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馨予脚:儿童启蒙读物的价值(一定看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7:44:14

《弟子规》是一本什么书?是清朝康熙、乾隆年间一位叫李毓秀的开私塾的秀才,根据儒家经典《论语》的概要所作的一本儿童启蒙读物。

《弟子规》有多厚?大家都知道了,就这么两页纸——1080个字!

什么叫弟子?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年幼的孩子,儿童和少年当然统统都是;一层意思就是学生,我们不是要打造学习型团队吗?今天的诸位就是弟子。《弟子规》的这个“规”字嘛,就是戒律。

两千多年前,孔子有一个鲜明的表态:“述而不作”,并且批判说:“有这样一种人,虽然无知或者一知半解却敢于创作,我不会这样做。”今天的许多人因此而嘲笑孔子思想上的保守和不思进取。http://wangxingzhi.360doc.com

的确,如果人类的智者都不创作,完完全全的陈陈相因。人类的文化怎么可能丰富和发展呢?事实上,哪怕在《老子》、《论语》等等之后,许多伟大的著作也成为人类社会共同的宝贵财富。但是,孔子的概念不容偷换,我深信,那些能让这个世界变得美好的著作,学而不厌的孔子一定不会反对,他只是含蓄地提醒人们:创作切忌不负责任,创作者必须对历史负责。有一点我们不能不承认:重在阐述、讲授而不自以为是地创作的孔子,其智慧影响了中国甚至人类社会几千年,直到今天!

在这个写作泛滥的时代,各种主张、见解、“声音”充斥报刊网络。比如这年头的文学创作,已经再没有什么“神圣”的感觉,在好多人眼中,甚至跟缝纫、糊纸、砌砖等等手艺活儿也没什么区别。许多的作者,别提什么“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了,“高手”们一个月就能写出一部长篇,撒泡尿的工夫就能“搞定”一部中篇的构思。有人这样表达了心中的愤怒:“什么叫创作?创作就如同女人脱衣裳,一件一件脱给你看!”米兰·昆德拉在《笑忘录》中说:“著书癖在人群中泛滥,其中有政治家、出租车司机、女售货员、女招待、家庭主妇、凶手、罪犯、妓女、警长、医生和病人。这向我们表明,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潜在的作家,没有谁例外,所有的人都有权利冲到大街上高声大喊:'我们是作家’!”http://wangxingzhi.360doc.com

如今,全世界每年出版近70万种期刊,60余万种新书,电台电视台900多万家,微波通讯塔几十万个,雷达站几万个,移动电话和终端电脑随时都在增加,各类传播工具时刻向我们反映全球任何一个角落发生的大事件以及层出不穷的新观点。这些信息中,有新闻、调查、数据、分析、广告,更有预言、传言、流言与谣言。所以有人这样说:如今的世界所有资源都匮乏,惟独人口和信息过剩。

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在他的《沉思录》中说:“我们应当在我们的思想中抑制一切无目的和无价值的想法,以及大量好奇和恶意的情感。”曾经公务繁忙的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他说,就理解和领会能力而言,头脑中塞满东西和头脑中空空如也同样糟糕。索尔仁尼在1978年指出:“除了知情权以外,人也应该拥有不知情权,后者的价值要大得多。它意味着我们高尚的灵魂不必被那些废话和空谈充斥。过度的信息对于一个过着充实生活的人来说,是一种不必要的负担。”

圣保罗早就这样警告过我们:不要滥用新奇的名词,制造似是而非的新学问。培根也指出:“某些人专喜欢那些新鲜的名词术语,不是让意义支配词藻,而是让词藻支配意义。”柏拉图也认为,一切知识不过都是旧知的回忆。所罗门恰好也有相似的见解,他认为:阳光之下本无新奇的事物所有被认为新奇之事物,都只是由于已被人们遗忘了而已。

主编《四库全书》的清代学者纪晓岚曾经说过:“世间的道理与事情,都在古人的书中说尽,现在如再著述,仍超不过古人的范围,又何必再多著述?”南怀谨先生对此深以为然:试看今日世界各国学者关于思想学术方面的著作,无不拾古人之牙慧,甚至,强调来说,无不是中国古人说过的话。所以纪晓岚一生之中,只是编书——整理前人的典籍,将中国文化作系统的分类,以便于后来的学者们学习,他自己的著作只有《阅微草堂笔记》一册而已。

在整体荒芜的时代,个人的生存是盲目的。人们常常靠个人成功、权力与金钱的获得来填充生命意义的空缺,结果却使生命更加盲目。倘若仅仅注重谋生的小聪明小智慧,那么领悟宇宙人生的大智慧必将日益暗弱。

两千多年前荀子就主张“解蔽”,而现代文明之蔽更多,已经解不过来;数量与日俱增的各类心灵垃圾,更如雪上加霜落井下石。所以,受当代流行文化与教育的影响越大、越深,人之蔽可能越多,人的迷茫也就越深。

人的精神中包含着反思。一个否定精神、贬低精神、流放精神的时代,意味着没有反思和缺少反思。现代文明所缺少的,正是深刻的反思。反思人类的现状、人类的未来,反思科学的真实意义,反思发展与生存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的终极目标、终极价值、生命的真谛……现代文明需要反思的东西太多了!http://wangxingzhi.360doc.com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后代超过前代,这似乎是历史的必然,但标新立异并不见得就是好事,今人许许多多的智慧,并不见得真的就超越了我们的祖先。

人类社会总要不断发展,但发展的前提是善于继承。许许多多的所谓创新,其实是对传统的“回归”。所以,最新的未必就是最好的!

