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受损维修合同:不要让伤害成为死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2 15:26:47

不要让伤害成为死结

岳强

人与人之间,伤害与被伤害总是难免的。那么,是非恩怨该怎样了结呢?也许能拯救怒火的,只有水;能拯救冬的,只有春;能拯救恨的,只有爱;能拯救魔鬼的,只有天使;能拯救黑暗的,只有光明;能拯救心灵的,只有宽容。心宽才能地广,才有好山好水一路相随。报载,在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人新标准中,包括了良好的处世能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两项内容。而人际关系是否宽松和谐,往往取决于我们对待伤害和被伤害的态度。古训说,我有负于人,不可忘也;人有负于我,不可不忘也。

记住自己对别人的伤害,可以少干蠢事

有一个青年脾气很坏,动辄火冒三丈,即使是一点小事,也常常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他不知不觉地得罪了许多人,和周围人的关系弄得很僵。有一天,他的父亲把一袋钉子交到他手上,指着自家的院墙对他说:“以后你每发一次脾气,就往墙上钉一颗钉子。”

第一天,青年在墙上钉了26颗钉子。第二天,他往墙上钉的钉子少了一颗。以后,他往墙上钉钉子的数量越来越少。青年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后来,他终于学会了控制自己,遇事再也不乱发脾气了。父亲为他的进步感到高兴,指着那面钉满钉子的院墙,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你做得很好。不过,从现在起,你还得做一件事,每当你自己控制住自己的脾气时,就把墙上的钉子拔出一颗。”

日子一天天过去,院墙上的钉子一颗颗减少。终于有一天,青年告诉父亲,墙上所有的钉子都被拔了下来。父亲拉着青年的手,神情庄重地站在院墙前:“我的孩子,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些洞吧,他们和你对待别人的伤害有什么区别呢?钉过钉子的院墙,再也无法恢复原样了。同样,你给别人心灵造成的创伤,也会留下永远的伤痕,不关你事后说了多少次对不起。所以,记住这些洞,再也不要干蠢事了。”

青年是幸运的,因为他有一个深明大义的父亲。让我们用那些理性的钉子警醒自己吧,尽量避免伤害别人。因为每伤害一个人,你的前面就多了一堵墙,墙与墙相连,你的人生就走进了死胡同。假如已经伤害了,那就牢牢记住。经常想想自己干的蠢事,可以在今后少干蠢事。

忘记是快乐的一种形式,尤其是忘记别人对自己的伤害

雨果20岁时,与美丽的女画家阿黛·弗切尔结婚,生有三男两女。可这个幸福的家庭到了1832年,也就是婚后第十年,突然发生了变故,阿黛移情别恋,追随另一位作家而去。雨果一下子陷入巨大的痛苦之中,简直无法承受这突如其来的打击。

阿黛离开雨果后,日子过得并不如意,经济拮据,甚至一度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她精心制作了一只镶有雨果、拉马丁、小仲马和乔治·桑四位作家姓名的木盒,到街上出售,试图赚些钱,但因为要价过高,无人问津。有一天,雨果偶然遇到卖木盒的阿黛,就托人过去悄悄买下了。

阿黛过去对自己的背叛与伤害,他已经忘记了。他现在看到的,只是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他能帮助别人,为什么不能帮助自己的前妻呢?这只木盒至今还陈列在巴黎雨果故居展览馆里。

用伤害对待伤害,伤害就成了一个死结。还是唐伯虎说得好,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另一位法国文豪卢梭,11岁时爱上了刚好比他大11岁的德·菲尔松小姐,深深地被她身上特有的那种成熟女孩的清纯和靓丽所吸引,而德·菲尔松似乎也喜欢卢梭。于是,两人轰轰烈烈地相恋了。但不久卢梭就发现,德·菲尔松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激起她所暗恋的另一个男人的醋意,用他自己的话说:“只不过是为了遮掩一些其他的勾当”。卢梭那颗早熟而敏感的心受到了巨大的伤害,他发誓再也不见这个玩弄别人感情的女子。

20年后,已经大名鼎鼎的卢梭荣归故里,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他看到了坐在另一条船上的德·菲尔松。她衣着简单,面容憔悴,神情黯淡,完全没有了往日的风采。如果换成一个鼠肚鸡肠的人,他会凑过去和她打招呼,旧事重提,让她无地自容,这是多好的复仇机会啊。即使仅仅过去打个招呼,对极要面子的德·菲尔松也是一种很好的示威。但卢梭悄悄把船划开了,他觉得和一个40岁的女人算陈年旧账毫无意义。

雨果是一个快乐的人,卢梭也是。他们因忘记而轻松,因轻松而快乐。

坦然面对伤害,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境界

有一位禅师,因生活纯净而受到别人的敬重。在他住处附近,有一家食品店,店家有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儿。不经意间,店家发现女儿的肚子大了起来,于是异常震怒。在父母的苦苦逼问下,女孩吞吞吐吐地说出了禅师的名字。怒不可遏的店家找到禅师。将禅师贬损得一无是处。禅师静静地听着,只是淡淡地说了四个字:“是这样吗?”

孩子生下来后,店家把他送给了禅师。名誉扫地的禅师在人们的冷嘲热讽中,精心喂养着孩子。一年以后,那位未婚妈妈终于良心发现,老老实实地向父母坦白了实情,原来孩子的生父是在鱼市工作的一个青年。

店家夫妇立即带着他们的女儿找到禅师,向他道歉,请他原谅,并要求把孩子带回去。禅师依旧平静地听着,只是在交回孩子的时候轻声说:“是这样吗?”仿佛什么事也没发生过。禅师忍辱负重的德行、宽广的胸怀和淡泊宁静的人生境界,赢得了人们更广泛、更长久的称颂。

面对伤害你,可以反唇相讥,你的口才不一定比对方差,但我更欣赏禅师的做法,因为争吵是一个让双方更加巩固各自偏见的过程。美国著名政治家爱默生说:“你的为人胜过你的雄辩。”一个好人无需摇唇鼓舌地为自己开脱什么,而一个恶人即使巧舌如簧,也是无味的聒噪。

见2003年7月4日《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