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来了蔡少芬吃:公款吃喝屡禁不止的五个原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05:51:58
公款吃喝屡禁不止的五个原因 [ 云谷川 ] 于2012-02-08 10:18:59 上帖  标签: 公款吃喝  屡禁不止  五个原因 

据有关方面不完全统计,中国公款吃喝开支1989年为370亿元,1994年突破1000亿元大关,2002年达2000亿元,2005年突破了3000亿元大关。如此触目惊心的数据,令人痛心。对此百姓一片鞭挞之声,党政部门也频发禁令。然而,各种名义的公款吃喝行为却屡禁不止。

从趋势上看,公款吃喝2005年突破了3000亿,2011年肯定会超过3000亿。3000多亿说明公款吃喝的严重程度,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党政部门频发禁令说明党和政府对公款吃喝深恶痛绝,决心整治。各种名义的公款吃喝行为屡禁不止说明“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整治效果不佳。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公款吃喝屡禁不止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我认为有以下五个原因:1、认识误区。2、制度保障。3、体制机制。4、利益基础。5、公有偏好。

一、认识误区

在毛泽东时代,处理了刘青山和张子善,提出“贪污浪费是极大的犯罪”等口号。贪污是犯罪,浪费也是犯罪。所以,毛泽东时代不允许浪费,不允许公款吃喝。后来情况就变了。不少公职人员认为,“不贪污不受贿,吃吃喝喝有啥罪?”认为贪污是犯罪,公款吃喝最多是“浪费”。所以,贪污违法、入罪,而公款吃喝是违纪、下不为例。结果,公款吃喝屡禁不止。

二、制度保障

相关的规章制度本身也存在漏洞:一方面,大多禁令文件本身道德倡导性内容过多,具体责任追究等细节性规定少,缺乏实际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财政预算存在不透明、预算执行弹性空间大等特点,各级公务接待标准也较为模糊,从而在客观上为各地公款吃喝的超标违规提供了制度便利。财务报销制度的不完善,在纵容和保障着公款吃喝。

三、体制机制

我们的政治体制有集体领导的“集体决定”这个机制。各级各类的地方党委和地方政府以及各部门都实行集体领导的“集体决定”。不管是领导的个人意见还是委员的个人意见,只要通过集体讨论和集体决定的形式,就变成了“集体领导”,变成了不受制约监督的权力。“集体决定”的事情就是“铁板钉钉”,就是“圣旨”,它可以制衡国家法律和政策。“集体决定”有权无责,没有个人为此负责。即便是上级领导也拿下级的“集体决定”没有办法,法不责众。这就出现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集体决定”就是下有对策的“杀手锏”。所以,才有上百个红头文件管不了公职人员的一张嘴现象。

四、利益基础

公款吃喝背后,存在巨大的利益链条,形成一种腐败“文化”,成为有些干部跑门子、拉选票、建立所谓“人脉”关系的主要方式。放眼望去,几乎就没有不公款吃喝的场合:上级有上级的吃喝,下级有下级的吃喝;发达地区有发达地区的吃喝,贫困地区有贫困地区的吃喝。无论因公因私,只要能纳入名目,全部公款买单。

上级来人检查考核,要吃吃喝喝搞好接待;向领导请示汇报工作,要吃吃喝喝聊表敬意;到上级争取项目资金,要吃吃喝喝搞好协调;兄弟单位交流学习,要吃吃喝喝尽地主之谊;出门在外招商引资,要吃吃喝喝表现诚意。
总之,不管是上级还是下级,不管是被监管的还是监管的,不管是被请吃的还是请人吃的,都是白吃,个人不掏腰包。这就体现了某种共同利益基础。结果,往往是不了了之。

五、公有偏好

公款吃喝与公有制有一定的关系,带有一定的公有偏好。非公有制国家的公款都是纳税人的钱,社会监督体系比较完善,一旦有公款吃喝,马上就会被媒体曝光,当事者往往就得引咎辞职。我们国家是公有制,公款不一定纳税人的钱,所以,公款吃喝别人管不着。即便公款是纳税人的钱,由于我们的监督体系不完善,公众也没有办法。再加上是党管干部,官员的任免奖惩都是政府和官员说了算,很容易出现“官官相护”现象。例如,被免职的官员很容易复出和异地再做官现象就是证明。

终上所述,认识误区、制度保障、体制机制、利益基础、公有偏好就是公款吃喝屡禁不止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