产生了巨大影响。辽沈战役使国共双方、甚至美国人都意识到国民党的失败不可避免。杜聿明在回答不明真相的外国人为什么淮海战役他打了败仗的时候说:“因为我的士兵都跑到共军那里去了”。

3.辽沈战役破坏了杜聿明的《对山东共军攻击计划》,并为三野和二野赢得了20天的战役准备时间和主动进攻的机会。可以想象,华野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突然遭到杜聿明的打击会是什么结果。

4.地下党纷纷战场起义,这些地下党其实都是具有双重身份的骑墙派,国民党形势好的时候他们都是国民党,看到了共产党在东北的胜利,他们就积极与组织联系,迫不及待的起义。如果不是张克狭,廖运周的“起义”,能不能把黄佰涛兵团、黄维兵团包围住都是问题。

5,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陈毅说:“淮海战役是山东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但人民群众也同样是谁强就拥护谁。辽沈战役的胜利是人民都知道共产党即将取得胜利,于是墙倒众人推。

因此,解放战争共军最终战胜国军的主要原因是共军在东北的胜利及其所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东北的胜利直接导致四野入关,使共军取得了华北和中原战场的胜利,同时也间接导致西北和华东两个战场国军的失败。

蒋介石在台湾“反省忏悔”说:“战争爆发之初,我们政府误信马歇尔的军调处,将最精良的国军开到东北,以致内地空虚,各战场都感到兵力单薄。战略上一经犯了错误,那在战术上是无法补救的”。老蒋说的确实不虚,只是意识的太晚了。兵力空虚单薄的关内各战场国军都没有失败,而有着最精良国军的东北却很快全军覆灭了,这大概是老蒋怎么也想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