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射病的发病机制:《文明之旅》中医的哲学智慧 中医智慧新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0:02:52
[文明之旅]杨志勋 中医智慧新解
',1)">
如何感悟古老中医的智慧?“百岁神医”孙思邈用了哪些养生方法使自己青春常驻?为何说“坐堂”一词来源于张仲景?李时珍如何发现茶叶能解毒?治病与做人有着什么样的内在联系?为什么《黄帝内经》把人划分为:真人、至人、圣人、贤人?从中医的智慧里如何感悟“做人之道”与“成才之道”?中医专家杨志勋《中医智慧新解》.
杨志勋,男,我国著名软科学专家,北京市政府顾问,北京世纪杨氏新药管疗法研究所所长。他在中西医沟通、中医和现代科学对话方面,有独到的见解,曾长期从事国家和国企层面的战略研究,有丰富的社会经历和开阔的视野,多次在北京、香港等地面向企业家讲述“中医与企业发展战略”,引起热烈反响。杨教授既有丰富的人生经历,也有正统的家学渊源,而且他近年来在中医的普及上做了很多尝试,在引导孩子和成人学习中医上有比较丰富的经验,颇有成效。
杨志勋,清华大学中国企业家深造项目客座教授,从事中医理论与企业管理的关系研究和教学。出身于中医世家,是国家中医科技成果推广项目(新药管疗法)的主持人,长期从事中西医对话和临床应用,以及中医理论与企业管理的关系研究和教学。
杨志勋老先生解读养生:
养生不是治病
谈养生,首先需要有严谨的态度。现在常说传统养生,我一般不愿意用传统这两个字,传统意味着与现代相对,我认为用经典更为合适。
《黄帝内经》是经典,经典就意味着经得起时间考验。后来人对经典有着自己不同的理解,限于他所处的时代,个人的阅历和实践,有一些具体的观点从现代人的角度不太好接受,那是前人看法的问题,不能归于经典。历史上有很多学派对《黄帝内经》的注释有不同的理解,存在一些差异,这并不等于原来的经典就有糟粕的成分。
现代人也有很多新的认识,但不能简单地以对与不对来评述。因为我们的看法还没有经过历史的检验,经历四五千年检验下来的东西,不能用几十年的所谓新观点去否定。我们这代人有很多的见解都是很好的,对不对,要由以后的上百年,甚至几千年的历史来检验。人们都希望后来人超越前人,但是在经典上,并不是简单的事。就像从神学角度,西方神学有许多成果,但都没有超过《圣经》著作一样。所以,我们要有严谨的学风。学习、感悟经典文化时要持这样的态度,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说法,不要扣上对或者不对的帽子。
养生不是治病,《神农本草经》在划分药的时候提出“上药养命,中药养性,下药治病”。养生是养命、养性,道家说性命双修,佛家讲养性,都是如此。性命双修的结果可以实现远离疾病。治病要以养生为前提,大凡善医者,必通养生之道,倡养生于先,融养生于疗。所以,养生的界限要弄清楚。
性和命的关系,《黄帝内经》里也说得很清楚,人的脏的功能异常都与情志有关。养命要先养心,养心,说到底就是做人,关系要摆正,这是原则。做人要合道,《黄帝内经》中,整个形而上的部分就是讲做人要怎样合道,合道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合道的概念不是现在讲的道德概念。我认为在现实社会中要处理好“三道”关系。一是社会的道,即王道,几千年的文明史上,人都生活在王道里。王道体现人道的时候,社会就是长治久安,国泰民安。王道办人事,就得到百姓拥护。“得民心者得天下”,我们现在强调“以人为本”,实现人们生活富裕,都说明王道必须体现人道才有生命力。但人道要服从天道,因为“以人为本”不等于以满足人的欲望为本,人的欲望增长可以是发展的动力,也可以是导致人自身生存危机的破坏力,关键在“度”的把握。因此,必须修正人的欲望。其标准就是天道,就是《黄帝内经》中提到的“圣度”。
近代资本主义和现代社会文明一直以对财富的追求,满足人的欲望为主线,现在事实已证明这种理念有相当的不足。人口压力、资源匮乏、全球气候变暖、环境严重污染等问题,表明人类正面临着生存空间的危机,如果继续遵循单一的西方的理念走下去,人类的生存将难以维系。人类到了该觉醒的时候。早醒悟,早主动。
养生要转变生活方式
那么,用什么样的理念引导人类走出发展误区?科学发展观应运而生。它超出了一个国家、民族的范畴,是在人类面临生存空间危机的挑战的时候需要的理念。科学发展观和《黄帝内经》提倡的在内涵上完全是一致的。
为什么科学发展观产生在中国,而不是在西方?人类生存的理念需要回归。回归在东方,而东方理念在《黄帝内经》,这也是《黄帝内经》的价值所在。科学发展观究其本源是《黄帝内经》的智慧。与时俱进,是引领人类走出生存和发展困境的时代观;是正确认识和把握时代各种矛盾的思维观;是科学决策,发展支持可持续发展技术的技术观。科学发展观自然是产生在中国,而不是在西方,因为其背后有着中国的经典文化的支撑。
