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市龙门镇龙塘村:儿童性心理发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11:08:13
儿童性心理发展 举报 回复 引用神秘于 2010-10-15 11:31:18发表楼主本帖最后由 神秘 于 2010-10-15 11:35:10 修改今天讲课的题目是弗洛伊德的精神结构。
我们今天就讲儿童性心理发展这一部分。
人格成长关键期:
一个人的人格3岁成型,7岁定型
一个人心理障碍7岁之前已经埋下祸根
三岁之前不要离开父母,不要全托:因为安全感不能被满足,投射到信任能力的缺失,再投射到社交能力的匮乏。没有安全感会影响到人的一生。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孩子的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口唇期( 0-1.5岁),也有的规定为0-1岁,因为国内外的标准和孩子的发展不一样所以会有一些出入。
口唇期也叫口欲期,其快乐满足来自嘴。母乳喂养是给予婴儿口预期最好的安慰。母乳喂养的孩子表现为意志坚定,主动性。强迫喂食或者说人工喂养的孩子一般情感冷漠。口欲没有满足:咬指甲、吸烟、暴食症、口头攻击。
其实孩子刚出生并不认识自己的母亲,他们对母亲的认识来自乳头。等到对乳头的欲望渐渐满足以后,接下来他的认识是乳房,通常孩子在吃奶的时候,手会不自觉的抓握妈妈的乳房。再接下来才是对母亲的认识。所以说孩子只要得到足够的满足和爱,是不是亲生母亲并不重要。口欲期没有被满足的孩子,这种焦虑一直会延续到成年,表现为咬指甲、吸烟、爱吃零食、口头攻击等等,被称为口唇焦虑。
第二个阶段:肛欲期:(1.5-3岁;肛门是主要动情区;与父母互动)
肛欲期又称肛门期,其快乐来自排便,自我控制。社会规范内化的关键期,培养意志品质。肛欲期的关键在于父母怎么做规矩,如果孩子尿床,对孩子进行辱骂甚至打骂,不仅会延长孩子的尿床期,过度的教育会容易使孩子患上强迫症。父母规矩如果做太早,或者经常对孩子说“no”,那么孩子会为自己的尿床感到屈辱和自卑,从而长大后会形成追求完美的人格,甚至发展到强迫症。大部分的逆反心理与反社会人格、肛交喜好都与肛门期有关。
第三阶段:性器期(3-6岁;阴茎或阴蒂是重要动情区;模仿同性别父母行为特征),了解两性器官与性别差异,其快乐来源于生殖部位的刺激和幻想。
这个阶段的孩子较多会出现玩弄生殖器,这个时候父母不要强化,也不要对孩子进行责备,受到严厉责备的孩子,会造成心理创伤,对性产生罪恶感或恐惧感,成为性功能障碍的根源。
父母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另外,大家有没有知道俄狄浦斯情结的?
这是一个神话故事,在古希腊神话中有这么一个预言:底比斯王的新生儿(也就是俄狄浦斯),有一天将会杀死他的父亲而与他的母亲结婚。底比斯王对这个预言感到震惊万分,于是下令把婴儿丢弃在山上。但是有个牧羊人发现了他,把他送给邻国的国王当儿子。俄狄浦斯并不知道自己真正的父母是谁。长大后他做了许多英雄事迹,赢得伊俄卡斯忒女王为妻。后来国家瘟疫流行,他才知道,多年前他杀掉的一个旅行者是他的父亲,而现在和自己同床共枕的是自己的亲母亲。俄狄浦斯王羞怒不已,他弄瞎了双眼,离开底比斯,独自流浪去了。这就是心理学中俄狄浦斯情结的原型。
俄狄浦斯情结又称恋母情结,是精神分析学的术语。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儿童在性发展的对象选择时期,开始向外界寻求性对象。对于幼儿,这个对象首先是双亲,男孩以母亲为选择对象而女孩则常以父亲为选择对象。小孩做出如此的选择,一方面是由于自身的“性本能”,同时也是由于双亲的刺激加强了这种倾向,也即是由于母亲偏爱儿子和父亲偏爱女儿促成的。在此情形之下,男孩早就对他的母亲发生了一种特殊的柔情,视母亲为自己的所有物,而把父亲看成是争得此所有物的敌人,并想取代父亲在父母关系中的地位。同理,女孩也以为母亲干扰了自己对父亲的柔情,侵占了她应占的地位。
每个人的成长都会经历这样的时期,我们自己回想一下小时候或者说现在是否有过嫉恨自己异性父母的时候。正如故事中的俄狄浦斯当他知道了事情的真相的时候是多么的羞愧。因为在我们的伦理道德中这样是不被允许的,甚至说想一下也是被认为邪恶的。在这一时期,我们是很矛盾的,不过对于大部分的人来说,在我们的意识还未完全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们已经成功处理了。以男孩子举例:当他开始嫉恨父亲,想要拥有母亲的时候,自然会表现出对父亲的敌视,但是越来他会发现自己不够强大来抵制父亲,转而,他会向父亲学习产生认同,慢慢的就成长起来了。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因为家庭情况的、个人的一些经历不同,在程度上就会是不一样的。