现代社会的垃圾是多样而丰富的,但以文字垃圾的危害为甚,因为它对人的心灵的腐蚀和毒害更加巨大,影响更加深远。人类文明由文字而继承,也可能由文字而毁灭!

说到底,文字垃圾的诞生都是因为人的关系,而现代人脑袋里的垃圾空前的繁多,或许,这跟我们大吃垃圾食品有着特别的关系。

一位管理学博士呼吁学生们懂得“深阅读”。他说阅读的本质在于形成一个人文化底蕴的积累,只有细读、深读、精读,才能真正吸取书本养分,过量“浅阅读”,会使人心变得更加浮躁。

当然,值得人们“深阅读”的,只能是经典,绝不是垃圾!

生命的意义我们在这里暂且不谈,但我觉得有必要对人生的主要功课进行一个概括,我认为就是做人与做事;《弟子规》所讲的东西,就是做人与做事的规矩、戒律和法则。

说到规矩、戒律和法则,可能大家会反感。我能理解,因为我从前也是,很烦人给我说规矩说纪律。但是我们只要理性思考一下,就知道基本的规则那是必须遵守的。就像开车一样,如果不要规则,你看看交通会不会瘫痪!在一座交通瘫痪的城市,我们到哪里去寻找自由呢?两千五百年前老子他老人家早已有经典的总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们是地球人,我们渴望自由地飞翔,但如果没有了地球引力的约束,我们真的是一个跟斗就翻到太空里去了。但是我要问一下:我们活得了吗?

几天前我刚看了一篇文章,刊载的是法国昆虫学家公布的一项关于蚂蚁的研究成果:在狭窄的道路中,离开蚁巢的蚂蚁,会自动为那些带着食物返回的蚂蚁让路。而在返回的蚂蚁中,那些空手而归的蚂蚁,尽管可以比那些带着食物的兄弟们速度快,但他们并不会超过去,而是跟在携带食物的蚂蚁后面,排起了长队。

蚂蚁们认为,在狭窄的道路上,如果也像人类一样超车不是好的选择。当切叶蚁在一条很窄的路上相向而行并相遇时,必须有一方的蚂蚁绕到道路的侧面,等待对面的蚂蚁经过,然后重新回到路面上来。如果蚂蚁像人类那样超越行进,将大大增加相遇的次数,造成昆虫世界大堵车。研究者们计算,空手的蚂蚁个体,在横穿一个3米长的拥挤路桥时,如果它跟随在慢速行进的队伍中而不试图超越,通过这段路桥费时32秒钟;如果它以超越同伴的方式前进,所花费的时间将达到64秒,也就是说,个体的耐心使团队的效率提高了一倍。

蚂蚁们向我们展示了如何优化个体行为以服务于集体利益,并最终使个体受益的生存方式。

一、《弟子规》的价值

1、职业生涯的制胜法宝http://wangxingzhi.360doc.com

人力资源报社刚刚完成了三年一次的员工续聘竞聘工作。大家都看到并体会到了:从前的员工,现在体现出四种待遇:公司直接续聘;通过竞聘重新上岗;在竞聘中落选;取消竞聘资格。为什么有取消竞聘资格这一条?我们三年前所签的劳动合同,今年年底全部到期,所以不存在违背劳动法的问题,况且优秀的员工我们总是想方设法留下来。年初报社就宣布:年底我们将对全员进行民意测评,测评内容包括职业素养、工作态度、工作业绩、学习态度、创新能力等,最后三名不予聘用,因为他与这个团队实在是不和谐。许多人对这个宣布一直不大在意,但是我们肯定要兑现啊!我在这里可以肯定地说,能够将《弟子规》中教导我们的道理做到一半的员工,肯定不会被淘汰!

什么叫人才?我早已给大家说过一个观点。人才必须具备两个关键特性:稀缺性和重要性。

如果我们遵循《弟子规》的戒律做人做事,在眼下这个人多人才少的时代,你就在很大程度上具备了稀缺性与重要性,没有任何一个领导或者老板不对这样的人刮目相看,也没有任何一个同事朋友不对这样的人从内心敬佩。所以,我认为《弟子规》是职业生涯中制胜的法宝。

2、和谐人生的智慧读本http://wangxingzhi.360doc.com

在北京平谷区,有一个金海湖派出所,所长叫耿国艳。耿所长在二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中,不仅本质工作干得漂亮,还主动承担起辖区内十多所中小学法治课的任务。当然他讲的不仅仅是法治,更有德治。有一天晚上,他偶尔翻看一本薄薄的古书,突然发现,自己绞尽脑汁、冥思苦想总结出来的全部道理,居然只是这本书内容的一部分。这本书就是《弟子规》。从此,他就把《弟子规》作为教材,到处宣讲。取得的效果,那是意想不到的好。

国学博大精深,以儒、道、释为主流,三者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很多人感到非常神秘。但在我看来,五千年真正的中国道统,精髓就体现在六个字上:担当、超越、无我;再高度概括,就是三个字:容、中、和,即包容之容、中庸之中、和谐之和;再浓缩一下,就是一个字:和!一个人倘若“容”、“中”、“和”三种智慧皆备,你的身心怎么会不和谐?你的家庭怎么会不和谐?你与同事、与单位、与社会的关系怎么会不和谐?而《弟子规》在很大程度上,教给我们的就是容、中、和的智慧。

两三百年来,《弟子规》一直被教育者们广泛采用,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也用它来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这个现象,从一方面来说,令人汗颜:少儿时代就应当明白的道理,怎么今天几十岁的成年人才来补课呢?另一方面,我们又感到欣慰,在这个越来越浮躁的时代,人们毕竟开始了向生命原点智慧的回归。