现在把养生问题提得这么高,是因为人的健康是国家安全的重要部分。养生看起来是个人健康问题,个人健康现在已经提到了国家安全的层面。以前国家安全是指国防安全,现在的国家安全内涵,其中对内的民族健康是其重要部分。特别是2003年非典以后,越来越意识到人的健康是国家安全的重要问题。
《黄帝内经》讲的是生活方式,养生其实是生活方式问题。科学发展观要解决的两个问题是转变生活方式和转变发展方式。发展方式要真正得到转变必须有需求方的转变,生活方式涉及的是需求方,发展方式涉及的是供给方。转变生活方式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基础。如果我们的欲望、追求没有改变,产品是不会改变的。市场需求不改变,产品结构就不会改变;产品结构不改变,产业结构就不会改变;产业结构不改变,发展方式就不可能改变。生活方式的转变讲的是生活质量的问题。过去,我们一直致力于生活水平的提高,而生活水平不等于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的核心是生命质量。
发展方式的转变讲的是提高经济质量。经济质量的概念意味着超越了经济本身的要求,我们以前注重在经济增长方式上走集约型的道路,其目标还是数量的增长。比如GDP、收入、分配等量的概念,追求数量的结果是满足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人们开始醒悟要重视生活质量,要求经济方式由追求数量转向追求经济质量。经济质量提高涉及生态环境、社会环境、人类关系合理等多方面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要解决生态问题,不仅现有的生态环境要保护好,正在恶化的环境要扼制,已经破坏的环境要力求改善。
我们所有的发展不仅为当代人着想,更要对我们的后代负责,这就是可持续发展。生活方式转变也不仅仅是当代人受益。我们这一代人健康了,下一代人才能健康。现在临床上有很多案例,孩子身体不好可以归结到父母的健康问题。这些遗传上的问题,就是人们的健康没有得到可持续发展,只追求这代人的既得利益而不考虑后代是万万不行的。
所以,养生不仅是健康问题,而且是关系我们能不能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国家要干预生活方式的转变。现在很多人讲营养问题。其实,人们吃的东西面临的是三大问题,首先是安全,其次是能量,第三才是营养,而营养与安全又是矛盾的。我们现在处于化学农业为主导的时期,尤其是城市里,人的耐药性、抗药性在增强,而药品的生产却很难适时地改进。人们买了菜后,从安全的角度来说总是先泡一泡,以分解、减少农药污染,但是,从营养的角度来说,营养成分却损失了。这个矛盾一时恐怕难以解决。因此,单靠养生学家、医生,是无法实现生活方式的转变的,需要有政府强有力的引导,而不是简单通过讲讲课,宣传一下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
一个突出的例子是后厨。目前饮食行业的市场管理,从业务范围、纳税情况、卫生防疫等都有政府部门对口管理。但是关于生活质量,从宏观管理上仍然是个空白。尽管在关注人的营养和健康上,饮食行业较过去有了不少进步,但从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讲,仍旧是全社会的薄弱环节。现在人们生活好了,不愿意自己做饭,经常去饭店。如果政府不干预,我们的健康管理环节永远留有缺口。改造新时代的饮食行业,难度很大,但是必须要探索。
我们对养生问题的理解要远超出目前养生学的概念,要从国家安全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去看待。生活方式需要领先改变,为经济方式转变提供基础,经济方式转变为生活方式转变提供最好的保障体系。这是在大健康理念指引下,建立真正意义上人类文明社会的两个基本点。
《黄帝内经》之博大精深
对经典要去感悟,而不只是学习。感悟《黄帝内经》,就是全身心去投入。在我看来,“感”字,上咸下心,咸在五味中对应肾,肾心合一,意味着脏腑的阴阳平衡。肾为阴中之阴,心为阳中之阳,必须在人体阴阳平衡的状态下与《黄帝内经》对话,《黄帝内经》才能为你打开,顿悟的条件就是阴阳平衡。
养生问题的核心是转变生活方式,目的是提高生活质量。生命质量要提高,生活质量必须要上去。生命质量是生活质量的核心。《黄帝内经》是我们的祖先对生命科学的贡献,是一部生命科学的巨著,而不仅仅是中医、医学的巨著。如果仅仅是把它当作医学巨著看待,我觉得是掩盖了它真正的价值。
从世界范围内看,西方神学领域,《圣经》是至高无上的。《圣经》是从神学角度研究生命的缘起,《黄帝内经》也涉及到生命的起源,但更多地注重生命的过程,这是《圣经》不可代替的。这个观点也越来越得到了更多西方人的认同。
