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野希妃雪女大尺度:浅谈体验性教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1:09:00

浅谈体验性教学  

思想品德教育主要不在于对道德知识的死记硬背,而在于体验和实践,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内化。离开了学生真实的体验,仅仅停留在书本上和课堂上的道德律令无异于纸上谈兵。思想品德课必须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把理解的空间、选择的权利、锻炼的机会留给学生,通过他们的直接体验,升华为新的知识、情感和能力。要实现体验性教学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树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1、新的学生观。教学活动中,学生是特定的认识主体和信息交流主体。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意识到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独特而鲜活的生命,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因此,①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尊严,热爱每一个学生。②我们必须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都是具有开放性的自我创造者。

2、新的教学过程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是为学服务的,教不可以统治学,也不可以代替学,教师的教要启发学生的学,引导学生的学。教师组织课堂教学不应从教出发,必须从学生的学出发。教学过程应是一个体现师生、生生多向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一个体验的过程,一个师生双方在体验中共生共长的过程。

二、创造民主和谐的氛围

民主的学习气氛对课堂教学至关重要,没有良好的课堂气氛,就不可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好的教学方法也难以发挥作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是一个认知和情感交相融合的过程,是一个让学生主动体验的过程,更需要民主的学习气氛作为基础。要营造民主的学习气氛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教师要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尊重学生的智慧、情感和志趣,更要尊重他们各自不重复的个性、可爱的单纯和浪漫的天真;不但要尊重他们与自己和谐的求同思维,更要尊重其敏锐有余而成熟不足的求异思维。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不苛求成熟与完善。因为有缺陷、不完善的发言,也胜于缄默与懒惰。对学生的不同个性感受,不强求“同一”,确保不堵塞学生的创新思路,时时刻刻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自觉思维、独立创新的环境。从人格平等的基本观念出发,要把学生当成受教育主体,与之同呼吸,共悲欢,一起品尝求知的艰辛与幸福。这种和谐的氛围正是一系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顺利发展的最佳环境。学生置身于这种民主气氛浓厚的课堂,主体意识被激发,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心理潜能随之释放,创造性思维也就应运而生。比如:教师在评价学生答问时可使用一些简短而富有激励性的语言,如“你分析得很到位”、“这个建议很独特”等;或是“不要紧张,慢慢说”,“你再想一想”。这些期盼性的语言,不仅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而且能使学生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2、要实现师生互动。互动,就是师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教学中,一堂成功的、充满生机的课应该是师生互动的结果。在这里互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互动主要是指教学中教师要打破原有的教学常规,变“一言堂”为“群言堂”,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师生共同活动;二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互动主要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共同交流。其中分组活动是学生间互动的主要形式。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思维能力、兴趣爱好等有一定的差异,教学中进行分组活动可以让学生个体产生思维的碰撞,从而不断开拓自己的思路。同时,这种分组的讨论是一种动态的学习活动,它会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注入活力,从而既激活了课堂气氛,又利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个性的培养。

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感悟

体验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教学中,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采用多种方式,创设学习情境,对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问题情境

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特点和思想上的焦点,设计一些智力上富于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不自觉地进入情境,在情境中体验体验中获得知识提高认识。如我在将非公有制经济时提出非公有制经济近几年发展速度快规模不断扩大,它会不会取代公有制经济?为什么?在金融危机中我国为什么受到影响小,这都与什么有关?学生们被这些问题激起了探究欲,不由自主的讨论起来在讨论中澄清认识,体验快乐。

2、故事情境

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穿插一些趣味性较强且寓意深刻的小故事,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如在学习“父母的爱”的内容时,我先给学生们播放了一段视频短片——一位妈妈对一个小女孩极端刻薄,不停的对她唠叨着,让他做繁重的家务这个小孩稍有不慎就遭到斥责。观看后,我让学生自由发言,说说对片中家长的看法,自己的家长有过类似的行为吗?这是学生们似乎都找到了知音,一下子活跃起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了起来,顷刻间整个课堂几乎成了对父母们的“批斗大会”。正当大家说的热火朝天的时候,我叫一位同学声情并茂的宣读那位母亲给女孩留下的信,其大致内容是:“亲爱的孩子当你看到这封信时妈妈已经离开了人世。这段日子妈妈让你受了不少委屈,对不起,妈妈也实在是出于无奈,每次让你干家务每次打你骂你是妈妈的心都在流血,都像刀割一样的疼,每次妈妈都在背后流泪,可没有办法,因为妈妈已经到了癌症晚期,即将离开你,妈妈只有亲眼开着你学会坚强,学会料理一切,学会适应新生活才能安心离开……”听完这封信后不少同学留下了感动的泪水,这是我提出:现在大家再回头想想有些家长可能有些做法不妥,但作为子女应以一种什么样的情怀对待父母呢?这时一部分同学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这不明显的举动却能深刻的反映出学生的情感变化,这样的情景和活动使学生自身的思想情感实现内化。

四、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体验

学生知识的把握,能力的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仅立足于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树立大教育观,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求知,在探究中感悟。在学习我国的环境国情时,让学生收集整理相关的图片、信息、并设计简报、广告。同学们收集了许多最新的图片,有的甚至是自己和家人用手机拍下的本地污染的图片,很有说服力,简报和广告也有许多很有创意。这样学生们不仅深入地研究了教材,无形中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探究的能力,同时受到了更为深刻的国情教育。

在学习我国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时,我让学生调查自己的家庭年收入情况、年支出情况,然后在课上交流、展示调查的数据、照片等信息资料,并谈感想。因为这些信息资料来自于学生生活,体现了真实性增强了教材的可信度。学生感受到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的繁荣昌盛,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情感,增强了教育的实效性。

总之,学生智力的发展、品德的形成、人格的完善都只有通过体验才能实现;在体验中,学生才能得到更好、更快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