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8周肚子图片欣赏:军队思想政治建设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0:59:01

军队思想政治建设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政治工作作为我军的生命线,是我军的看家本领和传家法宝,也是我军的真正优势所在。这已为我军70多年的历史所证实。新的时代,新的环境,新的使命,历史地要求我军政治工作必须继往开来,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江泽民同志自主持中央军委工作以来,十分重视军队政治工作、他着眼于时代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从战略的高度提出了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全军各项建设首位的科学命题,为我军政治工作的创新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也为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军队思想政治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导。

    江主席深刻地指出,90年代以来,我军建设所处的历史条件发生了一系列意义重大的新变化:一个是国际战略格局走向多极化,另一个是世界新的军事变革的兴起,再一个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不仅同改革开放以前有很大的不同,与80年代后期也有了很大的不同。我们研究军队建设的任何问题,都要着眼于这些新的历史条件。思想政治建设是军队建设这一系统工程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军队思想政治建设,就必须首先把我军建设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搞清楚。

    一、国际背景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国际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令人眼花缭乱。这种变化,不仅改革开放之初我们没有预料到,就是80年代中后期我们也没有想到。这种变化的直接后果就是两极格局被打破,多极格局尚在酝酿中,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我军思想政治建设面临着国际形势剧变、世界新军事革命和“信息霸权”的挑战和考验。

    (-)国际战略格局正在由两极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我军思想政治建设的“大气候”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20世纪是个动荡不安的世纪,也是一个发生巨大变动的世纪。这个世纪上半叶的主题是战争与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又经历了相当长的“冷战”时期。特别是由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全球范围的军事对抗与竞争,使得这一时期始终存在着爆发世界大战的危险。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旧的两极格局开始被打破,但新的世界秩序一时尚未建立,整个世界战略格局正处在大变动、大分化、大组合的历史转折时期。但应当肯定的是:一方面,和平与发展仍然是这个时代的主题:另一方面,世界并不太平,因种族、民族、宗教和领土争端等因素而引发的局部冲突和局部战争时有发生。尤其是国际力量对比严重失衡,使得美国这个唯一的超级大国,以其经济、科技、军事上的强大实力,在全球范围内极力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充当世界“警察”,动辄武力威胁,大搞“炮舰政策”,鼓吹所谓“人权高于主权”、“新干涉主义”等口号。科索沃战争凸现出美国的霸权主义,比起过去具有更大的进攻性、侵略性、扩张性和冒险性。“9·11”事件发生后,美国更是打着“反恐”的招牌,在全球进行战略扩张,其“世界警察”的嘴脸愈益彰显。

    社会主义中国作为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中坚力量,历来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的“眼中钉”和“肉中刺”。它们一直把中国视作其推行霸权主义的严重障碍,千方百计地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领域,对我进行渗透和施压,企图实现其“西化”、“分化”中国的目的。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在国际总体力量对比中,“一超多强”的国际战略格局不会很快改变,“西强我弱”的态势不会很快改变,国际共运处于低潮的局面不会很快政变,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和平演变”的战略图谋不会很快改变,美国对我实行“接触”加“遏制”的政策不会很快改变。这些情况表明我军思想政治建设的国际“大气候”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如何有效地反对和抵制西方敌对势力所鼓吹的“军队非党化”、“军队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等谬论,始终不渝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如何有效地反对和抵制国外境外敌对势力的心战、策反和渗透活动,始终保持部队的安全稳定和集中统一;如何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挫折、陷入低潮的情况下,正确看待当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坚定广大官兵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胜的理想和信念;如何在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下,居安思危、常备不懈,警惕和反对国际反华势力对我国的侵犯、分裂和颠覆活动,忠实地履行我军的神圣职责;等等,都是我们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军队思想政治建设这一重大课题不能不考虑的问题。

