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绝色美房客 更新:《虞美人》词牌故事以及相关知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0:21:22

《 虞美人》

 

⊙平⊙仄平平仄(仄韵)
⊙仄平平仄(叶仄)
⊙平⊙仄仄平平(换平韵)                            
⊙仄⊙平平仄仄平平(叶平)                    

⊙平⊙仄平平仄(换仄韵)
⊙仄平平仄(叶仄)
⊙平⊙仄仄平平(再换平韵)
⊙仄⊙平平仄仄平平(叶平)
  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
     我们首先要知道的是,虞美人其实也是一种花名。此花也叫丽春花,锦被花,蝴蝶满园春。不管教哪一个名字,你看,都是十分惹人醉的。虞美人是单独的一朵花开在那长长的花梗上的,花蕾微微下垂的样子,更是神似一个美人含羞的低着头,真是引人遐思的。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它是罂粟的一种,而且是有毒的,尤其是种子。
实在是难以接受这样的事实,如此浓艳华丽,袅袅娉娉的美人花,暗藏的是一种令人生畏的杀机。

————————————————————————————————————————————————————

       是谁赋予它如此美丽的名字的呢?下面讲的故事既是花名的来历,也是词牌的来历。
       让我们的思绪越过时空,来到楚汉相争的年代吧!公元前202年12月,我们的一代西楚霸王项羽,已经被汉王刘邦围困在垓下(古地名,位于今天的安徽省灵璧县东南)。虽经几番突围,还是失败了,而且兵孤粮绝,陷于了四面楚歌,一筹莫展的境地了。于是在一天夜里,项羽和虞姬相对饮酒帐中。项羽想着自己自随叔父项梁起义反秦的那日起,英勇善战。 当年会稽山下的一声吼叫“彼可取而代也”震惊了秦始皇。经过的巨鹿之战,楚军以一当十,而声震天下。多么悔恨鸿门宴那次错失良机,一时心软,放走了刘邦。多少次的血染战袍,好不容易使自己顶天立地傲视群雄了。到头来居然还被曾经俯首称臣的刘邦即将覆灭,真的是心如刀割啊。
       想到这里,他不由万分悲伤,激昂慷慨地唱道:“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唱的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项羽曾经有力拔山河的盖世之气,可是眼前是时运不济啊!你看连我心爱的战马也懒得再跑了。马都不愿意驮我战斗了,亲爱的虞姬知己啊,我该怎么才能保护你了啊?唱完,他的部下全都失声痛哭。


        看到这儿,真的是有种英雄穷途末路的感觉了,是啊,堂堂身高八尺,力能扛鼎的英雄,今天到了如此地步,怎么不令人心痛呢?谁叫你没有刘邦那样做大事的心计呢?我一直认为其实性格对于造就一个人,也是十分重要的。同样一件事,一个位置,要是一个人的性格不同,往往结局是不同的。哎!也许历史注定你就是一个豪杰,而不是一个帝王。换做今天,你大概不会再唱这首《垓下歌》了,而是应该唱“只怪我心太软,心太软,悔恨当初没有杀了刘邦。。。。。。”
      这时候,虞姬掷下酒杯,拔剑翩然起舞,一边流着泪水,一边附和唱道“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和诗而唱,呵呵,大家对这应该不会陌生吧?就好像我们现在的QQ空间里,好友相互和诗和词什么的。虞姬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刘邦的汉兵已经占领了整个楚地,而现在四面都是我们楚国的哀歌。大王你已经战败,斗志也消磨完了,虞姬不会苟且偷生的,当以一死殉情!啧啧,多么悲壮,多么令人肠断的诗歌啊!这也是一首爱情诗,绝命诗。虞姬的这首诗,应该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一首五言诗了。
       项羽听完虞姬唱后,也流了很多泪,正所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啊!于是他对虞姬说“虞姬啊,你不要这样,等我死后,刘邦会收留你的。你又可以像服侍我一样的服侍汉王了,汉王会喜欢你的。”虞姬听后,伤心欲绝,义正言辞的对项羽说“大王,我听说过忠臣不事二君,贞妇不事二夫的。承蒙大王这些年对贱妾的宠爱,我无以报答。唯有立即死在大王面前,来表明我对大王的忠诚之心和清白之志!你赶紧找机会突围吧,你带上我,我会拖累你的。大王,我们来世再见吧!”(当然这是我猜测她当时大概是这样说的)话音一落,宝剑已到颈边。玉手轻轻一抹,霎时鲜血如桃花绽放。虞姬死后,在她身下长出了一株丽草,草顶上开出了一朵艳丽迷人的花,此花就是“虞美人”。。。。。。(我有点不忍写下去了,也许项羽换我,我是不忍去选择让虞姬去死的。因为在那个非常时刻,就算是有一丝活出去的希望,也别要轻易的放弃啊!)
        我不知道项羽当时对虞姬的何去何从是怎么样的想法?但我凭心而论,我更相信他一定是不愿意让虞姬落在汉王刘邦手上的。因为江山和美人,都是英雄帝王所贪欲,所占为己有的,是不允许有他人来掠夺和占有的。因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所以,我敢断定,项羽当时是无可奈何的,他希望的也恰是虞姬为他而殉情,只是他不好怎么对虞姬开口而已。虞姬是何等的聪明女人啊?她如果不死的话,一旦突围的时候,混乱之中,谁有能保证她不会被汉军杀死或者被刘邦所俘虏了呢?谁也不敢保证的。作为女人,在古代成为牺牲品,这是很常见的事。哎,楚王啊!你有这般的心狠,为什么当初放过了刘邦哦?可惜这世上永远也没有后悔药吃了。(有意见和我不同的,你可以砸石头。)
       再说项羽带着无限悲痛,仓促之间草草的掩埋了虞姬。带着八百亲信部下连夜突围而出,最后被汉军逼至了乌江,此时只剩28人了。据说江东还是项羽的地盘的,只是项羽看着眼前的惨景,更觉无颜回去见江东父老,于是乎一声长叹,拔剑自刎了。虽然后来李清照写了一首著名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来感叹我们的西楚霸王的英雄气概,但是我还是有点迷惑和怀疑。倘若历史真是项羽不肯回江东而自杀的话,真不知道他为什么还要拼死突围了,还有就是那样的话,他对得起死去的红颜知己虞姬么?
---————————————————————————————————————————————————————
        我们再来看看历史记载的虞美人虞姬吧。虞姬是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子,虞姬不仅长得美丽,虞姬的舞姿也是楚楚动人,还有她的剑,也同样挥舞得轻盈如水。虞子期是项羽军中的一名战将,他的妹妹就是虞姬了。因为她十分爱慕年轻勇猛的项羽,所以愿意嫁给他为妾,随项羽总是一起出征,形影不离。虞姬墓在今安徽灵璧城东,碑前有一联为:虞兮奈何,自古红颜多薄命;姬耶安在,独留青冢向黄昏。横批:巾帼千秋。


