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入豪门重生txt:假港商忽悠呼市炸楼招商(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9:57:00

假港商忽悠呼市炸楼招商(图)

“总投资五十三亿,筑建中国西部第一高楼”的神话成了谎话

2007-03-19 华商网 - 华商报

 

化名郑泽的王细牛

 

现在已经停工的金鹰国际CBD中心

 

  郑泽曾获得的很多荣誉证书,如今像垃圾般被丢弃在蓝宝大厦一楼

 

矗立在闹市街头的金鹰国际CBD中心广告牌

 

金鹰国际售楼处摆放CBD中心设计模型


  一个真名叫王细牛的“港商郑泽”确实有点能耐:木匠出身的他,扮演起港商来像模像样,居然以一个“三无公司”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拿下了投资53亿的项目。他那颗“躁动的心”,搅得呼市炸掉市政府、市公安局原办公楼。当他与同仁打造的“金鹰航母”折翅时,这个神话便不攻自破。随着他的落网,人们期待更多的内幕浮出水面……

  金鹰国际CBD中心紧邻呼和浩特市最繁华的商业街区———中山西路,这项开始号称投资36亿、几经变化后成了53亿元的巨大工程,从2005年6月奠基至今,仅仅修到3层。原本应该有3000人大会战的工地上冷冷清清,已停工多时。

    如今,巨幅广告牌巍然屹立在工地旁的十字路口,仍然引人注目。广告牌上的“2007年六十年大庆献礼重点工程”、“总投资53亿,打造西北地标建筑”、“筑建中国西部第一高楼”等振奋人心的广告语则显示了该工程的辉煌地位。只是金鹰国际售楼处已人去楼空,门口贴着“暂停售楼”的告示。

    近两年来,郑泽和他担任董事长、总裁的金鹰国际集团在呼和浩特市留下了令人拍案惊奇的“业绩”。这位曾经的商界名流,2005年4月23日与呼和浩特市政府签约,计划投资36亿元在呼和浩特建设西部第一高楼———金鹰国际CBD(中央商务区)中心,并促使呼市政府炸掉市政府和市公安局原办公大楼为建设该项目腾地让路。

    在近两年的追捧和质疑后,2007年2月2日,郑泽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罪名被公安机关刑拘,3月9日又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从公安机关的调查来看,头顶无数光环的假港商郑泽,竟是湖北某农场的木匠,真名王细牛。

    郑泽印象 1

    在银川“试水之旅”成功

    郑泽如何发迹,至今没有明显的脉络可循。据称此人曾经旅居海外十几年,当从报端看到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几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获悉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消息后,“就再也抑制不住自己那颗躁动的心了,毅然决定回国投身祖国建设,为西部地区开发尽自己一份绵薄之力”。

    1999年,郑泽以港商身份前往西部考察投资项目。他将目光锁定在有“塞上明珠”美誉的银川。2001年2月8日,郑泽的金鹰国际集团投资公司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正式签订合作合同,并成立了金鹰国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开始了他“西部CBD航母”圆梦之旅的第一步。

    2001年8月9日,在中国宁夏投资贸易洽谈会上,郑泽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代表正式签订了开发建设宁夏银川市110万平方米,投资总额30亿人民币的城市开发、改造项目合同。

    郑泽后来在一次接受媒体采访中曾经这样阐明自己把投资目标定在银川的原因:真正促使我投资银川的动因是2001年8月受邀参加宁夏枸杞节暨宁夏商贸投资洽谈会,在会上看到自治区领导饱含对家乡人民的真情厚爱,对加快宁夏经济发展,造福桑梓寄予的殷切希望,以及自治区对外资投资宁夏的优惠政策、措施。自治区领导的发言深深打动了我,使我下定决心投资宁夏。这是郑泽在公开场合力捧政府官员“招商事迹”的第一次。此后,他还有多次类似举动。

    虽然郑泽表示并没有在银川的项目上赚什么钱,但这个工程确实是封顶了,至少在某些人眼里,郑泽在银川的CBD“试水之旅”是成功的。当然,具体操作手法如何不得而知。

    郑泽影响 1

    “我们认准郑总了!”