    (二)世界新军事革命的广泛兴起,装备技术上“敌优我劣”的态势将长期存在,使我军思想政治建设为军事斗争准备和“打得赢”提供精神动力的任务更加艰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一场新的军事革命正在世界范围内日益兴起,使世界军事领域正在形成以发展高技术和加强质量建设为主要目标的竞争态势。当一些国家还在研究“今天和明天的军队”的时候,有的国家已经在研究“后天的军队”了。世界新军事革命深刻地改变着军事斗争的面貌,使军事理论、战争形态、战场环境、作战手段和指挥方法等,都在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而所有这些变革,归根到底都要反映在部队战斗力结构和生成上。因此,世界新军事革命不仅对我军提出了武器装备、编制体制、官兵素质能否适应未来高技术战争要求的问题,而且也提出了在未来高技术战争中能不能有效发挥我军政治优势的问题。尤其在我军武器装备总体上将长期处于落后的特定情况下,“以劣胜优”必然成为我军打赢未来高技术战争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也就是说,如何在未来高技术战争中发挥我军固有的政治优势,真正达成“以劣胜优”的战略目的,就成为我军思想政治建设为军事斗争准备和“打得赢”提供精神动力的主要任务。

    然而,面对世界新军事革命浪潮的冲击,一些官兵习惯于从军事上考虑问题,而从思想政治建设的角度看问题、想办法的则较少,有的官兵甚至对我军政治优势产生了怀疑等不良心理。比如,由于高技术战争表现为综合国力的较量,一些官兵就片面地认为只要国民经济搞上去了,武器装备好起来了,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似乎思想政治素质强不强无关紧要。又比如,由于高技术战争要求军队建设全方位提高科技含量,一些官兵就片面认为未来高技术战争打的是技术仗,技术决定一切,至于人的思想觉悟和勇敢精神,似乎可有可无。实际上,世界新军事革命不仅给我军军事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考验,而且也给我军思想政治建设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考验。比如,在平时训练和军事斗争准备中,如何培养官兵适应高技术战争需要的心理素质,帮助官兵克服“恐高心理”,坚定“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信心;如何贯彻好质量建军和科技强军的思想,提高广大官兵的科技文化水平,建设一支高素质复合型军事人才队伍。再比如,在未来的高技术战争中,如何结合新的战场条件,发挥我军人民战争的传统优势;如何结合新的战场情况,发挥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如何把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与提高武器装备的效能有机地统一起来,实现人与武器的最佳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能;等等。美国战略和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在关于《海湾战争的军事经验和教训》中指出:“在海湾战争中,有什么其他的因素显示了重要意义?首屈一指的是人。”“说到底,赢得这场战争胜利的是人,而不是机器或技术。”(《海湾战争》下,军事科学出版社1992年8月版,第178页)可以说,世界新军事革命的广泛兴起,不仅没有降低思想政治建设在战斗力生成中的应有地位和作用,反而对思想政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我军思想政治建设为军事斗争准备和打赢未来高技术战争提供精神动力的任务,更加复杂、艰巨。

      (三)伴随着意识形态渗透的经济全球化,在给我军思想政治建设带来创新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使之面临着西方敌对势力“文化资本”渗透的严峻挑战

    1999年11月15日,中美两国代表在北京签署了《中美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协议》,这标志着中美就中国加入全球贸易组织的双边谈判正式结束,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排除了最大的障碍,意味着中国经济向真正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大潮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而2001年11月世贸组织多哈会议,正式吸收中国为世贸组织成员国,更标志着中国开始融入“全球化”大潮。所谓经济全球化,就是指世界经济活动向全球的扩张,包括生产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和金融活动的全球化等多方面的内容。因此,就经济生活而言,全球化对正在蓬勃发展的中国来说,无疑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有利于我们吸引、利用外资,弥补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有利于我们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实现技术发展的“后发优势”和赶超;有利于我们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有利于促进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有利于我们发挥比较优势,开拓国际市场,使我国经济尽快走出总需求疲软的状况;有利于那些本来就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如纺织、服装、制鞋、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企业,进一步参与国际竞争,增加国内就业机会;等等。总之。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为我军官兵安心在部队服役提供了一个丰厚的物质条件,为解决部分官兵下岗亲属再就业和复员、转业官兵的第二次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也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在贯彻物质利益原则中,更好地发挥改造人、教育人、引导人的功能。而这一切必将更加坚定广大官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信念。

