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堂毒液:朱永嘉读书笔记:从富二代和红三代的社会形象想起朱元璋怎样教育自己的子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07:58:44

朱永嘉读书笔记:从富二代和红三代的社会形象想起朱元璋怎样教育自己的子孙

 

十二月九日《中国青年报》的《青年话题》专栏有篇文章,题目是《拿什么拯救“富二代”的社会形象》,文章中说:富二代这个名词从诞生那天起,就带有浓重的时代烙印和社会普遍情绪所折射出的质疑。酗酒、飙车、撞人,和这样的事件一起走来的“富二代”在公众印象,几乎成了花天酒地、任性、冒险、毫无责任感的代名词。因此富二代的教育和培养成了一个热门的话题浙江省开了富二代的培训班,上海交大也开展了富二代培训计划,如何改变富二代社会形象成了热点关注的问题,其焦点是如何接富一代企业家的班,富一代是指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通过艰苦创业富裕起来的人群,这批人也遇到了第二代如何接班的问题。与“富二代”这个名词相对应的是“红三代”,这个名词或许由于《中国红色第三代的非政治人生》一文而起,以其所介绍的某某形象:她“十九岁时便参加了克利翁国际名媛俱乐部,后来她移居香港,在港创立了高级珠宝店,上下全身穿了十二个洞,充满性感服装的她,是香港各大娱乐杂志的常客。她可以频繁出入各种时尚的聚会,并借着机会轻而易举地推广它的珠宝品牌”。还说这是“非政治人生”,这样去标榜红色先辈的第三代这个形象,在我脑海中留下的印象实在太深刻了,革命一辈子的红色先辈们理想中的第三代的生活应该是这个样子吗?我想他们大概都会作出一个否定的答复吧!尽管我们红色第三代的绝大多数是好的,这只是个别的,或者极少数,但其社会影响却很大。这使我想起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在交接班的问题上是怎样教育其儿孙的。论财富和地位很少有人超过当年的朱元璋吧?怎样帮助我们的富二代和红三代改变他们的社会形象,老祖宗的传统,如朱元璋对他的儿子讲的话或许还有些参考价值。

 

  记得元顺帝至正二十四年(公元一三三四年),朱元璋在集庆,即今天的南京即吴王位,立他的长子朱标为世子,所谓世子、太子,就是未来的接班人。那一年朱标只有十三岁,朱元璋让他的长子朱标到他的故乡临濠,现在叫凤阳那地方去省自己父母的坟墓,据《明史》的太祖纪,朱元璋的父母与哥哥都是在至正四年(公元一三四四年)“大饥疫”中去世的,“贫不克葬”,即连下葬的坟地也没有。那一年朱元璋只有十七岁,把父母用破衣衫包裹了。放到山坡下,突然间风雨雷电交加,一阵泥石流把他的父母埋了,说是天葬。三十五年后,朱元璋写《皇陵碑》时都说:“殡无棺椁,被体恶裳,浮淹三尺,奠肴浆!”所以论出身朱元璋是顶呱呱的贫苦农民出身,当过长工,做了三年游方僧,也就是到别处乞讨化缘为生,他称王以后,让自己的儿子省陵时,他对儿子讲了如下这一番话:

 

    “儿生长富贵,习于宴安,今出旁近郡县,遍览山川,经历田野其因道途险易以知鞍马勤劳,观闾阎生业以知衣食艰难,察民情好恶以知风俗美恶,即祖宗所居,访求父老,问吾起兵渡江时事,识之于心,以知吾创业不易。”(《明史·孝康皇帝传》)

 

  从朱元璋这番话中可以知道他并不以儿子生活富贵,习于宴安为幸福生活,而是要自己的儿子通过祭祖的过程,让他知道先祖当年生活的艰难,要接触百姓的实际生活状况,懂得民间衣食的艰难,观察民间风俗的善恶,就要懂得什么该倡导,什么该反对,不是去追求什么奢侈豪华挥霍无度的东西。特别是要儿子去了解自己创业时的艰难,朱元璋自和州渡江时,是他受元军围攻不得已突围的情况,懂得先辈们创业的艰难,要他继承过去在刻苦艰难中如何奋斗的精神。他儿子跟他去郊祀时,他还要儿子看农家的服饰农具,不能忘本呐!当然,朱元璋参加农民军固然既有反抗元朝黑暗统治,反抗压迫的一面,但还有另一面,即是无法摆脱陈胜吴广的境界。换一句话说,他们打天下的目的是为了坐天下,如何让他子子孙孙将来都能坐天下。朱元璋还说过另一番话,那是在洪武十年(公元一三七八年),那年皇太子朱标已经二十七岁应该让他有处理政事的历练了,所以他下令自今政事先交给太子处理,然后奏闻,谕曰:

 