3、中华文化的入门佳径

20世纪公认的最知名的历史学家和伟大的智者汤恩比博士,在他的《展望二十一世纪》一书中预言:“人类必将因为过度的自私和贪欲而迷失方向,科技手段将毁灭一切,加上道德衰败和宗教信仰衰落,世界必将出现空前的危机。”   

当今最著名的科学家霍金也警告我们:照目前的模式生存和发展,人类在一百年内走向消亡。那么我们是不是没救了呢?汤恩比博士同享誉世界的日本思想家池田大佐先生有一个共识:只有中国的儒家思想和大乘佛法,才能拯救人类。

中华民族是全世界唯一以国家形态传承,并且同根、同文、同种延续几千年的民族。但是,我们又曾经是全世界所有民族中企图抛弃自己传统文化的民族。今天的“国学热”,从西方开始兴起,在中国又开始吃香了。兴起的缘由在哪里呢?在这里,我借用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一句感叹:“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我们为什么要出发。”简单说,国学热之所以兴起,就是为了寻找回家的路。确切一点,为了寻找人类的道德之路、教化之路、发展之路、文明之路和幸福之路。

真正的革命其实是还原。所有的学问,归根到底都是解决宇宙和生命的问题。

台湾教育家王财贵博士在北京大学演讲时,讲述了一个自己孩子的故事。他的第二个孩子是男孩,比较笨。所谓比较笨,就是到了六岁还不太会讲话,到了七八岁还流口水。在小学,一二三年级都是二三十名。老师以为他有自闭症。但是王财贵博士不紧张,因为他懂教育心理。孩子三年级的时候,王博士拿了一本书给儿子说:“孩子啊,你这么大了,你应该读读这些书了。”儿子就翻开了,第一页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把第一章五十几个字都读了,都没有读错。一个小子读的什么?读的《老子》。小子读《老子》为什么没有读错,因为有注音嘛!

    王财贵博士就这样教他的儿子:“你会读了嘛!现在你去读,你们三年级小朋友下午没有上课,整个下午都可以的。”到了晚上,孩子终于把第一章背完了,王博士就说了一句他认为对儿子来说这辈子最重要的话:“孩子呀!从今以后,每天背两章!”

   《老子》81章,多少天背完?40天,然后是复习,到第54天,他从第1章背到81章,五千字一口气背完。从那一天开始,《老子》跟着他一辈子。

 读完《老子》,王博士马上后悔了,因为应当先读《论语》。于是他赶快让孩子开始读《论语》。

就这样,三年级读《老子》,四年级读《论语》,读了不过半年,儿子就好像变了一个人一样——气质变,头脑变,用王博士的话说,叫作脱胎换骨。五六年级他就名列前茅,初中全班第一名,初二老师就叫他去跳级考高中,他到了高中又成为全校第一名,考上台大以后读了三年大学,考研究所,台北两家最有名的研究所都考第一名。朋友们都说:“你的孩子是天才啊!”而王博士唯一知道儿子为什么聪明起来的,就是三年级、四年级的时候读过《老子》、《论语》。值得一提的是,王博士赌咒发誓说:如果自己给儿子讲解了一点点《老子》、《论语》,天打雷劈!

教育家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阅读经典这样一种教育,就是教育的经济学。因为它太经济了,只要学一点点,就有很大的收获。

台湾诗人余光中说:国学是一座山,我等不过是蚍蜉而已。

要进入这么一座大山,说不容易也不容易,但是说容易也容易。因为《弟子规》简明扼要,浅显易懂,押韵顺口,朴实无华,说理透彻,循循善诱,所以堪称深入国学这座大山最便捷的一扇大门或者一条路径。

至于《论语》,那是每一个员工同样要学习的;编采人员还应加上《大学》、《中庸》和《老子》,否则,很难采出、编出高屋建瓴的稿件。

二、《弟子规》蕴藏的职场智慧

1、懂得孝悌的人忠诚忠厚

《弟子规》告诫我们: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居有常,业无变”。

有位叫刘墉的作家,曾提到一段早期因纽特人的习俗:一旦孙辈出生,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就会默默无声地走向冰天雪地,在荒凉的深处结束自己的生命。为什么呢?因为当时自然条件很严酷,养不活那么多的人。这是一种牺牲自我的爱。现代社会,物质文明空前丰富,没那么极端了,但是,父母为儿女们牺牲自己的所作所为,同样数不胜数。

几天前,成都市发生一起车祸,驾车的父亲在汽车冲向卡车的一瞬间,毫不犹豫地将自己这一边撞了上去,保全了坐在副驾位置上的妻儿,而自己当场死亡。这就是父爱!

“孝”字由“老”字和“子”字构成,意即子辈对父辈的尊敬爱戴,延伸下去,就是对人类生命智慧、生存理念、事业技能、经验情感的主动效仿、效法、接替和传承。“弟”就是“悌”,左边是心,右边是兄弟,意即以真心真情对待自己的兄弟姐妹。

看看我们现在的德育课,似乎一开始并不强调什么孝悌,首先强调的是爱国爱党爱学校,这使人感到悲哀。爱国爱党爱学校的正确性不用讨论了,但一个人对自己的父母不爱,对兄弟姐妹不爱,怎么可能再有大爱?难道我们真的已经习惯了自欺欺人?

重庆一个村的汪老太太,膝下有五儿一女。老伴去世后,她与几个儿子生活在同一个独院内。一次,80高龄的汪老太太在家中取物时不幸摔倒,尾椎骨骨裂。儿女们都说自己家穷,给不出钱做手术,老人只好在诊所内进行了简单的药物治疗,结果是基本瘫痪,经常大小便失禁,房间里经常散发恶臭。于是,儿子儿媳都不愿意接收老人。但老人的生命力旺盛,就是不死。最后他们达成共识:鉴于母亲大小便已处于失禁状态,在猪圈铺床睡觉更方便一些。于是史上最缺德的“全家公决”出现了——五兄弟一致同意让八旬受伤老母住在猪圈!