    然而,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在它的推动和带领下,当代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文化、科技等正日益冲破传统民族国家的界限,在全世界范围内全方位地展开。这就为西方敌对势力借助其经济和信息技术优势,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的“文化资本”渗透和扩张提供了一个充分施展其“才能”的机会,使我军思想政治建设面临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文化帝国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全面渗透的严峻挑战。为达到其经济和政治上的目的,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强国在全球推行“文化帝国主义”,把大量的书籍、电视片、电影、音乐等精神产品输入其他国家,并通过因特网向全世界倾销其价值标准、意识形态和社会文化观念,力图控制人们的心灵,使人们成为它们精神上的奴隶。它们还常常挥舞着“人权”、“人道”的大棒,高呼“人权高于主权”的口号,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所谓的“人道干预”和各种各样的“制裁”,强迫人们接受它们的政治理念和文化价值观念。面对“全球化”背景下的西方敌对势力“文化资本”的入侵,我军思想政治建设必须用邓小平理论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作品武装人、引导人、塑造人和鼓舞人,真正筑牢广大官兵抵御“文化帝国主义”、“文化霸权主义”渗透与扩张的思想防线,牢牢占领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

   (四)信息扩张及信息网络化,既给我军政治工作带来了载体更新的迫切要求,又使我军思想政治建设面临着世界信息强国“信息霸权”的挑战

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全球范围内信息资源的充分开发和总量的扩张,使世界信息量呈爆炸式增长。1995年的全球总信息量是1985年的 2400倍,现在一天的信息总量相当于 1955年全年信息总量的 65倍。在这样一个信息时代,国家政治与国际政治的界限趋于模糊,国家政治安全将不同程度受到国际政治的影响和冲击,信息强国控制信息,左右国际舆论一边倒,往往使正义蒙冤受屈。科索沃战争已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这一点。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国家的政治稳定、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信息的生产、扩散和应用。我国原本是一个信息技术相对落后的国家,但近几年来的高速发展,我国的信息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准。仅从互联网用户数量的增长上看,1997年底我国有互联网用户62万,到2000年6月就达到1690万,2000年底更是达到2250万。在短短的三年内,就增长了35倍多。有人估计,按照现在的发展速度,到2004年中国互联网用户数量将与日本持平,到2005年中国互联网用户数量将位居世界第一,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市场。

事实已经说明,互联网络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使得在家办公、在家购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天河”已不再是梦想。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我军思想政治建设提供了全新的载体。全军军事训练网、全军宣传文化网以及各军兵种、大军区局域网等网络的开通,使得“班长遇难题,总部指迷津”、“连队订食谱,网上找资料”等成为现实,不少军师级单位实现了“政治工作网络化”。可以说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拓宽了思想政治建设研究领域和发挥服务保证作用的空间,无疑为我军思想政治建设增添了活力。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使得思想政治建设面临着“信息霸权”的挑战,以至于有人提出“信息安全是最大的安全”。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其信息强国的优势在网上肆意散布信息,攻击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人权状况和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制度,宣扬西方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政治制度,在网络上对我进行“和平演变”。网站、网吧已成为年轻人接受教育和娱乐的新场所,面对纷繁复杂、无奇不有、良莠并存的网络信息,如果取舍不当,势必成为反动、淫秽、暴力等信息的“牺牲品”。网络的开放性,使得信息极易被他人破坏、删改或盗用,尤其是军内的密级信息,必将成为敌对势力千方百计搜集的目标,反窃密、保证信息安全也就成了亟需解决的问题。诸如此类的新情况,使得牢牢占领互联网这块阵地,高度重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成为我军思想政治建设在信息时代必须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