 -————————————————————————————————————————————————————
         这样英雄美人荡气回肠的故事,也就自然被唐人列入教坊演唱了。《虞美人》早先有三种曲调,后来以李煜那首著名的“春花秋月何时了”为韵体正声,因为他的这首实在是太有名了,这一曲也被后人叫作为《一江春水》的。
        我们还是一起来看看一代词帝李煜(音玉)的这首《虞美人》吧!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词解):春天的花和秋天的月,什么时候才能够了结呢?回首过去,象这样美好的事物不知道该有多少。昨天夜里独自在囚禁的小楼里感受着春风的吹拂,真的不忍再想起那失去的故土也在这明月里。我那宫中的雕梁画栋应该还在的,只是不知道我心中那人儿的容貌是否依然。我问着自己到底有多少的苦和愁啊?正像那一江的春水,滚滚不断的向着东流去。
          读完这首凄凉悲壮,意境深远的词,我先是要长叹一下的,这样可以缓和心中的那份愁。婉约派的词是分“四大旗帜”的。这个李煜被称作其中的"愁宗”的。另外三个分别是“闺语”李清照、“别恨”晏殊、“情长”柳永。
         我们只能先简单的介绍一下南唐的历史。南唐在中国历史上属于五代十国里其中的一个,也是最强的一个,公元937年李昪(音变)所建,都城为金陵,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历史39年。南唐在历史上的时间虽然短暂,但绝对称得上是一个艺术的王朝。其文学、美术、音乐、书法等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这种社会文化的盛况就是在中国历史上也是鲜为少见的。公元943年,这个开国皇帝驾崩,他的儿子李璟继位。到了此时的南唐,由于连年征战,国力已是大损,看着看着就在走下坡路了。961年,李璟也驾崩了,这才是李煜上台了。而此时的南唐可以说是烂摊子了,本来李煜这个人也不喜欢做他的什么皇帝,只向往田园般的归隐生活。无奈,他生在这样的背景之中,也由不得他了。
         公元974年,赵匡胤发兵10万,三路并进南唐。第二年三月,宋军已攻至金陵城下。不久城里粮食缺乏,士气低落,李煜只得出城投降,南唐从此灭亡,这个“南面王”也从此俯首称臣了。
         李煜(937-978),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汉族,在位时间(961-975),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李煜可算是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晓诗词集于一身的才子,他尤以词的成就最高。现存世的词约三十八首。他的词作可分为两类。前类主要反映的是宫廷生活和男女之间的情爱,后类为降宋后的亡国之作。明显的能看出,他的第二类的作品成就远远的超过了前者,也被称为“千古词帝”。他的词对于后人的影响实在是很大,不管你是婉约还是豪放,都已受到了他那“神品”般词作的熏陶。