作为生命科学的巨著,《黄帝内经》博大精深。我们常说中国的养生博大精深,就是从《黄帝内经》而来。《黄帝内经》的博,在于其阐述生命过程现象的时候,是相当多学科的集成,天文、历法、气候、地理、化学、物理学、数学、心理学、动物学、植物学、哲学等几十门学科集成,是大科学,而不是小科学范畴。大,在于其时空观,强调天人合一,所有的生命都是在天地之间。从博和大来说,这是没办法用实验室来模拟的,世界上没有一个实验室可以模拟天地,以前很多人认为没有实验室的验证就不行,这是狭隘的单一的自然科学的观点。精,体现其经典上,《黄帝内经》是与西方《圣经》并列的经典。我们讲开智慧,从经典里面开智慧,在感悟《黄帝内经》过程中使智慧开启。顺着这条路走下去,我们的智慧是一种发展力。智慧是中性名词,可以是发展力,对人类发展有利,同时也可以成为破坏力。《黄帝内经》的智慧是配套的,把合道做人放在首位,然后天地才能开智慧。深,就在于其研究对象是生命,研究宇宙的生命,人的生命,万物的生命。西方现代科学中,恰恰生命科学是最为薄弱的。长期以来,多在研究如何从自然获取财富,而关注人类生命本身的研究起步迟后。《黄帝内经》很多内容都值得深入研究,其深奥是在于生命,而不是概念上的玄。
《上古天真论》是生命科学的宣言书
养生先养心,养心先做人,贯穿在《黄帝内经》的第一篇中。第一篇《上古天真论》是《黄帝内经》最重要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是生命科学的宣言书。《黄帝内经》162篇,《素问》81篇,《灵枢》81篇,即使砍掉161篇,我认为还叫《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讲的是生命科学的战略问题。
《上古天真论》提出百岁未衰的概念,是生命科学的价值、使命。百岁未衰是指生命的质量,生命的质是未衰,生命的量是百岁。《上古天真论》还提出生命科学的定位是一个是医非医的学说,健康问题中非医因素更加有决定作用。“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讲的就是生活方式,人的追求。如果能做到这样,就可以百岁未衰,所以养生不是简单讲食疗,也吃不出一个健康来,尤其是现代人更吃不出来。
我们现在宣传养生应该按照《黄帝内经》的原始思想,帮助大家分清什么是健康的生活方式,什么是异常、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不是整天宣传吃什么。而且一方面讲究吃,另一方面在做人中老放不下自我、做企业中老是挑战极限,这就使养生本末倒置。《黄帝内经》中,在论述“过半百就衰”时,对比了著书时与上古时期人生活方式,道破了养生与生活方式的关系。相比之下,现代人有过之而无不及,出现三四十岁就衰。
《上古天真论》认为生命是有规律的,比如七八定律:女性生长以七年为单位,男性生长以八年为单位,但是同时,生命又是可以超越的,要有信心超越自己。怎么实现超越?《上古天真论》指出了四种人:圣人、真人、贤人、智人,完全是从合道的角度,又落脚到做人上,所以,养生说到底是做人。《黄帝内经》的生命科学是非常实用的,能够真正指导老百姓健康长寿的。
第一篇之后的161篇,则是围绕这一生命科学的命题,理论和实践结合,按照“道、理、法、术”四个层面,就应对人的生命过程中的各种干扰,从战略、思路、策略、战术和方法等角度进行阐述。每一篇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点燃我们健康的人生,使我们感到那样的亲切。就像黄帝和岐伯的对话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句句入心。如四时养生,说的是养生的时空观、价值观和思维观,即是人随天地动。人随天地动的核心是养生注重可持续,比如当季养生不是为了当季回报,体现养生的价值观。天地是一个圆,人最基本的就是随着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所谓合道就是与地球同步,不要违背地球与太阳的关系,也不要违背地球与月亮的关系,天地运行有它自身的轨迹,周而复始,人也顺应这一周而复始。要很好地研究自然,顺应自然,绝对不能逆天而行。这就是人随天地动,也是养生的思维观。
“平常即正常”是《黄帝内经》中极为重要的理念。
“平常”,意味要学会放下自我,求得和谐、平静,这是养生的关键。养生求平常,平常从“戒”做起。佛教有八戒,孙思邈有七禁,西方《圣经》中有十戒。我们人民解放军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戒字当头,福在其中;贪字当头,祸在其中。
把握平常,找到适合自己达到平常的养生方法。做平常人,就能岁岁平安、百岁未衰。
中医的哲学智慧 - 楼宇烈
楼宇烈教授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国学研究院导师、宗教研究院名誉院长、楼宇烈教授在cctv中文国际频道《文明之旅》节目中,就“中医的哲学智慧”专题的讲座。
',2)">