父母亲在家庭中的地位角色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一个强大的父亲比一个懦弱的父亲是更容易让孩子认同的,如果母亲过于强大在家中占主导地位的话,男孩子就很有可能认同母亲,对于孩子的成长就会有影响。一般人不知道自己的身上有这种感觉。他的意识很小心地避免认知这些感觉,当这些感觉出现时,它们都早已被伪装过了。但是还是有一部分人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安全渡过俄狄浦斯期,一直固结在那里,长大后这种乱伦的情结还保持着。而且成为自己内心矛盾冲突的主要部分,一方面自己潜意识里想,而意识里又是不允许的,这种恐惧使得那些社会不允许的感觉被封锁在潜意识底下,但是它们在那里不断想挣破它们的监牢。这种介于想要和不想要之间的挣扎就会造成心理问题。
岔开了一会题外话。完美接下来回到正题
与同性父母和异性父母的关系:
对同性的父母,越不认同,就越会在自己身上体现,从而产生自卑感;而异性父母,越不认同,将来找的异性伴侣,也会和自己的异性父母很像,从而影响到婚姻生活。所以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太受父亲宠爱的女儿,将来会有恋父情结,她会想要找一个和父亲一样爱她的丈夫,但是世界上没有第二个父亲,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但是伴侣的爱是有条件的。这种情结将永远无法满足。
第四阶段:潜伏期(6-12岁;与同伴互动)接受教育的最重要时期,获得道德感、美感、羞耻心。
儿童的快感不再通过躯体的某一部位,兴趣转向外部,也是儿童进入初等教育时期。
出现同性恋假象:同性交往。如果这个阶段受挫,有可能构成同性恋心理根源。
这个时期需要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1、
书包是具有任务感的象征意义的。当孩子上了小学以后,请父母不要代替孩子背书包,如果你帮孩子背书包,那么潜意识层面,孩子认为学习任务可以转加到你身上。
2、
不要操心孩子的书包,让孩子自己整理书包。就算孩子忘记了东西,让老师批评孩子犯错误的成本是最低的。
一年级,不要让孩子把作业带回家,回家就是玩。一年级的作业基本上在课堂上都可以完成的。不要布置家庭作业,会导致孩子磨磨蹭蹭,慢思维。举个例子,孩子回家以后其实很早就把作业做完了,可是你一看今天还早,那就再做个课外练习或者写篇作文吧。这样反复几次,孩子就会学乖,磨磨蹭蹭,磨到很晚在做完作业。这样就不会被多布置作业,也就慢慢造成了孩子的慢思维。不辅导不陪读,不懂向老师问,问同学,就算你懂,也不能说。你可以在一旁看电视,锻炼孩子的思维集中。“我看电视,你做作业,等你长大了就可以看电视了。” 我只是举个例子。把教学任务交给老师。举个例子:有一个孩子,妈妈早早地在读幼儿园的时候就教会孩子10以内的加减法了,但是孩子真的上学以后做算术的动作却很慢,还经常出错。妈妈不明白怎么回事。后来才得知,妈妈教孩子运算的时候是说:“有7个苹果,把3个苹果藏在肚子里,还剩下几个苹果?” 导致孩子要把所有的数字转化成苹果,藏进肚子里,然后才能得出结论。造成的思维缓慢,所以把教学任务交给老师。作业如果还没做完,那就做完了才可以玩。不要检查孩子的作业,但要抽查,抽查只查对错率,布置的作业有没有做完,要求家长签字的时候尽管闭着眼睛签,不要看老师的要求。
以上的这些关于建立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只需父母坚持一年级上半年就可以了。孩子之后的学习会很自觉。
其实每个人的侧重点不同。有些家长注重孩子的学习,一定要考某某大学,但是现在的大学生每年都有自杀的。这要看你注重孩子的IQ还是EQ了我是觉得孩子的学习平平就好,社会性强就行。有一句话送给大家:“做得很辛苦的母亲不一定是个好母亲” 。因为她在控制。你要相信,孩子是神,不教育的话,孩子可以把自己引向很好的一个状态。
举个例子:很多家长会为了孩子的安全,经常会教育孩子,不要给陌生人开门,不要跟陌生人说话,不要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以此引伸出陌生人是坏人。好,孩子记住了。可是等家里来客人了,父母让孩子叫人,孩子就傻了“不是你说的不要跟陌生人说话吗?那是说还是不说呢?”路上爸爸遇到一个没见过的叔叔,说两句话,叫我叫人,是叫还是不叫呢?当你的教育给予孩子的“陌生人都是坏人”,孩子会泛化到全世界的人都是坏人,因为全世界的人都是陌生人啊。那么你觉得他的社会角色如何扮演呢?社交是否会出现很大的问题?从而出现自闭……难道陌生人就是坏人?坏人在你面前你能分辨吗
第五个阶段:生殖期(青少年期),开始于11-13岁,性生理逐渐成熟,男性梦遗;女性月经初潮。对异性发生兴趣,性器官发育成熟,整体心理水平还较幼稚,容易受诱惑。道德品质教育最重要时期,同伴影响,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