今天,“独二代”在中国已是一派独特的景象。一般而言,一个孩子起码有六个长辈宠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也恰恰就是在今天,孝的缺失成为一个空前严重的问题。

一名初中学生给父亲发短信要钱,内容只有三个字:“爸:钱。儿。”同学们想一想,如果你是父亲母亲,心酸不心酸?

悌道,是孝道的延续。现在我们很难有什么同胞兄弟姊妹了,所以“四海之内皆兄弟”就更值得提倡。悌道,说到底是一种博爱,一种守望相助的人类之情。没有这种情感,什么“出门靠朋友”就是一句空话,这个世界也将变得凶残冷酷。

新闻媒体几天前刊载了一条新闻,西安音乐学院一位大学生,驾车撞伤女服务员,发现伤者挣扎着在记车号,竟然连捅八刀将她杀死!同学们,你说他是人还是禽兽?你可能要骂他禽兽,但是我看不准确。请问:这个世界上有哪一种禽兽有如此凶残?

上个月,一个很优秀的朋友给我讲了一件他女儿的事。他说女儿现在要求他两口子送她到日本读高中,从经济能力上讲,他家没有问题,女儿成绩也好,非常懂得竞争。我问他女儿想去日本学什么?他说女儿喜欢日本的文学。我觉得也不是坏事。但同时我又知道了一件事情。有人曾给这位朋友开玩笑说,可以给他搞一个生育指标,让他们夫妻再生一个孩子,好事成双嘛。于是这位朋友有一次与女儿交流的时候,也顺便开玩笑地说起此事,没想到女儿非常认真地回答:无论生的是弟弟还是妹妹,我都会卡死他(她)!这真是让人吓一大跳。文学本质上就是人学,如此人性,将来会写出闪耀人性光辉的作品吗?对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一无所知却要学习别的民族文化,能够理解能够学有所成吗?悌道一点点没有,怎么能够在这个世界立身处世呢?

那么,是不是随便父母怎么责打都要承受呢?不然。同学们千万别以为儒家思想迂腐。儒家思想中有一个规矩叫“小杖受,大杖走”。轻轻地挨几下,让父母亲消消气,有什么大不了的呢?但是,万一老人家情绪激烈,死命地揍你,那就要溜了。不然万一他失手把你打成傻子打成残废了,你遭殃了,父母也一定会后悔,而且背上恶名。这种情况下你不走,那不是不孝吗?不过,这样狠的父母实在太少,今天的许多孩子,倒是几句话不中听就要离家出走。为什么敢?因为你有条件要挟嘛,你欺负父母就你一个宝贝嘛!但是请有这样想法的同学们记住:这只是在你家里哦!一出社会,你真的就那么重要吗?真的就那么稀缺吗?

在职场,老板可不敢责打你,但批评、责备在所难免。那么,你是不是一不满意就要走呢?恐怕不行哦。合理的要求是锻炼,不合理的要求是磨练。这个时候请记住《弟子规》的告诫:“有则改,无加警”。

中国人从来都信奉“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因为从识人的角度看,对父母都不孝的人,别指望他对任何人忠诚。

所以,各位无论是选择伴侣、选择朋友甚至以后你还要选择老板,一定要记住:远离不孝之人!

2、懂得礼节的人和气和谐

《弟子规》告诫我们:“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就是说,礼节不是虚假虚伪的形式,和谐是礼仪的最高境界。

公司聚会,领导、同事、客人都没到齐,如果某人就迫不及待地开吃开喝;哪道菜合某人的胃口,但他又不是主宾,他却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气夹它三四筷子——你说这样的人有教养吗?你会怎么看他呢?

所以讲礼要恰到好处。比如在一些庄严的场合鞠躬,三鞠躬刚好;你只是两鞠躬,那就傲慢了;你要四鞠躬,那就是谄媚。

因为小节更容易为人注意,而施展大才的机会犹如节日,并非每天都有。所以培根说:正像一句话所说:“薄利才能多销”, 获得赞扬之道犹如经商致富之道。

《红楼梦》第三十回讲,贾府戏班子的女孩们在贾宝玉所住的院子里玩,当时贾宝玉不在。下雨的时候,他回来了,在外面拍门。大家先没听见,后来听见了又不清楚,就问是谁。贾宝玉回答:我!因为雨声和嬉笑声,再加上他的声音奶声奶气,大家就以为是薛宝钗来了,于是小姑娘们就猜想她为什么要来呢?还是袭人警觉,隔着门缝一看,哎呀,是宝二爷!赶紧把门打开。而贾宝玉一肚子火,进门就是一脚,踢在袭人的肋腰上。于是,一场欢欢喜喜的聚会,被本来喜欢女孩喜欢得要命的贾宝玉给毁掉了。所以《弟子规》告诫我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

上海世博会上有一道礼仪题,很简单,但很多人不会做。问题是:当你是世博会的工作人员,你突然看见前面过来一位男士,他关键部位的拉链没有拉好,你怎么处理?

你绝对不能拿着喇叭说:“喂,先生,校门开了!”这个就叫揭短。你应该走近他,悄悄地说:先生,你关键部位的拉链没有拉好。所以《弟子规》告诫我们:“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

《弟子规》告诫我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尽管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是不会每一个人都把我这个独一无二的人铭刻在心。我们在接打电话时,尤其要注意这一点。

请大家记住: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你自己!