    二、国内背景

    我军思想政治建设所处的社会环境,较之改革开放之初有了全方位的改变,就是与90年代初相比,也有了明显的不同。最根本的就是经济体制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一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这一巨大变化,不仅给我军思想政治建设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而且也使我军思想政治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挑战、新课题。

(-)社会的全面开放,既给我军思想政治建设提供了吸收、借鉴新观念、新经验的机遇,又带来了“酒绿灯红”的影响和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的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从最初的5个经济特区到 14个沿海开放城市和 5个沿海经济开发区,到开发上海浦东带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到开放13个边境市县镇,到进一步开放内陆所有省会、自治区首府城市,逐步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外开放不仅带来了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更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和观念的不断更新,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参与国家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人们的精神面貌为之焕然一新。全面对外开放,使我们认识到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于是,根据自己的国情、军情,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经济建设和军队建设的成功经验,就成为我们对外开放的重要目的之一。我军的建设,是在新军事革命兴起和国际竞争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囿于一域,自我设计,“你打你的现代化,我搞我的土办法”是不行的;自我欣赏和满足于纵向的弥补差距而不是进行世界性的横向比较也是没有意义的。

    随着军事领域的激烈竞争和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外军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军队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为了加强军队的质量建设,提高军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各国都十分重视治军问题的研究,采取了许多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我们应该也有必要学习、借鉴国外在治军方面的成功而有益的经验并为我所用。江主席在论及20年来军队建设的经验时,专门讲了一个学习借鉴外军有效经验与保持我军特色的关系。他指出:“在当今世界,任何一支军队,如果关起门来搞建设,拒绝学习国外先进的东西,是不可能实现现代化的。我军进行现代化建设,必须面向世界,跟上世界军事变革和发展的潮流,积极借鉴各国军队特别是发达国家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有效经验,有选择地引进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管理方法。”(1998年12月25日,《关于二十年来军队建设的历史经验》)事实上,世界各国军队建设有很多共性的东西,反映了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一般特点和规律,是可以也应该学习和借鉴的。包括某些外军的法律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和措施、工资福利制度、调动官兵积极性的激励机制、精神教育与作战、训练相结合的方式方法等政治性比较强的部分,除了阶级性质和运用的目的不一样以外,确实存在着各国军队都可以相互借鉴的普遍性内容。对于这些共通的东西,应当家鲁迅先生所主张的那样,实行“拿来主义”。借鉴别人的长处就是捷径,不重复自己走过的老路就有创新。可以说,全面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为我军更好地学习借鉴外军成功做法和经验,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但另一方面,国门打开了,也会飞进一些“苍蝇”和“蚊子”,带来消极腐朽的东西。尤其是资产阶级腐朽思想文化的乘隙而入,与我国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封建主义、殖民主义的思想文化相勾结,使得以“酒绿灯红”为代表的腐朽思想文化对广大官兵具有较大的侵蚀性。于是,如何保持官兵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思想道德的纯洁性,如何保持我军的性质、本色和作风不变,如何“既能留住孩子又能把脏水泼出去”等问题,就成为我军思想政治建设在学习借鉴中必须首先解决的课题。

(二)改革的不断深化,既给我军思想政治建设的改革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也使官兵增添了“后顾之忧”,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明显加大