“中医的哲学智慧”
前晚有幸聆听了北京大学哲学系楼宇烈教授在cctv中文国际频道 《文明之旅》节目中,就“中医的哲学智慧”所作的专题讲座,顿觉耳目一新,深感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医哲学思想的源远流长。
中医理论是在中国传统文化这样一种整体的辩证的思维方式下展开的。中医的理论观念,跟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理论概念,可以说是完全一致的。中医里运用的阴阳五行、天人合一这样一些观念,也都是中国文化其他各个方面,特别是哲学中存在的观念。阴阳的思想反映的是平衡,五行的思想反映的是整体的相关性。这些都可以说是中国文化最根本的理念,也是宇宙最根本的规律。中医正是运用了这样一种精神来构建它的理论体系的。所以了解了中医理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也会有进一步的认识。
我想中医理论核心的落脚点就在养生上,即是治病于未病。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医的思想,不是仅仅针对于某一个具体的实际的病,而是从整体上来治疗。从饮食、起居、心理、哲理各方面进行总体调节。也就是把一个人看做是一个有生命的个体,生病不可能只是这一个体某一个部分单方面孤立地出问题了,一定是整体上面都有问题。
我觉得,用这样一种整体的辩证的方式来看待一个生命体,应该说是医学一个最根本的基点。医学要有整体的调适,只有整体的调适才能够从根本上治好病。
现在我们还没有哲理方面的治疗,甚至于还没有意识到治病还要从哲理方面去治,其实哲理方面的治疗就是培养一种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我觉得这对人的健康而言可能具有更重要的意义。也就是我们常常讲的要心胸开阔、心境平和。
心胸开阔和心境平和,应该说停留在心理层面上还解决不了,必须到最高层次,即人生的意义、就是你悟透了人生的道理、悟透了世界的道理、人生的价值这个认识层面才能解决。《论语》里面也讲过,“智者乐,仁者寿”。有大德者必长寿。所以仁者寿,这句话绝对是有道理的,问题是我们能不能做到。
我们老年人的养生之道,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顺其自然。就是循天之道养其生。一句话,养生就是顺其自然,因为人跟人是不一样的,所以要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循天道。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朋友们如感兴趣,可看看下面楼先生的讲座视频,对自己定会有所启迪和收获的。
楼宇烈:佛教与中华文化',3)">
苏叔阳 四大发明不为人知的故事
',4)">
苏叔阳:汉字的魅力
',5)">
一位富有哲学智慧的中医学家
——记北京养富肌萎缩中医研究院院长王养富
远望