3、懂得敬畏的人谨慎无失

《弟子规》告诫我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宽转弯,勿触棱”;“事勿忙,忙多错”。

人心一旦失去敬畏,就会像脱缰的野马,随意践踏这个世界。所以孔子告诫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我们报社从前有一位女员工。人很聪明,也算能干,并且是个美女。可惜她有一个毛病,坐下来就喜欢抖脚,有几个客户都说这个女娃如果懂得提高一点修养,应该是有作为的。于是领导私下提醒过她几次:男抖穷,女抖贱哦,俗话都这样说,你能不能改一改呢?而她不说改,也不说不改,反正不高兴改,结果就是没改。所以,我们也就始终没法重用她。

一位年轻的理发师为一位老人理发。当他拿着剃刀给老人家修面时,发现他的下巴上有颗痣,痣上有几根长毛。小伙子一看,非常影响老人家美观嘛!于是一刀就把那几根毛给剃掉了。没想到,这一剃不得了,老人家顿时哇哇大哭。为什么呢?因为老人家迷信,认为这是他的长寿毛。长寿毛没有了,那不就活不长了吗?所以无论小伙子怎么赔礼道歉,老人家就是不干,老人家的子女也不干。最后,这件事闹上了法庭,弄得法官也十分的为难。

几年前,成都有所大学的一个女生被发现摔死在宿舍楼下,而且全身赤裸。是凶杀吗?不是;是自杀吗?也不是。调查侦破结果最后出来了:这位女同学晚上洗澡以后,就到阳台上从晾衣杆上取衣裤。她个子不高,够不着,就随手拿个凳子站上去,大概身上水淋淋的,把凳子打湿了,又匆匆忙忙,一下就滑下来,栽向了楼下。

古人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所以孔子的弟子曾子在病逝之前,把自己的弟子召集到身边说:“看看我的脚,看看我的手,身体完整无损吧!我一生遵守孝道,不负父母所望,遵守《诗经》上的谕示:‘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从今以后,我就要心安理得地去见父母了,懂了吗?小子们!”这是两千多年前典型的孝子心态。

所以,我们千万不要让自己牺牲在小小的细节上!

4、懂得诚信的人受人尊重

《弟子规》告诫我们:“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有人总结:大多数的人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据我观察,一个人如果说一句谎话,往往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划不来!

我们有一个上海的合作伙伴,他认识很多头面人物,并且显得很专业。几年来,他一直跟我说他是复旦大学哲学系本科毕业。去年在他的陪同下,我到复旦大学哲学系拜访党委书记,快走的时候,书记送给我一本完整的复旦大学哲学系同学名录。理所当然,我要搜索一下这个兄弟的名字喽。但是,搜不到!我还没说话呢,他当时的表现就十分的尴尬,悄悄对我说,当时因为非常非常特殊的原因,他退学了,暗示我以后给我解释。结果以后他一直也没有解释那个非常非常特殊的原因。结合他平时的言行,我现在对这位兄弟的话只敢相信百分之三十,也就是说,对他的话,都要打个问号。其实,大家知道,他是不是名牌大学的高才生,真的不重要。

从前有一个人叫崔大话,他家境贫寒,没钱买酒,每天只能吃两个酒糟饼子,寻求一下喝酒的感觉。一天出门,朋友问他:“大清早就喝酒?脸还红扑扑的。”崔大话回答:“不瞒老兄说,只是吃了两个酒糟做的饼子。”崔大话是个老实人,但他老婆要面子啊!回到家里,老婆就骂他说:“你真是个死脑筋!你不会说就是喝酒了,也好装装门面。”过了几天,崔大话又碰到那个朋友。人家还像以前一样问他,他就按照妻子的话回答。朋友追问:“喝的是烫酒还是冷酒?”崔大话说:“当然是煎的。”朋友笑笑说:“你还是吃的酒糟饼子嘛!”崔大话说漏嘴后很尴尬。回家后,又和妻子说了这件事。妻子责备他说:“酒怎么能煎着喝呢?应当说是烫热了喝的。”崔大话点点头。几天后,他又碰到那个朋友。这回,崔大话主动说:“这酒,我是烫热了喝的。”这个朋友就问:“喝了多少?”“两个。”崔大话脱口而出。朋友哈哈大笑:“你还是吃的酒糟饼子啊!”

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位战将的名气很大,但他留下的不是美名而是恶名。这个人便是三国时期的吕布。

吕布武艺高强,万夫不当,所以有“马中有赤兔,人中有吕布”的说法。他最初跟着丁原干,情同父子,负责管理文书印鉴。后来董卓出现了,虽然暴戾,但势力大得多,吕布就杀了丁原,投向董卓,也以父子相称。由于董卓引起公愤,王允等人谋划干掉他,吕布因为有利可图参与其中,又亲手杀了董卓,王允马上就给吕布封侯晋升。不久,吕布又先后投奔袁术、袁绍,此二人皆因吕布反复无常加以防范,于是他投奔袁绍的仇人张邈。不料张邈与曹操作战失利,吕布马上投靠了刘备。刘备正与袁术打仗时,袁术给吕布来了一封信,答应他20万斛粮食,条件是向刘备开战,吕布见利忘义,立刻翻脸打刘备。接下来,吕布投奔曹操,可没过多久,因为要求没有满足又背叛了曹操,再与袁术联盟。他没想到,曹操打败了袁术。吕布激战三月抵挡不住,只好向曹操投降,但他脸皮很厚,还向曹操夸口:“如果您让我带骑兵,您带领步兵,就可以平守天下。”曹操虽然求贤若渴,也害怕如此的背信弃义之徒啊!最后结果了吕布的性命。