    改革是当今时代的一大潮流。从20世纪50年代起,无论是社会主义阵营还是资本主义国家,都不约而同地掀起改革浪潮。时至今日,改革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和议论的课题。尤其是中国的改革,以其独特的改革战略和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更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策,改革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是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动力。从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是我国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作为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坚强柱石的人民军队的跨世纪建设和发展,官兵思想观念、行为取向的变化,都与日益深化的改革实践息息相关。一方面,改革作为一项系统的配套工程,它需要方方面面的齐抓共管,需要军队(包括思想政治建设)的改革和发展与之相适应;另一方面,国家改革所取得的丰硕的物质成果和成功的经验做法,又为我军(包括思想政治建设)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和有效的经验支持。同时,多年以来所形成的敢闯敢干的改革精神,对于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改革来说,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全社会所形成的要求改革并积极参与改革的浓厚氛围,为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改革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这一切都为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和机遇。

    但是,改革毕竟是对原有利益关系的再调整,必然会涉及广大官兵的切身利益,并引发他们的一些“后顾之忧”,产生了一些不安心军营、不安心本职的浮躁心理,从而加大了我军思想政治建设的难度。比如,转业干部大都最想到政府机构任职。但近年来,由于精简机构的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大量公务员被分流安置,部队转业干部再想进入政府机构就困难得多了。加上其他方面的改革,人才竞争力度加大,使得转业干部安置越来越困难,不少干部感到后路越来越“窄”。再比如,为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减轻企业的额外负担,需要分流出大量的富余人员。这些被分流出来的人员,一时没有妥善安置的,就成了下岗职工。这其中就有不少人是我军官兵的家属或亲属。家属或亲属下岗,带来了家庭生活的困难,牵扯了一些干部战士的大量时间和精力,影响了部队的正常工作,成为近年来困扰部队的又一热点问题。面对广大官兵的“后顾之忧”,思想政治建设必须突出拥护和支持改革这个时代性课题,着力使广大官兵提高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形成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立足军营建功立业,以搞好部队建设的实际行动拥护和支持深化改革。

(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产生的“四个多样化”,既给我军思想政治建设带来了新活力,又带来一系列新的挑战和考验

    我国社会环境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正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体制,不仅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完全不同,就是与党的十四大以前所实行的有计划商品经济也有很大的不同。与这一新的经济体制相适应,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经济基础不再是单纯的“一大二公”的公有制,而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正是这种经济成份的多样化导致了社会经济利益的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社会组织的多样化,社会岗位和就业形式的多样化。在我国社会处于重大转折时期的特殊历史条件下,“四个多样化”对我军官兵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人际交往等都产生了很大影响,从而也对我军的思想政治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考验。如何看待“四个多样化”所带来的影响,不仅关系到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态度,关系到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而且关系到对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建设指导思想的正确认识和把握。因此,这也是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军队思想政治建设首先必须明确的一个重大问题。

    分析和认识“四个多样化”的社会环境,必须确立这样一种思想,那就是:尽管“四个多样化”给部队思想政治建设带来了许多新矛盾和新问题,但其积极方面应当是占主导地位的。否则,我们就不能解释新时期以来部队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第一,“四个多样化”反映了我们党对基本国情的正确认识,给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有利于官兵在巨大的现实成就面前更加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四个多样化”表明我们党在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摆脱了长期困扰我们的“左”的思想观念的束缚,坚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来制定党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从而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事实胜于雄辩。中国所取得的成就,充分证明了指导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性,给部队加强科学理论武装和坚定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最具说服力的实践依据和生动的学习课堂。

    第二,“四个多样化”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给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新活力,有利于官兵从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中进一步增强献身国防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和决心。经济成份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打破了以往那种统得过多过死的僵化体制和发展模式,实行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所有制结构和按劳分配与按各种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多种分配方式,极大地调动了人们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力地解放和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从而也逐步改善了官兵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营造出拴心留人的育人环境,增强了部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有利于他们安心本职、扎根军营建功立业。

