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坤写真照:逻辑不可以被“发动群众”取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4:46:50

逻辑不可以被“发动群众”取代

2012-02-05 22:02:03

归档在 社会 | 浏览 13081 次 | 评论 55 条

“一些人认为,《杯中窥人》已证明了韩寒现场作文的能力。的确,这是唯一能够证明他具有超出同龄人的现场作文能力的机会,其他的作品因为都是投稿或在网上发布,无法排除别人捉刀的可能性。但是如果知道了这次现场作文存在着这么多的谜,你是否还会那么认为?”,这是方舟子在质疑韩寒的“逻辑”。

“以上事实告诉我们,方舟子把攻击的矛头对准了与中国政府政见不同的人们。以上事实和质疑还向我们展示;有很大的可能,方舟子包罗万象的数据来自方舟子的夫人刘菊花女士,而刘菊花女士本人同样没有能力搜集这些覆盖面非常广,专业知识要求很强的大量数据。那么一个自然结论就是;这些数据是动用了新华社的巨大人力资源。那么为什么新华社要动用这些资源呢?”,这是李剑芒质疑方舟子的“逻辑”。

这种伪逻辑的特点是什么呢?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把逻辑的不严谨性用“发动群众”来取代!注意在方舟子的逻辑中,他用“你是否还会那么认为?”,而李剑芒虽然没有明确的用“你”这个词,但他的“那么为什么新华社要动用这些资源呢?”,这是在明确要求读者自己来做出判断!

这是熟练宣传蛊惑技巧的人们常使用的战术!他们知道,严格的逻辑无法给出自己想要的逻辑结论,因为他们自己知道,违背这个逻辑结论的反例存在。但他们也知道,大众往往不懂逻辑,大众通常是依靠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判断对错。所以狡猾的宣传者使用“发动群众”的战术来强行推进自己的伪逻辑!

举一个我的生活例子来阐述这种用“发动群众”来取代逻辑的卑鄙性;我是中国科技大学第一期少年班的21名成员之一。我们班当年入学年龄最小的是11岁来自湖南长沙的小学5年级同学谢彦波。

那么我们来建立一个伪逻辑:M说:“谢彦波只有11岁,李剑芒说他是大学生,你认为这可能吗?”。M试图建立的逻辑是,谢彦波11岁这个客观证据,可以推演出谢彦波不是大学生的逻辑结论。但他知道李剑芒说的是客观事实(或者他也不知道李剑芒说的是不是客观事实,但他知道可能性存在),同时他也知道,绝大多数人的生活经验是没见过11岁上大学的例子。所以他发出了这个伪逻辑问题,试图用“发动群众”来取代正确的逻辑。

一百个人看来这个问题;他们全部回答:“这怎么可能呢!从来没见过11岁上大学,李剑芒一定是一个骗子!”。李剑芒却坚持说:“这当然可能,我亲眼见过”。可结果是什么?结果是100:1!这一百个被M问过的人真心的相信,谢彦波不是大学生,李剑芒在撒谎,他是一个骗子!可客观事实是;李剑芒与这一百个人的生活经验不一样,他亲眼看到了别人没看到的客观事实。但这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M这个真正的骗子已经成功地让全部的人们相信;李剑芒是一个骗子!

这就是中国人常用的战术,这就是为什么在中国,骗子与诚实是一个搅和不清的概念。往往人们认为诚实的人是一个大骗子,而大家认为的骗子却是一个诚实的人。其原因就是中国人不熟悉逻辑。人们把自己的经验作为判断对错的唯一尺度。这就产生了一个政客们常常使用的骗术叫:“发动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