王养富(左)为谢学锦院士诊脉。
2011年的初春,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加州太平洋大学药学院演讲大厅,一位黑头发,黑眼睛,脸膛方正,身材魁梧的中国人用他纯正的北方话发出洪亮的声音。台下是黑压压一片人群,时而静悄悄,时而发出阵阵笑声,时而又会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是什么内容让人们如此的痴迷、关注?眼前这位50多岁的成熟男子,滔滔不绝的演说因何而为听者所动呢?他是王养富。他正讲的是具有五千年文化传承的中医及中医养生学。王养富现为北京养富肌萎缩中医研究院院长,一位来自中国燕赵大地的华夏儿子。
王养富出生于河北武安市的一个中医世家,按年龄分段算是“50”后,按家中行医祖传,已是家传第17代名医。他1961年开始上学,1977年拜师学徒,1983年到泰国曼谷创办了国际疑难病研究中心任主任。
1984年在泰国首都拉差坡色路飞利英创办泰康疑难病医院任院长。1991年在柬埔寨首都创办了金边中医专家医院任院长。1994年成为世界中医药学会理事。1995年被聘任中国科技转让杂志社编委会副主任委员。1996年8月任中国神农医药研究所副所长。1997年在中国邯郸创办了同济医院任院长。1998年应邀赴韩国、德国讲学,分别主编了《中韩国际论文集》与《中德国际论文集》。1998年被选入中外名人录榜首。1998年12月8日被聘为中国中医研究院特邀研究员。1998年12月获世界成功人士奖和对人类贡献奖。同年被特聘卫生部涉外会诊中心肝科主任。2000年出任《中华名医》杂志社社长。创办了北京养富中医肌萎缩研究院任院长。2001年任《健康生活》主编,并在菲律宾创办马尼拉中医专家医院。2002年专著“消渴症”验方探索。2004年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美容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2007年任毛泽东养生饮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2008年应邀到华盛顿参加了中美建交30周年活动,受到洛杉矶电台专访,荣获国际抗衰老特殊贡献奖。王养富著有《养生有道》一书,受世人欢迎。2008年任《财富时代》杂志社副总编。2008年在美国洛杉矶创办了中医养生馆。任《中国名医》杂志社副主编。2009年任美中艺术家联合会秘书长。还被永久聘为泰国中医药协会荣誉会长。这一串串显赫的头衔和杰出的业绩显然让人们震撼与敬仰。
在美国这座有150年历史的大学演讲台上,他博大精深的中医学理论与自己的实践运用成果更是让在坐的人们膛目结舌。而在时空隧道的记录中,我们更多地看到的是他救死扶伤的精神,以及中医学医治水平和中医学者高尚的医德医风。
王养富在医学上的主攻方向是重症肌无力病,这是一种被称为“癌症中的癌症”的顽症。这种由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障碍的慢性疾病,使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阻滞,导致眼肌、吞咽肌、呼吸肌以及四肢骨骼肌无力,临床上就会出现眼睑下垂、复视、斜视,表情肌和咀嚼肌无力,表现为表情淡漠、不能鼓腮吹气等症状,若不能得到有效治疗,病人可能会在疾病后期直至瘫痪、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甚至严重缺氧,危及生命。这一疑难病症,无疑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了难以言说的痛苦。
我国化学探矿事业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勘探地球化学家、中科院院士谢学锦先生,10多年前因一场车祸撞断了双腿,并导致全身肌肉萎缩,无法站立。一家人辗转求医始终无效,最后找到了王养富。可王养富却拒绝为他治疗,因为“我当时只治好过60岁的病人,像80岁左右的老先生,从来没试过,不敢轻易尝试。”王养富认真地说。然而,谢学锦的家人三番五次地找上门来,无奈之下,他仔细地研究了谢老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决心运用中医学理论指导自己,努力去试一试。王养富针对谢老的病情和体质采用了综合治疗的科学方法,大约一年多过后,老人真的站起来了,不仅能正常生活,而且还能爬山、游泳了。奇迹给王养富打了一个满分,也为谢学锦先生一家人带来无穷的快乐。谢老十分感激地说:“没有王院长的中医疗法,我可能永远也站立不起来了。”