    第三,“四个多样化”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新成果,给思想观念的更新带来了新活力,有利于官兵在观念进步和素质优化中释放出越来越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四个多样化”所带来的全社会的民主意识、开放意识、竞争意识的增强和素质观念、法制观念的确立,不仅是我国经济建设所迫切需要的,也是加强军队质量建设、增强我军思想政治建设的针对性、系统性和创造性所不可或缺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新形势下提高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实效,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要开阔官兵的视野,促进观念更新,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而“四个多样化”的社会环境恰恰为思想政治建设提供了这样一个吸收、借鉴积极因素的有利条件。

    第四,“四个多样化”反映了我们党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丰富性,给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带来了新活力,有利于我军思想政治建设在经受时代的考验中获得创新发展的更大机遇。对于比较单纯的社会环境和工作对象,思想政治建设的作用可能较易于发挥。但由于这种社会环境和工作对象对思想政治建设的挑战性小,因而并不有利于思想政治建设在经受考验中得以创新发展。而“四个多样化”的复杂社会环境,要求思想政治建设必须在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措施手段上来一个大转变,通过对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解决,不断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并在这种不断“适应”中逐步推进思想政治建设的创新发展。

    第五,“四个多样化”反映了我国社会生活的多姿多彩,给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异彩纷呈带来了新活力,有利于我军思想政治建设在利用吸收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中内容更丰富、手段更多样、天地更广阔。思想政治建设的生命力来源于现实生活的丰富多彩,它通过不断吸收社会生活中的养分,来丰富自己的内容,更新自己的手段和形式。“四个多样化”的社会生活为此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比如,把法制手段引入军营,有利于增强部队教育管理的力度;借鉴现代传媒中寓教于乐的活泼形式,可以增强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而社会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的多样化,在拓宽官兵出路方面,可以减轻思想政治建设的某些压力。

    但是,我们也不能因为“四个多样化”给我军思想政治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而忽略其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从一定意义上讲,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军思想政治建设之所以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原因就在于社会环境发生的这种深刻变化,就在于“四个多样化”的社会环境给我军思想政治建设带来了多方面的挑战和考验。

    首先,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使教育管理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给确保部队的安全稳定和集中统一带来了新的难题。我军官兵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四个多样化”的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必然会从各种渠道渗透到军营中来,使得军营这块“净土”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污染”。可以说,“社会上刮什么风,部队就下什么雨”的现象并不少见。有的官兵热衷于同社会上的一些“暴发户”、“大款户”攀收入、比“潇洒”,结果是越比越泄气,感到在部队没多大出息;有的干部甚至包括少数高中级领导干部,由于经常受一些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的诱惑,沉湎于“酒绿灯红”之中,完全丧失了一个革命军人最起码的道德准则。有的官兵受好奇心和社交欲的驱使,自觉不自觉地参与了形形色色的社会组织,个别人甚至违反规定,擅自参与了诸如“法轮功”这样的邪教组织,极个别的还发生了与黑社会组织合伙犯罪的严重案件。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使许多沿海城市出现了通宵达旦的“夜生活”,对驻地一些官兵有着较大的诱惑力,有些“夜生活”很热闹的区域,甚至成了藏污纳垢的场所,官兵一旦涉足,后果将不堪设想。近些年一些单位之所以存在着“熄灯后发生问题”有所增多的现象,就是因为少数官兵认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军营的生活太枯燥”,不惜以身试法,“潇洒走一回”。另外,社会岗位和就业形式的多样化,使一些部队的周边环境,形成了“门前是酒楼,门后是岗楼;墙内是操场,墙外是市场;里面是营区哨所,外面是舞厅发廊”的复杂局面。一些官兵的同乡、亲属远道来驻地打工和一些退伍老兵长期滞留驻地谋职打工的现象也日趋增多,由此引发的各种矛盾和纠纷呈明显上升趋势。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地干扰了部队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加大了经常性教育与管理工作的难度,使部队的安全稳定和集中统一存在着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