这个吕布的反叛行为令人眼花缭乱。一个将军能够如此出尔反尔,真是人中少有。诺言就是债务,吕布自己欠下如此多的债务,只能用命来偿还。

所以,在职场中,跳槽时可以的,但不可轻易跳槽,更不要轻易背叛。职业履历是否优秀,一定不是你供职的单位越多越好。

有人总结:人生一半的麻烦,都是由于说“行”太快,或说“不行”太慢造成的。所以马基雅弗利曾经特意提醒人们:“人的性格和承诺都靠不住。靠得住的只有习惯。”

为了免遭耻辱,我们不能不用心维护自己的信誉和生命的尊严。

5、懂得宽容的人开心开怀

《弟子规》告诫我们:“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

生活可以雕塑一个人的相貌。女子年轻的时候通常都是天真烂漫的;但一到中年,就能明显看出幸福和不幸福两大阵营;到了老年,差异就更大了,基本上就分为两类:一种是慈祥的,一种是狞恶的。

老不等于丑。事情很清楚:不懂宽容、心存怨恨是让女人变丑的根本原因!

研究发现,长期怀有敌意会直接或间接导致心脏病,负面情绪会产生多种生理反应,如血压升高、应激激素被挑起等等,如果长期这样下去,就会影响冠状动脉系统。大家听说过“癌症性格”吗?形成的关键原因就是负面情绪!

“忠”由“中”与“心”构成,就是说心要放在正中。“恕”由“如”与“心”构成,就是说如果我们对他人有要求,就想一想自己是否愿意并且能够做到,孔子对“恕”的定义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清代,曲阜有两家人为了建房的地基而争吵,僵持不下。东家的家奴于是向在京城做官的主人求援。这个主人真是了不起,回信是这样一首诗:“两家相争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东家便让了西家三尺。西家人见状,很受感动,也让出三尺,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小路,这就是后来的“新义胡同”。

法国有一句非常富有哲理的谚语:“如果你手里有鎯头,世上一切在你看来都是钉子。”如果我们真想复仇,那就记住雨果的一句话:“宽容是最高贵的复仇。”

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老子为什么说“上善若水”,因为水无比的宽容和包容。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所以我们不能不口下留情。

伏尔泰有句名言很精彩:“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

如果有人骂你,请大家记住: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6、懂得交友的人远离灾祸

《弟子规》告诫我们:“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从大的方面来说,一个人心有仁爱,当抱持“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的信念和情怀,从具体的生活与事业角度说,则不可能人人都是“铁哥们”。

恺撒大帝曾经与布鲁图斯结为密友,并把他立为继承人之一,结果这个人恰好是诱使恺撒堕入圈套而被谋杀的人。这是一个伟大帝王不慎交友的悲剧。

成为兄弟姐妹,不以自己意志为转移;成为朋友,则可自主选择。那么怎么选择呢?孔子有教导:“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损矣。”就是说,有益的朋友正直、诚信、学识广博富有智慧;有害的朋友邪门、溜须拍马、言过其实。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罗伯特先生曾提醒我们:看一看与你关系最近的六个人的状况,就知道自己的生命将会是怎样一种景象了。

请大家记住:爱所有人,信少数人,不欺负任何人!

7、懂得感恩的人总有好运

《弟子规》告诫我们:“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感恩”是个舶来词,“感恩”二字,牛津字典给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

从1863年起,林肯总统就宣布感恩节为他们的国家节日。感恩节给了所有美国人行善的机会。

感恩其实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也是现代社会成功人士健康性格的表现,一个连感恩都不知晓的人,必定只有一颗冷酷绝情的心。不感恩的人是什么呢?有人总结了:是攫取者、冷漠者、迷信者、傲慢者、独活者。这样的人即便活着,也已经死亡。

一个社会即是一个互为依存的整体链条,不论哪一个环节断开,都将影响链条的整体运转,所以,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据说,唐玄宗召见太子,也就是后来的唐肃宗吃饭。唐玄宗让太子把御膳房端出来的一条煮熟的羊腿切开。太子遵命,他将羊肉剔下来,用饼将手上的羊油擦干。这让唐玄宗心里十分愤怒:你怎么如此奢靡啊!正要发作,却见太子把这个饼子给吃下去了,于是一下子转怒为喜:好样的!懂得节约,懂得感恩!于是更加认定了他就是皇位继承人。

我们每个人绝非自己富裕了才可以感恩行善。释迦牟尼曾说:一个人即使没有钱,也可以给予别人七件东西:第一,颜施,你可以用微笑与别人相处;第二,言施,对别人多说鼓励的话、安慰的话、称赞的话、谦让的话;第三,心施,敞开心扉,诚恳待人;第四,眼施,以善意的眼光去看别人;第五,身施,以行动去帮助别人;第六,座施,乘船坐车时,将自己的座位让给他人;第七,房施,将自己空下来的房子提供给别人休息。

释迦牟尼的一句话请大家相信:无论是谁,只要有了这七种习惯,好运便会如影随形。

8、懂得选择的人瞄准标杆

《弟子规》告诫我们:“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

网上有人分享了这么一个小故事:农夫养了一条狗,这条狗过去常坐在路边等着车辆前来。一旦有车辆经过,它就会跑上马路,狂吠着试图超过汽车。一天,一个邻居问这个农夫:“你认为你的狗能追上一辆小汽车吗?”农夫回答说:“狗能不能追上汽车并没有困扰我,我烦恼的是:即使它能超过一辆汽车,又有什么用呢?”

