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袁雨萱:拾慧志·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3:08:39

 ○许石林

    词,不知起于何时,但兴盛于近二三十年,每欲起一事,必先造势,势强声大,意在使人纷趋骤附,善用此趋附,则利在其中。趋利避害,人所不免,善造势者,就是善于操纵人心之趋避习性。

善于揣摩人内心潜在的、隐秘的心理需求者,趋近并激发,就很容易说到人心里去。

宋孝宗继承宋高宗的遗志,时刻不忘富国图强,以求收复被金占领的北方失地——南宋皇帝并不像一般人简单地说的那样,在风温水软的南方偏安一隅,也是图强求进的。这是另外一个话题。想富国,就要抓经济,一位皇帝很信任的官员梁俊彦趁机给孝宗建议:两淮地区有许多沿河两岸的沙田,每年收入不少粮食,要给耕种这些土地的农民征税。孝宗一听,大喜,就采纳了梁俊彦的建议,赶紧下旨实施。宰相叶子昂听说了,对孝宗奏道:沙田是河滩土地,随河水的涨落而不固定出现,有时河东,有时河西,百姓辛辛苦苦追逐耕种这种河滩地,遇上没有大洪水的时候,就能有所收成,遇到大洪水,连本都赔了。我朝自准备向金用兵收复失地以来,两淮地区的土地都恢复了收税,但至今还没有收,这是出于深远的考虑。这些大的税、该收的税都一直没有收,为的就是富民养民,安定百姓。现在是怎么了?打起这些河滩上不固定土地的主意了……叶丞相的话还没说完,宋孝宗就大悟,连忙下旨,赶紧撤销先前仓促做出的决策,修改税务政策。

皇帝一旦觉察自己决策错误,赶紧撤销、修改,不是什么丢人的事,皇帝承认错且从善而修正,则善莫大焉,丝毫不影响他的形象。所谓圣明,不是没有错误,而是能及时改正错误。孝宗为什么大悟?他明白:国爱民,则民爱国,藏富于民,则民既为国之根本,也为国之屏障。当时的金国,并不像站在宋正统立场上所认为的那样胡虏闰位、残暴无道,金当时的国政在很多方面比宋还好,你宋朝把百姓刻薄得厉害了,等金兵打过来,百姓就不会主动帮你抵抗,弄不好还争当引路的汉奸都说不定。藏富于民,则百姓人心归向无怨,上下同心,这种作用比用兵还强。

叶子昂作为宰相,有责任追究责任人梁俊彦,他训斥梁:你这个言利求进之徒,尽给皇帝出馊主意,如果用你这个方法,激起两淮百姓怨恨国家,闹起事来,增加国家维稳负担,我会把你碎尸万段!吓得梁俊彦一身大汗,摘了帽子跪在地上磕头谢罪。

北魏宦官符承祖把文明太后伺候得很好,老太太很喜欢他,给他封了很大的官。当时的人对符承祖闻风趋附,沾亲带故的就不必说,没关系的也千方百计干求请托,巴结符承祖,符家一时门庭如市,很热闹。只有一个人,不给符承祖面子,他的姨妈杨氏,不趋附显赫外甥。她的姐姐也就是符承祖的母亲怪妹妹为人刻板,自己的亲外甥有什么可故意回避的?这也太清高了吧?清高得有些不近人情。可是,杨姨妈对富婆姐姐说:姐呀!依我看,你很享受荣耀之乐,但是妹妹我享受的是无忧之乐,我的乐才是真的乐。她姐送给她漂亮的衣服,杨姨妈原封不动给退回去了,说:姐呀!我家里穷,穿这种华丽的名牌衣服,人家一定以为我穿的是A货、山寨板哩。她姐姐见妹妹亲自下地干活还操持家务,就送给她家几个奴婢,杨姨妈也退回去:姐呀!你给我送几个劳力,可我不仅发不起工资,连饭都管不起,就我家那点儿地,用不着她们帮着种。她外甥符承祖家里天天举办宴会,外人得一个席位会兴奋不已,可杨姨妈从来不去。符承祖心想:我如此显赫富贵,连草木都欲趋附,偏偏我这姨妈,不给我面子,简直是我光环荣耀中的黑洞嘛!符承祖派人驾车去请他的姨妈,并严命:抬也要给我抬过来。杨姨妈坚决不去,紧紧地把着门框不出门,符承祖的手下几个人将杨姨妈举起来放到车上,杨姨妈又哭又闹:杀人啦杀人啦!哭闹得符承祖很扫兴。后来,符承祖失势,满门抄斩,其罪诛连亲友和那些争相趋附者。只有杨姨妈一家得免,什么事儿也没有。

利,人皆趋求,常情所在,无可厚非。但利至则害必随之,可以说,害是利的B面,但世人皆知求利,利至而得意,常常忘记忽视利的B面(害)。所以,高明的人不是善于趋利者,而是善于避害者。无害,则享利之福,有害,则利无意义。

 

                                          2011年11月11日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