    其次,千差万别的工作对象,给我军思想政治建设特别是经常性思想教育带来了新的矛盾。在改革开放前的几十年中,我军官兵的成份无非是学生、工人和农民三大类。那时的工作对象,思想比较单纯,特点比较单一。而今天,“四个多样化”的客观现实,使原来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三大群体进一步分化,多种多样有着不同利益要求的利益群体应运而生,这也必然使部队官兵的成分结构日趋复杂化,兵员个体的差异性明显增大。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既有少数文盲半文盲,又有越来越多的专科生、本科生,甚至还有研究生。生活阅历越来越复杂——不仅有刚出校门的“学生兵”,而且还有越来越多的打工仔、打工妹、个体户,下岗职工,有的当过公司经理,有的甚至还炒过股并带股入伍。家庭背景千差万别——既有来自东部沿海地区家产万贯富裕户、大款户的富家子弟,又有来自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的中西部老少边穷地区的农村青年;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的同时,单亲家庭出身的战士也呈上升趋势(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兵员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兵役制度的改革,使义务兵服役时间由原来的3-5年减少到2年;士官制度的改革,使得士官在兵员结构中的比例越来越大;与此相适应的是,技术兵数量明显增多。兵员成份越来越大的差异性和复杂性,使得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在统一官兵的思想认识上遇到了新的挑战,“众口难调”的状况更加突出。过去一堂课管“一片”,一本教材管几年。而现在,同样的教育,可能对战士管用,对干部则不一定管用;对文化程度低的可能管用,对文化程度高的则不一定管用;对来自贫困地区的官兵可能管用,对来自富裕地区的官兵则不一定管用。战士服役年限的缩短,也使以往的教育内容面临着调整。另外,以往我们思想政治教育“一个模式”的目标追求,也明显不适应官兵成份的这种千差万别。文盲半文盲当然不能与大学生设置同样的培养目标,“学生兵”也不能与“经理兵”一样“一视同仁”。如此等等,都给我军思想政治建设增添了新的矛盾。

    再次,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给保持官兵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思想道德的纯洁性带来了新的难度。存在决定意识。多样化的社会存在,必然会相应地产生多元化的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多元化则容易导致各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的相互碰撞和激荡,使思想政治领域里的矛盾和斗争变得异常复杂和激烈。在我们不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的同时,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腐朽思想文化乘机而入,与我国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封建主义、殖民主义文化勾结起来,使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泛滥,唯心论、有神论、伪科学和反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思潮有所抬头,封建迷信、卖淫嫖娼等一些曾经绝迹的社会丑恶现象死灰复燃,对官兵思想的冲击和影响不可低估。比如:有的理想信念动摇,不相信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的前途信心不足;有的经不起敌对分子的拉拢腐蚀,丧失了革命立场,甚至在政治上变了节;有的精神空虚,相信宗教、迷信,相信“法轮功”之类邪教组织宣传的伪科学;等等。同时,价值观念的碰撞也引起了官兵思想上的种种矛盾与冲突:一是理想信念与精神空虚的冲突;二是倡导集体主义与个人至上、利己主义的冲突;三是正确的金钱观与拜金主义的冲突;四是保持艰苦奋斗本色与享乐主义的冲突;五是掌权为民为公与以权谋私的冲突;六是建立纯洁的内部关系与人际交往功利化、庸俗化影响的冲突:七是组织纪律严明与松懈涣散的冲突;八是选贤任能与卖官鬻爵的冲突;九是求真务实与弄虚作假的冲突:十是崇尚科学与各种迷信、伪科学的冲突。大量的事实说明,由于“四个多样化”的突出存在,思想文化战线和意识形态领域占领与反占领、争夺与反争夺的斗争更加尖锐、复杂,种种价值观念的相互碰撞,使得确保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切实掌握部队,确保人民军队的性质永远不变,面临着更严峻的考验。