曾为周恩来总理工作过的飞机机械师龚道明老先生,先后服务过共和国三代领导人。在他晚年的时候却因为患有重症肌无力而导致全身肌肉萎缩,饱受病痛的折磨。当他向王教授求诊后,王教授为其量身定做了一套食疗和运动恢复的治疗方案,连续调理几个月后,这位连呼吸都无法自主的老人奇迹般地恢复了健康。历来行事雷厉风行的老人,在康复过程中写了密密麻麻长达十几页的治病历程,将自己从四处求医未果到在王教授的治疗和鼓励下逐渐走向康复的过程详细记录了下来。龚道明在治病历程的记录最后写道:我深记着我同王院长的这段医患关系,不仅如此,更希望今后我们会更成为相知相敬的知心朋友,实现共同的愿望,为人类多献出一点爱!
王养富的中医医术在国内中医界颇负声誉,但医德更是他的生命线。认识王教授的人都知道,他看病从不轻易给人开药,并以治好病不用药为自豪,即便是被称为无副作用的中药也是如此。这和极少数靠推销药品挣钱的“大夫”真是天壤之别啊。
去年,他一位朋友的老师在香港吃龙虾后,身上过敏,出了很多的小疙瘩,还流脓。住到香港最好的医院,用上好的药治疗。几天过去了,身上的疙瘩消失了,但是,全部挤在了腿上,密密麻麻,不停流脓。家人打电话到北京求助,希望能找些“祖传秘方”,结果找到了王养富。
王养富听说后笑了,这病根本不需祖传秘方。毒全在肝上,只要把肝上的毒排出来就可以。于是便建议他们去买甘草50克、绿豆300克,分别熬汤,然后混在一起。这简直是一种甘草绿豆水饮料,喝起来是既方便又适口。按王养富的招数,果不其然,连续3天喝下去,老人腿上的疙瘩真的消失了,脓也不流了。
当记者问为什么不愿轻易用药时,王养富的回答让在场的人肃然起敬。他讲为病人用药是要治病,可不能把着眼点放在挣钱上,救死扶伤是大夫的应有品德。必须用药的一点不能含糊,能不花钱或少花钱看好病的就应替病人省下来。王教授讲“说到底,人健康的根源在于自身。没有什么药是能把病给百分百治好的,最后还是要靠自身的调养。”王养富举例告诉我们,病人骨折了,接骨、打石膏、用药等等都只是辅助,他的骨头愈合了靠的还是自身骨头的生长嘛。王养富微笑着对我们说:“这也算生态医疗理念吧。”
1994年在美国的新泽西州,有一位克里斯·郎革先生,不知什么原因手指突然开始变得无力,脸部和上身肌肉不定期痉挛和间歇性衰弱。最终被诊断患有运动神经系统萎缩症。这种疾病在西方医学界普遍被认为是“不治之症”。偶然的机会,他找到了王养富的同济医院进行治疗,没想到2个月的中医治疗竟有了极其明显的效果。后来克里斯·郎革先生离开医院,在给王养富的信中写道:入院后一个月,肩部肌肉开始越来越有力量,甚至能举起一个凳子超过头来向医生们证明我的进步,每一天都能感到情况在好转,我对未来充满希望。记得有一天,阅读了好几个小时后,抬起头,竟没有注意到颈部的疲乏。他深情地表达自己“永远不会忘记邯郸同济医院所有医生和护士对我的精心治疗,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真挚的友谊。”
1997年,一个小伙子被父亲背进了他的医院。这位小伙子名叫李国山,是一位现役军人,小战士因一次意外的车祸后,患上了严重的重症肌无力,在各大医院求医未果,他的父亲慕名找到了王养富。看着老父亲身背着曾经生龙活虎的儿子,看到小伙子带来部队为他凑起来的捐款以及贫寒的家境,王养富没有犹豫,决定将治疗费用全部免掉。他组织医院的治疗团队对小伙子的病情进行了认真的会诊,经过前后将近一年的时间,这个被认为永远也站不起来的小伙子又一次获得了新生。部队的领导请王养富到军中作客,以最高的礼遇向他致敬,用军人最纯朴的方式表达了对王养富感激之情。
王养富的病例中实在是有太多的神奇故事,恐怕是一两天也讲不完的,面对人类的疾病顽症,王养富先生采取什么方法使患者站起来呢?他告诉记者:“说白了,其实就是增强自身免疫力。重症肌无力是免疫系统疾病,既然免疫力下降,那就要找适合的药方,让患者吃了健脾生血,壮骨增髓。俗话说对症下药是非常有哲理的。”
这位在医学领域里勇创顽症禁区的王先生,大胆探索、卧薪尝胆、经过反复摸索,在丰富的临床经验上突破《本草纲目》用药格局,以先通后补的生态系统疗法,在治疗重症肌无力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由他直接参与和领导下的中国肌萎缩治疗中心与北京养富肌萎缩中医研究院,组织了一批经验丰富的中医专家研制出治疗各种肌肉萎缩的新药,并且逐渐摸索出一套低成本、高疗效的系统医治肌肉疾病疗法,从药治、食补以及形成健康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多管齐下,创造了攻克肌肉萎缩类疾病的奇迹。谈及对重症肌无力疗法的探讨,王养富指出,从西医的角度讲,这种疾病是一种免疫系统疾病。然而,按照西医疗法通过服用抗胆碱酯酶药物及免疫抑制剂并不能取得长期的良好效果。在中医药食同源的理念下,他所独创的灌肠疗法通过健脾生阙,打通人体经脉,调节末梢神经,修复人体坏死的营养微循环,改变了西医疗法中无法打通的经络疏通,达到了化腐生肌,壮骨生髓,实现末梢神经再生的效果。在几十年的临床治疗中,有数以万计的患者从他的医院里获得了久违的健康,重拾起了对人生的信心。甚至在医疗条件和技术都十分发达的美国,王养富的独特疗法也使得许多久治不愈的患者扔掉拐杖,重新走向健康的人生之路。为此,王养富将自己的中医养生馆也开到了美国,他撰写的养生手册在美国很受欢迎,并被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