生活中的许多人就犹如那条狗一样,一直在追求一个毫无意义的目标。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所以智者懂得: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列子说:“天下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巴甫洛夫也说:“要想一下子全知道,就意味着什么也不知道。”

机会太多就是没有机会,主张太多就是没有主张,朋友太多就是没有朋友,钱太多就跟没有钱一样。

关于机会有四种态度:创造机会;抓住机会;错失机会;滥用机会。让机会碰见准备。

怎样才能让机会碰见准备呢?国家、企业必须具有战略规划,个人也当有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人生规划的实质是取舍。以人生目标为标准的取舍,与随意的取舍不可同日而语。一个人如果热衷于与职业目标无关的文凭、证书,那只是兴趣或者虚荣,不是正确的选择。

作家周国平认为,确定一个职业是否适合自己,有三个条件:第一,有强烈的兴趣;第二,有明晰的意义感,确信自己的生命价值借此得到了实现;第三,能够靠它养活自己。

美国科罗拉多州一家工厂的大门口挂着一条标语:如果你爱自己的工作,你就是它的主人;如果你讨厌自己的工作,它就是你的主人。

成功的确有方法。如果你还算不上大智大勇而又想有所成就,那就瞄准你身边的榜样吧!每天进步一点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你将得到一个到惊人的效果。

格局决定布局,布局决定结局。让我们共同欣赏一下赵玉平博士的精彩总结:有1件事情你能做得好,那叫合格;有10件事情你能做得好,那叫优秀;有50件事情你能做得好,那叫卓越;有100件事情你都想努力做好,那就叫找死!

9、懂得谦下的人更能高飞

《弟子规》告诫我们: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满招损,谦受益”,自古以来被中国人奉为至理名言。《周易》六十四卦中,哪一卦最吉?告诉你,唯有谦卦!

一群和尚在寺院的石壁上画了一幅龙争虎斗图,龙腾虎跃,好不成风。单看那龙和虎,近似完美,但整幅图组合起来却不生动,形似神散,和尚们为此异常苦恼。

老方丈道破天机:“飞龙在天,下击之前,身躯必然向后缩;猛虎踞地,上扑之时,虎头定要尽量压低。龙身越弯,向前飞腾得越快;虎伏得越低,往上跳越得越高。”最后,和尚按此修改,整幅画面立即生动起来。

人类社会中从来是显示聪明的人多,耐得住寂寞的人少,没几个人能过“愚”字关口。而耍弄小聪明的人的头上,似乎都悬着一把“达摩克利斯剑”,这把利剑随时都会落下来,斩下他的头颅。

三国时期,极有才华的杨修在曹操手下任主簿,起初曹操很重用他,而杨修却处处显示聪明,每次都能猜出主公的心意。久而久之,曹操对他渐生反感。

建安24年,曹操亲自率军到汉中与刘备决战,但战事不利,前进则困难重重,撤退又怕被人耻笑。一天晚上,护军来请示夜间的口令,曹操正在喝鸡汤,就顺便说了声:“鸡肋”,杨修听到以后,便不等上级命令,让随从军士收拾行装,准备撤退。曹操知道以后,他还辩解说:“魏王传下的口令是‘鸡肋’,可鸡肋这东西,弃之可惜,食之无味,正和我们现在的处境一样,不如早归,所以才先准备起来,以免到时慌乱。”曹操一听大怒:“你小子怎敢造谣乱我军心!”于是喝令刀斧手,立即推出斩首,并把首级悬挂在辕门之外,警戒三军。

更可笑的,是那些本来就不聪明也喜欢卖弄聪明的人。网上有一个流传很广的小笑话:某吝啬鬼去酒吧喝酒,掏出事先准备好的钱叫了一杯啤酒。喝到一半,他觉得内急,想上洗手间,但又怕酒被别人喝掉。于是,他向服务生借了纸和笔,在纸上写了“我在杯里吐了一口痰”,然后就放心地走了。一会儿回来,他发现酒还在那里,很是高兴,但是却发现纸条上多了几个字。大家猜猜写的什么,写的就是——“我也吐了一口!”

瑞典摔跤运动员阿布拉哈米安在奥运赛场怒摔铜牌:“我不在乎这块奖牌,我要的是金牌!”国际奥委会理所当然宣布剥夺其奖牌。一个代表国家形象的奥运运动员,文化素养和精神境界如此之低,实在让人为之瞠目。

为什么古人说“察见渊鱼者不祥”?因为用眼过度了,用心过度了,聪明过度了!

苏轼在《洗儿》诗中叹息:“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培根说:“生活中有许多人徒然具有一副聪明的外貌,却并没有聪明的实质。”

请大家记住列宁的一句名言:鹰有时飞得比鸡要低,但是鸡却永远飞不到鹰的高度!

10、懂得吃亏的人大舍大得

《弟子规》告诫我们: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 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职场中的人,面临的工作总体有三类:肯定不能做的事;肯定应该做的事;可做可不做的事。

肯定不能做的事,第一次是不知,第二次是不小心,第三次是故意。

肯定应该做的事,首先是本职工作,这是展示能力的机会。

可做可不做的事,则往往是展示人生态度和人文素养的绝佳机会。

“舍”与“得”,也可以说是一种交易,一种左手对右手的交易,十分的公平。怎样“舍”,又怎样“得”,值与不值,因为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不同,那就是见仁见智了。

“舍得”,是一种人生的哲学。人生需要舍得,舍得丰富人生。有“舍”才有“得”,先“舍”而后“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则不“得”。道理看似简单,但就是难以做到。

11、懂得经典的人富有智慧

《弟子规》告诫我们:“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

经典,带给我们经典的智慧,让我们站在人类思想的高峰,领略那“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比如: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这个问题看似简单,真能明白的教育工作者却不是很多,不然的话,今天的中国教育就不会出现那么多举不胜举的问题了。

怀瑾先生说:“我们中国几千年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谋生,是教我们做一个人,人格教育、学问修养是贯穿一生的。而现在家庭和学校的教育,乃至整个社会的教育观念,专门为了职业,为了赚钱,基本人格养成的教育都没有。人如果做不好,你讲什么民主、科学、自由、法治?”

