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富城的电视剧:人民日报“寿光民声”为啥这样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05:39:42
3年受理群众留言12万条,解决民生问题7.5万件
(热点追踪·关注“网络问政”②)
本报记者 卞民德
《 人民日报 》( 2012年02月08日   19 版)

创办于2008年的“寿光民声”网站,截至目前总点击量已经突破2300万人次,位居全国县级网站之首。
资料图片
新年上班,山东省寿光市许多领导干部头一件事就是打开“寿光民声”网站,查看是否有涉及本部门的群众留言。
这个被群众称为24小时不下班的“网上政府”,3年来累计受理群众留言12万条,各单位对留言的回复率达100%,群众对问题解决的满意度在97%以上。
近年来,“网络问政”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而许多政府网站常年“沉睡”、建而不管的现象也多为人们诟病。在国内数以千计的政府网站中,“寿光民声”脱颖而出,在政府与群众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发帖上访”,催生网络问政
根据社会形势的变化与需求,将群众的声音纳入到政府决策中来
2012年1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5亿。
互联网技术的迅速普及,极大地方便了人们发布和获取各类信息,而虚拟空间中滋生的大量无序言论,也在不断考验着政府的执政能力。
“2008年,寿光市的家庭电脑保有量就达到了35万台,覆盖率89%,上网率73.5%。由于缺乏一个综合解决问题的平台,群众借助各大网站及论坛‘发帖上访’的现象时有发生。”寿光市委常委、纪委书记刘永辉说,有时为了引起政府重视,一些群众夸大其辞,对事件本身加以扭曲,容易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而与此同时,传统的监督手段作用在不断弱化。从2002年起,寿光市先后推出“行风热线”、广场“面对面”、“掌上寿光”手机报等载体,尽管它们在纠风监督工作中一度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自身原因,在运行过程中逐渐显露出群众参与少、时间不灵活、地点受限制、缺少监督等不足。
刘永辉认为,网络为公众与政府之间的互动提供了新平台,具有广泛的创造空间,“如何根据社会形势的变化与需求,将群众的声音纳入到政府决策中来,这是信息时代政府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2008年11月,“寿光民声”网站正式开通运行。这家由寿光市纪委、监察局、政府纠风办共同主办,采用半市场化手段,依托“中国寿光网”建设运行的网站,试图通过广泛汇集社情民意、解决实际问题,力求达到反映民声、化解矛盾、服务决策、优化环境的目的,打造一个“网上政府”。
时至今日,全市28个政府部门、50个企事业单位和14个镇(街道)已经全部参与进来,并设立了自己的工作室,配备专职人员值守。在“寿光民声”网站的页面上,每个单位都设有专门的板块,用来介绍部门的职能职责、最新出台的政策法规。群众只需点击“我要提问”的图标,就可以针对自己关心的问题发帖留言。
结合此前的手机短信和电话语音平台,寿光市真正实现了民意诉求无障碍。
“事实证明,盖子靠捂是捂不住的,信息不能怕公开。工作干好了,怕什么?工作干不好,怕也没用。”在寿光市委书记孙明亮看来,开办“寿光民声”网站,就是要让党委政府听到群众最真实的声音。“我们每年都把民生问题作为头等大事,90%的新增财力投向民生,但保障民生首先要听取民声、尊重民意。我们的工作有哪些成绩、哪些缺点、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和加强?答案就在群众当中。”
快速回应,互动服务促“双赢”
选派干部担任网站管理员,一站式受理确保网上诉求“全覆盖”
几天前,寿光一中教师李新刚打算提取公积金购买商品房,但苦于不知道该如何办理。有些发愁的李新刚尝试着在“寿光民声”网站上发帖咨询,结果第二天就收到了相关部门的回复。“原来有问题也不知道该找哪个部门或负责人,现在发个帖子问题就解决了,又清楚又省事,再不用三番五次地跑部门了。”
打开“寿光民声”网站的界面,大到市政方针,小到衣食住行,群众都可以找到负责咨询或解决问题的部门单位。为保证运行质量,寿光市专门成立了“寿光民声”工作室,选派10名业务强、素质高的干部担任网站管理员,24小时值班,对所有的帖子实行“一站式受理”,确保网上诉求“全覆盖”。
根据帖子内容,网站管理员将其分为咨询、投诉、建议三大类,在1小时内转交完毕。对要求公开的帖子,一律以“网上公开”的形式转送相关部门;对涉及个人隐私或要求保密的,以“保密”形式转送相关单位;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群众切身利益的,在网上公开的同时,编辑《寿光民声热点》,报市委、市政府督办;对违法违纪线索,直接转市纪委、监察局调查处理。