    2005年2月下旬,郑泽到呼市考察时,见到了呼和浩特市委的一位领导。听说了郑泽在银川的所作所为后,这位领导表示欢迎他来呼市建一个CBD中心。3月14日,郑泽在北京拜访了正在参加全国两会的该领导,汇报了有关呼市CBD中心的开发设想,并邀请呼市党政领导到银川实地考察和洽谈。

    4天后,呼市党政领导考察团一行12人来到银川考察金鹰国际在银川的投资项目。3月18日晚,呼市党政领导考察团听取了金鹰国际关于呼市CBD中心的项目介绍后,有领导当场表态:这个项目呼市一直想搞,但搞不了,就是想找一位像郑泽这样有实力、有事业心、有魄力、有风格的企业家。“我们双方的决心都很大,一切都想到一块了,我们认准郑总了!”

    4月23日,呼和浩特市政府与金鹰国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呼和浩特市新城宾馆举行了项目合作签约仪式。当时外界得到的消息是:金鹰国际集团将投资36亿元人民币在市中心开发建设一个集酒店、办公、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中央商务区,于2007年8月前投入运营。

    郑泽印象 2

  “我就是看上了领导班子办事神速”

    对于这个意义深远的签约仪式,TOM财经网站当时进行了独家图文直播,使得我们至今仍能看到当时的签约盛况。

    签约仪式上,郑泽与呼市市长汤爱军正式签约。呼市市委书记韩志然作了这样的发言:郑泽先生能看中呼市,在短时间内在呼市投资我表示感谢。这个建筑的建成对呼市的城市品位、60大庆的献礼、呼市整个规划建设都很重要。自治区要求我们全力将这个项目配合好。我们会在近期和今后把这项工程放在比一号工程更重要的位置上全力支持。

    投桃报李,郑泽也对呼和浩特市招商引资软硬环境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郑泽说:“我表态,要在最短时间建最优质的项目。我来呼市三次,我认为呼市市政府在招商引资上是神话,是奇迹。去年就有朋友邀请我来呼和浩特看看。第一站我来到呼市的开发区,中午见到呼市副市长,他说了一句话:你在宁夏搞项目是为了朋友。但是我们这里更了不起,你来投资,超过5个亿给你配副市长帮你;副市长打个电话给规划局局长,他就会跑步前进来这里……我回到北京用了两天时间将规划做出来发给呼市,两天后就回话了。主要领导很重视,用了11个人的领导班子来做这个项目的规划,连夜开会。我来这里就是看上了整个领导班子办事神速。希望项目圆满成功。”

    无论如何得承认,郑泽有一句话讲得很对———呼市市政府在招商引资上是神话,是奇迹:从开始接触洽谈到签约,只用了不到2个月的时间,这样一个投资巨大的项目就敲定了。

    郑泽影响 2

  呼市炸楼腾地———“先舍孩子后套狼”

    2005年5月17日注定要成为呼和浩特招商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日子。这一天呼和浩特市由两位副市长坐镇指挥,同时定向爆破了两座大楼。这两座大楼分别是高8层的呼和浩特市政府原办公楼和高11层的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办公大楼,它们都在呼市最繁华的商业街区,在呼和浩特市金鹰国际CBD建设选址上。

    对于这两座大楼的倒掉,市民的感情很不一样。原来,早在2000年4月8日,新的政府办公大楼已经在数公里外的如意开发区破土动工,8层高的市政府旧办公楼因此结束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但那栋11层高的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办公大楼却是2000年12月28日才投入使用的,其主体建筑政府直接投资近8000万元,加上后期装修,总投入过亿。

    “炸掉市公安局办公大楼,这是多大的浪费呀!”当地群众说,炸楼前后,呼市这样的质疑声比较广泛。有人在网络上提出质问:“‘西北第一爆’爆掉了什么?”“崽卖爷田不心疼”。