         这首千古名作《虞美人》就是李煜被俘归宋后第三年所写的。也就是这首词要了他的命,算是李煜人生中的绝命词了。据宋代王铚的《默记》记载,李煜最后因写“故国不堪回首”“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流露出对故国的怀念而被被宋太宗用牵机毒杀。时年四十二岁。牵机药有人说是中药马钱子,服后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全身抽搐,头脚缩在一起,状极痛苦。李煜死后,葬洛阳北邙山。
        其实我觉得,对于李煜的灾难,也并非完全因为这首词,我认为他的死,是迟早的。越王勾践曾经卧薪尝胆而复国,我想这种历史上的教训对于当时的宋太宗赵光义来讲,不是不知道,因为谁都知道养虎为患这个道理的。我分析还另外有一个原因的。史书上有记载,赵匡义曾多次强留李煜的的妻子于宫中,也就是小周后。李煜的妻子小周后是一位绝色倾城的美女,而赵匡义对她垂涎不已,念念不忘。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赵匡义强行对小周后进行侮辱的场面,居然将宫廷的画师召来,令其写生绘画。这个皇帝是不是有点变态啊?这幅画就是有名的《熙陵幸小周后图》。据说这幅画1949被带到了台湾,现保存在台湾历史博物馆。

       你想啊,赵匡义这般迷恋小周后,而小周后并不是心甘情愿的,每次还又哭又闹的,人家小周后的心是在李煜身上的。于是这个皇帝于是就要动脑子了,必须斩草除根啊!心想除掉了你家男人,看你还依不依我?其实李煜被毒死的时候,他最后是躺在小周后怀里而亡的,真是人间的一大凄惨啊。这恰恰与霸王别姬的故事是相反的。因为虞姬最后是死在项羽怀中的,而李煜是死在妻子怀里的。不管如何,这都是人生中多么不情愿看见的事情啊!小周后最终也因悲痛欲绝和思念李煜于是自杀身亡,一心追随李煜而去了。
       这个小周后是李煜的前妻周后的妹妹。在李煜还在过着她他锦衣玉食的生活的时候,他早已把小周后的心俘虏了。他们可以说经常在一起幽会的。李煜有一首《菩萨蛮》就是描写他和小周后当时幽会的情形的。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划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这首词填的很香艳,很是撩人情思的。在当时,宫女们渐渐传播开来,到处传唱,流于宫外,以至于后主与小姨子的暖昧关系连民间也知道了,传为风流佳话。

   后来没多久,也就是娥皇在二十八岁那年病逝了,李煜便娶了她的妹妹小周后为妻了。当初的李煜是这样描叙娥皇的。他在《浣溪沙》中写有“红锦地衣随步皱。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一斛珠》:里写着“杯深旋被香醪涴,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周后死后,他亲临娥皇灵前哭祭爱妻,并写下长达2000多言的祭文。可以看得出,他当时还是深深爱着娥皇的,恩宠娥皇的。

      小周后比她姐姐小十四岁。她不但相貌生得美丽,并且知书识字,素擅音律,较之已故的大周后尤为精妙。她喜欢焚香,自出巧思制造焚香的器具。每天垂帘焚香,满殿氤氲的芬芳。小周后坐于其中,如在云雾里面,望去如神仙一般。但在安寝时,帐中不能焚香,恐怕失火,所以用鹅梨蒸沉香,置于帐中,香气散发出来,其味沁人肺腑,令人心醉。沉香遇热气,其香方始发出来,现在用鹅梨蒸过,置于帐中,沾着人的汗气,所生之香,便变成一股甜香。小周后取了一个名,叫“帐中香”,由此可见小周后的魅力是有多么大的。也难怪以后的宋太宗不爱宫中几千佳丽,唯独对小周后情有独钟。


        国家的丧失,人生自由的限制,妻子的奇耻大辱,这些对于一个男人来讲,难得还算不上悲痛吗?这又是叫李煜如何一个愁字能言尽的心上之痛呢?怪不得李煜发出的“多少恨?昨夜梦魂中!”、“多少泪?断脸复横颐!”、“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在那样的打击之下,李煜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有限的,但他又能怎么样?所以除了写词,在词中抒发他的悲痛,或许能减轻心中的痛苦。可以说,李煜的词在艺术上已经达到高峰,他的那番愁也算是愁到了极致!
 ————————————————————————————————————————————————————
        历史总是让我们感觉已经远去了好久好久,以致让我们找不到一丝痕迹了;而历史有时候也让我们感觉到离我们如同咫尺之间,好像我们又能够触手可及。项羽以失败告终,但他在后世人们的眼里仍旧是个英雄的形象。而李煜虽然做过皇帝,但他的形象远远比比不了项羽的。项羽拥有了虞姬那样美丽的红颜知己,李煜也拥有了周后和小周后那样的美人,他们的故事虽都是凄美告终—————但所不同的是,我们今天对项羽怀着的是一种惋惜的心,而对李煜,我们却是一种同情的心,因为李煜十足是一条可怜虫。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啊,话又说回来,李煜虽然在政治上不行,可是在文学
艺术上真是一位大师。他或许真的不应该是一个皇帝,我们至今宁愿只把他看做是一个了不起的词人!              

                                                                                                               (青若)