    最后,多姿多彩的大众文化市场,给部队的文化生活带来了新的冲击。与“四个多样化”的社会环境相适应,随着文化设施和文化消费的发展,形成了种类繁多、项目齐全、拥有众多消费者的新兴大众文化市场。其特点是:设备高档,消费昂贵,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服务周到,吸引力强,覆盖面广。从沿海到内地,从南方到北方,从大城市到小集镇,歌舞厅、影视厅、电子游戏厅、卡拉OK厅等文化娱乐场所随处可见;歌舞晚会、时装表演、选美大赛、体育比赛等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大众文化市场的迅速兴起,在给军营文化生活的发展带来了活力、丰富了内容的同时,无疑也使军营文化生活面临着一些新的矛盾。一是大众文化市场的纯娱乐性与部队文化生活的重思想性有一定的距离。作为社会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军营文化生活的最主要功能表现在对官兵的教育、激励上,注重思想性、战斗性。而大众文化市场的活动项目大多偏重于纯娱乐性,只是满足人们的感官需要。这类文化流入军营后,一些官兵不加取舍,一味模仿,少数官兵甚至感到文化活动不出营门没劲,不请地方参加没味,不搞点“流行色”没趣,以致少数单位的军营文化生活缺乏“兵味”,无形中削弱了军营文化的功能和作用。二是大众文化市场的多样性对部队相对单调的文化生活有一定的吸引力。大众文化市场的发展,使一些驻城市部队昔日寂静的营区而今几乎处在夜总会、歌舞厅和游乐场所的包围之中。过去,部队的文化生活比地方活跃,军营是节假日军民联欢的最佳场所;如今,各部队虽然也充实了些中高档文化器材,但与大众文化市场比起来相形见绌。这种反差,对官兵产生了极大的诱惑力,使基层长期形成的业余时间打球、做游戏、看电影的传统文化活动方式受到从未有过的冲击。三是大众文化的良莠并存对军营文化生活有一定的侵蚀力。应该说,大众文化大多是健康有益的,但确有一些格调不高甚至反动、淫秽的东西。它们借助大众文化的形式传播开来,对一些青年官兵造成较大的影响,致使少数毅志力、自控力较差的官兵在文化垃圾面前打了败仗,成为“黄赌毒”的牺牲品。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从探索军队思想政治建设面临的一些现实矛盾这个角度来做些概括。比如:工作对象的千差万别与思想政治工作相对单一的矛盾;原有一些政策制度的权威性弱化甚至丧失与新的政策制度一时又难以出台的矛盾;党的政策的现实性与对我军官兵要求的先进性的矛盾;官兵竞争意识增强与政治工作缺少竞争机制的矛盾;官兵文化需求的多样化与传统军营文化单调的矛盾;军队内外关系变化与传统的官兵关系、军政军民关系的矛盾;军人开放观念、军队与社会的联系增强与思想政治建设开放性、社会性还不是很高的矛盾;官兵民主平等意识的增强与军队目前民主空气还不够浓厚的矛盾;等等。无论是挑战也好,矛盾也好,说到底,就是社会条件(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思想政治建设没有跟上,显得滞后,带来种种不适应。换言之,思想政治建设还没有很好地适应社会历史条件发生的深刻变化。正如江主席在一次重要会议上的讲话中所明确指出的那样:我们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在抓部队建设上下了很大功夫,费了很多心血,但有时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有的甚至事与愿违。为什么会这样呢?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对军队建设所处的新环境缺乏全面的深刻的认识,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工作措施等等,还不适应。说到底,我们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目的就是要搞清楚思想政治建设如何开展,才能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新的社会环境相适应。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军队思想政治建设,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其进行面面俱到的研究。而应当立足于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现状,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对其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因此,我们依据1999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深入部队调研所掌握的情况,有选择地对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历史经验、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全军各项建设的首位、新时期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历史使命、官兵思想政治素质的结构及培育机制、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法制化、军队思想政治建设贯彻物质利益原则、军队政治工作的改革以及军队思想政治油建设的特点与规律等若干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