    当时的呼市政府部分领导显然深信那句俗语“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甚至为“套狼”不惜“先舍孩子”,面对民众的质疑,积极给予了正面答复。一位市民告诉记者:她记得那段时间有一天晚上看到一位领导干部在电视上接受采访,向市民解释为什么要炸掉市公安局办公大楼。领导的解释是:如果我们的楼值5个亿,别人给我们来投资,给10个亿,条件是我们得拆掉这座楼腾出地方,我们干不干?当然要干,因为为了城市的发展,我们只能这么干。

    这位市民说:她肯定市政府就此事给群众一个说法的这种态度,但并不满意如此解释。

    而炸掉公安局办公大楼的另一个后果是,呼市公安局各处室分崩离析,失去了集中办公的场所。3月15日下午,记者致电呼市114,询问呼市公安局所在地,对方的答复别具一格:“请问你要找公安局的哪个部门?”原来,由于新公安大厦尚未完工,过去一年多来,呼市公安局13个处室不得不分布在市区东南西北的多个地方办公。

  郑泽真相 1

  施工单位讨债戳破“53亿投资”

    2005年6月16日上午,由金鹰国际集团投资36亿元的“中国西部地区最大的CBD中心———呼和浩特市金鹰国际CBD中心”建设项目举行了隆重的开工奠基仪式。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两位副主席出席。

    11月5日上午9时,呼和浩特市金鹰国际CBD中心项目主体工程在呼和浩特市建委第一开标室正式开标。据称,项目公开招标后,全国共有150多家企业报名,其中国家一级以上建筑企业58家。这个时候,细心的人们发现,呼和浩特市金鹰国际CBD中心项目的投资额由先前公布的36亿元人民币变成了51亿元人民币,后来这个数字又变为“53亿”。

    经过对竞标单位的综合评定,11月26日呼市金鹰国际CBD中心项目主体工程定标。该工程6个标段最终花落4家国家特级资质建筑企业:江苏华建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铁十七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北京建工集团第三建筑公司。这4家企业均多次获得过中国建筑工程的最高奖———鲁班奖。

    应该说,开工之后,郑泽资金短缺的问题便逐渐暴露出来。曾经承揽呼市金鹰国际CBD中心一部分基础工程的某建筑公司领导人向记者介绍,公司为该工程垫资200多万元,同时在劳务分包上拖欠了600万元左右。直到基础工程结束,金鹰国际集团都没有和他们结算工程款。

    来自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的小包工头郭某更有着一番惨痛的经历:2005年9月,他带领200多名工友到金鹰国际CBD工程建筑工地打工。2006年6月完工时,老板却不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工钱。到如今,他已经找过项目经理催款72次,去劳动监察部门也不下百次了,由于迟迟要不到工钱,他成了工友们的出气筒,一位领不到工资的工友激愤中在他头部连砍三刀,造成他颅骨骨折。

    而经过激烈竞争取得工程标段的4家国家特级资质建筑企业更是一直在垫资建设,从未从金鹰国际集团领到过工程款。据悉,工程招标之初,4家施工企业给金鹰国际交纳的工程质量保证金就达4000多万元。

    3月15日,记者在已经停工的呼市金鹰国际CBD中心工地找到承建企业之一江苏华建项目部,几位工作人员说,公司进入工地后已经垫资1800多万元。而在另外一家建筑公司听到的数字更加惊人,据说已经接近2个亿了。

    此前,郑泽曾对外宣称金鹰国际集团已经在这个项目上投入了3个亿,并自称没有向银行贷款。施工单位怀疑这所谓的3个亿其实就是他们的钱。他们还猜测,正是施工单位登门讨债,才戳破了郑泽“空手套白狼”的把戏。

    郑泽真相 2

    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位于呼市公园南路的蓝宝大厦曾经是金鹰国际集团的办公楼。2005年,金鹰国际集团进军呼市后,斥资买下这座12层高的大厦。一至七层出租,8层至12层则自用。