而对于养生,王养富认为很大程度上是养心。“养生之道,说来说去,就是养心。心态好才能长寿。”他以身边的几位朋友为例。新疆某富商,五六十岁年龄,家产数十亿,每天都在盘算如何挖矿才能致富。“看不开,结果现在只能每天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而另一位香港商人,身家也是数十亿,但是自小贫苦,看透世态炎凉,把钱财都当作身外之物,不久前将30亿家产悉数捐出。“人已八九十岁了,身体依然很好。”他说,“唯有淡泊名利,心态放宽,才能健康长寿。”王养富的这些观点,不正是中医学中闪烁着的哲学火花吗?
王养富在美国加州太平洋大学药学院历时3个多小时的中医与中医养生的精彩演讲,从神农尝百草讲到孙思邈的深山采药为民间治病,从《本草纲目》讲到中医食疗调养,以哲学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彪炳千秋的老子思想与惠及苍生的养生文化。他认为,中医不仅仅是治疗疾病、解除痛苦的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医的养生之经、思维之道已经成为中国人的一种人生哲学、生活方式,深深地烙印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之中。在演讲中他将自己多年对医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直言不讳托出:“西医是科学的归纳,而中医是哲学的精华”的结论。他希望自己的医术不仅仅能够救治病人,更希望世界人民都能了解到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并能从中受益。
王养富将中国传统的中医药学和现代的医学理论与制药技术统一起来,将人体生命与自然生态高度协调一致,发扬我国国学中倡导的优秀道德伦理,以高超的医术,在传统中医学、中药学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方面倾注了全部的心血。
他在研究治疗重症肌无力、肌萎缩、肝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等疑难病症上所作出的贡献和取得的显著临床效果受到了国内外医疗界的广泛关注,被国内外媒体称之为攻克世界顽症的人。
眼前的王养富十分健谈,不仅精通医术,爱好广泛,豪爽好友,他还酷爱书画,尤其擅长画龙和虎的形象,希望生机勃勃的龙虎形象能够像他的医术一样为人们带来生命中本该长存的精气神。也常有书法家与他切磋墨宝,在讲解中医理论时,王养富总要将古老的汉字拆解开来,从字源上深入浅出地解释各种人体现象的本质内涵。他风趣地告诉大家遇事别较真,吃菜少带荤,吃粮不要精,潇洒度人生。我们期盼着王养富在探索、发扬光大中华医学的人生道路上,创造出更多的奇迹和辉煌。
[文明之旅]楼宇烈 喝茶之道
',6)">
<文明之旅>樊正伦之中医三问
',7)">
2013年2月18日,中医古籍专家樊正伦做客央视《文明之旅》,为您带来《中医三问》,精彩节目,敬请收看~
中医,即中国的传统医学。中医从何处来?中医如何治病?中医如何养生?蕴含中华智慧的中医,如何看待“人”?世界怎样看待中医?当中医遇到西医,如何选择?中医治病的核心到底是什么?

CCTV4《文明之旅》

主持人:刘芳菲

做客嘉宾:中医专家 樊正伦

节目友情嘉宾:捷盖 喀麦隆

节目友情嘉宾:安仁良 加拿大

节目录制现场

樊正伦现场分析现代“医”字的含义

古代毉字的含义

樊正伦:医与一同音同源

伏羲发明的针灸

什么叫天人合一?

老子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人是阴阳气结合的最完美的产生

中医讲:女性顶峰年龄二十八岁、男性顶峰年龄是三十二岁

现场观众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