“原来遇事靠上访,现在解决问题靠上网。”如今,这样的观念已经在寿光市民心中扎了根。在一片叫好声中,原本心存疑虑的部门尝到了甜头,开始更加积极主动地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
现任寿光市交警大队大队长张少华还记得,2009年自己刚上任时,“寿光民声”网站上反映公安系统问题的帖子非常多,而交警部门更是被投诉的“重灾区”。“循着帖子解决问题”,交警部门明察暗访,不断改进工作,重新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对我们来说,‘寿光民声’网站就是队伍管理的‘晴雨表’。如果没有这个渠道,一些问题我们不可能了解得这么清楚,更别说解决问题了。”张少华认为,通过“寿光民声”网站反映问题,方式简单,管理到位,“发挥了实际作用,不是翻新花样,摆虚架子。”
寿光市环境监察大队副大队长张树军对此也深有感触。监察大队共有30多名监察人员,要负责巡查全市2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出现的各种环境问题。由于很多污染源设在平时很难发现的地方,一些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偷排偷放,监察人员整天疲于应付。“现在只要一出现污染,很快就有群众能在网上反映,以往被遗漏的监管‘盲区’现在一点也不盲了。”张树军说,2011年受理的1013件信访案中,来自“寿光民声”网站的就达800多件。
截至目前,“寿光民声”网站已累计受理群众提问12万条,先后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7.5万件,群众满意度达97%以上。全市信访总量连续两年同比下降35%,纪检监察部门通过“寿光民声”网站发现违纪违规线索23件,查实20件。
政府“触网”,要让群众听见“响”
保障真正反映问题的群众权利,是网络平台健康可持续运行的关键
在寿光市房产管理服务中心,专门设立的房管“民声工作室”格外醒目。只要一接到群众的网上投诉,停放在大楼前的“寿光房管民生直通车”就会载着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调查处理。
“网上听民声,网下办实事,群众关心的问题,就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寿光市房产管理服务中心主任李传民表示,沟通的渠道畅通了,接下来就是要调整工作思路,用实际行动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
“处理好一条留言,就是化解一个矛盾。”这样的理念,始终贯穿于“寿光民声”网站运行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为了更好地解决群众所反映的问题,寿光市建立了快速处置机制,要求咨询类问题3个工作日内准确答复,投诉类问题5个工作日内进行调查处理或整改到位。群众反映相对集中的问题,通过编辑《寿光民声热点》呈报市领导重点解决。涉及多个部门的复杂问题,召开联席会议协同解决。
“寿光民声”网站自动生成回复率和满意率两个排行榜,每20分钟更新一次。
根据《“寿光民声”网络质询工作考核办法》,部门单位开展“寿光民声”工作的情况,都将被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和全市年终综合目标考核。
市纪委天天检查督办,一月一通报,并对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得力的部门单位进行问责。
为确保网站的健康运行,寿光市制定了《“寿光民声”上帖审核处理暂行办法》,严格审核、甄别处理群众发帖,对违反宪法基本原则、恶意人身攻击等17类网帖在备案后予以删除,并及时向发帖人说明删帖原因。
寿光市监察局副局长刘玉良说,对言辞偏激但问题确实的帖子,坚决杜绝轻易删帖或者封IP 地址等简单处理方式,“保障真正反映问题的群众权利,这是‘寿光民声’网络平台健康可持续运行的关键之一。”
此外,寿光市还建立起“台报网电”互动制度,通过电台“行风热线”集中答复,电视台、报社同步采访解决过程,“掌上寿光”手机报每天把重要情况发送给全市4万多名手机用户,构建起网络、电视、广播、报纸、电话五位一体的复合反馈模式。
“虽然‘寿光民声’网站先后多次改版,但始终把程序建设和制度完善作为重点来抓。”孙明亮表示,寿光市先后建立了包括留言受理、问题处置、结果反馈、监督考评在内的一整套运行机制,“让群众有发言权、知情权、监督权,基本形成了服务民生的大框架。”
在“寿光民声”监督机制创新研讨会上,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巡视员衣芳认为,“寿光民声”包含并已经超越了“寿光民生”的范畴,是新时期、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积极探索和创新,有力地促进了党委政府工作方式的转变,“社会管理创新目前还是新课题,但讲社会管理创新并不意味着要有多高的技术含量。只要时刻想着老百姓,有责任意识,踏实开展工作,这就是创新。‘寿光民声’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