    3月15日,记者来到蓝宝大厦。门口贴着一份呼市第一医院的公告:金鹰集团已经搬离蓝宝大厦,蓝宝大厦现由我院和政府接收单位共同管理。据悉,为建设金鹰国际CBD中心,呼市第一医院一栋老干部病房楼当时也被拆掉了。

    蓝宝大厦一楼大厅里,乱七八糟地堆放着金鹰集团和郑泽的各类获奖证书以及签约仪式照片、郑泽与某些知名人士的合影。想来郑泽风头正劲时,这些证书、照片都是摆放在显著位置的。现在,却只能被当作垃圾处理了。

    2007年2月初,呼和浩特市委机关报《呼和浩特日报》刊登了一条标题为《金鹰国际CBD中心项目业主变更》的消息,文章称:根据金鹰国际集团已经无法继续投资建设CBD中心项目的实际,经协商,金鹰国际日前表示愿意放弃投资建设权利。呼市政府于2007年1月29日解除了与金鹰的合作协议。经协商由中国海亮集团全面承接CBD中心项目的投资建设,并且于2007年1月30日签订了合作协议。据了解,中国海亮集团已经于2月1日打入资金1亿元,另有1亿元资金即将入账。

    呼市政府到底是如何与金鹰国际集团“协商”的?其中又经历了怎样的曲折和艰难?金鹰国际集团是不是心甘情愿、心悦诚服地放弃了CBD中心项目?外界难以猜测。但金鹰国际集团员工却从1月下旬就没见到过董事长郑泽。

    2月2日,郑泽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此案引起了中纪委和公安部的重视。至于郑泽所涉嫌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记者了解到,在手续不全的情况下,金鹰国际采用有奖销售等方式大肆向社会卖楼花,短期内吸揽巨额资金,案发后上亿资金去向不明。

    郑泽真相 3

    原是王木匠领导皮包公司

    郑泽演绎的传奇剧情虽然告一段落,但谜底并未揭开,人们禁不住追问:这个郑泽到底是什么人?

    虽然郑泽当初曾这样介绍自己的简历:郑泽,祖籍湖北黄冈。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从商,先后在香港、深圳、广州、上海、江苏等地从事商贸经营和实业投资。1999年前往中国西部地区考察。2001年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合作成立了金鹰国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任集团董事长、总裁。但出现今天的局面,如果说郑泽仅仅是个在市场大潮中投机钻营的骗子或奸商,呼市人绝对不会意外。

    然而,接着传来的消息却让所有人大吃一惊:郑泽,真名王细牛,原是湖北省孝感市隆感湖农场卫生院的木匠,他是接父亲的班到农场卫生院工作的。曾出外游历东南沿海,结识了一些有头有脸的人物,后来通过某种渠道在香港注册了一家公司,再化名郑泽来到中国西部。公安机关已经发现其有多个假身份证和假姓名。而郑泽的所谓“香港金鹰国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际上只是一个无地址、无人员、无实业的“三无”皮包公司。

    震惊之后反而是不敢相信了。木匠?一个木匠竟能“忽悠”政府各级官员?忽悠得咱自己炸掉了办公大楼给人家腾地搞“开发”?这也太天方夜谭了吧?有人这样惊呼。

    另有一种声音认为,即使郑泽曾经是一个木匠,但也不应该因此而小看他。据公开报道,郑泽有着众多荣誉:2004年中国西部大开发五周年回顾活动组委会授予郑泽“西部开发杰出贡献奖”;2005年1月,世界华商促进会授予郑泽“爱国企业家”和“杰出爱国人士”荣誉;2005年2月国家建设部授予郑泽“中国建设系统优秀企业领导”称号……

    郑泽的传奇,体现在他由一个知名企业家到“王木匠”的突变过程中,更体现在他由“王木匠”变为满身光环的企业家的“奋斗”历程中。只是这个“奋斗”过程还是待解之谜。

    在郑泽的两次转变中,除了郑泽自身的努力,还有什么人为他提供了表演的舞台?这个问题耐人寻味,很有追究的必要。

  ■本报特派呼和浩特记者 薛振宇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