曾子在《大学》中,开门见山深刻地阐释了儒学“垂世立教”的目标所在:明明德,亲(新)民,止于至善。即教育目的有三: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使人弃旧图新,使人臻于完善的境界。

美国首位华裔市长、医学博士黄锦波直言中国的国民素质不高。他说:“很多中国人受过教育,但没有教养……有教养比拿到文凭更重要。”

中国近代史上一个著名人物梁启超,当年在一次《为学与做人》的演讲中问大学生们:为什么进学校?为什么要求学问?你想学些什么?

因为同学们的回答似是而非或者答不出来,梁启超就替大家回答:

“为的是学做人!你在学校里头学的什么数学、几何、物理、化学、生理、心理、历史、地理、国文、英语,乃至什么哲学、文学、科学、政治、法律、经济、教育、农业、工业、商业等等,不过是做人所需的一种手段,不能说专靠这些便达到做人的目的,任凭你把这些件件学的精通,你能够成个人不成个人还是个问题!诸君啊!你千万别要以为得些断片的智识,就算是有学问呀。我老实不客气告诉你罢:你如果做成一个人,知识自然是越多越好:你如果做不成一个人,知识却是越多越坏。诸君啊!你现在怀疑吗?沉闷吗?悲哀痛苦吗?觉得外边的压迫你不能抵抗吗?我告诉你:你怀疑和沉闷,便是你因不知才会惑;你悲哀痛苦,便是你因不仁才会忧;你觉得你不能抵抗外界的压迫,便是你因不勇才有惧。这都是你的知、情、意未经过修养磨炼,所以还未成个人。我盼望你有痛切的自觉啊!有了自觉,自然会成功。那么,学校之外,当然有许多学问,读一卷经,翻一部史,到处都可以发现诸君的良师呀!诸君啊,醒醒罢!养足你的根本智慧,体验出你的人格人生观,保护好你的自由意志。你成人不成人,就看这几年哩!”

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古今中外,学都学不过来,有些人甚至得了学习疲劳症,遗憾的是,大多数人都只喜欢学“术”而不学“道”。哪怕就是学“术”,也学得像东施效颦。

教育家们呼吁“深阅读”。因为阅读的本质在于形成一个人文化底蕴的积累,只有细读、深读、精读,才能真正吸取书本养分,过量“浅阅读”,会使人心变得更加浮躁。

当然,值得人们“深阅读”的,只能是经典,绝不是垃圾!

当一个人失去了灵魂,他已经不是真正的人了;当一个民族失去了灵魂,也必将走向衰亡!

孟子有一段话讲得特别生动,他说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意思是说,孔子登上东山觉得鲁国变小了,为什么?登得高望得远,心胸、眼界都不同了。等到登上泰山呢?那就觉得天下都变小了。接下去的话更有意思:“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的确,看过大海的人就不会被别的水吸引,领悟了经典智慧的人就不会被别的所谓新奇言论所吸引。

12、懂得力行的人自助天助

《弟子规》告诫我们:“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有经验的老板选人的标准,无非四条:一、有强烈的有意愿;二、有强烈的进取心;三、有强烈的责任感;四、有灵性、悟性和良好的个性。

孔子那么诲人不倦、循循善诱,都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教导学生,不到他渴望明白而又无法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它,那就不要再教他了。)

世间有四大不可靠:春寒、秋暖、老健、君宠。

智慧的人始终保持优秀的职场履历。他们知道,能力是对自己的依赖,关系是对他人的依赖。对自己的依赖最为可靠。

人的智商其实差不了太多,古往今来,多数的成功者其实总是以微弱优势取胜,就像人类举办的各种各样的体育比赛一样。如果差距很大,那就没必要比赛或者竞争了。

人与组织的实质关系是怎么一回事呢?所有的员工,从某种角度说,对组织而言都是工具,所以最实质的关系是交换关系。

组织怎么给员工报酬呢?我们不能不思考两个概念:第一、社会按主体的相对贡献来付酬;第二、相对素质、相对贡献的微小差异,通常带来薪酬和地位的巨大差别。所以,我们不能不让核心竞争力与非核心竞争力形成自己的现实竞争力。

生命是一场感召的修炼。一个人的感召力来自于他的人格魅力和知识含量。所以有人说了一句话丑理端的话:面对同样的人群,没有感召力的人说什么都是在放屁,有感召力的人放个屁都觉得香!

郑板桥是“扬州八怪”里最著名的一个。他老来得子,望子成龙,但不溺爱。他要求儿子不要只是埋头读死书,而要在读书、学文以外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但儿子没有理会父亲的一片苦心。郑板桥临终前,把儿子叫到病床前,说:我快不行了,现在我只有一个愿望,想吃你亲手做的馒头,你做儿子的要满足我啊!儿子也是个孝子,这种情况下,当然要满足父亲的愿望,但他确实不知道馒头怎么做。于是马上请教厨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做好了馒头。可是等他端了上来时,父亲已经咽气了。儿子在悲痛中,看到了父亲临终前硬撑着留下的几行字:“淌自己汗,吃自己饭,自己事情自己干。不靠老天,不靠祖宗,才算真正好汉!”

自助者人助,自助者天助。如果我们比他人孝悌多一点点,礼貌多一点点,敬畏多一点点,诚信多一点点,宽容多一点点,益友多一点点,感恩多一点点,谦逊多一点点,吃亏多一点点,淡定多一点点,准备多一点点,力行多一点点,目标清晰一点点,素养高一点点,那么,你的微弱优势就是常态,你将一定走向成功,走向快乐,走向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