“自古创业之君,历涉勤劳,达人情,周物理,故处事咸当。守成之君,生长富贵,若非平昔练达,少有不谬者。故吾特命尔日临群臣,听断诸司启事,以练习国政。惟仁不失于疏暴,惟明不惑于邪佞,惟勤不溺于安逸,惟断不牵于文法。凡此皆心为权度。吾自有天下以来,未尝暇逸,于诸事务惟恐毫发失当,以负上天付托之意。戴星而朝,夜分而寝,尔所亲见。尔能体而行之,天下之福也。”(《明史·孝康皇帝传》)

 

  朱元璋这次上谕是给太子一次历练的机会,以便将来自己老时交班给太子,他告诉太子处理事务的原则是仁、明、勤和善断,仁则爱人,不会施暴于人,明则不会受邪说迷惑,勤则不会贪图安逸,断即作出决定必须按事理,不受文法所限制,也就是要学会实事求是罢了,处理任何事都唯恐有一丝一毫失当。从字里行间,如朱元璋那样做皇帝确实很辛苦,所谓日理万机不是一句空洞的形容词。这些话对于我们富一代中依靠勤劳起家的家族企业的家长们来说,应该也是有参考价值的。如仁,那便是要尊重企业员工的权益,要爱护员工,承担社会责任;明,便是不走旁门邪道,什么事都要合规合法;勤,也就是要勤俭办企业,节约资源,不图挥霍奢侈;断,便是要学会抓住机遇,发展壮大自己的企业,我想这些既是对富二代如何接班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一个对文明健康企业必须具备的要求。虽然时代不同,在如何培养家族企业的接班人的要求上应该说也是一致的。对于红三代来讲,就不是这样一个问题,这个“红”字也就是我们老一代革命家的革命生涯,他们参加武装斗争,打天下,可不是为了自己的子孙将来去坐天下,是为了解放我国的劳苦大众,是为了解放全国的工农大众,是为了大家一起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而不是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脱离群众的新贵族阶层。如果把先辈们的革命功绩作为自己追逐权力和财富的工具,以炫耀自己出身来谋求特殊化的东西,那就与老一辈们参加革命的初衷完全背离了,说的重一点,那可是一种背叛先辈的行为。请不要只听别人阿谀奉承的屁话,还是多听一点逆耳的忠言有好处。

 

  朱元璋的第三个儿子叫朱棡,封为晋王,洪武十一年(公元一三七九年)去太原就藩时,半路上打他的膳夫,即今天讲的厨师。朱元璋仍严厉地谴责他说:“吾帅群英平祸乱,不为姑息,独膳夫徐典祖,事吾二十三年,未尝折辱,怨不在大,小子识之。”(《明史·诸王传一》)可见朱元璋对自己身边侍候的劳动者还是非常尊重的,没有摆一点皇帝老子的架子,对儿子动辄打自己身边的仆人,便如此苛责有加。

 

  我们的红二代大都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历练,特别是六十年代末,他们与工农子弟一样,走出校门,到农村去,到工厂去,到边疆去,到部队去,到基层去,去参加劳动,参加最基层的工作,实际上是人生最难得的一次历练。我自己的子女亦在此行列之内,这样的历练对他们的成长是有益的。我们的将军应该是行伍出身,我们的高级干部也应该从基层工作做起,有了基层的经验才知道政令怎样才能真正贯彻到底,利益怎样落实到工农群众身上,贪污腐败从哪儿来,有了这样的历练才能接上老一辈们打下来的江山,这不是为少数贵族阶层的利益去接班,而是为了劳苦大众的利益去接班。目前社会生活中那种喜欢炫耀贵族化生活的倾向,炫耀财富、炫耀奢侈,一掷千金的倾向,是一种极其腐败的社会风气。特别是我们红三代中的个别少数人如果炫耀自己贵族身份、炫耀自己财富、炫耀自己奢侈挥霍的生活,热衷于贵族子弟们的小圈子生活,完全丧失了对劳动人民的感情,如果真是那样的话,历史证明这样的生活是难以持续的,这可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啊。所以奉劝他们还是早一点放下身段,到工农大众中去,比如到农民工集中的区域去体验几个月农民工的生活;去信访集中的农村去调查一下他们的苦难;去拆迁集中的地区去了解一下拆迁户的苦恼,作一些比较系统的调查;去蚁族集居地区去了解一下他们生活中的苦恼和矛盾;去黑恶势力猖獗的村落看看社会生活的矛盾;那么他们思考问题的角度会大不一样,对劳苦大众的感情也会大不一样,然后与之同呼吸、共命运,真心实意地为工农大众去谋利益,那么工农大众会竭诚地欢迎他们的。唱红色歌曲固然很好,那还不够。我唠唠叨叨地说这些话,只因为他们是革命先辈的后代,与普通的人就是不一样,因为他们是红色的第三代。这些话发自肺腑,衷心地说也是为党好,为国家好,更为富二代、红三代好,希望经过努力能切切实实地改善他们的社会形象。我这篇稿子征求一些老朋友意见时,他们说谁还会听你那些毛泽东时代的老古董,我说听不听由人,说不说由我。说了,至少可以把正常的荣辱观说清楚,我说话的目的也就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